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雄起中亚 > 第四百四十九章 古尔军团

雄起中亚 第四百四十九章 古尔军团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1 15:52:12 来源:笔趣阁

说这话时,李大力小心打量着李承绩的神色。到底事务司的能量,是非常庞大的。很多不为人知的隐秘,也都被事务司掌控。所以这样的司处,只能由李承绩掌控。并从上到下,只贯彻李承绩一人的意志。

因而事务司的人,是万万不能有自己的主见的。李大力就任以来,一直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了一丁点茬子,引起李承绩不满。尤其是了解到事务司的作为后,他更加谨慎小心。

但德里执事的作为,已明显犯了事务司的忌讳。

虽然这件事他也蒙在鼓里,但身为主官,御下不严的罪责是抹不掉的。

因此李大力的心里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一般--七上八下。

万幸的是,李承绩似乎并没深究的意思。只站起身来,吩咐道:“嗯!先去受降吧!总让人在那儿跪着,会显得咱们呼罗珊国太小心眼了。”。

等着李承绩回话的李大气和帖木儿灭里,立即应了声是。李大力跟在后面,稍稍松了口气。

来到内城的迎圣门前,夷乞干等诸位信德文臣武将,已都跪了有一段时间。原本这城门是以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梵天命名的,但随着皈依了真主的回教徒侵占,原有的婆罗门教印记,也都逐渐泯灭。

并且因这座城门向西而立,正是当年回教徒来的方向。所以回教徒占领不久,便将其改为迎圣门!

当下几百年过去,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已印刻上了回教徒的印记。曾经婆罗门教徒留下的宗教烙印,也全然不复存在。甚至整座城市,已很少见到婆罗门教徒。

李承绩作为清教的创建者,自然不会帮婆罗门教徒恢复在剌火儿的主导地位。因而感怀几秒之后,便将心思放到了夷乞干等人身上。

“罪臣夷乞干(米尔夷乞那······)拜见国主。”,见李承绩走近,夷乞干等人跪着行了回教礼。

“嗯!都起来吧!你们能迷途知返,往事就勿需追究了!”,李承绩并没想刁难他们,便顿了几秒,出声道。同时接过夷乞干手中的总督印章和信德地图。算是名义上,接受了他们的投降。

“啊?!”,一些人没反应过来,都有些诧异。毕竟李承绩这么轻易的就接纳了他们,实在太匪夷所思了。

夷乞干和米尔夷乞那还是知道规矩的!无论李承绩是真接纳他们还是假接纳他们,都不能没有回应。便齐齐谢恩,感谢李承绩的宽恕。其它人反应过来,跟着谢恩。

随即夷乞干又命人呈上信德库房里各种记录在案的钱帛宝册,另有信德的人口与户数,为日后护教军统治信德提供便利。

对此,李承绩也都笑着接纳了。并领着呼罗珊诸将,大举进入内城。很快,呼罗珊的标致性旗帜就在城头升起。额格纳齐的统治,也随之宣告结束。

不过后续的安置事宜,也是颇为精力的。

像百姓的安抚,就是护教军入城后的头等大事。为此,李承绩让城内的百姓,先各自返回自己的住处。一些房屋被毁的,可以从护教军手上免费领到一顶帐篷。并且还有一笔数额不小的安家费,权当作护教军对百姓们的补偿。

这划时代的收心之举,立即就赢得了大多数百姓的好感。一些本对护教军极为敌视的极端教徒,也不敢在公开场合诋毁护教军的名声了。

所谓好事成双!

前去伏击德里援军的孙忌,也传回了好消息。却是德里援军在奥里萨公主的带领下,中了阿布拉江的诱敌之计。从而进了大荒泽,被事先埋伏在那里的赫托沙别等降军伏击。

逃散过程中,又有很多德里士兵陷入淤泥地里。从而连人带马,活活闷死。

最后包括奥里萨公主在内,功俘获了一万六千余人。现在正将他们押回剌火儿,等候处置。

李承绩大喜,即刻组建古尔军团。赫托沙别、括拔斯蛮、法拉第三人,分别为左营、中营、右营的主将。军级为千夫长,算是迈入护教军中高层将领之列。另外米尔夷乞那的城卫军,也编入古尔军团。并将别黑列旺留下的近卫军,充入其中。共同组建成前营,保持六千人的编制。

再从护教军中,单独抽出一营兵马,成为古尔军团的后营。如此,古尔军团算是护教军四大军团中,成分最复杂的部队了。

按照李承绩的想法,将他们全部打乱重编是最好不过的。但当前为了保持他们的战斗力,还是尽力维持他们原有的编制。因此成立之后,李承绩就将古尔军团派往印度河下游。

那地方虽属于信德,但因沙漠的阻隔。使得历代信德总督,都对其控制有限。所以李承绩让古尔军团前去横扫一番,将任何不臣服的部落,都赶尽杀绝。

并指明了卡拉奇所在的地界,让他们想尽办法,尽快在海边筑起一座城池。

这才是李承绩的最终目的--出海口!

只有这样,才能前往大宋,参与到获利颇丰的海洋贸易中。呼罗珊的发展,也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此之际,得知全军溃败的德里苏丹,也派来了使者向李承绩求和。

“伟大的呼罗珊国主!我谨代表我国苏丹,向您送上诚挚的问候。”,留着络腮胡的使者大声道。

此次李承绩攻打信德的战况,着实将德里苏丹吓到了。尤其是他坚信的象兵都被李承绩打败后,他更是生起了不可战胜的执念。再加上李承绩见好就收,并没大举东进。

所以德里苏丹立即命人带上厚礼,前来与李承绩修好。

其实按照李承绩心里的想法,他是很想东进,拿下整个恒河平原。那里是个大粮仓,可以养活很多人。呼罗珊国的壮大,也就指日可待了。

但是大辽的战事让李承绩不得不放下这份心思。

因为大辽一乱,北方的蒙古人就极有可能按耐不住了。虽说按照原本的历史,距离蒙古人西进还有些年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