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朕不是昏君 > 一百八十七章 土地公有制的好处

“皇上这是神来之笔呀!”

刘理顺赞叹了一句,引来张溥和陈子龙的不解,他两正在为朱由校这次这分配土地探讨。

张溥认为不把土地分给个人,无法收拢牧民的心。

陈子龙认为现在牧民已经归心,但他说不出合作社有何好处,反而会因为大家集体劳动,容易催生出偷懒的人来。

听到刘理顺这话,两人一起望向他问:“何解?”

刘理顺认真反问道:“两位贤弟对土地兼并有何办法?”

两人都是聪明人,调个话头马上就明白何意了,张溥一拍大腿道:“我明白了!皇上了不起呀,这办法也能想得出来。”

“一劳永逸,利大于弊!”

陈子龙大声赞叹道,三人相视而笑,随即整容互相拱手道:“此策当行于天下,你我三人当为此事尽一生之力。”

“哈哈哈……”

一声长笑,朱由校现身门外,牵着李定国迈进门来,身后跟着徐光启和张维贤两位。

这两人是前天到的,为了青海新规划之事,政务院和军务院各来数人主持前期工作。

三人连忙行礼,朱由校虚扶了一下道:“三位高才,但此事极为难办,若是新王朝开国反而好办,可咱们不是呀。”

三人微微点头,承认这事十分棘手,但三人并不退却,一齐拱手道:“为大明江山永固,臣等誓死也要办到。”

徐光启赞赏的点头示意,这三人其中两个是自己的弟子,这么争气他这老师自然脸上有光。

张维贤却迟疑道:“皇上真要在整个大明实行此策?”

朱由校点点头道:“现在不会,但迟早要这么做,否则大明必亡。”

“皇上!”

张维贤惊叫起来,朱由校摆摆手止住他,严肃起来道:“老国公可知,历朝历代为何撑不过两三百年就灭亡?别说什么昏君无道,每个王朝并不是代代都有明君,但前面的昏君为何不会亡国,都是到了两三百年后才亡国的?”

这话谁也不敢接,说昏君呢,谁敢接这话茬,那可是大不敬。

朱由校看一圈大家后,坐下在此开口:“历代史书都把王朝兴衰的责任,加在昏君佞臣身上,这话对也不对,君臣混账的确是天下兴衰的关键,但并不是亡国的关键,真正的关键是百姓活不下去。”

张维贤点头应道:“皇上说的对,只是百姓活不下去,难道不是贪官污吏造成的吗?”

朱由校呵呵一笑道:“贪官污吏再坏,只要王朝还在就有国法,总会顾忌几分,不至于全天下人都被荼毒吧。”

“这……”

张维贤无言以对,的确,再烂的王朝,只要朝廷还能任免官员,那贪官污吏都会顾忌,不敢明目张胆。

至于有些不把国法放眼里的,那只是个别的事,不可能全天下的官吏都是敢跟朝廷叫板的,真要那样早就是快亡国了。

“真正让百姓活不下去的是土地兼并,王朝之初人少,家家户户都分田,可随着权贵压榨百姓,天灾、**都能让百姓卖掉土地,到了王朝晚期,往往大量的百姓失去土地,可赋税还要交。老国公自己家也有土地,你家佃户要交多少地租给你,还要负责多少朝廷税赋,这些你算过吗?”

张维贤吓得一哆嗦,马上要跪下,被朱由校一把搀住道:“朕不是怪罪你,朕是在就事论事,谈谈兼并土地的危害。”

张维贤这才起来,偷偷抹一把冷汗道:“臣明白皇上的意思了,百姓若是没卖掉土地,只要上缴税赋,那所得至少能养活一家人,一旦租种田地,那就要交税赋外还要地租,遇到心善的地主,还能勉强活着,不然根本入不敷出,只能饿死。”

朱由校正色道:“老实人会饿死,但凡有点血性的呢?”

说着一字一顿道:“造、反!”

徐光启点头接道:“因此皇上此次实行的土地所有权法,才是釜底抽薪之策,土地国有,百姓只有使用权,任他权贵还是富人,无法兼并土地,百姓就再也不虞被人觊觎手中的田地。”

这就是土地公有制的好处,伟大领袖正是从历代王朝的兴亡中,看到这弊病,才创造出这划时代意义的公有制。

而且这制度不仅仅是百姓有地种这一种好处,在国家层面上同样有好处。

各地建设公共设施时,若是土地私有制,一条铁路就征地这事恐怕就能打官司上好几年,甚至根本无法征地。

这一点朱由校是不会说的,毕竟这是大明朝,就是私有制,朝廷要征地你也必须给。

君主制度的不同在于,私有之上还有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臣明白了,臣支持皇上行此公有之法。”

张维贤不亏是大明英国公,从第一代英国公开始,就没有不忠于皇帝的,恐怕这是他们老张家的家训了。

朱由校笑了,满眼都是温情的望着他道:“朕收下老国公的忠诚了,不过此事现在还不宜动,阻力太大了。”

“不,皇上。臣觉的英国公可以先开这个头,但不要谈及公有,而是把英国公府的田地折价卖给朝廷。”

徐光启马上开口道,把朱由校说的一愣,不解的望着他。

只见他老谋深算的翘起嘴角,呵呵一笑说:“工部水泥厂要扩建,户部的银行日后也会扩大规模,英国公家的田地可以拿去换这股份,一来酬功,二来让那些世家大族看到赚钱的希望。”

“先生高明呀!”

朱由校瞪大眼睛,大声赞叹道,心中确实感叹老徐也这么奸诈,这主意可是会让人眼红的。

要知道这两个产业如今都开始盈利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会生蛋的金母鸡,只是要拿到股份太难了。

如果当官的家中土地能够换这个,许多官僚是愿意干的,而大明朝掌握最多的土地的,恰恰的官绅家族,并不是商人。

大明的商人其实也想买下更多的土地,这是汉人骨子里的眷恋土地基因,可商人的土地没有免税的,这一点他们无法跟官僚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