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刘肥:小白脸神马的最讨厌了!

寿春县。

当城关钟楼上的自鸣钟铛铛铛铛的响了七声之后,紧闭的城门吱扭扭的打开,缺乏油脂浸润的门轴摩擦产生的声音,让临近的商旅情不自禁的捂着耳朵,苦苦忍受。

这其实并非是守关的士兵的偷懒,而是有意为之。

毕竟开门的声音足够大,就不会存在有人偷偷打开城门,放城外的人进入亦或是放别人出城的机会。

嗯,有一部名叫《贞观之治》的电视剧,对于这一点的还原就很好。

玄武门事变前夜,守将常何为了偷放李世民和尉迟恭等人进入皇宫,特意用油脂浸润门轴,使得在寂静的夜里,城门开启的声音也无法传播到其他地方的守军耳中,而后入宫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也注意到了门轴下方的油污,但却没有放在心上,大摇大摆的直入禁宫,身首异处的被人扔了出来……

城门口,当刺耳的摩擦声停歇,一名打着哈欠的百将从门洞走出,开始验看商旅手中的‘验、传’,以及通关文牒。

嗯,通关文牒可以理解为古代版的护照,毕竟汉朝实行的是郡国制,不仅有藩王国,还有候国,所以通关文牒就是出远门的商旅之人必不可少之物。

只不过和世界上大多数的执法者都会选择性执法一样,守门的百将也同样如此,虽然行商旅人主动向他出示了通关文牒,他也仅仅扫了一眼,就不耐烦的摆摆手,示意对方快走,别在这里碍事……

毕竟,这世界上哪有上班不摸鱼的打工人呢?

而且百将还奉行了一个很朴素的理念,那就是主动出示文件的行商旅人都是良民,既然是良民,那么就没有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

他的时间和精力,都留给了人群中那些藏头露尾的家伙。

比如,队伍之中的这个身上披着蓑衣,带着兜帽,低垂着脑袋,看不清脸孔的家伙!

这厮,一看就很不正常!

那名百将不动声色的继续验看着通关文牒,向身后袍泽使了个眼色,标记了一下队伍之中的可疑之人。

于是,两队手持长戟,穿着牛皮扎甲的士兵开始在人群中巡弋,貌似在维持治安,但实则将兜帽男隐隐围在中心。

“别动,把帽子摘了!”

“说你呢,别看别人,再不老实马上宰了你……”

那名百将腆着肚子,大摇大摆的走了过去,但看到那人隐藏在兜帽下的面孔,瞬间变得点头哈腰,满脸谄媚。

“啊呀,原来是中大夫啊……都怪小的有眼无珠……”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滚!”

他呵斥走了那些手持长戟对准贲赫的士兵,一脸讪笑的走到面无血色,惊慌失措的贲赫面前,赔礼道歉:

“那些粗胚不懂事,看我回去怎么抽他们!中大夫这莫非是奉了大王之命,外出公干?”

嗯,贲赫任职的中大夫虽然食禄不足千石,但却是时常陪伴在英布身边的人,因此淮南国中他人认识的人没几个,但认识他的人却多不胜数。

此刻见到那名百将对自己的恭维,贲赫心中的惊恐稍去,他之前还以为这些士兵是英布派来捉拿他的呢……没想到不是!

不过想想也对,英布应该不会让守门士兵这种级别的人来抓他,来抓捕并处决他的人,一定会是英布的心腹卫士,否则一国之君被人戴绿帽子的事情就瞒不住了。

毕竟英布好面子,当年他投奔刘邦的时候,刘邦边洗脚边接见了他,于是把英布气的差点拔剑自刎,然后当他看到了刘邦给他准备的吃穿用度都和刘邦是同一个规格之后,于是就死心塌地的给刘邦卖命……

贲赫点点头:“嗯……这不是陛下近些时日要巡游江淮了吗,大王让我先去齐国、鲁国那里看看,学习一下那两个王是怎么迎接招待陛下的,咱们到时候也有个参考!”

这段时间一共有两件大事家喻户晓,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其中一个就是增收商税,虽然豪商们叫苦连连,背地里骂声一片,但大多数的百姓却拍手称快,极为拥戴。

毕竟无商不奸,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过被商人坑的经历,所以一想到他们少赚钱,顿时就觉得比自己多赚钱还要开心……

至于第二个,就是刘邦南巡江淮。

淮南国的百姓提起刘邦来,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毕竟这里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核心地带,而刘邦也是楚人,楚人的皇帝要来楚地游玩,楚人自然欢欣雀跃。

也因此,尽管贲赫没有看到正式的公文,但在逃亡的路上听到了百姓的谈论,知晓刘邦巡游的路线也不为奇。

而听到贲赫的话,百将竖了竖大拇指:

“大王果然睿智!不像咱们城中那些儒生,说什么天子出巡,需要黄土垫道,净水泼街……可他们也不看看,咱们这里现在是水泥路,不是他家门口的土路,坑坑洼洼,一刮风都是土……真的是读书读傻了!”

贲赫附和着点了点头,脸上却做出如往常那般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好了,别说那些有的没的了,立刻放我出关!另外,再给我准备两匹马和干粮,我的马在路上摔了一跤,把腿摔断了……”

片刻之后,望着贲赫绝尘而去的身影,百将挠了挠头,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对了!

往常他看到贲赫的时候,要么是贲赫随侍英布左右,要么就是贲赫前呼后拥,身边带着一大堆的仆役护卫,绝没有形单影只的情景!

于是他叫过来身边几个什长,让他们代替自己在这里验看通关文牒,自己则一熘烟的向远处的寿春尉那里跑去。

有蹊跷,但这不归他管,他只需要将蹊跷报上去就好!

打工人必备的一个技能,就是绝对不背锅,将一切搞不定的事情甩给上级……

……………………………………

齐国,临淄。

城东十里之处,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齐王刘肥站在道左,身后依次是相国平阳侯曹参、右丞相阳陵侯傅宽、左丞相河阳侯陈涓、国尉汾阳侯靳强,以及,刘肥那些或牙牙学语,或尚在襁褓之中的儿子。

比如刘襄、刘章、刘兴居、刘罢军、刘宁国、刘信都、刘安、刘将闾、刘辟光、刘志、刘卬、刘贤、刘雄渠……

这只是刘肥的儿子,女儿的数量比这个还要多……

所以,刘肥此刻白白胖胖的脸上那浓重的黑眼圈,也不是不可理解……

而在这些人之后,才是那些从齐国各地而来的县令,以及民意代表,也就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豪强大户。

不过那些人,刘肥看到他们就不爽。

理由很简单,他们都是参加过垓下之战的老兵,也就是说,他们曾经跟随着刘盈作战,相比于他这个齐王,他们对于刘盈的忠诚度更高。

这,属于是自己的自留地里长了别人家的苗……

但刘肥也无可奈何,毕竟这些老兵的爵位和地位都是通过和项羽死磕换来的,受爵的文书上有着刘邦加盖的大印……

刘肥收回目光,看向远处铁骑滚滚而来的地方,眼中满是期待的神色。

那里,不仅是刘邦来的方向,而且还是他的母亲来的方向!

不养儿不知道报娘恩。

现如今刘肥午夜梦回,想起曹氏为了他而吃的苦,受的委屈,就忍不住鼻头发酸,潸然泪下。

所以他其实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趁着刘邦这次出巡,请求刘邦允准曹氏留在临淄居住,不要再返回长安了。

毕竟曹氏年老色衰,多年已不受恩宠,刘邦只是会在晚上的时候找她聊聊天,回忆一下曾经在沛县的往事,然后或摆驾椒房殿,或未央宫中的其他寝殿。

嗯,大多数时候都是去的戚姬那里……

毕竟戚姬舞跳得好……

因此刘肥觉得,自家老娘与其在未央宫中看人脸色,伏低做小,战战兢兢,倒不如来自己的齐王宫居住,至少在这里她不需要揣摩任何人的心思,儿孙绕膝不说,还有一大堆的儿媳妇小意逢迎,刻意讨好。

在刘肥肃然而立的时候,一队队手持手持棨[qǐ]戟和旌旗的雄壮武士从他面前经过,紧接着则是一十八辆吹吹打打的钟鼓车,头戴樊会冠的黑甲步兵。

再然后,刘肥就看到了一个内心觉得讨厌,但见面之后还是觉得很是喜悦的人。

刘盈。

只见刘盈骑在一匹浑身没有一丝杂毛的纯白色大马上,身上穿着的则是银光闪闪的鱼鳞甲,纯白色的披风迎风招展,头盔上的马尾一颠一颠,煞是好看。

这形象,任谁见了都要夸一句好一个白袍小将!

于是,刘肥心中的喜悦就变成了嫉妒。

毕竟他现在的体型,再穿上这样重量的甲胃,纵然能骑在马背上,可马却根本跑不动,除非是那种体型近两千斤的重型驮马。

但问题的关键是,那种马的马背太宽了,成年男子骑在马背上,需要时刻保持着噼叉的姿势……

“烧包!”

刘肥暗骂一声,尤其是他身后那些王妃、夫人们惊叹的声音,更是让他越发的嫉妒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