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允冠百王刘秀传 > 第203章 追风神剑10-12

允冠百王刘秀传 第203章 追风神剑10-12

作者:风非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44:30 来源:笔趣阁

37-10

自庞萌反叛后,有人劝告刘秀不可使手握重兵的大将长期经营一方。刘秀道:“忠臣良将是国家大事,庞萌反叛固然是朕用人不当,但终究是庞萌个人之意,朕不会因噎废食,如果君王令忠臣不安良将反叛,这样的天下何以长久?”

不久,有人上奏,说冯异在关中妄自尊大,独断专行。刘秀不理。

朱浮向来以忠臣自诩,凡是哪位臣僚有失职不忠的言行或是值得怀疑的消息,朱浮必会向刘秀汇报。

刘秀对朱浮的汇报不以为然,斥责道:“朕一向令‘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就是要大家能根据各地情况相机行事,何来‘独断专行’之说?”

“无风不起浪,臣是担心万一……”

“你比朕更了解公孙?”

“臣不如陛下了解,陛下之宽厚圣明,自古未有,但重臣大将从来都是人心难防。臣知征西大将军威德并重,只是想提醒陛下要防患于未然。”

“公孙为人,朕自知之,不可妄言。”

“臣也知道公孙忠贞无二,只是担心他长久在外,受人蛊惑。”

“你有实证吗?你可知谣言对国家的危害?”

对于传言,朱浮哪里能确定,犹豫道:“我只是听长安来的人所说,臣深知事关重大,不敢隐瞒。”

“这是扰乱天下,要人命的大事!公孙绝不会负朕!”

朱浮见刘秀说得斩钉截铁,也不敢再多说,只得讪讪告退。

刘秀虽然说得斩钉截铁,但朱浮的话还是让他有所思虑。又有人来向刘秀进言,说冯异在关中自号为“咸阳王”。

自起兵以来,刘秀从未涉足关中,只怕百姓真是只知大将军而不知朝廷,想当年高祖正是凭借关中而能逐鹿天下。只是刘秀天性温厚自信,从不对人起疑,况且冯异对于刘秀,何止是一碗麦粥的温暖——但关中对于刘秀,又何止是一个长安。

原来冯异在关中,一连击退公孙述的入侵,又不断打击地方豪强,对贪污渎职的官员,一律严惩。长安令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被冯异亲自处斩,一时百姓欢欣,官吏震撼。长安不少官吏豪强与洛阳很多大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便想方设法诽谤冯异,希望刘秀将冯异处置或撤换。这些情况,刘秀有所了解,也深知冯异为人低调,忠心无二。冯异也曾上书,请求回归洛阳,留守京师。刘秀不许,要冯异安心镇守关中。

不断有人上奏关于冯异的事,刘秀实不知是朝中将相猜疑冯异,还是冯异在关中真的威权太盛。刘秀思前虑后,想不出冯异有异心的任何理由,他相信冯异依然是自己心中值得信赖的冯异。但对于众人之言,刘秀也不能无动于衷,刘秀派出特使去看望冯异,并将朝中大臣的奏章一并带去。

37-11

冯异见到这些奏章,心中震骇,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如此诋毁自己,惊骇之下,竟无言可诉。

特使见冯异脸色大变,忙解释道:“陛下深知大将军为人忠厚,绝无二心,才特意让大将军亲睹这些奏章。这是陛下对大将军深为信赖,无不可言,请大将军放心。”

冯异半响道:“我一直在外领兵,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皇上,虽然深知皇上之心,却没有想到竟被如此议论。若非皇上圣明,我冯异一百个脑袋也保不住啊。”

使者道:“这是因为大将军功勋卓越,有人嫉恨,大将军不必为意。”

冯异叹道:“自古以来人言可畏,皇上虽然信赖我,只怕流言日长,我便难以辩解了。”

冯异随后给刘秀上书,“臣本是一介碌碌儒生,适逢风云际会,投身行伍。后幸遇陛下,深受重恩,使我在乱世之中得以保全家小,又使自己能建立功勋,位列大将,拥有爵名。而臣才德微浅,功劳微薄,能为朝廷建立些许功绩,也全出于明主之心,非臣思虑所能及。臣常自思量,每每遵照诏令作战,无往不胜,每每以己意决断,常有遗恨,这正是陛下之圣明高远而臣之浅陋无知。臣相遇陛下,是臣一生之幸事,又幸蒙受深恩,常恐自己愚陋,难以报答,唯有勤奋努力以报恩德。而今见陛下所示奏章,令臣惶遽不安,只望陛下念臣愚浅,恕我上书自辩。”

刘秀见到冯异书信,感慨万千,回复冯异道:“我与将军,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徒有惧意?”

冯异接到刘秀手书,心中稍安,但想刘秀将朝中奏章示于自己,莫不是在警示自己?想想庞萌曾深受信赖,最后竟致反叛,又想到了彭宠,还有邓奉,冯异心中更生惶恐,实在不知刘秀究竟何意。自西征以来,冯异一直未曾回过洛阳,也不知时间和空间会如何拉远信赖的距离,即使信赖能跨过时空的距离,又有多少信赖能抵挡住流言的侵蚀?

冯异处理好军中事务,带上妻子儿女返回洛阳。

37-12

又见洛阳,冯异既是亲切又是陌生,当初跟随刘秀修葺洛阳城,对街道殿宇无不熟悉。如今的洛阳,殿宇并未太多变化,但其间来往的人员,已尽是陌生面孔。

小黄门引着冯异进来时,刘秀正与太仓令讨论粮食接运事宜。刘秀看见冯异进来,当即起身,一瞬间,冯异已向前拜道:“陛下”。

刘秀上前扶起冯异,执住冯异胳膊,笑容满面地看着他。

两人彼此相向而视,都看懂了彼此眼中的深意,曾经生死相依的真诚还留在彼此心间,岁月和流言就不会把彼此改变。

刘秀见冯异风尘扑面,额纹已多,感叹道:“公孙长年征战,镇守关中,辛苦了!”

冯异道:“臣只是做些劳碌之事,无所谓辛苦,只是一直惦记陛下,早想回来朝拜。”

太仓令站在一旁,默默看着刘秀和冯异。

刘秀请冯异落座,转头对太仓令道:“今天暂且这样,后面有变化我们再讨论。”太仓令拿起奏章,点头离去。

刘秀对冯异笑道:“你若不回来,只怕终究是心中不安啊。”

冯异诚恳道:“臣愚陋无知,在外谨守陛下之命,常唯恐不知深浅,生出罪过。”冯异想到自己一直忠心为国,素来与人无怨,竟遭到朝臣嫉恨,说到后面,竟觉心酸难言。

刘秀笑道:“公孙何来罪过?你是汉室忠良,又是朕开疆大将,何须有什么嫌隙和担心。”

冯异笑不出来,惶恐道:“陛下,臣见识浅薄……不知何处招人怨罪。”

刘秀侧过椅子,对着冯异道:“朕将奏章示于你,是想让你明白朕的心意,你又何必不安。”

“臣愚陋不知,如何安心?”

“不过是有人说你功高自负,奖惩自持,你又何必不安。”

冯异诚惶诚恐。

刘秀叹道:“关中之事,朕也有所知晓,世间纷扰,多因利益而起,正所谓,天下熙熙,只为利来,天下攘攘,只为利往。大将军平定关中,百姓倾心,但却让很多豪强失势,所以就有了怨恨之心。自古以来的官吏豪强,在得利时无人念好,只唯恐得利太少,而失势少利时,就会心生怨恨,唯恐天下不乱。打天下便是打这样的官吏豪强,治天下便是治这样的官吏豪强。官吏豪强俯首听命,国家自安,官吏豪强为非作歹,天下必乱。你治理关中,让这样的人无法作威作福,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来诽谤将军,将军何必在意。”

冯异低头不语。

刘秀突然笑道:“都说大将军在关中被百姓称为‘咸阳王’?”

冯异一愣,心中震骇,赶忙起身,跪地叩首道:“臣实在不知,臣一直谨记陛下的诏示,让我抚慰百姓,为陛下镇卫关中,臣从未知这等传言。”

刘秀扶起冯异,笑道:“以将军之功,封王也未尝不可,只是高祖早有约定……”

冯异吓得脸色剧变,再次叩首道:“冯异封侯,全仗陛下的恩典,使我冯家满门荣耀,冯异已经万死难报……”

刘秀叹道:“这本是朕的肺腑之言,却让你惶恐如此!都道做君王难,今日才知做忠臣更难啊。”刘秀一边扶起冯异一边道:“你我相逢于贫贱,相知于艰难,朕岂会不知你之心。朕若不知你,又怎会将那些奏章给你,只是想让你知道,有些人会无中生有,有些人会挑拨君臣之义,还有些人会落井下石。”

冯异想自己一直远离京城,向来少与人交往,不知有谁会来挑拨,便道:“臣实在不知。”

刘秀道:“那些被你影响了利益的长安豪强会无中生有,那些嫉妒你功勋的人会挑拨关系,那些事不关己而没有心胸的人会落井下石。所以,你觉得自己四面受敌,其实不过只是几个小人搅动了众人之心。”

冯异心中百般滋味,却无话可说。

刘秀又道:“朝中有不少长安故旧,对你影响了他们的利益心有不满,自然会生出流言,而你这两年与朝中人没有交往,自然没人给你说好话,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

冯异听刘秀一说,心中释然,动情道:“若非陛下圣明,冯异哪里还能在这里拜见陛下。”

刘秀笑道:“有如此将领,就当有如此天子!你既然回来了,就多呆几日,和朝中群臣也熟悉熟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