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雄起中亚 > 第五百八十六章 移民新村

雄起中亚 第五百八十六章 移民新村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57:28 来源:笔趣阁

很多信徒进进出出,即便隔着一条街的距离,还是能听到内里雄浑的祷告声。倒是附近的佛寺,信徒廖廖。从鎏金的牌匾来看,可以瞧出从前香火极旺。

察言是礼佛之人,有心想去佛寺捐些香火钱。但车驾擅离不得,只能作罢。

次日太阳刚升起不久,车队又开始启程了。察言初时还对外界的事物感到稀罕,但看久了,便也觉得没什么意思。就过哈密,入和州。沿途多是荒无人烟的戈壁,绿洲少得可怜。

察言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心里不大爽快。再加上舟车劳顿,沙漠气候变化无常。使得察言水土不服,直接病倒了。

到底这时候的马车不比后世的汽车!即便李承绩进行了改良,使得马车的舒适性大大提升。

但道路高低不平,马车也不免震动不已。长时间坐在里面,任谁都忍受不了的。李承绩也时常下车骑马,才让身子骨没那么难受。

这一病可就拖慢了车队的行速!

李承绩亲自来看了察言,军医说她需要静养一段时间,不能再坐车劳累了。

可是车队的行程是有安排的。不可能因为察言一个人就停着不走了。李承绩只好将夏国的送亲队伍全留下来照顾察言,并拨了部分近卫,让他们仔细看顾着。

而车队则继续启程,往马鲁的方向进发。

在到达碎叶时,征西军的捷报也送到了李承绩案头。却是阿胡拉率领呼罗珊大军越过伏尔加河后,就势如破竹。先在伏尔加河的三叉口打败当地大部落--泽当斯克部。那是后世俄罗斯萨马拉市以西的地界,三面环河。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泽当斯克人以半渔半牧为生。春夏两季,天气转暖,部落还会种些麦子、粟米。就文明程度而言,还算高的。他们信仰拜占庭传来的东正教,但也只局限于部落上层。

普通的部族人都是部落上层人的奴隶和私有财产,除了长得和人一样,根本没有任何普通人该拥有的权利。在呼罗珊大军逼近他们部落时,泽当斯克的部落酋长也不知是不是犯蠢。

不仅不怕,还急忙组织兵马进攻呼罗珊的军营。

更可笑的是,泽当斯克部的兵器还是以兽骨、木头为主,铁器少得。就算有,也都是质量极其普通劣质铁。在呼罗珊,这样的铁器是要回炉重造的。

所以勇气可嘉的泽当斯克部立即碰了满头包!

阿胡拉也想杀鸡儆猴,便命军队将泽当斯克部高过车轮的男子一律斩杀。并割下他们的脑袋,在部落的驻地筑起了一座万人首级的大京观。

这一铁血之举取得的效果也是极为喜人的!

有胆小怕事的部落或是怕人前来接洽,或是打包好细软,领着整个部落向西边迁移。就连临近的几个罗斯小公国,也向呼罗珊派遣使者,以示亲近。

但还是有不长眼的部落聚集在克普恰克联盟的大汗王身边,并整顿兵马,准备与呼罗珊决一死战。

阿胡拉也想一劳永逸的荡平钦察草原,所以也由着汗王整兵。就不徐不缓的向西进军,沿途不断扫荡各部。不听令的直接将整个部落卖给人力商行。

这是当前钦察草原人人闻之色变的一个名字。

没有哪个部落不怕人力商行!

因为只要被呼罗珊列为敌人,这些部落就进入了人力商行可以随意抓捕的黑名单。

对于商人来说,这些部落人不是人,而是一枚枚长了腿的金币。只要将他们送到呼罗珊境内,自有工坊的掌柜抢着要他们。再不济,送进矿山或各个隶属于工部的工程队也行。

相比工坊,矿山和工程队的卖价更高。那里劳动强度大,条件又相对艰苦。隔三差五就会有人死去,所以工人的需求很大。

人力商行只管赚钱,可不管那些被卖的部族人死活。因而在抓部族人的事情上,商行是极为卖力的。

呼罗珊考虑到人力商行的特殊性,也允许雇佣军的存在。并且那些做跨国买卖的商队,也可以招募雇佣兵,保护商队的安全。只是在呼罗珊境内,所有雇佣兵都要得到官方授予的雇佣资格证书。

否则的话,是不能成为雇佣兵的。而且他们的兵器也有限制!一些军用器械,是万万碰不得的。当呼罗珊官府有召时,这些雇佣兵也要积极响应号召。

可以说,雇佣兵的限制条件是很多的。

但这依然阻止不了人们成为雇佣兵的热情。

一来待遇不错!比如一次呼罗珊前往蒙古的普通行程,雇佣兵的基本报酬是三千金币一年。遇上打斗、受伤,是要另算的。时间上若超过一年的期限,就每天以十二枚金币计算。

相比军队而言,显然更快得到收益。

二来雇佣兵自由。不像军队有那么多得纪律。商队里,除了掌柜,就是雇佣兵的地位最高了。因为商队的安全,可是要仰仗雇佣兵的。很多退伍的老兵就被商队招揽,成了雇佣兵。

再随商队出一次远门,就半辈子吃穿不愁了。

因而呼罗珊国内,雇佣兵一职已成了香饽饽。各大商行也是抢着要人,可惜呼罗珊官方控制得极严,使得市面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

此次跟随东征钦察的人力商行可是做足了准备!雇佣兵也都是招得越多越好。若不是最高人数限制是三百人,这些人力商行还真可能弄出上万人的规模。

当下科尔洛夫村,数支雇佣兵队伍涌入此地。这是一个移民新村,组建的时间不长。有二百来户,三成是回鹤人、两成是东喀喇汗国人、两成夏国人,两成来源很杂的不同地区移民,另有一成是当地臣服的部族人。

他们原本隶属不同部落,但呼罗珊将所有部落的人都打乱重新分配。使得部落的社会组织形式完全被瓦解。所以他们现在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呼罗珊人。

村子的人口有一千多,规模还算大。也是他们已越过伏尔加河,深处钦察草原内陆。因此安全起见,呼罗珊官府在移民时,会刻意规模性安置。

并且他们附近就有哨所,安全上也有保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