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金玉瞳 > 第330章 达摩石壁

金玉瞳 第330章 达摩石壁

作者:喜欢雨中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9:19 来源:笔趣阁

陈然在德春师傅的带领之下,穿过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绕过西面的塔林,来到了初祖庵,这一路之上,寺庙内的僧人见到德春师傅,都低头行礼,看的出来,德春师傅在寺里的地位很高。

初祖庵,又称面壁庵,也就是供奉达摩祖师的地方,直到来到了这里,陈然才感受到了千年古刹带给自己的那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现在的少林寺大部分的建筑都被修葺一新,看着倒也气势恢宏,但给陈然的感觉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这就是过度商业化的弊端。

少林寺的商业化运作,实在是太成功了,成功得让人都无法把它和原来的少林寺联系在一起,好像变了样了似地,和内心中的少林寺已经不是一个少林寺了,踏入少林寺,也找不到那种庄严肃穆的让人虔诚的感觉了,给人感觉着,少林寺只是一个景点,而不是佛教圣地。

直到进入初祖庵之后,才算是有了到佛教圣地的感觉,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情不自禁的就不敢大声喧哗,不敢闹出太大的动静,好像是怕扰了佛祖清修似地。

德春师傅带着陈然一边给陈然介绍着经过的景点,一边转过初祖庵,到了初祖庵的后山,后山的入口之处,有两个黄衣僧人把守着,看这情形显然是不对游客开放的,两个黄衣僧人应该是已经得到了通知,倒也没有拦下陈然,只是忍不住打量了陈然一番,明显也是因为老禅师不问世事这么多年竟然突然接见这样的一位年轻人让他们忍不住动容和好奇。

“陈施主,家师就在后山参禅,你自行进入吧,不过进入后,切莫乱闯,以免惊扰到其他禅师的清修……”

德春师傅并没有陪着陈然进入后山,把陈然送入后山路口就停了下来,转过身对陈然郑重的交待了一声。

后山是老一辈的僧人清修的地方,没有恩师的传唤,即使是他也不得轻易进入,主要是怕扰了那些老一辈的僧人清修,这里的老一辈并不是说在少林寺的辈分,目前少林寺辈分比他高的也只有他的恩师,主要说的是年龄,后山住的都是高龄的老一辈僧人,这些僧人在少林寺的辈分有高有低,但岁数却大都在八十岁以上了。

德春师傅交待陈然一声之后扭头就走了,搞得陈然想问问他该怎么找到老禅师都没来得及,只好四处打量着眼前的环境。

少林寺本就是在嵩山半山腰建着的,眼前他所在的地方其实就是两座山相接处着的斜谷罢了,想必这个斜谷的入口就是后山入口了。

既然如此,那陈然也就徐步走进了后山之中。

后山内是一个峡谷,山色秀丽,环境清幽,很寂静,寂静的能听得到流水声,鸟叫声……陈然沿着一条山路朝着山顶走去,沿途之中,山路的两边种的还有花生的,这倒是让他想起了前段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的少林隐僧。

那位少林隐僧一直就是过着隐居的生活,只不过他不是在少林寺内,而是在少林寺的下院内,日夜就住在山洞内,当时被记者给曝光了,除了这位隐僧之外,还有其他的老僧人和比丘尼也都过着隐居生活,至今仍是农禅结合,勤苦劳作,颇有唐代百丈怀海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禅门遗风。

这少林寺的后山,德春师傅都不轻易进来,很显然,种地的估计也都是那些老僧人了,倒是让陈然感觉着少了几分浮华,多了几分真实。

没让陈然走多远,只是沿着石阶翻了一个石坡,一位银色长须过胸,面容苍老,皱纹堆满整个脸孔地看不出年岁的老和尚就出现在了陈然的视线之中。

眼前是一个水潭,水潭不大,只有数丈方圆,在水潭边有一块大石头,这位老和尚就在这块大石头上坐着的。

老和尚看着很普通,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就好像是见到了慈祥的老爷爷一样,除了亲切之外,还情不自禁的让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或者说,老和尚的身上有一种让人虔诚的感觉吧。

陈然在这之前并没有见过德春师傅的恩师,但他有一种感觉,眼前这位老和尚就是德春师傅的恩师,也就是他要见得那位老禅师。

“老禅师……”

老禅师坐在石头上一动不动,就是陈然走过来他也好像没看见似地,陈然看到他不吭声,只能恭敬的喊了一声,但他还是没一点反应。

喊了两声都没反应,陈然无奈的摇了摇头,也就直接走了过去。

直到走到老禅师所坐的那块石头上,陈然才发现老禅师一直在盯着对面看的,也不知对面有什么东西有这样大的吸引力,让他眼都不眨下。

陈然也忍不住顺着老禅师的视线朝着对面看去,这才发现在对面,也就是水潭的另一边,却是一个溶洞,溶洞宽达数十丈,各种奇形怪状的钟乳石错落四周,而溶洞的内壁竟然是一块光滑如镜面的石壁,

可能是由于光线的原因,石壁之上挂着点点绮丽的光点,闪着五光十色的光芒,将溶洞点缀成五彩斑斓的世界,仿若世外桃源一般。

石壁光滑如镜面,但细看的话,却发现石壁之上竟然映出一个人影来。

望到这一幕,陈然顿时吃惊不小,好在他经历还算丰富,见过的离奇之事不少,吃了一惊,也就恢复了正常。

不过眼前的情景,倒是让他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传说。

想必换了任何人见到眼前的情景,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个传说的。

这个传说赫然是达摩祖师的传说。

相传梁武帝在南京设大译经场,很多天竺高僧慕名而来,这其中就有一位来华的著名僧人对禅宗及华夏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用说,他就是著名的达摩祖师。

达摩到达金陵后,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

结果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

武帝不能理解,两人不欢而散,达摩离开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

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

这就是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传说。

达摩过江后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

达摩祖师来到少林见到见到这里群山环抱,环境清幽,就把少林寺当成了他传教的道场,

后来也就有了达摩祖师九年面壁的传说,达摩祖师在少林寺一处溶洞内面壁,一面就是九年。

据记载达摩祖师面壁的山洞为天然溶洞,走到洞口,再回望外面,一缕阳光透过灌木抛进来,洞内光光点点,真是天然宝洞。

达摩一脚踏进洞口,发现洞中很浅,四周岩壁,密不透风,内壁如镜,当真是天然的闭关修炼之地。

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在洞内的石壁之上,竟映出个人影来,当时的和尚见此大呼神奇,从此对达摩敬如神明,也就传出了达摩面壁的传说。

对于达摩祖师面壁的山洞世人一直都有诸多猜测,大多数都把达摩洞当成了达摩面壁之地,而看到眼前的情景,陈然却知道眼前的这个山洞应该才是达摩祖师真正的面壁之地。

除了眼前的情形和传说中描述的一样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陈然在望向石壁之时,给他一种虔诚的感觉。

这股虔诚的感觉很强烈,而且还是在他没有释放出能量光圈的前提之下。

见到达摩祖师面壁的山洞,陈然也挺惊奇的,毕竟达摩祖师那可是传说中的人物,现在他也算是近距离的接近这位传说中的禅宗初祖了。

老禅师望着眼前的山洞一动不动,陈然心想着老禅师可能是在参禅着的,也就不敢再打扰了。

处身在这样的佛教圣地之中,陈然也不敢冒犯,就尝试着学着老禅师的样子坐了下来,别看老禅师的坐姿似乎很随意,但陈然学着坐下来后,却知道换了一般人还真学不来,也只有一直坚持着练习诡异舞蹈的他,才能学得来。

陈然却没有发现他这样坐下来的时候,让一直盯着石壁看的老禅师也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

坐下来后,陈然也望着山洞内的石壁起来,在静下心来之后,那股虔诚的感觉就在他面前无限放大了。

陈然倒也没有吃惊,如果是换了以前,他或许会大吃一惊的,但自从发现了佛器真的有安定心神的作用之后,他也就见怪不怪了,佛教能够传承几千年,显然不只是吃斋念佛这么简单的。

这段时间,对佛器他倒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他把佛器传出的气息理解成佛器的磁场或者气场,之所以这样理解,却是这段时间他看了一些有关风水的书籍,在风水学之中其理论基础就是气场。

风水中认为气场无处不在,但是气场有好坏、强弱之分。气场好、气场强的地方就是风水好的地方;反之,气场坏、气场弱的地方风水就不好。

风水中的气场和佛器的气息无疑差不多,就像他释放出能量光圈后,有的法器传给他的是吸力,有的却是排斥力,就像那把钺刀和杨疯子家里的魂瓶。

能够给他虔诚的感觉,这就说明此物的气场大,眼前的石洞是达摩祖师面壁之地,想必气场也就更大些。

当然,用气场形容无疑显得有些对佛不敬,或许用愿力或者信仰来形容更好。

陈然静下心来望着石壁后,石壁上传来的那股虔诚的感觉也就越来越强烈,伴随着传来的还有一股吸力,这股吸力也越来越强烈,就好像要吸收他的精神力似地。

陈然有些心惊,让他更心惊的是,此时此刻他脑海里的能量光圈似乎也蠢蠢欲动起来了……

【求下红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