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雄起中亚 > 第四十二章 从军之议

雄起中亚 第四十二章 从军之议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57:28 来源:笔趣阁

萧崇德却是当了真,就哈哈大笑道:“孺子可教也!”。

纵使李承绩脸皮再厚,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就讪笑着,擦了擦额头的虚汗。

只是萧崇德并没停下话头,接着道:“那日宫宴,老夫虽未亲去。但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嘉句,却已名满京城。王祭酒,还在国子监夸你了呢。”。语气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在大辽,国子监乃是最高等的官方学府。里面的监生,也大多是大辽一等一德才兼备之人。能在他们面前得到夸奖,是极为难得的。

李承绩也知道这份殊荣,就很谦虚道:“王祭酒过奖了。不过是信手拈来的寻常之语罢了,何尝有名满京城之能!”。

“逸之啊!你就不要妄自菲薄,过于自谦了。”,萧崇德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尽管他闲居萧府已有数十年之久!

那早些年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在朝堂培植的党羽,也大多被李世昌接手。但他是萧斡里刺的家臣,极得萧斡里刺的信赖。所以在萧斡里刺的党羽中,也颇有名望。

使得当前朝中旦有风吹草动,他都了如指掌。

何况是和李承绩相关的,他更是一个不落。

听到萧崇德这样说,李承绩也不便在此事上过于纠缠。便亲自上前,给萧崇德斟满茶水。

这一恭敬的姿态,使得萧崇德更加满意。

便将一沓做满笔记的宣纸,拿到跟前摊开道:“这是何种文书?既有别于契丹,又比西夏文精简。就是汉文,也并不相像。”。

李承绩进门时看到萧崇德的那一刻,就预料着会有此问。便一本正经的应声道:“小子近段时日,一直在研习百家兵法。为了区分优劣,便加以标记,便于观阅。只是奈何汉文笔画繁多,写起来颇费工夫。小子便自个儿将写法加以精简,变成现在这番模样了。”。

“嗯!笔画虽精简了许多,但并不妨辨认。只是读书识字,没有殊途。若是一味求省,则本末倒置,失了本初。”,萧斡里刺有些严肃的说道。

李承绩连连应是,只道下次不会了。

见此,萧崇德又翻开其中一碟宣纸,有些意味深长的问道:“我观纸上标注,尽是大宋、西夏、金贼、花拉子模等**制。莫不是说,逸之有革新军制之意?”。

大辽西迁以来,历任皇帝,都将军权看得很紧。贸然革新军制,说不得就落得个万劫不复的地步。所以萧崇德,很难不多想。

“小子只是想多了解一些诸**制,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来日若与大辽兵戎相见,小子也好让他们一败涂地。”,李承绩义正言辞的说道。

萧斡里刺瞬时张大了嘴,有些讶然道:“逸之,你真想从军?”。按照大辽惯例,汉人向来以科举为跳板,好入朝为政事官。军务的话,则由契丹、奚人把持。后来西迁,回鹤、喀剌汗、葛逻禄等西域部族,也都有补入。

但是汉人,却是很少涉足军务的。

这并不全因大辽对汉人的防备!而是大辽的军队,都是出自游牧部民。这向来住惯了城池的汉人,在骑马射箭上,是比不得马背上出生的游牧部民。

所以直到现在,大辽都没有出众的汉人将领。

李承绩想要从军,也实难有建树。

当然,因着李世昌的缘故,李承绩只要好好表现,立功的机会定是不缺的。但左不过,当上一方统领。想要单独带兵打仗,统帅全军,是难于登天的。

与其相比,科举取仕无疑是更方便、更快捷的为官途径。虽不可能一撮而就的成为当朝宰相,但是在李世昌的帮衬下,六部主官,却是信手拈来的易事。

这论品级,在大辽也不低了。

因此萧崇德,有些弄不明白李承绩为何放着好好的阳关大道不走,而过那困难百倍的独木桥。

知道他的疑虑,李承绩颇有耐心的解释道:“自金人毁我大辽国祚,夺我大辽子民以来。历任圣上,都已光复旧地为己任。如今我既为大辽子民,自有这个重任,为大辽分忧。”。

萧崇德听着,既惊又喜。

惊的是李承绩给他的震撼太大了!

想当初,他第一次来萧府教导李承绩时。印象里,李承绩完全是个不成器,品行顽劣的孩子。

这才过了多少日子,就已变得如此通晓大义、懂事知礼了。

真是让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特别是刚才这番匡扶大辽故地的肺腑之言,让他根本不敢想象,这是一个舞勺之年,只有十三岁孩子说的话。

但那满面严肃的神情,让他看不出半分虚假。

对于这番改变,他是发自内心的欣喜。

就连说三个好字,大声道:“逸之有此夙愿,自是极好。但从军一途,凶险万分。你真有应对的准备么?”。萧崇德是从军营退下的人物,自然知道其中的凶险。尤其是在德宗立国之初,他随军征战西域,纵横四方。

虽然不断取得了胜利,但太多熟悉的人,不断溘然长逝。

所以他虽钟情于军旅生活,但对身份贵重的李承绩从军入伍,抱有很深的疑虑。

李承绩就再次解释一番,表明自己心意已决。

萧崇德也不多劝,就表示自己会利用从前在军中的名望。帮助李承绩扫清军营中的掣肘,为大辽建功立业。

听到这话,李承绩暗自鄙视自己脸皮太厚,将萧崇德糊弄至此。但面上,仍装得很大义凛然。

就跟萧崇德接着说了会儿闲话,乐呵呵的看着他前往李萧氏的住处。

直到视线内,再无萧崇德的影子。他才赶紧将做了笔记的宣纸收起,放在常人难以触及的角落。

到底这东西,实在不好解释。里面的很多军制,也都带有很强的跨时代性,超前性。

像蒙古帝国,现在都还没正式建国。但他在宣纸上,已明明白白的写出了蒙古帝国的军制。

幸好萧崇德没细看!

不然问起来,他还真不知道怎么回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