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九百四十八章 凤姐:呸呸,她胡思乱想什么呢…

大明宫,内书房

正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宫苑都在为前线传来的大胜消息振奋莫名。

而在这时,南安郡王领着全班军机司员,在内监的引领下,进入内书房之中。

此刻的大汉朝堂的军机处,一共是李瓒为军机处首席大臣,而贾珩排名算第二,南安郡王勉强算第三,兵部左侍郎施杰则紧随其后。

如军机司员穆胜、石光珠、马尚等人在军机处行走,也就是普通办事员,但比之寻常大臣的特点是与**政枢密。

此刻,南安郡王严烨向着御桉之后的崇平帝拱手一礼,说道:“微臣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身后的军机司员也纷纷向着那中年帝皇躬身大礼参见。

崇平帝神色澹漠,看向行礼参见的南安郡王等人,轻声说道:“严卿和几位爱卿平身。”

此刻,看向这些四王八公的原旧武勋,心头那股别扭之感就有些止不住,尤其是看向严烨那张脸之时,心头一些异样都抑制不住。

京中的流言起码有一半咎因这位南安郡王。

南安郡王出言道谢。

崇平帝观察着南安郡王的神色变化,说道:“永宁侯在北边儿的战事消息已经传将过来了,率精骑出大同军镇,前往草原,一战歼灭女真八旗精锐近万人,严卿可曾知晓?”

南安郡王心头咯噔一下,拱手说道:“回圣上,微臣方才进宫的时候已经听到此事,永宁侯在塞外取得一场大胜,以四万京营骑军歼灭女真八旗骁锐,大涨我大汉国势。”

崇平帝闻言,面色沉静如渊,目光冷芒一闪而逝,心头暗道,以多胜少?

南安郡王此刻面色谨肃,低声说道:“圣上,此次运气不错,永宁侯以四倍于敌的兵力对女真以寡击少,再加之那女真轻敌,略取小胜,但女真八旗精锐何止一个镶蓝旗?经此一役,女真必定大举来袭,彼时京营反而兵微将寡,难以抵挡,以多击少的反而成了女真,绝不可因胜而生骄怠之心。”

这番话旨在“澹化”贾珩这场战事的功绩,比如运气不错,四倍于敌的兵力,而最后的担忧之言从军机大臣的眼光来看,倒也没有说错。

崇平帝脸色默然,看向一脸“忧国忧民”之色的南安郡王,徐徐道:“永宁侯已准备联络额哲所部精骑,汇合两部之后,打算前往大同,暂避女真锋芒,我大汉不宜以短击长,与女真决战于草原。”

南安郡王:“……”

那小儿既都调派好了,还让他们进宫商议做什么?

崇平帝这次转眸看向殿中文武,说道:“这次召诸卿过来,是北平方面,至今尚无动静,还不知女真是否从北平沿线入寇,北平与蓟镇方面的兵马能否抵挡得住。”

施杰沉吟说道:“圣上,女真想来是打算从宣府入关进入燕赵之地,蓟镇方面尚无敌袭情报传来,一片风平浪静。”

内阁首辅韩癀道:“圣上,李大学士前不久已到了北平,应无大碍。”

就在君臣几人议着之时,一个内监进入宫中,道:“陛下,太上皇派了内监相询永宁侯在塞外的战果。”

殿中众人都是一愣,旋即面色微动,也顿时明悟过来。

辽东之战可以说是太上皇不堪回首的记忆,可以说是隆治盛世的唯一污点。

而贾珩在北方一战,恰恰是隆治以来战果最为辉煌的大胜。

因为上次江南之战,虽然贾珩生擒女真亲王多铎让人觉得大快人心,扬我国威,但其实生擒女真亲王的象征意义还是更多一些,女真实力并未损耗多少。

至于朝鲜水师,大汉有些看不上。

而现在打残女真一旗,歼灭近万人,可谓一场值得大书特书的战果。

崇平帝闻言,面色愕然片刻,心头不自觉轻快了几许,沉吟说道:“戴权,将这封奏疏递送过去,派人去解说战局,就说朕在会见阁臣、军机,稍后会前往重华宫。”

戴权拱手应是。

就在崇平帝在大明宫中与一众阁臣、军机商议着敌情之时,贾珩在塞外取得大捷的动静随着时间过去,在整个神京方面扩散之余,也传至贾府。

……

……

荣国府,荣庆堂

夜幕降临,灯火通明,厅堂之中却辉煌如昼,整个府中都笼罩着一股欢庆热闹的氛围中。

贾母此刻坐在铺就着一床软褥的罗汉床上,下首的绣墩之上坐着王夫人、薛姨妈二人,薛姨妈此刻白净面皮之上见着喜色,手里捏着的一方手帕来回折叠着。

右侧凤纨以及曹氏在绣墩上列坐,脸上同样见着喜色流溢。

原来众人是围着贾母说话解闷儿,但谁曾想天刚刚落黑的时候,外面忽然传来了贾珩在北疆取得大胜的消息,一下子传至府中,外间的小厮立刻报给贾母。

贾母苍老、白净的面颊红润,兴致盎然地笑问道:“凤丫头,这外面是怎么说珩哥儿又打了胜仗的?”

凤姐笑道:“老太太,外面只说是打了胜仗,倒没说战事是怎么打的,刚才我让人去外面打听问着。”

那人在北边儿又打赢了一场,不枉她这几天提心吊胆的。

而李纨此刻坐在下首,一身兰色衣裙的丽人,那张薄施粉黛的秀雅玉容上见着喜色,心绪也有几许欣喜。

因为整个荣宁两府都在为此事欣喜莫名,李纨脸上的喜色,众人也没有怀疑凤纨二人。

薛姨妈笑道:“老太太,这等细节想来是军情机密之类的东西,得问过官面上的人才能知道细情了。”

这次,等珩哥儿回来,她家宝丫头的事儿,也得赶紧定下来才是。

这名不正言不顺的,总觉得心头不落定。

贾母脸上见着几许莫名之色,轻声道:“前几天南安家的老太妃过来串门子,说珩哥儿在北边儿杀了不少镇守边关的将军,军卒怨气不小,这一仗还有些险,我还有些担心,不想这没多久就传来喜信儿。”

在贾珩不在京里的这段时间,南安太妃也没闲着,就在前不久太原、宣府二总兵被斩之后,也是因为听南安郡王议着此事,南安太妃就过来贾府在贾母面前说着贾珩在北方战事凶险莫测。

贾母笑道:“那就等宝玉他老子回来,问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他在朝堂应该知晓怎么一回事儿。”

众人点头称是。

“老太太,老爷回来了。”林之孝家的从外间而来,面上带着欣喜之色。

众人闻言都纷纷看向从外面一身官袍回来的贾政。

贾政向着贾母躬身一礼,说道:“母亲。”

贾母让贾政在一旁坐下,旋即,问道:“外间都在传着珩哥儿在北边儿打赢了一场胜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众人都纷纷看向贾政,面上满是好奇之色。

贾政儒雅面容上也带着笑意,声音中有着几许激荡,说道:“子玉在草原那边儿,打赢了女真的镶蓝旗和正黄旗,初战告捷,前后歼灭了女真近万,是数十年都没有取得的大胜。”

贾母闻言,看向凤姐还有王夫人,笑道:“你这又是镶蓝旗,又是正黄旗的,我们也不大懂,就说珩哥儿这次立着多大的功劳?”

凤姐解释说道:“老太太,这镶蓝旗是鞑子八旗的一旗,那正黄旗好像是当年投降鞑子的汉人。”

贾母闻言,心头顿时诧异,笑问道:“凤丫头,你怎么知晓这些?”

而此刻,王夫人、薛姨妈以及下首坐着的李纨和曹氏,也都纷纷好奇地看向容色艳丽的妇人。

曹氏眸光闪了闪,目中狐疑之色愈发浓郁。

凤姐神色不变,芳心已有几分砰砰乱跳,这不是她下午时候听到胜仗,就寻人专门打听了一下,但这种话就不好说,急中生智道:“我听平儿给我说着。”

平儿:“???”

但此刻也只能背上这个锅。

好在贾母也没有继续问着,而是笑着感慨说道:“这次真是一场大功了。”

贾政也解释道:“回来时候,我还陪着几个同僚说着,女真手里一共有八个旗,说这一仗女真已有些伤筋动骨了,子玉这一仗打的好。”

贾母轻笑说道:“这么一说,真是一场大胜,就不知道珩哥儿什么时候能班师回朝?家里都惦念着他。”

其实想问着,这功劳能不能晋爵,但想了想,觉得还是有些不太好,这还没打完呢,也显得她光惦记着爵位了。

贾政说道:“这是头一仗,将来可能还要再打上几仗,现在那边儿的情况还不知道。”

贾母笑了笑,说道:“以珩哥儿的能为,想来也能打赢,咱们在京里就放着心是了。”

不说其他,就说打仗这一块儿,就没有让家里操过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