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雄起中亚 > 第四百五十七章 实民充边

雄起中亚 第四百五十七章 实民充边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1 15:52:12 来源:笔趣阁

这么在营帐区走了几圈,虽没事无巨细的去过每一间营帐,但随便进去的几间,都发现内里备好了薄毯。只要难民进来,就可以安歇了。另外地面也洒过石灰,进行过基本的消毒。

并且每一个营帐区,都有单独的露天厕所。在卫生上,符合太医院倡行的防疫条例。

另外距离营帐不远的地方,还单独挖了几口深井。不仅缓解了难民的饮水难题,还为日后关口镇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不错!镇上最缺的就是水井,你能一连打出三口,着实不错。”张钛铭心里很满意,就又赞许了几声。提姆买买激动得,脸色都涨得通红。

就拼命使自己保持冷静,应声道:“还是起儿漫与讷儿的异密体恤,将他们那里存放的火药调拨了一些给关口。从而短短数日,打下三口深井出来。”。

起儿漫与讷儿是很早之前就发展起来的镇子。其中讷儿,还是一座有围墙的小城。现在随着人口的增多,两地都已经升级为县了。同时像关口一样的镇子,也数量增多了起来。

只是有些地方和关口一样,远离窣利水,吃水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工部允许各个郡守申报火药分量,好调拨到地方打井取水。

不过关口镇的体量太小了,而火药的分量又有限。所以一直以来,提姆买买都很难为关口镇申请到火药。这次难民的涌入,张钛铭的到来,让关口镇的分量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

因此提姆买买以前很难申请到的火药,这次也轻轻松松的调拨过来了。

为了利用好,提姆买买就一口气打了三口井。好一劳永逸,解决往后关口镇的吃水难题。

这个因果张钛铭是没心思探究的,因而听到这话,只以为提姆买买不居功,不自傲。心里对其,更加赏识。

就在这个时候,天空轰的一声传来炸响。就见本就阴暗的天空,更加晦暗。一道道蓝色的闪电在云层中穿梭,狰狞而又恐怖。

“大狄万,还是快些回镇上吧。这雨说不得,就要下来了。”,提姆买买关心道。虽然他心里还想和张钛铭多待一会儿,但天公不作美,只能违心的劝其离开了。

“无碍!太久没下雨了,淋湿了也高兴。”,张钛铭笑着道。提姆买买只好赔笑,接着道:“那关口,是不是可以放开了?”。

“嗯!既然营帐都已经准备好了,就赶紧放开了。入关路引的话,现在不急着办。等他们都安置下来后,再多派些人手帮着办就行。”,张钛铭想到难民早些进来,可以避避雨。就点点头,应允道。

提姆买买应了声是,就要下去办事了。张钛铭想到了什么,又出声道:“等等!营帐周围再增派两千边军。让他们时刻在内外巡逻,防止生事。还有,在没有领到路引之前,不准难民离开。就算要走,也要听安民司的意思走。”。

路引是在呼罗珊境内行走的重要通关文牒。在重要关口和城池,都会查验。特别是在难民大肆涌入呼罗珊之际,查验更加严格。之前有难民通过窣利水或是其他地方,入境呼罗珊。但是没有路引,很快就被人发现。然后被罚一年的义工,需要免费在呼罗珊官方的工坊里劳动一年。

虽然不至于饿死,但相比那些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路引,有法子赚钱的难民而言,代价实在太大了。所以很多难民宁愿在关口等着,也要获得路引。

只是这次的难民实在太多了,所以关口那边不敢一下子放开。同时也是为安民司争取时间,好让他们尽快想出安置的法子。

毕竟难民一下子涌入呼罗珊内地,很容易造成治安恶化、物价上涨、人力成本降低、工人收入减少等社会问题。一个处理不好,就极容易引起地域间的对立与敌视。

因此这些难民,呼罗珊是绝不允许他们自由迁徙的。

刚好李承绩打下了古尔和信德的大片领土,那地方连连战乱,人口锐减德厉害。又是新附之地,百姓们对呼罗珊的认同感不高。所以将他们安置过去,正好充实当地人口。同时对于呼罗珊的统治,也有一定的益处。

这是李承绩得知难民大批涌入呼罗珊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做下的决定。负责安置移民的安民司,也立即执行李承绩的命令。对各地入关的难民或是逃奴,采取优选安置古尔和信德的举措。

当然,难民们要是知道了这个消息,心里一定是不愿的。毕竟古尔和信德,对他们来说都是极为陌生的地方。抱着对未知的恐惧,他们自然不愿去的。

但是他们没有选择!

毕竟西喀喇汗国和大辽都不太平,能依靠的,只有呼罗珊。另外考虑到他们的情绪,安民司也不会那么快的透露安置地点。所以这些难民们,注定要充实古尔和信德之地。

对于这些,提姆买买是不知道的。不过就算知道,他也没心思理会。当下来到关口,一道道土墙混合着铁丝网组成的边界,将一眼望不到头的难民牢牢地挡在关口镇外。

这不是呼罗珊修建的,而是西喀喇汗国修建的。并且是呼罗珊建立之初,桃花石汗奥斯曼向李承绩建议的。明面上,说的是防止西喀喇汗国与呼罗珊国出现边境纠纷,有损两国友好关系。但实际上,是桃花石汗害怕李承绩的步步蚕食,所以急不可耐的要修建边境墙。

也是最初的时候,呼罗珊与西喀喇汗国的边界,其实就在起儿漫。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呼罗珊牧民往窣利水的上游迁移。慢慢的,一些下游的汗国村落,开始出现了呼罗珊牧民的身影。双方为了草场与土地没少发生争斗,使得边境上也渐渐不消停。

同时呼罗珊的安民之策,吸引了很多失去自由的奴隶、没有土地的农人、居无定所的牧民、生活艰难的匠人等社会底层百姓。使得他们用各种法子逃离西喀喇汗国,成为呼罗珊人。

并且一些临近呼罗珊的村子、部族,还集体改投呼罗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