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神猫传 > 第四章,廿万流民三家营

神猫传 第四章,廿万流民三家营

作者:祸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57:35 来源:笔趣阁

正当耿成文万念俱灰,准备接受正义的裁决时。

“当!”的一声,那银茫却是打在了枪杆上,将精铁长枪生生打歪了五寸。

这也是杨兴没想太用力把耿成文打成重伤的缘故,险之又险的耿成文躲过了枪势。

杨兴也收回长枪,提枪立于杨启邢身侧。

杨启铃见三人望向自己,毕竟是女孩儿家,也有些害羞。

吱吱呜呜的道:

“救人,总是,总是对的,无论是耿公子,还是府外数十万百姓,我午时在堂外偷听到兄长的话,知道兄长想救人,我也想救人,但又不想将兄长置于险地。”

“所以你就一直藏身在我屋外没有动静,直到发现我屋顶上有鬼祟之人才出手了?”

杨启邢问道。

杨启铃咬着薄唇只是点头。

杨启邢又望向杨兴,没有说什么,杨兴却已然明白自家公子是何意,只得道:

“老祖宗只让兴护着公子,至于公子去哪,兴定当护卫左右。”

再者说来,老祖宗让我护着你,若是得知你去了流民那,我却安坐在府中,不得扒了我的皮?

当然,这话杨兴没有说出口。

“兄长莫要想着赶我回去,今日劝兄长入险地也有我的一份!我若不随在兄长左右同甘共苦,非妹非亲更非人也!兄长切莫劝我!”

这杨启铃虽是个养在深闺里的大家闺秀,可平日里小说家言也没少听,说起道理来那也是一套一套的。

“既如此,同去!”

“同去!”

四个深宅大院里的弱冠少年,顿时异口同声,脸上尽是坚韧与不屈,好像还带着一丝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

——————

眼前的木寨越来越高了,宋山不知到底是有多高,反正就是很高很高,自己爬不过去就对了。

宋山本是临安北城的一户细户,家中老爹死得早,老娘没啥文化。

因为他在家中排行第三,又不知道第三的三和大山的山字有啥区别,就给他取了个名叫宋山。

当细户的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还能吃得饱肚子。

大疫前唯一的念想就是讨个乡下婆娘生个小子把自己这一手种庄稼的好手艺传给他。

哪能想到这老天爷爷好狠的心,前段日子让那些蛇鼠带来了顶天的大难。

大哥家死绝了,连自家那个乖巧聪慧的侄儿也遭了殃。

那侄儿从小就聪慧,天天趴在私塾窗外跟着念书,那教私塾的王秀才也不赶他,反而夸他七岁能背什么什么,将来必成大器,老母亲欢喜得不得了。

“侄儿死那天,老母亲抱着侄儿的尸首哭了个天昏地暗,没过多久老母亲也一口气喘不上来就去了,自家那二嫂不知从哪听来的京郊杨家有神猫,可克鼠瘟,二哥就带着俺和二嫂赶来了杨家外头,好嘛,人山人海好不壮观!”

“可怜俺那可怜的二哥哟,那天正跟人抢野菜呢,冷不防的天上掉下来几根箭就把他给射死了,俺那二嫂本来就病重,听得大哥死讯一口气也喘不上来,赶着趟的去找俺二哥了。”

“老天爷爷真是不开眼,非要把那只神猫送给那杀千刀的杨家!!”

说完,他看向身旁四人道:“唉几个秀才哥,你们读的书多,你们说这神猫该长得啥模样?我昨日听老洪说那神猫头大如盆,没有身子,脑袋下面全是一颗颗的大树,一口能吞下百多只老鼠,那些老鼠再被它以法力一催,就全变成它脑袋下大树上能治病的药材了?”

“宋山你这说得也太玄乎了,俺老丁可听人说了,那神猫呀压根就不是什么猫,而是这杨家的杨大公子是神猫转世,大难后,杨大公子舍身化为一片药田护佑那杨家安康,只要往这片药田中丢入老鼠,那药材就会源源不断的生长出来!所以咱们这么多人聚在这,也没见杨家让那神猫来见咱们,就是这么个理,人总不能把整块药田搬出来吧?”

旁边一汉子打岔道。

“老丁你这可就瞎说了!俺。。。”

杨启邢四人只得讪讪告辞而去,四人本想找人打听点流民营的情况,谁想到这些人都是越扯越远,最后还扯到了杨启邢的身上,不过百姓的想象力可真是丰富。

听得百姓们错将杨启邢当成猫,四人却无半分打趣之意,只因一路行来所见所闻。

生者四处寻食,病者分食猫便,死者横尸遍野。

人们朴质的认为既是鼠疫,猫克鼠,猫身上的东西或能治鼠疫,于是乎,临安四周再不见猫影。

再观这些生人,唯少数人拿着木棍肩扛农具游弋四周。

其余人等皆为普通百姓,脸上不见丝毫匪徒气息,可谓之流民,却不可谓之流贼。

四人正向流民营中心走去,冷不防路旁一人突然抓向杨启邢衣袖哭喊道:

“杨兄!!杨兄!!”

手还未抓到杨启邢衣袖,突感腹下一阵剧痛,接着便是一股巨力自腹下传来,整个人已是倒飞了出去,倒在地上人事不省。

杨兴收回长枪,静静立于杨启邢身侧,道:

“公子,周公子怕是活不长了。”

周公子正是刚刚被他一枪抽飞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的那人。

说他活不长倒不是因为杨兴使了多大的力,而是他那满脸脓包,口角不时有颜色较深的黑血流出,看这架势,恐怕也就是这一两日的事了。

周公子?有些印象。

杨启邢努力回忆了一会,才记得这周公子是这具身体前世认识的礼部侍郎家的公子哥,与杨启邢算不上好友,但也偶尔会在一块吟诗作对,算是旧识。

即是旧识,也是病患,那更不该不管不问了,可杨启邢知道杨兴说得也对,看周林这架势,唉。。

叹了口气,杨启邢向对想阻止他的杨兴和杨启铃压了压手,道了句:

“无碍。”

扯下衣摆的粗麻布包在手上,杨启邢蹲在周林身旁,此时周林也醒了过来,见一黑影蹲在自己身前,努力的望了会,发现是杨启邢,便激动道:

“杨兄!救,,救。。。”

话未说完,呕的一声,又是一汪黑血自口中吐出。

杨启邢用手轻轻抚在他胸前帮他顺着气:

“我已让人去家中取药来了,这会正在路上,没事的,没事了。。。你先睡一觉,睡醒就有药吃。”

这周林虽不是家中独子,却是家中幼子,周侍郎和其夫人平日里对他也颇为喜爱。

如今孤身一人沦落至这般地步,其身后的周家怕是,,,唉。

周林在杨启邢的安抚下带着一丝笑容睡去了,没多久,一滴泪水自他眼眶顺着脸颊划下,也不知是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再过得三息,胸前不见起伏,杨启邢伸手一探,已是没了气息。

“公子,可要把周公子安葬了?”

杨兴在杨启邢身后问道。

杨启邢站起身来,紧了紧脸上包着的布条道:

“遍地弃尸,也无处可葬,他终归是解脱了,走吧,我们得找到这些百姓里带头的,好尽快推行我们的防疫之法,也能少死些人。”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已是越来越低,最后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但愿吧。”

待得杨启邢走了几步,却发现还有一人没跟上来,回头一望,却是自家妹子仍旧站在原地盯着周林的尸身发呆。

“莫不是这姓周的不知什么时候勾搭上了你家妹子?见得情郎身死,情不自禁?你这做兄长的可得好好劝劝。”

耿成文在杨启邢耳边八卦道。

杨启邢瞪了耿成文一眼,不再理他,走到自家妹子身边问道:

“玲儿,为兄没记错的话,这应是你第一次见到认识的人死于眼前吧?”

杨启铃失神般点点头道:

“我,,我记得他,会做诗,却做得不好,上次会试时没上榜,在京郊大哭了整整一晚,后来还是被他姐姐给领回去的。兄,兄长,周小娘子她。。。”

倒是忘了,周家小娘子,也就是周林的姐姐与杨启铃还是手帕交,杨启邢正准备说些什么安慰自家妹子。

一旁的耿成文就道:

“侍郎之子,孤苦一人病死荒野,那周侍郎家怕也是再无生人了。”话音刚落,哇的一声杨启铃就哭了出来。

周围的流民倒是见怪不怪了,自打疫起后,每日的哭声就不绝于耳。

“杨兄,你也莫要怪我说话过直,当今天下这般状况,若要令妹再做个深闺里不知世事的大家闺秀,实是害了她。”

耿成文见自己一言就把杨启铃弄哭了,怕杨启邢埋怨自己,也是开口为自己刚才的直言辩解道。

杨启邢不理耿成文,看一眼周林尸首,叹了口气,便将目光放在仍在病痛与饥饿中苦苦挣扎的流民身上,缓缓道:

“玲儿,当今天下大劫已起,故识人或已不存,我等也只得拼尽全力,以求那一线生机!你若惧了,现在回家还来得及。”

说罢,当先就向流民营地中心走去。

杨兴看了杨启铃一眼,也连忙跟在杨启邢身后两步远的地方。

——————

二十万没有建制规划的流民营,营地之宽广,几无边际。

若是说要走遍这流民营,怕是走上三天三夜也是走不完,还好杨启邢四人也不是漫无目的的乱找。

一路行来,四人也将这流民营的情况打听了个大概。

却原来,这伙流民起初聚集在杨家京郊府邸外就是有人组织的。

那人名叫郑杉庆,是个穷困潦倒的秀才,本来投奔在一家员外家里教员外的小公子读书,后来染上鼠疫被逐出员外府。

此人尚在员外府中时,碰上员外老爷与朝中任职的亲友宴饮,听得那官员说过光禄大夫上过什么奏折,说是能治鼠疫,但因太过荒唐被当朝几位相公给驳了回去。

被逐出员外府后,郑杉庆四处寻医问药病情也没个好转,只得抓住这最后的机会跑去京郊杨府求医,可杨府哪会理他一小小穷酸秀才?

别说杨启邢杨大公子了,就连杨府的管家也没见到,被几个门房乱棍给打了出来。

此人倒也机灵,知道自己身份,且又是带疫之人,想在杨家求得医治那是难之又难。

但,一人可以拒绝,若是多来几人求医呢?

想到就做,郑杉庆立刻呼朋唤友,那些久医不治的病患听他一蛊惑,死马当作活马医吧,也就跟着他来到了杨府外想要求见杨大公子。

哪想杨府家里突然冲出数十个全身包着布条只露出眼睛的大汉,对着他们便是一顿乱砍,当即便有七人被砍伤在地,其余人等皆作鸟兽散。

可郑杉庆不甘心啊,眼看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

他寒窗苦读数十载,功名还未取得,怎可就此一命呜呼?他怎会甘心?

势不够,压不开杨家的大门,那就再聚势!

接下来,人是越聚越多,杨家不仅没打开大门让杨公子出来给他们治病,反而在府外修起了木寨,而郑杉庆临死也没能看到那位杨大公子一面。

郑杉庆死后,立刻就有三人顶上了他的位置,一人是逃难而来的一个员外,名叫李坪户、

李坪户原籍是哪里人已经没人说得清了,但此人仗义疏财,为人又颇为和善,一路南来,手下也聚集了不少逃难的流民自愿跟在他身边。

一人是南宋境内的江湖中人,号吞海玄鸟,名为李逸。

李逸在江湖中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因其人酒量惊人,每日七八海碗下肚不见面赤,得吞海二字。

再则,其人成名之迹,乃数十年前助守襄阳时,蒙古大军突然围城,数十求援信使出城皆被围杀,蒙古人擅骑射,信鸽飞不出半里,连日大雨,烽火更是不燃。

李逸当夜孤身只马出城求援,只得一海东青相随,半月后,李逸带着援军解了襄阳之围,遍体鳞伤,那海东青也为救他死于蒙古人箭下,故得玄鸟二字。手下也是聚拢了好大一批江湖好汉,三人中武力最盛。

还有一人,名叫常青,疫前倒没什么事迹可说,只是河边普通纤夫一个,疫起后,其人安葬了病疫的家人,来到河边,大吼一声:

“不活我命,持病!持性!持兵!”

意思是若不得活命,我就凭着天下大病之际,随性而为,兴起刀兵!

带着一众苦哈哈着实抢了不少府邸,奸淫掳掠之事更是大干特干,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流贼,也是最为危险的一票人。

而杨启邢四人此行的目标就是员外李坪户。

途中,杨启铃也问过为何不选择势力最大的李逸作为目标,毕竟那边武力强劲,要推行防疫之法也比较好施展。

耿成文却是打趣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吞海玄鸟的心思不简单呐。”

杨启邢也是暗暗点头,就凭他这么一名号,怪不得凭着帮襄阳解围之事混到现在还是个江湖中人,连武将的儿子都能看出来的事,李逸的心思已是司马昭之心。

只是李逸终究也只是个江湖中人,掀不起什么风浪,且又立有大功,朝中也就一直没对他有什么动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