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命唯汉 > 第43章 刘盈:损公肥私、抢夺民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泰山行宫,乾元殿。

《易经》有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因此,这座专门用作封禅而居住的行宫正殿,就取名为乾元殿。

此刻,刘盈坐在靠近窗户的一边,丝丝凉意水汽扑面而来,让他因感冒而觉得昏沉沉的脑袋感到一丝清凉。

于是,他低吟出声。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这是一首《卫风·河广》,旨在描述一个游子思乡但欲归不得的迫切心情。

不过刘盈此刻并不是在思乡,而是心忧黄河。

毕竟此时已经是午后了,可暴雨依旧,仿佛天漏了个窟窿一般的下个没完没了,庭院中的积水也快漫上第一节台阶,而这还是泰山行宫修挖有人工湖,排水良好。

因此,外间如何,就真的可想而知了。

重要的是,这次降雨不仅出现在中原、河北,已经蔓延到了河东、关中,渭水、泾水、汾水的水位也在快速上涨,直接导致黄河水位暴涨!

在殿中另一角,王陵和吕泽对坐,满脸忧愁中带着几分惊叹。

快!

太快了!

他们说的快,不单是电报机的全面铺开,让帝国中枢得以掌控各地情报的速度,相较于从前的邮车传信、飞鸽传书简直快的离谱!

而让王陵和吕泽更多感叹的快,还在于殿中那十几个忙忙碌碌的侍郎。

侍郎,是郎中令的属官之一,但实际上却算是刘盈的私人秘书。

按照汉朝法令,郎官入台省,三年后称侍郎。

在刘盈的调整下,郎官的来源不仅是高官显宦们的子侄,还有从民间招考而来的平民子弟,他们在充当仪仗、打杂办公三年之后,会按照不同的考评标准从‘临时工’转正,成为有编制的议郎、中郎、侍郎、郎中。

而此刻这十几个忙碌的侍郎,出身皇家地质大学,主要学习的就是勘探矿藏,以及绘制舆图。

因此,在他们的协同之下,书桌上出现了一座很是形象的黄河走势图。

嗯,准确的说,是大河走势图。

如今的大汉‘过河拆桥’,废除了从前继承自秦国的很多称呼,比如黄河,就从之前的德水,再度变更为了‘大河’,毕竟秦朝奉行的是水德,大河被改称为德水,但汉是火德,自然要给他再改回来!

刘盈吸了吸鼻子,慢悠悠从窗前走到沙盘边上。

王陵赶忙起身跟了过来,吕泽故意放慢脚步,等到刘盈已经走近沙盘,他才快步靠近。

毕竟,他是皇帝的娘舅,见舅如见娘,自然需要端一下……

刘盈只当没看见,指着沙盘问道:“此处河堤情况如何?”

王陵定睛一看,见到刘盈指的是河南郡的卷县(河南省原阳县),点头说道:“还好,只是说水位上涨,但距离漫出旧堤坝尚有一丈有余……”

刘盈稍稍放下心来。

毕竟这年月黄河尚未改道,走的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旧河道,位置在卷县以北,只有等到公元前132年,黄河两次决堤之后,河道才会向南移动。

而那两次决堤导致的结果,就是黄河有史以来第一次夺淮入海。

因此,只有卷县的河堤无恙,才能保全黄河中下游。

毕竟黄河历次决堤,主要位置就是在后世的郑州到濮阳之间的两百多公里河道。

所以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就在这里修建了一条被称为‘秦堤’的水坝,王陵所说的旧堤坝,就是这条秦堤。

另一边,吕泽问道:“旧堤坝?那就是说还有新堤坝喽?”

王陵颔首:“正是。新堤坝在旧堤坝十里,也就是新度量衡的四公里之外修建而成。”

吕泽有些疑惑:“我怎么没印象?哪年修的?”

王陵再度解释道:“大圣二年。”

“都水监牵头,国库出钱三千万,梁王出钱两千万,合计五千万加高加固原有的秦堤,并且在旧堤坝之外,修建了另一条用于防洪的新堤坝,同时陛下出钱一百七十四万,用于安置新堤坝之内的民户……”

吕泽点头不语,嘴角露出几分了然的笑意。

修堤坝出钱的是国家和梁王,但最后花小钱收买人心的却是他的外甥……

高,实在是高!

嗯,让梁国拿钱很正常。

毕竟黄河最容易决口的地方全在梁国之内,比如公元前132年的黄河决堤,河水一路向南,先是灌满了巨野泽,之后继续向南夺淮入海。

而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在巨野泽,最终让这里从湖泊变为泥潭沼泽,之后黄河再度向北改道,巨野泽就成为了陆地。

至于后世的梁山泊,这主要是我铁血强宋的骚操作。

嗯,就是打不过对面的辽人,然后就掘开河堤,造成了大面积的黄泛区试图阻挡辽人骑兵,虽然弔[diào]用没有,徽钦二帝该北狩还是北狩,但却误打误撞造就了八百里水泊梁山,留下了一段佳话……

所以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刘盈脑海中莫名浮现出了一个光头。

嗯,是吕台。

吕泽看了看沙盘,看向刘盈问道:“为何不在原有的秦堤之上加高加宽,而非要修新河堤不可?我记得曾经你曾经说过,有一种名为‘束水攻沙’的办法,可以解决大河泥沙堆积的难题……”

刘盈笑笑:“因为不需要啊。”

吕泽侧目问道:“为何?”

刘盈解释道:

“大河之水满是泥沙的原因,在于泾水、渭水输入的泥沙,以及大河在流经北地、九原、上郡之时裹挟的泥沙过。”

“这样,等到大河冲出雒阳之后,地势平坦,流速下降,泥沙沉淀,河床上升,导致水位上升,最终冲出堤坝泛滥成灾。”

“因此,一切的根源,在于治理泾水、渭水以及大河上游的水土流失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禁止砍伐树木,禁止在划定的农垦区之外开垦农田,限制畜牧区的牲畜数量,同时将耗水量很大的工厂迁到大河下游……”

吕泽愣了愣,心中涌起几分自己果然老了的想法。

刘盈说的话他全部听清楚了,但不懂,既不懂什么是水土流失,也不懂为何限制农牧、迁走工厂,更重要的是这些跟大河之水携带巨量泥沙有何关系……

毕竟他这些年一直就藩鲁国,日常劝课农桑,基本上不前往关中,也没有插手朝政的机会,因此和身边频频点头的王陵一比,就如同乡巴老进城一般……

但其实吧,王陵也不太懂。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做出一副我懂了,皇帝陛下真是牛叉的神情,反正刘盈大概率不会抽问,所以这就是他们这些老臣日常蒙混过关的方法……

刘盈对此心知肚明,但不挑破。

于是他看向沙盘,也不管吕泽懂不懂的自顾自说了起来:“正是因为旧堤坝总有溃堤的时候,所以才有了在两条旧堤坝之后修建的新河堤。”

“这样一来,即便是旧堤坝拦不住洪水,导致溃堤,洪水也依旧会被新堤坝拦在河床之内!”

“双保险,基本能做到万无一失……”

吕泽眨眨眼睛,再度问道:“那你还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王陵咳嗽了一声,在刘盈看过来的时候拱手说道:“老臣失仪,还请陛下治罪。”

刘盈无所谓的摇了摇头,看向吕泽说道:“之前不是说将新堤坝之内的民户迁走了吗?于是在两条堤坝之间,就有了大片良田,毕竟靠近大河,浇灌方便,同时土壤也很肥沃……”

“而这些自然不能浪费,于是都水监就将这些土地租佃给了一些少地的农户……”

“所以……”

他没有明说,但吕泽这次秒懂。

新旧两条堤坝之间的良田,是刘盈的私产,自然不希望洪水泛滥将农田淹没!

真是无耻啊,就只花了那么一点点钱不仅落了个好名声,还收获了千顷良田……吕泽极力压抑着自己,免得他代行母权,暴揍与民争利且损公肥私的刘盈。

不过刘盈也满是感慨。

河堤只是防,真的能起作用的,还是在治理上游的水土流失,以及修建调节水量的大型水库。

比如小浪底。

嗯,三门峡水库是个失败的产物。(注1)

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今的汉国连这个失败的产物也无法复刻,不仅是因为生产力的不足,技术水平的差距,重要的是如今的黄河水量充沛,是一条勉强可以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河流。

毕竟,大汉的首都在长安,就在黄河边上。

虽然水运的时候依旧要进行陆路准运,但无论如何,水运的便捷性和成本都要远远低于陆运,哪怕已经有了火车和铁路。

刘盈慢悠悠的挪到窗边,继续扮演起那个生病了求关怀的弱者……

王陵和吕泽对视一眼,继续坐回原处,密切关注起了各地持续不断传来的情报。

这,就是打工人的悲哀……

注1:自行百度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