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朕不是昏君 > 一百四十九章 朱由校还是很仁义的

朱由校当然不可能亏待锦衣子弟,这都是一代代父死子继,为大明干最危险的事的爪牙。

他太知道这些人的重要性了,猛虎无爪牙不如一条狗,同样的道理,皇帝要是没有一批处理阴暗面的手下,皇权绝对不稳。

特别是世界潮流已经开始了,随着开海跟全世界交流,外来的文化进入后,肯定会影响本土。

皇权至高无上必定会接受挑战,此时的英国已经开始了君主立宪的端倪,原因很简单。

当新的阶级掌握了大量财富后,必然需要权利保护自己的财富不会失去,资产阶级的诞生,肯定要推翻地主阶级。

这是不可逆的历史潮流,聪明的统治者能做的不是扼杀,而是疏导。

在顺应潮流中攫取最大的利益,这才是这时代皇族该做的事,不要等到人家厌烦你了,带那时等待你的只有刀枪。

因此朱由校要寻找一条,既能保住朱家皇权,又能让新兴的资产阶级接受的道路,全盘照搬君主立宪是行不通的。

中国的国情跟西方不同,西方的皇权一向是笑话,刚刚从教皇的压制下解放没多少年,就遇到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

他们根本没有中国这样真正至高无上过,因此转换身份简单多了,因为他们的百姓心中,本身就有二元的领袖。

一个是教皇,另一个是国王,当教皇都能被新教摒弃时,国王还算什么。

大明现在更改了东厂、锦衣卫的管辖部门,其实是对皇权有很大威胁的,因此他要收买人心。

内政司还好,司长还是掌握在内监手中,但锦衣卫归入军务院后,局长就不是皇帝一言定下的了。

现在是刚开始,朱由校自己还活着,军务院不敢跟他抢夺权利,但他儿子继位后,能不能控制住呢。

所以他必须让锦衣卫的核心力量,依然保持只对皇帝的忠诚,这就需要收买人心了。

至于为何要把锦衣卫交出去,那是大势所趋没办法,不趁着自己强势之时办好这些事,他担心后代的皇帝根本无法办好。

厂卫自从建立那天起,就被所有的文武百官厌恶,现在不改将来子孙付出的代价更大,或许会很惨烈。

朱由校这次花了不少钱,全都是内库出的钱,两京十三省他要各建一座学校,用来教育锦衣卫将士的孩子。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洗脑的最佳年龄,腹黑的朱由校亲自书写了四个大字“皇家小学”,雕刻后让太监送往各地学校。

皇家小学是按照他收养的那些孤儿的教育方式,半军事化训练,全寄宿式的封闭学校。

不仅一举让现在的锦衣卫安定下来,而且这些孩子将来学成后,大部分都会忠于皇帝。

“皇上,北疆急报!”

几天后下午,骆思恭匆匆进宫,嘴上说着急报,脸上却没有丝毫着急的模样。

朱由校看他一眼问道:“急报你还不着急?这不对呀。”

骆思恭露出笑意,恭敬的回答说:“锦衣卫得到消息,女真人出兵,目标是蒙古插汗部,看来被皇上算准了,女真人一旦缓过来,首先拿蒙古人开刀。”

朱由校伸手接过高时明呈上来的情报,叹息道:“秋高马肥啊!老奴坐不住了,林丹汗这回要是不管,下一次目标就是他了。”

骆思恭嘿嘿笑道:“以臣的见识,恐怕他是不会管的,那家伙就想坐山观虎斗,谁让插汗部不臣服他呢。”

朱由校嗤笑一声道:“鼠目寸光,岂不知唇亡齿寒吗。”

嘲笑完下令道:“让你的人联系刘兴祚,伺机帮他把家人护送回来,告诉他,朕要安全回来,至于他想献上的复州城,朕虽然想要,但比起他的性命,复州城不重要。”

刘爱塔蛰伏了几年,再次被努尔哈赤任命为复州守将,这位一心回归的汉人将领,再次联系毛文龙,朱由校自然要把他接回来。

这不仅是对女真人的沉重打击,更是对一位爱国将领的爱护,满清历史上唯一一位让女真人丢尽脸的大将,岂能不珍惜。

刘兴祚在后金其实是被宠信的,作为汉人,他的权利一点也不比女真大将小。

除了四大贝勒外,老奴其他的儿子还没他受重用,在上次回归事件暴露之前,他是后金南四卫的最高长官。

所谓南四卫,就是金州、复州、盖州、海州,别看只是四州之地,要知道盖州是辽阳的门户,盖州失守辽阳别想安稳。

而那时候的辽阳是后金的都城,还未迁都到沈阳,努尔哈赤能把守卫都城大门的任务交给他,可见对他的信任。

其实女真人是把他看做自己人的,从对他的称呼就知道,刘兴祚是他的本名,但女真人都是叫他刘爱塔,算是女真名。

当然这里面有他是努尔哈赤侄女婿的原因,但不能掩饰女真人对他的确是当做自己人的。

后世有说法说他在辽东被女真人排挤,才生出反叛回归明朝的心思,本作者反对这观点。

从后来刘兴祚战死永宁中可以看出,《清太宗史稿本纪》中记载,已经回到明朝的刘兴祚,带兵跟女真作战,手下竟然有女真人跟随。

“率满州兵十五,蒙古兵五百欲往守沙河……”这是满清自己记载的,可见他回归大明时,还有女真族的部下跟随他。

女真人要是排挤他,又怎会有女真族士兵愿意死心塌地的跟随他,要知道对于那些女真士卒来说,那等于是投降大明。

恐怕正是这原因,才让满清觉的耻辱,几乎把所有关于他跟袁可立的事迹,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予记载。

要不是还有皇太极时代的稿件,和明朝的奏折等记录,后人还真不知道刘兴祚的事迹。

“皇上现在接他家人回来,会不会早了点?”

骆思恭谨慎的问道,朱由校摇摇头说:“不早了,老奴恐怕活不了多久了,常年征战他的身体吃不消了,真到了那时,继位者恐怕没有他那样信任刘兴祚,还是早点回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