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九十四章 项羽定梁

彭越攻克外黄、睢阳等梁地,严重威胁到项羽大后方安全。为了战局赢得胜利,项羽做了一个决定:先平定彭越,稳定大后方。

项羽将成皋交给曹咎,将荥阳交给钟离昧,自己亲率大军东进。

按理说,彭越捣乱,项羽派一名战将去就行了。结果,还要项羽亲自出马。这说明一个道理:项羽意识到彭越对他的威胁。

彭越这个人物,一直是项羽头疼的对象。

这个人不好找,还太能打,只有项羽才能打得赢他。毕竟,彭越有骄傲战绩。

攻破济北郡,斩杀济北王田安;战败萧公角;彭城惨败还能在黄河沿线站稳脚跟;下邳斩杀薛公。

他多次出来坏项羽好事,攻破楚军粮道。这一次,他闹出动静更大,让项羽不得不重视。

简单说,项羽东征,有两个原因:

1.彭越个人能力太突出,威胁太大。

2.项羽这一次真的很生气。

项羽生气,后果很严重。

楚怀王惹他生气,先把他赶到偏僻之地,后把他杀害。

刘邦惹他生气,分封十八路诸侯,让他去巴蜀。

田荣站出来反对他建立西楚霸王时代,项羽直接出兵灭了田齐。

再加上,项羽拥有战神体质,有很强摧毁能力。他打到哪里,哪里就会遭殃。

项羽干的最多的一件事:杀。

而且,他杀人地方式有多种。比如坑杀、火烧、烹杀、屠城。

有很多人进入了项羽的名单,如秦军被坑杀,田齐被屠城,纪信被火烧,王陵母被烹。

总之,项羽这个年轻人,个人能力相当突出,又很能打,脾气还不好,不能惹,更不能乱惹。

纵观天下人物,唯独两个人令项羽头疼,一个人是刘邦,另一个人就是彭越。

项羽率军东征,攻打第一个地方:陈留。

陈留,这个地方不陌生。项羽和刘邦反秦时,一起打过,没打下来,就听说项梁战死。

刘邦西进伐秦,在这里遇到高阳酒徒郦食其,以最小代价,攻克陈留。

本以为,陈留很难打。怎知,这一次,项羽打得很顺利,轻易攻克陈留。

然,项羽攻打外黄,就遭遇强大阻力。

外黄也是项羽的伤心地,他与刘邦合作,也未能拿下。这一次,项羽打外黄也很辛苦,打了好几天。外黄城百姓被彭越做通思想工作,对项羽进行抵抗。

外黄城内百姓,这一行为,惹怒项羽。

项羽很愤怒,攻破外黄,下达一个命令: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坑杀。

这时候站出来一个人,不,准确来说,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孩。

这个小孩叫什么名字,史料没有记载。但,史料留下这样一个信息,这个小孩是外黄令门客的儿子。

至于,这个小孩是如何见到项羽,也没有记载。但,这个小孩能够见到项羽,说明是采取什么方式。

他敢见项羽,说明他有胆量,不怕死。进而说明,胆量,这个问题与年龄无关。

三国时期,八岁孙权敢过江东,找杀父仇人荆州刘表索要父亲孙坚尸体。不仅成功,还被后人传为佳话。

这个小孩见到项羽,说明他有什么过人之处。至少,是个聪明人,采取了合理、正确的方式。

要不然,像项羽这种大人物,岂是你想见就见。对于项羽而言,这些人都是蝼蚁,还敢与他作对,坑杀他们,没有商量。

只可惜,这个故事,介绍了背景、过程和结局。却没有记载,这个小孩子是如何见到项羽。

来看一下,这个十三岁尚在读初中的小孩,面对项羽是如何保住外黄百姓,被后人传颂。

项羽,这个人物,有个明显特征,有重瞳。他天生异象,长有八尺,打仗又猛,和他打天下的诸侯都不敢正眼看他。

按道理来说,这个十三岁的小孩子,见到项羽,他会害怕,说不出话来,只知道哭。

但,这个小孩子是例外,他不能哭,要克服害怕,对视项羽。他要救父母,就要勇敢一点。

项羽看着这个孩子的眼神,问了第一句话:你不怕我。

十三岁孩子说:怕。

项羽见他抖索,明显是怕。但,那道眼神很坚定,显然又是不怕。

项羽佩服这个孩子的胆量,问了一句话:怕,还来见我。

十三岁小孩答:我要救父母和全城百姓。

项羽笑了,给他一个说话机会,一个说服他不杀的理由。

这个小孩子克服内心的恐惧。

他知道项羽为什么要坑杀城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他们抵抗项羽。

所以,他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要抵抗。

项羽又不是一位充满耐心的人,这个小孩的话要简洁,指明中心思想。也就是说,这个小孩要在最短时间内,用简洁的话,说服项羽。

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小孩子心里承受很大压力。

他不能输,也输不起。输了,就会失去父亲,还有亲人。

他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彭越武力劫持外黄,外黄百姓害怕,就降了他。(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

又表达了一个观点,不是真的降,是为了等待项羽来解救他们。

随后,他又说了第二句话:他们等你来解救,你来了,没有救民与水火,反而杀了他们。(项王至,又皆坑之。)

他告诉项羽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百姓不会再归顺你,从外黄以东,其他城池,就会害怕。一旦害怕,就会反抗,你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拿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

这句话,也是告诉项羽。

以武制武,能征服敌人,却得不到天下。

今天,项羽杀了外黄城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他暂时消除隐患,但,还会有更大隐患:不得民心。

这样做不但不能震慑反叛的人,相反,会更加坚定反叛的信心。

战,是死!

降,也是死!

他们会选择光荣的战斗,为自己,也为身边的亲人。

项羽听进去了,也琢磨这段话。

他势力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叛?

刘邦弱,为什么后方反而稳若泰山?

这个小孩的话语,直击项羽内心深处。

这个小孩,也给项羽提交一个迅速平定梁地方案:不能用霸道,而是应该用王道。

霸道只会让人畏惧,却不能得民心。

项羽不只是会打,他也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只要你说得对,他都会听。

也许,项羽从反秦到分封诸侯,总是一副高高在上,让人望而生畏。再加上,他的战功显赫,特别能打,又爱杀。

所以,给外界传出不好名声:他不爱听别人意见,不好打交道。

也没人敢在项羽面前说:这样做是错误的,你应该怎样做。

久而久之,项羽身边没有人站出来劝他。项羽也认为霸道,适合治理天下。

谁也没有想到,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子站出来给项羽生动形象上了一课。

项羽听进去了,也做了一个决定,释放外黄十五岁以上的男子。

这个小孩也因为这件事,被后人传颂。只可惜,传到太史公耳朵时,却不知道这个小孩的名字。

为了表彰这个小孩子的机智、勇敢,司马迁还是给他留下了厚重的笔墨。也宣扬一种精神:不畏权贵。

这里也会有个疑惑:如果是成年人去劝项羽不要坑杀外黄百姓,又会如何?

答案:项羽听都不会听。

除非,这个人本领比项羽强。毕竟,项羽太厉害了,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是站在顶峰的男人。

之所以,十三岁小孩能够成功,因为他是小孩,表现出超出他这个年龄段的智慧和胆量。他,吸引项羽注意力,又说出一段很有水平的话。

项羽采纳这个小孩的意见,释放即将要被杀的男子。这一效应,的确给项羽打开了局面。

外黄以东,十几座城,项羽没有花费多大力气,就平定梁地。

项羽改变战斗方式,收到的效果,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项羽平定梁地,却没有抓到捣乱份子彭越。这时,他又听到一件噩耗:曹咎战死,成皋丢了。

项羽很生气,相当生气。他丢了战略要地,已经顾不了彭越。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率军西进,打刘邦。

项羽看着西边:刘邦,我来了,这一次,你别跑。

刘邦也看着东边:项羽,你来吧!我等着你。打不赢,我还是会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