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有一个三国分身 > 第二百零五章

我有一个三国分身 第二百零五章

作者:天地有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47:51 来源:笔趣阁

63点忠诚度,貌似不是很高,属于会听从命令,但不会尽心竭力的阶段。

在新组建的止戈军中,忠诚度在这个层次的武将,最多只能担任营副。

但考虑到蔡邕乃是文官,那这个忠诚度其实还是蛮高的。

董拙实在不受文官待见,满朝文臣,名义上对他效忠,但实际忠诚度达到30点的都不多见,属于随时都会背叛的阶段。

“看来董卓还是有些识人之能,竟在众多士人中,一眼就挑中了蔡邕。此人不仅知恩图报,而且还是典型的妥协性人格。”董拙分析道。

妥协性人格的人,大多不会太强硬,往往随波逐流。

通常他们就算主观上非常排斥某件事,不能接受某件事,但当这件事发生后,他们也会慢慢的面对现实,不会钻牛角尖。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毕竟能在生死关头,选择英勇就义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都会选择苟且偷生。

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在世界所有生命的基因中,天然就写下了臣服强者和面对现实这两条准则。

因为所有生命基因的第一准则,是生存!

徐庶,算是历史上大名鼎鼎有气节的人吧。

后世有句成语,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就是说徐庶被曹操以母亲逼迫,不得不离开刘备,投靠曹操,但却从此立誓,会在曹营一言不发,终生不为曹操献策。

但实际上,徐庶投靠曹操后,并非全无建树。

在最初几年,他确实是一言不发。

但后来,随着时间流逝,心中怨气渐渐消散,偶尔也会给曹军谏言献策。

尤其是曹丕称帝后,任命徐庶为御史中丞,他在曹魏王朝中颇有建树。

当然,就算所有人都有妥协性,但不同人的妥协性是不同的。

徐庶已经算是很强硬的了,跟曹操整整坚持了二十多年。

蔡邕应该不会有这么强大的持久力。

不然,他也不会在被董卓强征为官后,迅速适应,并达到63点忠诚度!

“蔡邕的适应性很强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未尝不能用些激进手段,来让他的忠诚度再往上提一提!”董拙心中暗道。

对付妥协性人格,不能一味怀柔笼络,还需要用强硬手段进行威逼。

要胡萝卜加大棒,恩威并施,这样才能如驱臂使。

就像曹操对付徐庶,以母亲逼迫他来投靠,然后厚赏笼络其心。

这样徐庶虽然暂时有怨恨,但时间久了,怨气也就散了,那时此人就被收入囊中了。

“本相听闻,高阳乡侯有一独女,年方二八,已到适婚之年。可有此事?”董拙问道。

李儒神色一怔,没想到董拙忽然将话题转到这件事上来,不过他还是很快反应道:“高阳乡侯膝下确有一独女,名为蔡琰。

听闻前些年已经许给了河东大族卫家嫡子卫仲道。

但卫仲道自幼多病,新婚之夜还未圆房便吐血而亡。

卫家以此怪罪蔡琰克夫,蔡邕只得将其接回蔡府居住。”

“甚好!你去蔡府提亲,就说本相欲娶蔡家女为妻,若蔡公同意此事,那一切皆好商量!”董拙笑道。

王允已经废了,不仅修为尽废,而且在士族中的名声也毁了。

这样的王允就算放出去,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若能以王允之命,换来蔡琰为妻,那真是无本万利。

首先,这会彻底把蔡邕绑上他的战车。

蔡邕忠诚度只有63的主要原因,是他还有退路。

他是被董卓强征为官的,日后董卓倒了,他用这个借口可以轻易脱身。

所以他并不需要为董卓效死力,只要对得起董拙的知遇之恩就行了。

但如果两人成了翁婿可就不一样了。

蔡琰乃是蔡邕独女,董拙成了蔡邕的女婿,那就是蔡邕唯一的后人。

而且娶妻不同于纳妾,纳妾只是得到一个女人,或者说是得到一个玩物,妾只是主人的私人物品。

但娶妻,却是两个家族的结合。

自古妻族便是九族之一,若是犯了重罪,被诛九族,那妻族也包括其中。

所以只要董拙娶了蔡琰,那蔡邕就算是为了自己和女儿考虑,也要为董拙尽心竭力!

其次,借此事释放王允,可以对朝中文官势力示好。

虽然王允名声已毁,但他到底是名士。

而且鉴于董拙槽糕的名声,王允因为行刺董拙而落得如此下场,虽然行为让人不齿,但朝中还是有很多文臣对他抱有同情。

释放王允,可以有效缓解董拙与这些文臣的关系。

可以马上打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

虽然董拙可以推行新政,打造完全属于自己的文官体系。

但那需要时间。

在此之前,他必须依靠现有的文官体系,才能治理麾下地盘。

所以他需要跟朝中大臣搞好关系。

根本利益不能妥协,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还是可以商量的嘛。

第三,蔡琰乃是名花榜中的顶级名花。

若能将蔡琰收入府中,不仅获得一位绝代佳人,还能有额外的民心加成。

这是一举三得!

当然,此事也有风险。

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蔡邕不肯将蔡琰嫁给董拙。

不过,以刚才分析蔡邕的性格情况来说,他应该不会这么干。

同时,自蔡琰被卫家退婚,她在士族中的名声已经毁了,以后很难再找到合适的良配。

是让女儿孤独终老,还是嫁给董拙搏一把?

董拙虽然声名狼藉,但好歹也是朝廷太师,东汉第一诸侯。

而且自诛杀吕布、废掉王允、收服并州狼骑后,整个董拙势力已经开始呈现蒸蒸日上的势头。

焉知董拙日后不能定鼎天下,称王尊帝?

虽然世家大族看不起寒门弟子,但若这寒门成为皇室,可就不同了。

说到底,所谓的世家大族,数千年前不也是普通庶民吗?

李儒先是一愣,但随即眼睛大亮,显然也是想通了其中关窍,不由高声赞道:“太师此计大妙!此时便交给小婿去办吧,必定让高阳乡侯心甘情愿的女儿送入相府!”

高阳侯府。

树木翠绿,曲径通幽,亭台楼阁精致无比。

一位身穿襦裙的绝色少女,坐在凉亭之中,抚弄木琴,悠扬悦耳的琴声传遍整个侯府。

“好,好,昭姬,你这琴艺可谓大成,为父已经没什么能教你的了。”凉亭外,一位年过六旬,神态儒雅的老者抚掌赞道。

蔡琰停止抚琴,走过来行礼道:“父亲过誉了,琰儿琴艺与父亲相比,还差的远呢。当年父亲曾以天音八法引得百鸟朝凤,可是让琰儿惊若天人啊!”

“好汉不提当年勇,当年无公事拖累,心思空明,念头纯粹,所以才能百鸟朝凤。如今桉牍劳形,夙夜忧叹,这百鸟朝凤是做不到啦!”蔡邕长叹道。

蔡琰美目一转,轻声道:“听闻昨日父亲为王允求情,不知可有此事?”

“奥?你也知道了?”

蔡邕神情一怔,不过随即苦笑道,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今这长安城中,不知此事的人,怕是不多了。”

“父亲此言差矣,天下之人,皆畏惧太师虎威,不敢为王允求情。唯有父亲仗义执言,父亲此举,必为天下人敬重,这哪里是坏事,分明是好事才对!”蔡琰劝慰道。

蔡邕摇头笑道:“哪里有什么敬重,王允心机叵测,行刺太师,此事证据确凿,罪不容恕。

事败之后,为求保命,检举其他士人,更是名望尽毁,为天下人所不齿。

为父为他求情,既得罪了太师,又不会得到天下人的支持,是里外不讨好!”

“既然父亲如此看待此事,那为何还要为王允求情呢?”蔡琰美目一凝,不解道。

蔡邕沉声道:“为父为王允求情,并非出于公心,而是出于私心。

当年为父得罪十常侍,本要被害去性命,是王允出手相助,才改为流放朔方。

虽然王允当年救为父的目的也不单纯,但这份情谊为父却不能忘却。

如今他遭逢大难,不论是何原因,为父总要尽上一分心力。”

“原来如此,可是旁人不知其中原委,只怕会因此误会父亲,若是让太师因此对父亲生出嫌隙,只怕……”蔡琰担忧道。

蔡邕长叹道:“为父也知此事艰难,但人活一世,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若为明哲保身,便连救命之恩都忘了,那人与牲畜还有何区别?”

“父亲高义,琰儿佩服!”蔡琰敬佩道。

蔡邕继续说道:“为今之计,父亲别的不怕,只是担心你的安危。为父已经安排好了,送你去叔父家暂居,若为父平安渡过此劫,自会接你回来。若是……你便好生照顾自己吧。”

“父亲怎可如此,琰儿不走,琰儿要陪着父亲,不论生死贵贱,琰儿都要跟父亲在一起!”蔡琰没想到情况竟然已经危急到这种地步,顿时脸色大变,失声叫道。

蔡邕面色一沉,说道:“琰儿听话,此事容不得你反对,速速收拾行装,马车已经备好了,为父这就让管家送你出城。”

“父亲……”

“老爷,李儒来访!”

正当父女二人纠缠不清之时,却看到管家急匆匆赶过来,沉声说道。

蔡邕神色一顿,迟疑道:“李儒?他来干什么?”

“他没说,只是求见老爷,说是有大喜事,要亲口告诉老爷!”管家说道。

蔡邕神色一喜:“大喜事?难道是太师同意释放王允了?”

“肯定是这样,李儒乃是太师亲信,若非此事,他必不会亲自登门。看来太师对父亲,果然是极为看重,不仅未因此事对父亲生出嫌隙,反而还应父亲所请,要放了王允!”

蔡琰同样满脸喜色,如果真是董拙放了王允,那她也就不用离开长安了。

随后蔡邕匆匆前往客厅,会见李儒。

“哎呀,高阳侯爷大喜,高阳侯爷大喜呀!”李儒看到蔡邕,立刻迎上来,满脸推欢的说道。

蔡邕见此神色激动,连忙问道:“喜从何来?可是太师已经决定释放王允?”

“释放王允?啊,哈,哈哈,好说,此事好说。学生是有另外一件大喜事,要恭喜侯爷,与此事相比,王允只是小事一桩,不值一提,不值一提……”李儒打着哈哈道。

蔡邕顿时迷茫了,除了王允,他还能有什么喜事?

而且王允与此事相比不值一提,那这到底是多大的事?

这种事也是我能参与的吗?

“学生是来提亲的,这岂不是大喜事呀!”李儒开门见山道。

蔡邕目光一滞,千算万算,却实在没算到,李儒此来竟是为了提亲。

说实话,蔡邕此时是有些不情愿的。

因为李儒不仅是董拙的亲信谋士,也同样是寒门士子。

作为出身士族出身的大臣,同殿为臣,与他们说两句话倒也没什么。

但他并不愿意在儿女亲事,与李儒有什么牵扯。

这是两个圈子的天然隔阂。

不过转念想到,以蔡琰此时的情况,想跟世家大族联姻,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蔡琰的婚事,一直是蔡邕心中的愧疚,他总觉的是自己当初没有选好人,才害的蔡琰落入今日境地。

所以他总想为蔡琰再找一位良配,弥补心中亏欠。

但在世家大族已经基本不可能的情况下,在寒门中选一位英才,倒也未尝不可以。

而对寒门来说,董卓李儒等人,基本就是巅峰了。

再加上他也不想在这个关键时期恶了李儒,所以才强忍着没有拂袖而去,而是留下来听听李儒到底要说什么。

“不知李大人是为哪家的才俊提亲啊?”蔡邕问道。

李儒笑道:“普通才俊哪里配得上侯爷的贵女,学生为侯爷介绍的这位,放眼神州,也是最顶尖的大英雄,大豪杰!”

“神州大陆顶尖的英雄豪杰?就凭李儒也能接触到这种人?”

蔡邕心中满是不信,不过还是问道,

“那不知到底是哪位大英雄,大豪杰?”

“我说这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便是我东汉第一诸侯,当朝董太师!放眼神州,还有哪位英雄豪杰,能比得上我家太师?”李儒大声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