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雄起中亚 > 第四百一十七章 兴建盐田

雄起中亚 第四百一十七章 兴建盐田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57:28 来源:笔趣阁

郡守乌古剌拔此刻的心情很紧张!因为马上就要见到国主李承绩了,所以难免忐忑。

尽管自他上任以来,班城郡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像城池的面积,增加了一倍有余。耕地面积,也足足增加了五倍。根据户部颁发的落户安民政策,班城郡的人口,更是翻了数倍。

还有今年的粮食,也收获颇丰。

但是下官面见上官那种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的惶恐之情,却是怎么都无法抹去。

到底他当这郡守的时日还是太短了。

就在一年前,他还是李氏商行的一名掌柜。因为得戴维·古里安的举荐,又在班城郡经营时,让李氏商行的业绩增长了数倍。所以这个班城郡守的位子,才落到他的手上。

因而在以资历而论的官场上,他还是一个新手。

现在突然要见国主,还不能做到平静无波的地步。

就在这时候,“汪汪汪···”,几声犬吠打断了他的思绪。便见一队人马,正缓缓从前方的麦田驶近。

“快!快!快将这疯狗弄下去。”,神经蹦到极点的乌古剌拔听到犬吠声后,马上命人将其赶走。

因为距离狗城--迭尔密不远,所以班城养狗的人家不少。今日这么多人聚着,很多狗也就跟着来了。

领命的红巾军也怕扰着圣驾,赶忙将跟过来的狼狗轰走。

这么过了一会儿,马车就缓缓行到众人跟前。

“班城郡守乌古剌拔拜见国主!”,

“卡迪···”,

“草民···”,众人全都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行了一个回教礼。

因边军负责波斯军团的粮草,所以埃米尔并不在班城郡。这拜见的人里,也自然没有他的人影。

“诸位免礼···”,穆耳果身为李承绩的伴驾,这次也跟着过来了。所以诸位行礼之后,立即代表李承绩让众人免礼。并且稍稍赞誉了一番郡守、卡迪等人在政务上的辛劳,就以李承绩路上劳苦为由,让乌古剌拔领到住处安歇。

围观的士绅百姓,则都以探寻的目光打量着马车的帘子。只是直到马车走远,他们都没能见到李承绩出来。

为了迎接圣驾,乌古剌拔让出了郡守府,作为李承绩的落榻之处。其实若不是呼罗珊颁布的禁奢令,乌古剌拔还想将自己的宅子,送给李承绩。

和他一样想法的,还有很多人。

因为这可是一个极好的巴结机会!没有谁,会白白的守着一座宅子,而错失了与李承绩亲近的机会。

但是禁奢令一出,无论是他还是其他别有心思的人。都不敢在这个时候,顶风作案。

毕竟禁奢令明确规定,商人与官员之间,禁止权钱交易。并对官员在生活方式及吃穿用度上,都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一切与行贿有联系的方面,也都要尽量避免。

监察司的人,可是会紧紧盯着的。

李承绩作为国主,自然会尽量做到节俭。好使呼罗珊境内的奢靡之风,大为改观。

于是在移驾之前,就命沿途接待的官员,一切从简。乌古剌拔等人,也就不好厚礼相送了。

“郡守请留步,国主有要事相谈。”,穆耳果屏退了所有闲杂人等,只留下了乌古剌拔一人。

“不知国主所问何事?”,听到李承绩有事要问自己,乌古剌拔心里咯噔一下,马上小心翼翼道。

“也无甚要事!”,说着,就有近卫将门窗都关紧。

乌古剌拔见此,心知事情不一般。但是又不好多问,只能安耐着心思,小腿稍稍发抖。

“其实国主并不在此处!”,穆耳果别有深意的笑道。

“那?”,乌古剌拔皱眉道。

“国主已在前日越过突厥斯坦山,进入古尔之地了。”,穆耳果解释道。原本来班城郡,就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幌子。所以一离开马鲁,李承绩就领着部分人马前往八米俺了。

“可马车里?”,毕竟城门口,那么多人都看着,李承绩的车驾进入了班城。等到了晚上,又该如何向宾客们解释。

到底为了迎接李承绩的到来,他已在郡守府办了晚宴。并且城内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受到了邀请。到时候骤然说李承绩去了古尔,肯定会有很多人不信的。

“马车只有一模样与国主相近的近卫。”,穆耳果解释着。见乌古剌拔神情惶恐,声音微冷道:“此事是国主定下的!为了摆脱六部狄万的阻挠,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也是张钛铭他们,也防着李承绩跑到古尔之地。所以将郭槐派了过来,好防止李承绩撇下众人跑了。可惜的是,郭槐并不能时时刻刻跟在李承绩身边。

所以在半路上,李承绩就以金蝉脱壳之计,悄悄的走了。

“那小臣该如何自处啊?”,乌古剌拔面色愁苦道。毕竟这可不是小事!国主不见了,六部狄万定然会问他的。到时候,池鱼之殃是逃不掉的了。

穆耳果本就是带着李承绩的旨意,提点乌古剌拔的。所以一听到这话,就笑容谦和道:“这事儿虽有些棘手,但只要应对多当,也不是什么大事。何况国主也不为难于你!只要拖个三五日,六部那边,绝不会为难于你。”。

“这?”,乌古剌拔还是皱着眉头。

“国主有令,这事儿若是办好了。兴建盐田的事儿,便全由你做主了。”,穆耳果带着些许诱惑的语气道。

因在呼罗珊战事结束之前,境内并没有多少盐田。所以百姓所食之盐,全由官府从别处购买。然后再加以提纯,使得成为昂贵的精盐。

只是考虑到百姓们的购买力,户部给盐商加以补贴。从而使得食盐的买卖,官府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

直到拿下呼罗珊以后,不少盐田都相继发现。官府也对所有盐田,都收为官有。并且规定,盐与粗铁一样,都只准官方售卖。

但是和安狄枯的盐田相比,其它地方的盐田,不是规模过小,储量过低。就是开采难度大,提纯成本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