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雄起中亚 > 第三百五十三章 合并郡县

雄起中亚 第三百五十三章 合并郡县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57:28 来源:笔趣阁

“待见到少爷,我定然向其举荐于你。”,李大海由衷的说道。高逸虽不知道李大海口中的少爷是何人,但一路攀谈,却知晓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回鹤以西的大辽地界。

所以他心里暗自猜测着,李大海所说的少爷,可能是大辽的某个皇室亲贵。

对于契丹人,他心里并没多少抵触。因为契丹人在西域重建辽国后,不少契丹部落,就经常从夏国借道西迁。那时候他刚从军不久,就亲自‘护送’过契丹部落迁徙。

反正现在夏国是回不去了!无论是蒙古大汗,还是国主,都不会轻饶了他。所以不如跟着李大海,去大辽看看。

便表现出一番感动之态,像是很受鼓舞。李大海便跟着夸赞了几句,当着众人的面,宣布赏他十金。

这引得众人,一片叫好。也是他们都知道,如果没有高逸的挺身而出。那么现在,他们定然命丧恶狼之口。

因此看到高逸十金的赏赐,每个人心里是真的为他高兴。

随后众人又收拾了一阵,到了天明。吃了些干粮,就赶紧上路了。死去的两个护卫,则就地烧成灰烬。不然很可能被恶狼扒开土堆,给生吃了。

受伤的护卫,则用木头拼凑起来的木板,制成简易木车。好让骆驼拉着,一路向西。整个行速,也被拖慢了不少。虽说这时候,李大海可以放弃这些伤员。但是一起从海上来的,又游历了宋、金、夏等地界。路上若不是齐心协力,根本就走不到这里来。

再加上以后来东边贸易,也少不了这些人带路。所以他们的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李大海便宁愿走慢一点,也要尽力将这些人带到李承绩身边。

这么到了春末夏初,呼罗珊的地界也迎来了小麦大丰收。这是冬小麦,由呼罗珊总督府下设的农业司从基辅罗斯来的商人手中,收集来的小麦种子。再结合呼罗珊当地的麦种,一步步混合培育而来。

在抗寒性上,有了极大的提高。其实之前,呼罗珊之地就有零星的种植。只是因气候的缘故,一直产量不高。这次农业司挑选了不同品种,进行杂交配种。终于繁育出适合呼罗珊之地,产量不错的冬小麦品种。

这为也里、马鲁、图斯等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并且极大地,缓解了即将到来的粮食危机。

在此之际,呼罗珊总督府也对境内的郡治进行了系统性的改动。首先,将行政级别化分成郡、县、镇、村四级。蒲华、阿母、那黑沙不合并为一郡。

下设蒲华、阿母、那黑沙不三县,郡治设在蒲华。以起儿漫镇以东五十里,与西喀喇汗国交界。西边则以阿姆河下游的的里安,与花拉子模为界。使得大半个泽拉夫尚--卡尔希草原,都被囊括其中。

在后世,蒲华的大致区划包括乌兹别克斯坦的布什卡达里亚州全部、布哈拉州的东南大部、纳沃伊州临近窣利水的南部边陲,以及土库曼斯坦的列巴普州。

虽然疆域看似很大,但是有五分之三的土地,都是沙漠戈壁。只有河水流过的地方,才适宜人的生存。

各户部民有六十多万!其中蒲华一城,就有三十多万人。与西喀喇汗国的河中府相比,都不逞多让。

不过自省治南迁马鲁后,蒲华的人口有较大幅度的流出。但迁走的多是一些官吏和工匠,原有的富户,并没尽数撤走。这使得蒲华的商业规模,并没出现大幅度的萎缩。

不仅如此,因呼罗珊总督涉足巴达哈伤之地,使得很多东喀喇汗国的商人通过瓦罕走廊的狭长地带,来到蒲华通商。一定程度上,打开了直接与东喀剌汗国交易的商道。

接下来是班城郡,郡治所在地不变,行政等级也不变。只是除了迭尔密(铁尔梅兹)、卡利甫(卡尔金)、萨普尔干(希比尔甘)、班城(马扎尔谢里夫)四县外,还包括西边的塔里寒县(塔卢坎)、巴哈兰县(巴格兰)以及安坦罗缚县(安达拉卜)。算起来,共有七县之地。

在呼罗珊省各郡之中,算是城池数量最多的。

依照后世的行政区划,则涵盖了乌兹别克斯坦的苏尔汉河州、塔吉克斯坦的哈拉隆州、杜尚别国家直辖区的南部山地,阿富汗的法里亚布省、朱兹鲁省、萨尔普勒省北部山地、巴尔赫省、萨曼甘省、昆都士省、巴格兰省、塔哈尔省等地。

这里以阿姆河上游河谷为中心,囊括了整个山间谷地。且因河流的存在,这里可开垦的耕地较多。论农业条件,比蒲华郡要好上太多。

其中西边以铁门关为界,与蒲华郡相连。东边以巴达哈伤之地为缓冲区,抵临了喷赤河西岸。与东喀剌汗国的都城押儿牵(喀什葛尔),只隔着一段地形崎岖的葱岭。北部是常年冰雪覆盖的天山山脉,南部是古尔人控制的古尔山区。

呈三面环山的盆地地形,只有西边的阿姆河流域,是联通外界的豁口。

为了防备葛尔察人部落和古尔人的侵扰,李承绩在喷赤河流域以及兴都库什山脉的一些重要山口,都修建了戍堡。并时而派小股兵马进入山地游猎,保持一定的威慑力。

各户部民有四十多万,以葛尔察人为主。

跟着是马鲁郡,因是呼罗珊总督府的府治所在,所以情况较为特殊。即便单设了一郡,但级别与其他郡治相比,隐隐高上半级。相应地,这里的郡守、埃米尔、卡迪的等级,也与狄万等同。

管辖区域的话,则与从前的马鲁郡大致相当。南到科佩特山脉北边的尼萨县(阿什哈巴德西北十八公里),东到卡拉比尔高地。基本是后世土库曼斯坦马雷州全部、阿哈尔州东南大部。与伊朗、阿富汗的边界线,大体保持一致。

只是安狄枯这里,向南推移了二十里。使得原属于阿富汗法里亚布省的安狄枯(安德胡伊),被划入马鲁郡的统治。这就使得阿姆河上游河谷的豁口,无法闭合。

另外伊朗方向的拉扎维呼罗珊省东北角萨拉赫斯县,也被划入马鲁郡的管辖范围。致使马什哈德谷地的出口,掌控在马鲁郡之手。

显然,这是出于政治考量!

境内多沙漠,可垦种、放牧的土地,不到五分之一。但因位于呼罗珊的中心地带,可联通东西南北。所以优渥的区位优势,使其商业成为马鲁郡发展的重要支柱。

各户部民有二十多万,古思人占据了小半数。马鲁一城,就有近十七万人口。城内的商人,主要以粟特人为主。随着时间迁移,马鲁的人口会在省治的作用下,越来越多。

虽赶超蒲华郡不太可能,但是仅以马鲁一城的人口,还是可以与蒲华城一较高下的。

再就是图斯郡。整个原波斯东部的领土,基本都受其管制。向南一直到了锡斯坦。包括图斯、马什哈德、古昌、希尔凡、阿皮维尔德(搏季努尔德)五县,郡治以图斯为主。

具体区划则包括后世伊朗的北呼罗珊省、拉扎维呼罗珊省、南呼罗珊省。以卢特荒漠为最远实控边界。

人口三十六万,不排除隐性人口。境内花拉子模人占了四分之一,波斯人占了大半,还有少数阿拉伯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