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在红楼搞事业 > 第二十八章 初入翰林

朕在红楼搞事业 第二十八章 初入翰林

作者:聿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50:35 来源:笔趣阁

这一日过后,两人也都到了当差的日子。冯紫英自去羽林卫不提,贾珠却是要去翰林院报到了。

除了他们一甲三人是直接授官之外,少数有培养前途的二甲进士会通过朝考进入翰林院当“庶吉士”,在翰林院里学习三年,也作为今后入阁拜相的苗子。

不过接下来的任务,眼瞅着是要二合一的节奏了。自己俨然已是同时进入了拯救贾家和报效大明的任务中,两样同时进行,难度果然比科举入仕高多了。

不过再困难的事,也必要抽丝剥茧找到一个线头才好开始嘛!

最近他也有思考之后要重点发力的地方,这么想来,倒也不必好高骛远,眼下自己是官场和家族的双重后辈,从小处着手,说不定更合适。

如今就算科举有成,也不过是让他有了在家里说句话的资格罢了,到底还是人微言轻,想让那些不靠谱的长辈和年长的同辈不要胡作非为,恐怕还得借力打力,从长计议。

但让比他小的同族之人从根子上转变过来,倒是可以一试。

退一步讲,要是不把这些族里的年轻人教好了,就算一时半会保住家族,但人人都是酒囊饭袋,即便有世袭爵位又怎么样?

时间长了不用人推,自己已经先烂了。若是哪天上面看着不顺眼,自然是削爵撤官,成为庶民罢了。到那时候,才是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啊!

对于把族人从根子上捋顺,他苦思冥想了几天,倒是去了书院后,突然就有了想法。

贾家也有族学,就建在宁荣街里荣国府附近的一处三进院子里。这族学向来是由族人贾代儒管着的,可惜看资料里,他这管的也不怎么样。

贾代儒是旁支出身,如今已经年逾五十,科举上还是个秀才,学问平平,不过教教蒙童倒也罢了。

这人也是命苦,早年丧父,中年儿子、儿媳都早亡,只留下一个孙子贾瑞。

这贾瑞不是个好东西,年纪比自己还大些,在族学里当执事,却整日里占些小便宜,不按规矩办事,把个族学弄的乌烟瘴气。

按理说贾代儒管孙子管得挺严,但贾瑞还是长成了这么个糟心模样,可见这老头着实是能力平平。

资料里说宝玉日后也要进来读书,跟着贾代儒学八股文,这么看来,还是得在宝玉进学之前,先好好把族学整顿一二才好。

贾珠正在思绪纷飞,就听到晨星禀报道:“大爷,翰林院到了。”贾珠回了神,掀开车帘跳下车,晨星忙跟在后头。

今天是第一天到这儿,他报到后就由翰林院的小吏带着,往翰林掌院那里去了。

等到了这里一看,吴文星和杨毅也早已候着了。贾珠见罢不由一喜,在陌生的地方有认识的人总归是好事。

见掌院还没来,三人忙凑在一起说话。吴文星笑道:“我听闻这次有二十名二甲进士过了朝考,进来做庶吉士了。”

贾珠闻言抚了抚胸口,庆幸不已:“还好我们不用再读书了,不然再来个三年,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啊!”

真是老天垂怜,幸好自己直接考中了探花,免去了继续学习之苦,不然对于他这种本心里不爱学习的人,真是忍不住要长掬一把泪!

不过暗搓搓说句自得的话,就现下这个成绩,太傅那老头估计都要被朕感动地热泪盈眶啦!

杨毅摇了摇头,笑着正要说什么,翰林掌院顾学士就踱步进来了。三人见状,忙恭敬一礼。

顾掌院年约四十许,神情严肃,面上不苟言笑。见了三人,勉励一番之后就给各自分派了新的工作,让主管他们的陆侍讲带着三人下去了。

这陆侍讲是从五品的侍讲学士,一路将他们带到了各自办公的屋子,言简意赅地说了几句工作上的要领就先走了。

三人比邻而居,贾珠让晨星洒扫了一番,就挑了个茶杯倒了水喝。这屋子比起他府里的堪称简陋,就是一间粉刷了白墙的屋子。

里面一应装饰俱无,摆着一套桌椅,另有一处休息的床榻,比家里晚月睡的还窄上几分,看得让人颇是无语。

不过一想到还有二十个庶吉士要在这里住三年,贾珠心里立刻平衡了许多。

等到晌午,三人第一次去翰林院的食堂吃饭,看着和书院相差无几的菜品,贾珠觉着,环境委屈点倒也罢了,这吃食上还是得对自己好点,赶明儿起,还是从家里带饭吧!

说起来翰林院的工作着实不算忙,吴文星主要是向皇帝讲解经史子集,负责起草文书,修撰皇帝实录。

贾珠和杨毅则主要是起草诏书、文书,经筵侍讲,外加参与修纂前朝史书的事儿。

根据贾珠的印象,讲解经史子集的事儿多是由侍讲学士来做,让初入官场的修撰和编修去讲的不多。

毕竟讲解经史子集是面君的大好机会,哪里轮得到他们这些新兵呢!虽然不能陛见皇帝陛下让他有点遗憾,但这样一来,他也能腾出手来,好好整顿一下族学了。

于是这第一天下了衙,晚上和政老爹、王夫人一起用饭,等丫鬟撤了桌,贾珠就跟政老爹说起了族学整顿的事。

贾珠亲自端了茶给老父亲,诚恳道:“如今咱们族学的事儿,要我说,实在很不成样子。

堂祖父年事已高,虽是秀才出身,可毕竟是旁支,族学顽童众多,那出身显贵的嫡支子弟自然难以管教。

且咱家也算是枝叶繁茂,族学里面只有堂祖父一人当夫子,着实力有不逮,管理上自然松懈。

这样下来,咱们族学就成了样子货了,哪里还能培养出人才!父亲送儿子去白檀书院,想必对族学之事也是有所耳闻的。

现如今儿子在翰林院,闲暇时间多得很,想着接手族学整顿一二,再找几个靠谱的夫子来,也搏一搏,说不定咱家族学也能多教出几个状元、才子呢?

退一万步说,咱们这样的人家,就算不科举出仕,至少也得让家里的子弟都读书识字,懂些个眉眼高低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