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六十二章 鸿门宴(上)

按照楚怀王之约,先入关中为王。

刘邦打进关中,采取措施得当,得到关中百姓热烈欢迎。这些现象,就让刘邦产生一个错觉,他已经是关中王。

他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治理关中。

这时,有一个人来劝刘邦,让他称王。

这个人是谁,史料没有记载。但,他定是一位读书人,且对时局把握很准确,对关中形势一目了然。

这个人对刘邦说了这样一段话: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微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这段话,先表明了一个观点:秦,地理位置好。

随后,又给刘邦制造紧张感:项羽封降将章邯为雍王,驻守关中。刘邦的胜利果实,将会被别人摘取。

接着,这个人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派兵驻守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他告诉刘邦,函谷关能够抵挡诸侯联军西进。

这个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刘邦可以在关中自立为王。

刘邦听了,心动了。按照楚怀王约定,他就是关中王。如今,项羽不经请示,就封章邯为雍王,还要抢夺他的劳动果实。

刘邦费劲千辛万苦,才取得今天的成就,怎能拱手相让。

于是,刘邦做了一个错误决定:关闭函谷关,阻挡诸侯西进。他要在关中自立为王。

我,刘邦,要向天下人宣告:关中是我打下的。

刘邦这种行为,让一个人很生气,他就是项羽。

话说,楚怀王亡秦,开辟了两个战场:

一个正面战场,一个敌后战场。

刘邦负责敌后战场,项羽负责正面战场。

为了鼓励诸侯亡秦,调动楚国将领工作积极性。楚怀王提了一个口号:先入关中为王。

项羽不愧是这个时代,最勇猛、最能打的人。巨鹿一战,俘虏王离,破秦兵二十万。八个月后,劝降章邯,得秦兵二十万。

这里有个问题,章邯是秦末名将,为什么会降。

对于这件事,有以下观点:

1.项羽太猛,很能打。导致章邯,军事压力大。

2.赵高推波助澜:不调兵支援。

3.司马欣劝说:胜亦死,败亦死。

4.陈馀游说:秦廷气数已尽,投降,还能裂土称王。

这几个观点,只是一部分。我个人认为还有最重要一点,申阳、司马卬,攻下河南,断绝了章邯粮道和归路。

没有援兵,没有粮草,诸侯联军又强大,章邯被逼无奈,没有更好的选择。尽管如此,章邯在巨鹿之战溃败后,能够抵达项羽八个月。他在形势不利,还与项羽边打边谈,争取了最大利益。这足以证明,章邯能够坐稳秦末名将第一席位。

秦军在三晋正面战场,被项羽搞定。但,秦,很强大。项羽逼降章邯,率军西进,花了三个月,才消灭了三川郡一带秦军,抵达新安。

项羽在这里做了一个决定:坑杀二十万秦军。

对于项羽为什么要坑杀秦卒,有一下观点:

1.项羽个性残暴,动不动就爱屠城。

2.粮草短缺。

3.消除隐患。

我个人以为,还有个观点:项羽急着赶时间。

章邯降项羽之时,项羽没有当时屠杀秦卒,反而过了几个月之后,走到新安,才将秦卒坑杀。说项羽残暴,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太史公给出了导致秦卒被坑杀的原因:项羽想要消除隐患。

根据太史公《项羽本纪》记载,秦军虽降,但遭到诸侯联军不公正对待。他们思念秦国,痛恨章邯。所以,他们有异心。

为了杜绝后患,项羽与英布、蒲将军商议,留下高级军官,其余全部杀掉。

那么,项羽坑杀秦卒二十万,就不怕被人骂吗?

项羽不怕,这个时代,讲究成王败寇。赢了,就能决定一切。再说了,秦国武安君白起还坑杀赵卒四十五万。前有坑杀案例,他有什么好怕。

项羽正面战场打赢了秦军,俘虏王离,劝降章邯,坑杀降卒。却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他得到一个消息:刘邦攻破咸阳。

按照诸侯亡秦,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值得百姓,奔走相告。诸侯反秦,历经三年,总算灭秦成功。

当项羽抵达函谷关,一件事让他很生气:刘邦闭关,不让他进。

此时,项羽心高气傲。诸侯联军,以他为首。项羽号令,诸侯莫敢不从。刘邦这种行为,让项羽很生气。

项羽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你不让我进,我就用武力硬闯。

天下没有什么关卡,能够阻挡我前进的步伐。

项羽做了一个决定:让英布率军强行攻破函谷关。

函谷关被秦国成为东进关中,第一座要塞。秦国,也因为这座关塞,成功阻挡了诸侯联军多次进攻。

函谷关的理位置优越,兵力多,发挥不了优势。

项羽打了一个月,才攻破函谷关。项羽也是继匡章(公元前299年-公元前296年,率领齐、韩、魏伐秦)之后,用武力正面攻破函谷关的名将。具体详情,欢迎大家看《战国风云人物名将篇:匡章篇》。

项羽攻破函谷关,一路畅通无阻,抵达戏水。

戏水,这个的方,并不陌生。张楚政权周文,打到这里。此地,也是章邯征战诸侯起点。不知道,章邯再一次回到这里,心中会是什么感受。

这时候,刘邦部将曹无伤又给项羽送来一个消息: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心中怒火彻底被点燃,刘邦想要独吞胜利果实,那还了得。项羽手中掌控四十万军队,决定出手教训刘邦。

他们都在正面抗秦,浴血奋战,刘邦有什么资格称王。

项羽身边最顶级谋士范增,提了两个观点,论证必须打刘邦。

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刘邦有野心)

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以鬼神论,制造刘邦对项羽有威胁)

项羽听了更加生气,做了一个决定,攻打刘邦。

又一个人物出现,让剧情出现反转。这个人就是项羽叔父项伯。

项伯曾经在下邳犯事,被张良救了。项羽要打刘邦,他害怕张良跟着送命。于是,项伯连夜去见张良,喊他赶快离开。

张良说奉韩王之命,协助刘邦亡秦,不能就这样走了。张良去见刘邦,并把这件事告诉他。

刘邦有了第一个反应:大惊!

张良看刘邦的表情,就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于是,张良问刘邦,谁给他出了这个主意。

刘邦没有说出这个人是谁,但,他说了为什么要据守函谷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

张良知道刘邦的心思,想在关中称王。按照怀王之约,刘邦是可以称王。但,刘邦的做法,太急了些。

刘邦生死一线,张良顾不了那么多,问了一个抨击自尊的话题:你打得过项羽?

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张良这样问,刘邦没有生气,坦然承认自己打不过。随后,刘邦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随时都有可能被项羽攻击。

有句话,说得好。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处理做错事的能力。刘邦不怕犯事,是因为他有弥补手段。当他听说,项羽攻破函谷关,屯兵戏水,下一步就要打他。

刘邦先分析问题,从张良哪里得到了项羽为什么会打他:关闭函谷关。

又通过张良,得知是谁送来消息:项伯。

找到问题,就要找到解决问题方法。

刘邦通过张良这层关系,先做通项伯思想工作,不仅喊项伯为兄,给他敬酒,还约定成为儿女亲家。

随后,刘邦装出受了委屈,让项伯给项羽传话,他做的那些事,是有原因。

他闭关,不是为了阻挡项羽,是为了防盗。(牵强附会,转移矛盾)

进入关中,封闭武库,秋毫无犯,是为了等待将军(项羽)。

项伯也认为侄儿没有弄清事实真相,就出兵攻打刘邦,做事有点太急。又见刘邦对他尊敬有加,再加上刘邦主动说出误会,态度良好。还有张良从旁替刘邦说话,项伯答应传话。

但,道歉要有诚意,项伯提了一个条件:刘邦要亲自去给项羽讲清楚,消除误会。

刘邦想了想,他没有选择,只能去。毕竟,张良那句话说的对,他打不赢项羽,该服软就得服软。再加上,刘邦知道项羽个性,吃软不吃硬。

于是,流传后世的一个故事诞生了:鸿门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