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汉王朝立国之战:临江之战

项羽死后,刘邦建立天下新秩序,做了三件事:厚葬项羽、善待项氏、分封功臣。

虽然分封功臣时,出现了小插曲。但,这些问题都被解决。

天下诸侯,都归顺刘邦,庆贺大汉建立。有一个诸侯王站出来,大声说了一个字:不。

这个诸侯国是临江国,这个诸侯王是第二任临江王共敖。

先来看一下,临江国的历史。

楚怀王时,为了调动手下人,反秦积极性。所以,他提了一个口号:先入关中者为王。

这个口号很响亮,也充分调动了楚人反秦的工作积极性。

楚怀王反秦,开辟了三个战场。

一个正面战场,两个敌后战场。

项羽负责正面战场,刘邦负责敌后战场,攻打南郡这个战场落在了共敖身上。

共敖有个显赫的简历,他是楚国宗室后裔,有个响亮的身份。

陈胜起义,他也站出来反秦。

楚怀王时,因为这层身份,他被封为柱国,南下伐楚。

共敖个人能力突出,勇猛善战。他不仅攻破南郡,打下一块疆域,还站稳脚跟。等到项羽亡秦,分封天下。任敖也是十八路诸侯王之一,建立临江国,定都江陵,管辖南郡、苍梧、黔中三郡。

共敖也成为临江国,第一任诸侯王。

刘项争霸,任敖采取中立政策。既不加入刘邦阵营,也不加入项羽阵营。临江国名义上属于项羽阵营,却没有出兵支援项羽攻打刘邦。

刘项争霸,尚未分出胜负。汉三年(公元前204年)七月,临江王共敖去世。

其子,共尉继位,成为临江国第二位临江王。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效忠项羽的诸侯,基本上都是一代而亡。唯独临江国,传了两代。

共尉继承了共敖的遗产,却没有继承共敖的智慧。

当项羽大势已去,诸侯都选择支持刘邦,他干了一件事:拥项反刘。

诸侯王劝刘邦称帝,他不支持也就算了,反而发表公开言论,拥护项羽,讨伐刘邦。

他要成为西楚霸王时代最后的拥护者。

共尉说:你们都支持刘邦,我偏不。

我,临江国支持项羽。我要做,西楚霸王时代最后的忠臣。

刘邦不是很能耐,来打我啊!

共尉言行举止,令刘邦很生气。

刘邦一生气,就要动武。

共敖在,尚且对刘邦很客气。

他,共尉就是一个小屁孩,太把自己当回事。

不打你,打谁。

刘邦灭了项羽,怎会把临江国放在心上。但,刘邦还有其他事要做,先让共敖蹦跶几天。

等到,刘邦定楚地,处理完手头要紧事,就出兵攻打不知天高地厚的共尉。

你要当项羽忠臣,那就去给他陪葬。

我刚送走项羽,也不嫌多送一个。

刘邦对共尉动手,并不是他的气量不够。

他这样做有两个目的:

1.教训一下年轻人,告诉他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2.震慑其他效忠项羽的人。

来看一下,大汉立国之战,临江之战,基本信息。

时间:汉五年十二月-汉五年五月。

交战双方:大汉和临江国。

双方主将:汉刘贾、卢绾、靳歙对战临江共尉。

汉五年十二月,刘邦以韩信为统帅,在垓下重创项羽。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导致楚军士气涣散,再无斗志。

于是,汉军展开了对项羽追杀。

其中灌婴所部五人表现最优秀,逼得项羽,乌江自刎。一代雄主西楚霸王就此陨落,作为天下主宰的西楚霸王时代覆灭。西楚虽然覆灭,但西楚残余势力却依旧存在。

能谈,就谈。不能谈,就打。其中,临江国也成为刘邦重点关注对象。毕竟,楚地四王,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衡山王吴芮和九江王英布投靠刘邦,唯独临江王没有表态,是一大隐患。

刘邦派使者前去临江国谈判,其目的是让临江王归顺,达到不战而降。然,令刘邦没想到,得到了一个答案:临江王拒绝谈判。

此时,天下局势明朗,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选择跟刘邦作对。

来看一下,史料对这件事的记载。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尉为项羽叛汉。《史记·高祖本纪》

初项羽所立临江王共敖前死,子尉嗣立为王,不降。《汉书·高帝纪》

史记和汉书都记载了这件事,但,汉书记载共尉的态度更为强硬,其目的就是为了表现出,共尉不识大体,欠揍。

至于,汉使与临江王谈了什么,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既然是谈判,双方都有底线。这只能说明一点:双方谈判很艰难,没能达成共识。

我要的,你满足不了。你要的,我也满足不了。那么,剩下一种结局:谈判破裂。

谈判破裂,就只有以武分高下。打赢了,我说什么,你就只有听。胜利者,才有发言权。

临江王共尉也不傻,他知道汉很强大。所以,临江王共尉以为项羽报仇的名义,悍然反汉。

共尉喊出一个口号:为项羽尽忠。

这个口号,很响亮。效忠项羽的人,就会前来积极响应。毕竟,楚国思念项羽的人有很多。

据史记记载,临江王反汉,刘邦很生气。所以,他调派了两路大军,攻打临江国。

一路为长安侯卢绾率领汉军主力,另一路为将军刘贾从淮南王英布手上拿到的九江兵。

刘邦为什么会选择,这两个人去,有一种说法:刘邦藏有私心,是想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

是这样的吗?

有可能是,有可能不是。

现在,来谈谈,这两个人为什么被刘邦选中。

来看一下他们与刘邦的关系。

史记没有记载刘邦和刘贾是什么关系。但,汉书记载,刘贾是刘邦从父的儿子,也是他堂兄。

卢绾与刘邦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反秦。

来看一下,他们的战功。

卢绾有什么战功,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他能够享受一项连曹参、张良等人都不能有的特权:自由出入刘邦卧室。

由于后来的卢绾叛汉事件,他的记载几乎没出现在历史当中。他第一次明确记载,就是刘邦荥阳惨败、成皋逃跑,夺了韩信军权。刘邦听郑忠的话,不与项羽正面打,开辟新的战场。

卢绾、刘贾率军两万,配合彭越,搅乱楚国大后方。

刘邦按功分封,卢绾被封为长安侯。如果说卢绾只是与刘邦亲近,没有任何战功,就被封侯,这也说不通。

关于刘贾的战功记载,有四条:

1.他第一次出场是定三秦,以将军身份,镇守桃林要塞。

2.与卢绾配合彭越捣乱楚国大后方。

3.配合英布伐九江,策反项羽五大能臣之一周殷。

4.围堵项羽:攻寿春,屠城父,抵达垓下。

简单说,刘邦把讨伐临江国的任务交给卢绾和刘贾。既是他们与刘邦亲近,想要给他们一件大功。还有他们在南线作战,有军功,有经验。所以,后来刘邦又分封诸侯王,卢绾成为了燕王,刘贾成为荆王。这是后话。

此战,大家都看好汉军。毕竟,汉击败了强大的项羽,灭亡了西楚霸王时代。

没有人看好临江国,就连临江国内部也不看好。

这是一场以多击少,也是久战之师,还是胜利之师。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临江国没有逆袭翻盘的机会。

然,历史总会给人一个意外。

卢绾、刘贾率军攻打临江国,但,他们遇到了一个对手:临江王共尉。

共尉虽没有政治眼光,但,他也继承了其父共敖的勇武。

临江国有三个郡,历经共敖、共尉父子二人治理,又没有遭受诸侯反秦、楚汉争霸战火波及。

刘邦不喜欢共尉,但,共尉深得临江国百姓拥护。再加上,临江国地势复杂,不好打。这也是共尉敢拥护项羽,不拿刘邦当回事的原因。

卢绾、刘贾认为天下已定,不把小小的临江国当回事。他们认为临江国很好打,结果卢绾、刘贾没有打下临江国。

对于卢绾、刘贾没有打下临江国的原因,有两种观点:

1.刘贾、卢绾没有军事才华。

2.临江国实力很强。

从刘贾的战功来看,你说他不会打,这说不通。

一个人没有势力,他敢主动挑衅,只能说他傻。共尉敢挑衅刘邦,为项羽效忠,说明他有底气。

刘贾、共尉都是很强大的对手,也可以说平分秋色。一个进攻,另一个防守。

就这样,灭国战,打成了围困战。

刘贾没有速胜,但,也没有败。

按照刘邦的脾气,没能拿下临江国,他会很生气,就会增加军力,继续攻打临江国。

然,刘邦做了一个决定:围困。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现象:拥有诸多优势的汉军,竟然没有主动发起攻势。

其实,对于这个现象,能够理解。毕竟,对刘邦来说,平定楚地势力,安抚项氏,筹建大汉王朝建立,分封诸侯等这才是大事。

临江国三郡之地,翻不起什么大浪。

等到大汉王朝建立,刘邦就想起来区区临江国敢挑战天威。

这一次,刘邦动了真格。

当初项羽分封,就是因为没有以最短的时间平定田齐,其他人跟着作乱。

刘邦是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

他不会让临江王共敖,成为下一个齐王田荣。

对于刘邦而言,必须灭掉临江国。此战,不仅是大汉王朝第一战,还是一场立威之战。

这一次,刘邦派了一个能打的战将:靳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