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八十八章 韩信东征第二个诸侯国:攻代

逃跑,也是一门充满极高学问。

如何逃?怎样逃?用什么方式逃?选择什么时候逃?这些问题都很重要,需要认真考虑。

一旦,哪个逃跑环节出错。那么,恭喜你,逃不掉。

荥阳之战,刘邦惨败;成皋之战,刘邦再败。打不赢,刘邦充分发挥了一种精神:逃跑。

这一次败得太惨,输得太快,他逃跑也很急。能够跟他一起跑的人,只有一个夏侯婴。夏侯婴之所以能够跟随汉王一起逃跑,是因为他还有一个任务,替刘邦驾车。

刘邦逃跑,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也是一位善于总结逃跑经验的人。

首先,刘邦逃跑选择一个好的时间:夜色下。

毕竟,夜色下逃跑,有助于掩护,不容易被发现。

其次,刘邦逃跑选择带一个人:夏侯婴。

夏侯婴不仅有精湛驾车技术,还拥有一支车兵,且多次冲锋陷阵,取得不错成绩。

刘邦这样做,还有两个好处:

1.人少,不会暴露目标,不容易被楚军发觉。

2.不会因为自己逃跑,乱了汉军士气。毕竟,刘邦逃跑这种行为是高度机密,不能大声宣扬,告诉所有人:我,刘邦,要逃跑啦!

逃跑方向也很关键。正所谓选择方向正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按道理说,刘邦逃跑,应该慌不择路。最简单的逃跑路线是向西,进入洛阳。毕竟,刘邦在巩县--洛阳,设立一道防御,阻止项羽西进。令人奇怪的是刘邦做出向北逃跑,还换逃跑工具,渡过黄河。

其实,这种现象很好解释。

刘邦逃跑,是有计划,带有强烈目的性。简单说,刘邦是败而不乱。

刘邦选择向西,逃不过项羽铁骑追杀。还会让败军也跟着逃入成-洛防线。项羽就会利用汉军溃败阴影,一举攻破成-洛防线。

还有就是,刘邦率领关中子弟,刚出关与项羽开战,不到两个月就败了。他回去,没办法向关中父老交待。也可以说,刘邦没脸见关中父老。

刘邦往北跑,有以下原因:

1.路线隐秘且安全。

按照正常人逻辑,一般人逃跑,会选择去自己地盘。很多人会得出判断,刘邦会选择向西,怎会傻到选择向北。刘邦渡过黄河,就能甩掉项羽铁骑。

2.北地有一支作战精锐。

刘邦选择向北逃,渡过黄河,是因为这里有一支精锐且数量还不少,能够立马投入战斗。

按照太史公记载,刘邦逃跑路线:成皋城北-黄河渡口-小修武-修武。

这一次逃跑相当成功。

刘邦渡过黄河,暂时脱离生命安全。他做了第一件事:抚平项羽给他惨败,带来的心中创伤,好好睡一觉。

第二天,天色刚亮,刘邦以使者身份,又干了一件事:不打招呼,剥夺韩信、张耳军权。

刘邦做这件事的时候,韩信和张耳还在睡觉。进而可以看出,刘邦夺权手段,简直是雷厉风行。

韩信、张耳醒后,听到第一句话:汉王使者来了。

随后,又听到第二句话:你们的军队,被征用。

韩信、张耳听后,第一个反应:什么汉王使者来了?

随后,他们露出第二个反应:谁,这么大胆,招呼都不打一声,征用他们的军队。

韩信是聪明人,第一时间得出准确判断:他没有军权,也没有了作战将士。

随后,韩信得出第二个判断:刘邦在荥阳-成皋打得很艰难。

韩信、张耳很生气,汉使征用他们手中将士,连招呼都不打,太不把他们放在眼中。

刘邦是汉王,征用手下将士,名正言顺。但,你总要给主将打声招呼吧!

刘邦没这么做,来了一个突袭。

韩信、张耳,昨天还是一军统帅,定魏、攻代、伐赵,战功赫赫。睡了一觉起来,军权没有了。

谁,遇见这种事,不发火才是怪象。

韩信、张耳倒要瞧瞧,是谁敢这么做。

这个结果,让他们感到很意外:是刘邦。

刘邦和夏侯婴,两人一车,闯入军营,夺了韩信、张耳军权,这份胆量,也没几人敢这样做。毕竟,夺权这件事,是一件高难度且极危险的事。

弄不好,是要丢掉性命。

就像战国时期,流传那个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他手中有兵符,但,老将晋鄙不认,最终被椎杀。

如何夺?怎样夺?选择什么方式?这些问题,都很关键。

刘邦夺权方式,可谓是独此一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韩信、张耳来到营帐,看到刘邦坐在位置上,旁边还站着夏侯婴,一句话脱口而出:汉王,怎么来了。

刘邦拿着象征军权的符节,说了第一句话:韩信、张耳,我们又见面了。

现在,来说说,韩信、张耳攻代、伐赵那些事。

韩信、张耳定魏后,刘邦表彰他们工作做的不错,又命令他们继续向东推进灭代攻赵。

韩信根据代国和赵国具体情况,选择先灭代,再攻赵。

代,这个地方,有很长的历史。它见证了赵氏政权建立、崛起、衰败、灭亡,四个阶段。

赵襄子亡代,为赵氏拓展了生存空间,并将这块地纳入赵氏直接管辖,进而让赵氏一跃为三晋之首。

赵氏几代君主,将代打造成北方军事重镇,这里也是对抗北胡、燕国前沿阵地。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北击三胡、修长城、护送燕昭王归国夺位、护送秦昭襄王归国继位,都是在这里完成。

代城,也被赵氏打造成为北方最坚固一座城。这里也是华夏与北胡,两种文化交汇之地。

秦始皇灭邯郸,赵氏王室后裔公子嘉,逃亡代,联合燕国,在易水之边,与秦国大战,被王翦击败。

几年后,王翦之子王贲,攻破代,俘虏代王嘉,标志着赵氏政权彻底覆灭。

及至反秦,赵氏后裔公子歇,被张耳、陈馀扶持,重建赵国。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将赵王歇改封为代王。

陈馀不服,击败常山王张耳,迎回代王歇做赵王,陈馀自立为代王。代,成为了陈馀的封地。

刘邦东征,号召诸侯伐楚。陈馀提出一个条件,要张耳人头。

刘邦找了一个像张耳的人,杀了后,送过去。

赵、代加入刘邦阵营,伐楚。

彭城惨败,加上陈馀得知张耳没有死。所以,赵王歇、代王陈馀在刘邦和项羽之间,保持中立。

韩信、张耳伐代,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夏说。

夏说,这个人物留下信息不多。他是陈馀身边最重要地谋臣。他有个特长:能说会道。

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封陈馀为南皮侯管理三个县。在陈馀眼中,这是项羽对他的羞辱。

有能力的人面对羞辱,就会选择反击,守卫尊严。

陈馀就是这样的人。

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张耳和我功劳相等,张耳封王,只有我封侯,这是项羽不公平。(张耳与馀功等也,今张耳王,馀独侯,此项羽不平。)

当田荣第一个站出来用武力公开反对项羽分封不公。陈馀干回老本行当将军,成为第二个站出来反对项羽的人。

陈馀兵少将寡,凭借自己的能力,很难打赢张耳。所以,陈馀想了一个办法:向田荣借兵。

出使齐国,游说齐王田荣,就成了夏说的任务。

夏说去齐国,见到齐王田荣,说了这样一段话: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今赵王乃居代!原王假臣兵,请以南皮为扞蔽。

这句话先表达了一个观点:项羽分封不公平。

夏说用这个观点来激起田荣心中的仇恨。毕竟,田荣反项羽,也是这个原因。

随后,夏说又表达了一个委屈:好地方都给自己亲信,不好的地方分给其他人。

跟着,夏说表明出使齐国的原因:借兵反对不公平。

为了得到齐国支持,夏说表明一个态度:南皮是齐国抵挡楚军的屏障。

简单说,夏说表达了一个观点:我们是朋友,有一个共同敌人。我来借兵,一起反对项羽。

田荣也需要更多的盟友,一起反项,答应了这个条件。夏说,出色完成任务。

陈馀有了兵力,攻打张耳,打赢了。他做了一件事:迎接回代王歇,让他做赵王,自己做代王。

陈馀虽是代王,但没有去属于他的封地。相反,他留在赵地信都,辅佐赵王歇。也就是说代、赵两国,陈馀说了算。为了感念夏说之功,陈馀封夏说为代相,替他管理代国。

来看一下,韩信攻代基本信息。

时间:汉二年润九月。

交战方:汉军和代军。

主将:汉韩信、张耳、曹参;代夏说、戚将军。

结果:汉胜代败。

韩信定魏,简单修整后。汉二年润九月,韩信又做出了攻代的命令。

他进攻代,有两条路。

一条是沿着汾水前进,另一条是翻越太行。

夏说是头脑清晰之人,做出了正确判断,成功预料了汉军行军路线。因此,夏说开始布置作战任务。

他在汾水沿岸重镇邬县,让戚将军率军驻守。自己亲率主力驻守太行要道阏与。

只可惜,夏说运气不好,他的对手是韩信,还有一个能打的战将曹参。

韩信兵分两路,一路沿着汾水前进,攻打邬县。双方在邬县东交战,汉军胜,代军败。戚将军打不赢,改变策略,固守邬县。这一路汉军,也被阻挡,不敢绕城向前,只能重兵围城。

韩信亲率主力,翻越太行,与夏说交战。一战而胜,斩杀夏说。

韩信分兵,让曹参领军,夺取晋阳,攻打邬县。戚将军见大势已去,夏说战死,率军突围,被曹参斩杀。

代国,就这样被韩信平定。

接下来,赵国,就成为了韩信下一个攻击目标。

那么,韩信又会如何攻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