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三十三章 亡秦必楚

项梁召集部将及楚地反秦将领在薛地会盟,来了很多人。让项梁没想到,有一人不请自来。他就是刘邦。

刘邦来了,还带来一百人。这,一百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骑兵。

史料没有记载,刘邦带的这些人当中,包含了谁。但,可以脑补一下。

刘邦去见项梁,做了最坏的打算:回不去。

既然能够想到最坏的问题,就要准备解决问题的方法。刘邦手底下将士近万人,却只带一百人前去赴会,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好解释,刘邦是去赴会,不是打架,人带多了,反而还会引起不必要误会。但,如果是有去无回,那就要安排好接应。

曹参、周勃要干什么!

樊哙要做什么!

萧何也不能闲着!

吕氏兄弟不能说,刘邦你去吧!还要加一句话:放心去。

张良见刘邦深陷囵圄,总不能不想办法。

周昌、周苛两兄弟,也不能干等着。

刘邦一切安排好了,才有胆量和底气,来见项梁。这一百人,应该是忠于刘邦的护卫,且都是精锐。不说以一敌十,以一敌二,是绰绰有余。至少,能够带着刘邦逃跑。

刘邦前去赴会,回不来,谁去把他接回来。

面对项梁等人,谁替刘邦说话。又是谁,教他临机应变。

虽然,史料是一笔概括,没有交代详情。但,这些事,定是有的。

跟随刘邦去赴会的人应该有:张良、樊哙、夏侯婴、奚涓。

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人:曹参、周勃。

驻守大本营的人:吕氏兄弟、萧何、周氏兄弟。

一切安排好之后,刘邦才能安心上路,才能放心的去见项梁。如果项梁要对刘邦发难,也会遭到顽强的抵抗。

接下来,看一看刘邦如何渡过这次危机。

刘邦按照项梁制定开会的时间,准时达到薛。这点,令项梁很意外。同时,项梁也佩服对方的胆量。

刘邦来了,倒也省了项梁很多事。

项梁看着刘邦,心中的第一反应:你还敢来啊!

刘邦心照不宣的答:是的!我来了,你能拿我怎么办。

这也是项梁和刘邦第一次见面,所以,他们对彼此的了解,只会通过外貌、衣着、言谈举止。要想进一步交流,只能深层次的了解。

项梁对刘邦的第一印象,应该不错。

刘邦对项梁的第一印象,也挺好。

两人相见,总要说点什么。比如自我介绍啊!反秦经历什么的!你崇拜我,我久仰你。总之,见面的时候,要和和气气。心里面盘算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刘邦去见项梁,已经做好最坏打算。毕竟,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景驹的部下。

景驹倒下了,项梁会如何对刘邦,这都是未知数。

项梁没有对刘邦的身份,感到介意。相反,项梁表现出很大度,欢迎刘邦的到来。

紧接着,项梁抛出这次邀请众人来参加会议的主题:立新的楚王!

陈胜死了,反秦大业,陷入困境。当务之急,是推举一位新的楚王,继续凝聚民心,将反秦大业进行到底。

张楚政权倒了,反秦斗争陷入低迷。项梁召见部将,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这个时候,一人站了出来,他就是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是居鄛人,平时在家,好出奇计。陈胜大泽乡起义时,他已经七十岁了。按道理说了,上了年纪,就应该在家休息,颐享天年。

这位老人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他要折腾。天下英雄都在反秦,他也要献上一份力。姜子牙八十岁打天下,他七十岁怎能服老,也要打天下。

当听说项氏在薛召集楚地部将,商议如何应对张楚政权覆灭的方针和策略,重塑大楚男儿抗秦伟业。范增也前来,面见项梁。

在范增眼中,天下豪杰,不过都是宵小之辈。唯有项氏,根正苗红,才是真的为天下。只有项氏,才能承担起反秦大业,拯救天下。也可以说,范增之所以出山,是因为他等到想要效忠的主君:项氏。

项梁等人见到七十岁的范增是什么表情,有什么言行不得而知。但,范增用他的精彩演讲,征服了项梁等人。

来看看,范增这位老人的精彩表现。

范增认可张楚政权的重要性,是陈胜点燃星星之火,拉开反秦序幕。同时,也分析了陈胜失败的原因: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导致其势不长。

范增又表达一个观点,论证为什么星星之火,在楚地点燃,进而呈燎原之势的原因,喊了一句口号:秦灭六国,楚国最冤。

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性,范增引用楚南公喊出的一句口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紧接着,范增论证为什么项氏在吴中起义到横扫江北,各路豪杰前来投奔的原因:项氏世代为楚将,人们认为他能复立楚国社稷。

最后范增,提出反秦策略,解决立谁为王的难题:顺从民众愿望,扶立楚王后裔。

陈胜的死,让后来的人看到一个信号:贫民当王,是不能推翻暴秦,这条路是行不通。天下百姓,还是心系六国王室。

范增的精彩演说,得到一片掌声,也打动了项梁。项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也认可范增的观点。随后,项梁采纳了范增的意见:立楚国王室后裔为王。

范增的到来,为项梁等人,带来精彩演说,也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更替他们解决一道难题,扶持谁为王。

他告诉这些人,如何将革命进行到底,让他们看到了反秦新的希望。

项梁采纳范增的策略,派人去寻找楚国王室后裔。这个被找到的人,就是被称为放牛娃的熊心。

熊心出生的时间没有记载,是谁的后裔也不清楚。但,史料留下了一句话:他是楚国贵族,在楚国灭亡后,隐匿民间为人牧羊。

简单说,以放羊为生的楚国王室后裔,被立为了楚王。

为了增加楚地百姓对反秦的热情,用了一个巧妙的称呼:楚怀王。

这里就会有个问题:为什么会把这个放牛娃叫楚怀王呢?

我在写《战国风云人物君王篇之楚怀王》时,特意提到了这个问题。现在就用原来的话,来解答。

一提起楚怀王,第一个反应,就是排挤忠臣、重用奸臣,导致楚国错过了一统中原的大好时机。楚国在楚怀王时代,开始走下坡路。

一问,楚怀王是什么人?

答案:贪婪、好色,没有大国君主的战略眼光、没有器吞天下的志向,是被秦国君主玩惨的糊涂蛋,最终落得客死秦国咸阳的倒霉鬼。

总之,楚怀王留下的名声是不好的。

那么,楚怀王真的是这样?

也许,是;

也许,不是。

如果楚怀王没什么作为,真的如此不堪,楚怀王是楚国的耻辱。项梁反秦的时候,立的楚王,为啥也叫楚怀王?

难道是项梁想要借楚怀王的名声搞事?

恩,没错。

项梁是要搞事。还是要掉脑袋的,反秦大业。

楚国八百年,有作为的君主那么多。项梁偏偏对楚怀王情有独钟?

项梁是借助楚怀王的名声反秦,不借用宣、威时代,也不借用楚昭烈王,也不用临死前呐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末代楚王,甚至是自封一个名号。

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有种观点说,楚怀王被秦国欺骗,客死咸阳。一代君王死在秦国,还不足以勾起楚人对秦人的憎恨。

这个原因,肯定是有的。也不是主要原因。

楚国也干了很多,扣押诸侯国君之事。从正面来说,楚怀王客死秦国,是足以勾起憎恨,有利于反秦大业。但,反面来说,这是耻辱,也是无能啊!

这件事,历经楚顷襄王、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末代楚王昌平君,三代六位君王,过去了近百年(公元前299年-公元前209年),旧事重提,这可是伤疤啊!

现在,来说说项梁为什么以楚怀王名义反秦?

项梁以楚怀王的名义反秦,只能说明楚怀王时代,是楚国的骄傲。

既然是骄傲,总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楚怀王的骄傲是什么:无论是军事,疆域,还是文化,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是他复兴了楚国的大国梦、强国梦。(楚怀王的事迹,欢迎看《战国风云人物君王篇之楚怀王篇》)

可惜!强大的楚国,被齐、韩、魏、秦,联合攻打。对外战事惨败,对内四分五裂,叛乱四起。

楚怀王还被他的女婿秦昭襄王囚禁秦国,郁郁而终。

楚怀王的尸体,被送回郢都。楚人怜之,称他为楚怀王。

有屈辱,有骄傲,这才是真正的楚怀王。

项梁拥立这个放羊娃为楚怀王,是为了告诫他,要恢复祖宗的辉煌,也不要忘了祖宗的耻辱。

范增不愧是秦末汉初最顶级的谋略家。不仅解决立谁的问题,还说了两句话:秦亡诸侯,楚最无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南公的名言)。

最终,诸侯反秦,形成了以楚怀王为旗帜,项氏为将第二次反秦运动。

薛地之会,达成了协议。

领导人:楚怀王。

口号:亡秦必楚。

第一阶段反秦,是以贫民为主。

这个会议,标志进入第二阶段以六国宗室贵族后裔为反秦主干力量。

这些人是楚怀王熊心、赵王赵歇、魏王魏咎、齐王田儋、韩王成(筹备)、燕国还是韩王广。张楚陈胜,点燃反秦星星之火,永不止息。

项氏高举反秦旗帜,高喊:亡秦必楚。

项氏回来了!项梁来了!

他要将反秦大业,进行到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