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雄起中亚 > 第六百章 国立大学

雄起中亚 第六百章 国立大学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57:28 来源:笔趣阁

刑部之后便是工部了。

自弗拉特与石抹民安一起补齐六部空缺后,两位主官似乎就有较量的心思。纷纷高调行事,让两部低调的姿态为之大改。像工部,就在战事期间,接连完成了好几个大工程。

比较出名的有‘水晶宫’的工程完工和‘马蒲’运河的第一阶段修建计划完工。稍次的有呼罗珊国立大学、呼罗珊国家图书馆相继改扩建完成。还有全国新增一百座清真寺修建计划完毕、一百座小学学堂修建计划完毕等。

水晶宫和马蒲运河计划是从无到有,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耗时日久才能完工。呼罗珊国立大学、呼罗珊国家图书馆、一百座清真寺、一百座小学学堂等都是在原有的贵族府邸或是寺庙的基础上进行改建。

论工程量,比前者要小的多。

但论意义,后者又深远太多。

以呼罗珊国立大学为例!

它是呼罗珊建国至今的第一所大学。有别于报达的智慧馆,但最终的目标,却是超远智慧馆。前者是阿巴斯帝国鼎盛时期,哈里发马蒙所建。是回教世界,第一所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和高等教育学府。

里面汇集了诸多学识渊博的学者,培养出了一批批有学识的高级人才。为阿巴斯帝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随着阿巴斯帝国的全面衰落,智慧馆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以往。很多学者也都流失到别的地方,像开罗的爱资哈尔大学,就取代了报达的学术地位,成为回教的学术中心。

而立志成为回教新的文化中心,并以卫教者姿态出现的呼罗珊国,自然不能仅满足地理上的中心。因而文体两开花,在战事再频繁的年岁,也不能停止呼罗珊国立大学的筹建工作。

身为全国最大的包工头!

工部所属的督建司是这些工程的主要承建方。原本督建司是属于督作司的一部分,但随着督作司的拆分,工程建设之事已经被剥离了出来。再加上之前被分走的火器司,督作司现在就只掌握着那些官办工坊。

虽然权柄大不如以往,但对du立出来的督建司来说,却是好事一桩。因为在工程建设这一块儿,已变得更专业和更有效率了。

在改建呼罗珊国立大学期间,督建司总共动用了六百工匠。与水晶宫相比,自然连零头都不算。但在改建的工程项目中,这样的人力已经算多了。何况是在本就人员紧凑的情况下,这六百工匠就显得弥足珍贵。

完工后,礼部的教育司又提出了多次修改意见。这让承建方的督建司上下,可谓是改出了火气。后来引得工部主官弗拉特出面,让教育司那边不要鸡蛋里挑骨头。但礼部主官石抹民安也站了出来,让验收校舍的教育司官员腰板硬了不少。

以致无法谈拢的情况下,被石抹民安就服饰礼仪一事抓到了小辫子,向李承绩狠狠地参了一本。虽然石抹民安对外强调自己是出于公心,但所有人都不觉得是公心。

这也让礼部与工部的官员,关系比较冷淡。

不过无论怎么改进,最后呼罗珊国立大学还是完美竣工了。并且达到了教育司的接收标准,成为呼罗珊最高学府。

为了给大学增加含金量和吸引力,礼部那边已提前用重金从尼采米亚大学挖了不少学者过来。最高校长由官方授予官职,等级与次一级的狄万等同。

而那被墙角的大学是公元十一世纪,塞尔柱帝国的宰相在报达建立的大学。衰落的智慧馆当时作为一部分,被并入了大学内部。

在原有的古兰经学、圣训学、凯拉姆学(教义理论)、哲学等学科基础上,呼罗珊国立大学新设了天文学、数学、地理学、文学、历史学、医学、法学、翻译学、农学等不同学科的重量级学者。

不仅限于信仰回教的学者,还有正教(东正教)和公教(天主教)的学者。

开罗的爱资哈尔大学也被礼部挖了墙角,流失了不少重量级的学科教师。甚至一些欧洲学者,也受到了礼部委托事务司的秘密人员邀请。或是威逼,或是利诱。就是绑架,也把他们绑到呼罗珊。

在如今四分五裂的欧洲,宗教掌控着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很多学术性的大学,都成了教会集中监管的对象。呼罗珊需要的不是那种虔诚的神学论者,而是真正有学识的人。

而这样的人,根本不会引起教会的重视。所以呼罗珊的作为并没有引起各方势力的注意和警惕。除了博洛尼亚大学、牛津大学、萨拉曼卡大学因出现多名教师失踪的情况,引发当地学者对宗教迫害的猜忌外,并没有大的波澜。

当然,呼罗珊国立大学并不只注重西方的学术成就。东方的学术成就也在扶持发扬之列。特别是随着回鹤佛国与夏国的并入,不少佛教学者受到礼部的邀请,成为呼罗珊国立大学的授课教师。这对呼罗珊国立大学多元文化的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各种建校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师资与授课教师也都布置妥当。就等建国大典结束后,正式举行招生考试了。

李承绩对呼罗珊的第一所大学也十分重视,就在建校之初,特意从呼罗珊国库拨了五万贯的第纳尔。这只是用来招揽教师,置办授课工具所用。建设费用,是另外拨款的。

为了便于管理,礼部新成立的教育司有全权管理大学、中学、小学等教育事务的权利。还规定每年教育司的财政拨款,要不能少于全年所有财政拨款的百分之一。这可是一笔很大的投入了!

得益于李承绩的厚爱,教育司的官员在筹办呼罗珊国立大学上,也就花钱如流水一般。各种配件都是顶尖的,并借鉴爱资哈尔大学、尼采米亚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不同学府的办学经验,全力打造出属于呼罗珊的顶尖学府。

李承绩也传授了后世的办学经验,让呼罗珊大学成立了一个基金会。用于各种学术研究,希望促进呼罗珊科研事业的发展。有鉴于这个时代还没有物理和化学体系,李承绩就设了一个工学的学科,专门发展科学研究。

资金上,也会有所倾斜。

可以说,李承绩已经最大化的对呼罗珊国立大学提供帮助了。

工部作为呼罗珊国立大学的承建方,在此事上也是有功劳的。年度考核时,也算是工部的一大功。

李承绩早就知道这些成就,但现在再听着弗拉特的禀报,还是颇有成就感。那高大壮观,又极具超时代特色的水晶宫,可以俯视马鲁的角角落落。配上千里镜,还可以瞧见城外的大漠。

用在军事上,可以观察到马鲁周遭的一切。

马蒲运河,则是沙漠中的生命绿洲,关系到马鲁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人口剧增,水资源面临挑战的情况下,马蒲运河工程更为引人注目。

呼罗珊国家图书馆则从建立之初,就备受关注。因为据传,呼罗珊国家图书馆从威尼斯商人手中,收购了一大批极具文学和历史价值的古希腊、古罗马史书典籍。并有开罗图书馆和阿米德图书馆被变卖的图书,促使呼罗珊国家图书馆一开建,就有庞大而又珍贵的图书典藏。

河中被花拉子模攻破后,寻斯干城的图书馆幸运的没有遭受火焚。虽然也有部分遗失,但大多保存完整。比较出名的喀喇汗国突厥语诗册--《福乐智慧》原本,就保存在图书馆内。

现在被送到呼罗珊国立图书馆,成为镇馆之宝。还有回鹤境内海量的佛经与诗文,也都送入了国立图书馆。一些歌舞字画和极具价值的工艺品,则为以后博物馆的开建做准备。

古尔、信德之地的天竺史书典籍,也都通过不同渠道,流入呼罗珊境内。那些价值极高的书册,还会被翻译成汉、波斯、回鹤三种文字。往后呼罗珊国家图书馆,会成为一座集百家之长,海纳百川的藏书圣地。

只是开馆日期也定在建国大典之后,这让那些迫不及待想要瞻仰古人诗书典籍的读书人,只能按耐住性子耐心等待。

一百家清真寺工程和一百家小学学堂工程则是为了文化的扩张和教育事业发展,为以后呼罗珊成为世界帝国,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