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四十三章 夺权!夺权!

夺权!是一门充满危险性,且有很深奥的学问。君臣将相,总会出现一种情况:争夺权力。

你的权力太大,威胁到我,我就要夺了你的权。文官还好,他们不会采用暴力手段。武将不可控,手中有军权,就会干出弑君的事情来。

五代十六国就是这样,谁手中有兵权,谁就掌握话语权。正所谓,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

主君和主将之间,永远存在一个问题:功高震主。

如何夺!怎样夺!采用什么手段!

有文化的聪明人夺权手段,一般会采用和平方式,他们既想夺你权,还要夺得名正言顺。比如子之夺了燕王哙的王位,搞了一个禅让制,终结了姬姓燕国七百多年国祚。赵匡胤也来一个杯酒释兵权,剥夺武将军权。

你遇到脾气不好、没有文化,崇尚暴力的人,那就是血流成河。

无论是夺,还是被夺地人,都会想办法守住自己的权力。夺权者,实力强大,被夺者,只能忍气吞声。被夺者,实力强大,就会向夺权者,发起反抗。

夺权,从来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楚怀王是夺权者,他的实力弱小。

楚怀王是楚国的王,没错。但,他是项氏拥立。项氏如日中天,他承认,其他人不敢反对。项氏不承认,其他人也不会承认。如今,项氏领袖项梁死了。其他人,会有什么想法?

你可以拥立一个人,建立东楚政权。我也可以拥立别人,建立西楚、北楚、南楚政权。

此时,楚怀王处境很艰难。他是东楚政权名义上的王,有名无实。简单说,是一位傀儡。他的存在,只是反秦需要,是个吉祥物。

楚怀王身边只有三个能臣被记录下来:上柱国陈婴、柱国共敖、张楚政权旧部吕青。

陈婴,这个人物,向来很低调。但,他的实力不允许低调。也可以这样说,陈婴想低调,却低调不起来。

他在东阳起义,发展顺风顺水,有两万多将士。其实力,可以当王。但,他听了母亲的话,不称王,投靠了只有八千子弟的项梁。与他一起消灭景驹政权,薛地会盟楚将。

项梁拥立楚怀王,他投了赞成票。项梁也担心这个人物,来了一个明升暗降,封他为上柱国,并把他挤出军政大权,打发他去盱眙辅佐楚怀王。

陈婴逆来顺受,喜欢低调。去盱眙,不仅保住了一命,还成为楚怀王身边第一批臣子,是元老级别的人物。

别小看陈婴这个宁愿封侯拜将,也不愿意称王的男人。他在势力强大的时候,投靠还没成气候的项梁,不代表他没有想法,是因为他有远见。

也可以这样说,他带着两万人去,是有资本。同时,也彰显了实力。这个爱保持低调的人,是有能力且有大志。只不过,他善于隐藏大志,不想当出头鸟罢了!

项梁给不了他想要的,他也会另择明主。

共敖,这个人物历史资料留下的信息不多。

共氏起源,主要有这几个姓:姜姓、姬姓、子姓、芈姓。

共敖这一支,史料有记载,出自芈姓,且出生很高贵。他出自春秋时期,带领楚国走向强盛的一位雄主:楚武王熊通一脉。

楚武王将王室封于共邑,其后代子孙以封邑为氏。共氏与屈氏、昭氏、景氏,都是王室后裔。

只不过,共氏发展没有这三家好,名人也没有这三家多,在楚国后期也没有发言权。战国时代,屈氏出了一个屈原,昭氏出了昭阳、昭雎,景氏末期还出了一个景驹。在楚怀王时期,屈、昭、景三家有很强的发言权,可以制衡楚怀王做的决定。

战国末期,共敖是楚国贵族。天下都在反秦,共敖也在反秦。他也成为了反秦领袖。

后投奔项梁,又因为是贵族身份,成为了楚怀王身边的柱国。

楚怀王对他很信任,也相当倚重。及至后来,楚怀王还派他成为南路军统帅,攻秦南郡。项羽分封诸侯,他被封为临江王。

吕青,个人简历就出色得多。他的祖父,曾是秦国太宰、北平侯,其父混得差点,只留下一个名字。天下反秦,吕青也加入反秦大业当中,成为元老级别的人物。与其子吕臣,组建苍头军,攻破陈,光复张楚政权。

后,听说项梁拥立楚怀王,他也支持。这个人物与项梁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同盟合作关系。

楚怀王身边这三个人很厉害,都是秦末汉初时代王侯的人物。

现在,楚怀王处境比较尴尬,是个放羊娃,要兵没兵,要将没将,要心腹也没有。他又会如何夺权,证明自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王?

项梁定陶战死,对于刚刚成立的东楚政权来说,这是一场重大危机。面对危机,需要一个灵魂人物站出来,主持反秦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放羊娃站了出来,他要承担起项梁的责任,凝聚反秦人心。

楚怀王向天下人表明一个观点:项梁这位英雄走了,还有他。

如果说这些事,不是出于放羊娃本人。这个放羊娃背后,绝对有个高手指点。所以,这个放羊娃不是软弱的人,而是有想法的人。

他的想法,只有一个:权力。

于是,楚怀王走出了夺权第一步:迁都。

你们不想我来,怕我来,不让我来。我就自己来。

楚怀王在盱眙待了三个月,这段时间他没有闲着。他花了大量时间,培养羽翼,也对东楚政权势力,做过调查和分析。其中,有四股势力影响到东楚政权的发展。

他们分别是项氏、吕氏、陈氏和刘邦。项氏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其他三家势力,不敢惹,惹不得。

吕氏是张楚政权旧部,也有很强的影响力。

陈婴是个老滑头,做人低调,不爱争夺。

刘邦势力最弱,与其他三家相比说不上话。

楚怀王要做的很简单:扶持弱小,压制强大。

能拉拢的就统一战线,有威胁的就联合弱小共同打压。随着项梁战死,这四股势力发生了变化,也为楚怀王夺权创造了条件。

楚怀王利用‘王’这个身份,夺权,分了几步走。

迁都彭城,这就是他踏出夺权的第一步。

这个决定,得到以陈婴、吕青、共敖为首的朝臣,一致支持。楚怀王得到首脑人物支持,带领臣子渡过淮河北上,将国都从盱眙迁到彭城。

现在的彭城,并不安全,随时可能成为秦军下一个打击对象。楚怀王选择往北边跑。大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简单说:不怕死,有胆魄。

接着,楚怀王面临一个问题,也是他要夺权走得第二步:夺兵权。

楚怀王抵达彭城,下达了一个命令:楚军驻防问题。

项梁战死,章邯随时都会打过来。楚怀王以这个名义,布置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以刘邦为主,驻扎在砀县。

第二道防线,以项羽为主,驻扎在彭城以西。

第三道防线,以吕臣为主,驻扎在彭城以东。

楚怀王、陈婴、共敖、吕青,固守彭城。

从这三道防线来看,秦军东进,刘邦是第一个被攻打的对象。项羽是第二个。吕臣是留下的后手,撤退用的。

就在项梁死后,楚地反秦,人心浮动,都在担心一个问题:章邯会不会打过来。

楚怀王运气也好,章邯斩杀项梁,没有选择向东,扑灭东楚政权,反而选择渡河北进。

趁着章邯战略在赵地,楚国正面军事压力暂时解除。楚怀王开始着手整顿楚国政局,并亲自掌控楚**政事务。

楚怀王又实行夺权下一步:掌握兵权。

楚怀王将项羽、吕臣二支军队合并一处由自己直接统帅,开始统治南方各路反秦义军。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项羽、吕臣乖乖交出兵权,没有选择反抗!

这只能说明,楚怀王夺权手段,是相当高明:恩威并施。

他先用高官厚禄,给项羽、吕臣来了一个明升暗降。接着,顺手夺了他们手中的兵权。

吕臣被封为司徒,吕青为令尹。项羽被封为长安侯,鲁公。

项羽、吕臣都被夺了军权。只有刘邦没有被夺军权,反而升了官,为砀郡长,封武安侯。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我想有以下原因:

1.楚怀王有意扶持刘邦。

楚怀王策略是打压强者,扶持弱者。他要打压项羽和吕臣,就要扶持新人来制衡。局势平稳,他才能巩固权力。

2.刘邦的身份不同。

刘邦虽属于楚军阵营,但属于合作者,同盟者。楚怀王想要夺,刘邦不会干。项氏、吕氏被夺,为了名声,不会反抗。刘邦是跟谁混有好处,他就去。

楚怀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什么人选择夺,什么人选择不夺。楚怀王没有夺刘邦军权,反而升了他官,封为武安侯,砀郡长。

但,楚怀王还有其他小动作,分化刘邦权力内部结构:提高曹参地位,封他为建成君,戚令。封周勃为虎贲令。

刘邦的部将,楚怀王去封。这个信号,聪明人岂会不懂。

楚怀王忘了一个事实:刘邦的部将,是拉不拢。他们只听刘邦一个人的调遣。

总之,楚怀王这次夺权相当成功,用一个有名无实的官爵给项羽、吕臣,就掌握了军权。

刘邦就让他在一线抵抗章邯,借用秦军之手,消灭他。

或许,这高明的主意,出色的手段,不是楚怀王能够想到。但,至少能够说明,楚怀王身边有个高手指点,他能够听得进去别人提供的意见。同时,也说明了他这个楚国王室后裔,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楚怀王夺权之后,又会如何巩固权力,实现先祖的丰功伟业!

砀郡长,武安侯,这个身份,将会是刘邦新的起点,也会是他走向帝王霸业新的征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