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永乐朝第一女婿 > 第三十一章 来而不往

永乐朝第一女婿 第三十一章 来而不往

作者:文傲wa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1 12:18:50 来源:笔趣阁

“你的意思是……”

姚广孝看着觉醒,他虽然有些不太确认,但是他知道,稳重的大徒弟不会这么不靠谱。

张澜一家从景山镇搬到了京城,对他们来说:只是极其微小的一件小事,不过,姚广孝总是感觉哪里不对。

在他的测算中,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某些事情进行,虽然他还不清楚那是什么……

在姚广孝的精明睿智之下,他总觉得有一些预判不到的怪异事情,但是一切事情又是那么的顺畅,让普通人看不出什么问题,即使他占卜测算,也是迷雾环绕,始终看不透那模糊的中心,到底是什么!

“觉醒,派出精锐弟子关注,为师总觉得哪里不对。

有任何不妥,第一时间回禀。”姚广孝挥了挥手,他貌似有些累了。

“是,师父。”觉醒双手合十,慢慢地退到门口,将静室的门关闭。

不管师父如何吩咐,即使是任何事情,自己也会责无旁贷,一定要做到最好。

张澜的目标一直在纪纲和侯显这里,虽然他现在一直努力获得更多信息,但是有一点儿不能否认,他只是个婴孩的身体,即使拥有着成年人的思维,他还是有很多的困难。

不过,这比之前好多了,因为已经从小镇住进了京城,下步就是按部就班的长大,因为张澜太想长大了,只有长大才能做好一切。

第一步:先是解决纪纲和他的党羽,以及锦衣卫带来的诸多危害。

第二步:尽可能的通过“带盐人”宝庆公主,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因为他答应宝庆公主一定要做一个正派的好人,张澜绝对是说到做到。

第三步:建立一个有实力的团队,无论从金钱、人脉和力量等等,因为这个很重要,这是反抗任何敌对势力的基础。

“来而不往非礼也”……

张澜很清楚这个道理,他想主动反击了,因为在他的信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朱雀大街,张家。

昨夜,作为侯显在京城的隐秘力量,汪俊收到了一封密函,密函中说到了在南方纪纲和侯显针锋相对的事情,另外让他关注锦衣卫以及白熹的动静,还有整个皇城的情况。

汪俊不知道怎么的,不受控制一般,直接进了城,来到了张澜家,给张老实说了起来。

他的这种信息传达,听得张老实一惊一乍,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在客厅角落里,大黑摆着尾巴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张老实和汪俊,压根没把它当回事。

大黑眼眸中金色光芒闪动,远在二进院子中的张澜了解的一清二楚,因为这个对张澜来说很重要。

张澜给自己的便宜舅舅达成了共识,因为汪俊作为厂卫楔入锦衣卫的钉子,最主要是为朱棣来负责。

这么说吧!

现在纪纲代表的锦衣卫和侯显代表的厂卫,就像是两股力量发出了强烈的碰撞,难道……作为永乐大帝的朱棣真的不清楚吗!

不尽然吧!

或许朱棣已经掌控了王者之道,一个优秀的王者会将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他有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那就是“平衡”。

“只要不触及俺的底线,随便他们……”这是朱棣给胡濙说得最多的两句话。

可不是嘛!

他们又没有反了朝廷,都是在捍卫自己的势力和对方作对,胡濙只能摇摇头,想到了一个助力,期望他能够说服朱棣,早做打算。

然而,朱棣这种所谓的放纵,在今后的几年中确实惯坏了纪纲,再有了后来从纪纲家密室搜出龙袍,还有几十个男孩被生生成了小太监,还有他的妻妾都成为了皇后、皇妃。

其实……明眼人看得出来,这是纪纲将朱棣“不要把俺的容忍,当成你不要脸的资本”,纪纲以为自己是谁,其实在朱棣面前,他永远是个牵马的伙计,做好本分就成。

如果有一天,小伙计想要翻身做主,这个时代奴大欺主,真的没有好下场。

所以,张澜要做的就是通过“带盐人”宝庆和徐妙锦、徐妙云她们,将很多思想传输给朱棣以及相关人员,当然了……还有朱棣那不省心的藩王二子,为了自己的私欲疯狂的屠戮他人,终究没有什么好下场!

今天的天气不太好,越是接近夏季的尾巴,天气反倒是变得不确定起来。

可能刚才还是艳阳当空,转瞬间就成了阴雨连绵,今天的雨并不是很大,但是妥妥的下了一天。

因为下雨,行人们行色匆匆,傍晚时分,城门关闭的一刹那,出现了一队番僧。

由于朱棣的雄心壮志,他把重心放在了(抛除对朱允炆的寻找之外)先是《永乐大典》的编撰、再就是郑和下西洋、另外一个就是对虎视眈眈的北方边境,他从未让自己放弃过警惕。

朱棣用“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一边遏制北边其他民族的发展,另外一边广寻“合作伙伴”,在背后支持鞑靼和瓦刺中的部落(部族),由他们牵制整个北方的游牧民族,防止其形成联盟、死灰复燃。

现在是公元1405年夏末秋初之季,在随后的几年里,朱棣多次御驾亲征,才有了稳定的北方局势,为他光明正大的迁徙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结果,这些知识都是张澜恶补和学习过的,只有多学、多看、多听、多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慢慢的把视线转回城门楼子。

这几个番僧说自己从西域而来,因为明朝对佛教来说,可谓是非常重视的朝代,在明朝朱元璋时代就有很强的记载,这些人貌似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张澜很清楚目前自己的斤两,不…过他还是有一些儿小纠结,为毛别人一穿越的话,不是什么王爷、大将军之类的,就是少爷纨绔之人,而自己只是个半岁小破孩,啥都不行。

或许上苍偏心眼,又或者对张澜多一些这种磨难,他不仅穿越,还是个婴孩。

仔细想想,张澜突然间明白了什么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因为他走的这条路,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