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六十二章 鸿鹄歌

刘邦患病平叛,又遭受英布箭伤,还不戒酒,再加上卢绾反叛,令他心力绞竭。

此时,刘邦只有一个心愿:更立太子。

刘邦更立太子,遭到了群臣强烈反对。其中有两个人被记录下来。

一个是留侯张良,另一个是汉朝礼仪的制定者叔孙通。

张良劝谏,刘邦不听。张良不想卷入汉家皇储之争,拖病不再理事。

叔孙通是文化人,以古今劝谏,旁征博引。

先用古说法:晋献公宠幸骊姬,废掉太子,立了奚齐,使晋国大乱几十年,被天下人耻笑。

再用今说法:秦始皇不立扶苏,赵高欺诈,立胡亥,秦二世而亡。

如果说晋献公年代久远,没有说服力。那么,刘邦历经秦始皇一生,大秦二世而亡,是最具有说服力。

叔孙通又说了两件事:

1.太子仁义忠孝,天下人尽知。

2.吕后与刘邦患难与共,不可背弃。

进而,告诉刘邦一个潜在的意思。

太子无罪被废,天下人不答应。

吕后被弃,吕氏及支持者也不答应。

最后,叔孙通表明立场: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削污地。

刘邦更立太子,遭到了很多人反对。为了转移矛盾,说了一句话:我不过是开玩笑,你不要紧张。

叔孙通不依不饶,逼刘邦表明态度: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

刘邦无奈,只好说:我听你的,不会更立太子。

刘邦嘴上是这样说,但,心里还是想更立太子。

刘邦一直在找机会,知道四个老人的出现,彻底让刘邦再也没有更换太子的心思。

平定异姓诸侯王叛乱,稳定南北疆局势。刘邦为了庆贺,设宴款待平叛有功之臣。

这次宴会,有个闪亮点。那就是在太子刘盈身后有四位老者,特别醒目。

这四位老人,年过八旬,须眉洁白,衣冠非常壮美奇特。

这四位老人就是吕释之按照张良出的主意,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治理天下。

按照张良设定那样,这四位老人一下出现在刘邦面前,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刘邦见状,很好奇,就问他们是谁?是干什么的。

这四位老人,向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

这四个人刘邦寻找了多年,也请了多年。却没想到,这四位老人就在他的眼前。

刘邦看着这四位老人主动站在太子刘盈的身后,想必已经为他所用。

刘邦问了一句: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保自从吾儿游乎?(我请你们出山,你们避而远之。为何,追随我儿)

也可以这样认为:刘邦需要这四位老人给一个解释。

这四位老人直言,先说了不效忠刘邦的原因: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又说了追随太子的原因: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

刘邦听了,不是滋味。他请不来的人,被儿子请来。

这个儿子,没他想象中那般不中用。

在他眼中,刘盈性格懦弱,成不了大事。但,这一次,令刘邦刮目相看。

他请不来的人,被儿子请来了。

这四位还说了一句: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

这一句也是告诉刘邦,你要早点打消废太子的心思。

刘邦看破不说破,因为是祝寿,正在高兴,说了一句话:劳烦你们,辅佐太子治理天下。

这里就会有个问题:刘邦见了商山四皓,就放弃了更立太子的想法。

张良劝,刘邦不听。

叔孙通劝,刘邦假意符合。

来看一下,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这四位老人那些事。

他们在大秦时,学问极高,是七十名博士之一。

研究学术:黄老之学。

他们有职责:通古今,辨然否,典教职。

他们是饱学之士,因秦始皇焚书,离开朝堂。四人淡泊名利,不愿做官,长期隐居在商山。

他们在民间有很高的声望,代表天下读书人。

商山四皓出山,刘邦看了一点。

太子羽翼丰满。毕竟,大汉皇帝都请不动的人,却被儿子请动了。

帮助太子请人的势力,才是最关键。

现在的太子刘盈,有朝堂各种势力支持,还有民间舆论导向。

若刘邦执意更立太子,将会引发皇储之争。

刘邦老了,也掌控不了超局。

刘邦一意孤行,哪怕成功更立太子。他死后,刘如意势单力薄,难以抗衡吕后的势力。

大汉朝廷就会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刘如意,另一派废太子刘盈。

两派相争,轻者,同室操戈。重者,四分五裂,国破家亡。

也可以这样说,商山四皓是吕后、太子刘盈朝刘邦亮剑。如果刘邦执意废太子,吕后等势力,将会用武力反抗。

为了顾全大局,刘邦只能无奈妥协,放弃废立之事。

刘邦看着商山四皓,只能接受现实。

酒宴过后,刘邦对着戚夫人无奈说了两句话:

1.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2.吕后真而主矣。

这两句话表明,刘邦看清了朝堂局势,也接受了现实。他没能力废掉刘盈,更难撼动吕后的地位。

想到此处,悲从中来,不能自拔。有悲伤,就会有音律。

戚夫人哭,刘邦也无能为力,说了一句话: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戚夫人用她最擅长的武器(眼泪),来做最后的挣扎。

刘邦心感无力,也暗藏悲伤,说了一句:为我楚舞。

进而流传了一首大汉开国皇帝有感而发的哀歌:鸿鹄歌。

来看一下这首楚歌的内容: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首楚歌,是什么意思。

我就不多说了。

西楚霸王项羽被围,形式危急,面对江山美人,写下了《垓下歌》。

大汉开国皇帝刘邦易储无望,命不久矣,写下了《鸿鹄歌》。

都是为江山,为美人而歌。

一个西楚霸王时代的缔造者,另一个大汉王朝的开创者。

只不过,项羽不知天命,而刘邦知天命。

原来,帝王也会深感无力,充满无奈。

江山美人,永远是帝王,最放心不下的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