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郭嘉,开局刘备重生来招揽 > 第一百九十四章,孟起,对不住了

这是前世李儒进献给董卓,用于迁都的托词,只需要找几个孩童,以童谣流传的方式传出即可。

刘备对于窃取他人计谋并无心理压力,这本就是上天赐予他的便利,弃之不用才是愚蠢。

你说偷?

天命之子的东西能叫偷么?

这分明是正大光明的取!

荀或微微躬身,拱手道:“天下动荡,奉天子还于旧都,此法足以堵天下悠悠之口,丞相英明。”

迁都之事就此议定。

郭嘉又道:“在下有一事需禀明主公。”

“但说无妨。”

“此事关乎牵招将军之师,乐隐老先生。”

郭嘉说完便静静的看着刘备,他知道对方必然已经得知洛阳叛乱的经过,能够领会他的意思。

刘备沉默前来,看向众人询问道:“诸君以为,这乐隐该不该杀?”

“杀,这老匹夫竟敢意图挑拨牵招,如果放过他,以后人人都会争相效彷。”张飞率先发表意见,言语间杀气腾腾。

赵云不语,虽然他赞同张飞的意见,却又不得不考虑到牵招的位置。

刘备其实也有些犹豫,正如张飞所说,如果放过一个反叛的人,以后恐怕还会有人作乱。

可是他又不得不顾及牵招的感受,乐隐是他最尊敬的老师,贸然杀之,两人之间必然。会多出一道隔阂。

他于是看向贾诩:“文和以为呢?”

贾诩本不想介入,可是刘备已经主动发问,他知道自己是避不开了。

“杀与不杀都有其中利弊,全凭丞相决断。”

“说下去。”

“杀之,可震慑宵小。不杀,可让牵招将军感激不尽,他心中有愧,今后必然对丞相更快忠诚。”

贾诩的意见依旧一如既往的保守,只是提出利弊,却是半点不会介入其中。

刘备知道其性情,也没有继续追问,而是看向荀或:“文若觉得呢?”他知道郭嘉必然是赞成不杀的,否则不会主动提起,询问多人只是想取意见最多的一个。

如今赵云和贾诩中立,张飞和郭嘉各执一票。也就是说,乐隐的生死已在荀或一念之间。

荀或正色道:“在下以为,留下乐隐对主公更有力。”

他没有贾诩那么苟,直接说出心里话。

“正如文和所说,不论杀与不杀皆有利弊。不过,乐隐老先生如无根浮萍,留着亦无伤大雅,还能获得牵招将军的感激,突显丞相之仁。”

“至于三将军所说的震慑宵小,想必洛阳与并州两地血流成河已经足够。在下言尽于此,请主公决断。”

刘备听完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那就放过他吧,子经再怎么说也是我多年好友,我也不忍看他痛失恩师。”

郭嘉再度进言:“可将其禁足于一宅之地,为大汉教授良材,将功折罪。”

刘备闻言再无顾虑,面上露出笑颜。

“善!”

“日前锦衣卫侦查到,董卓军中有队伍向西而去,以吾观之,这定是董卓有意联合马腾。”

“我已经下令让锦衣卫设法在凉州截杀,若是能得手,想必足以让董卓与马,韩二人心生芥蒂。”

乐隐之事本就是意外插曲,做出决断后,刘备转而提起战局。

贾诩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笑道:“事事料敌于先,洞悉敌军动向,我军此战胜算又多矣。”

这话是对着刘备说的,可他的目光却看向了郭嘉,因为这个人正是锦衣卫的创始者。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而锦衣卫正是将这一点做到了极致,为这时代的战术增添了新的一种。易地而处,若是贾诩此刻身处董卓麾下,面对这种一举一动都在对手监视之下的境地,恐怕也难以施展。

其他人也是看向郭嘉,对他的奇思妙想赞赏不已。

仔细一算,他们这一路走来,似乎都离不开锦衣卫的影子。这个细作组织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精确的情报,让他们更快做出应对。

郭嘉正色道:“此事非我之功,乃是有高人指点!”

这位高人赫然是背功侠,南华老仙是也。

而且他也的确没有撒谎,锦衣卫并非他想出来的,他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一个无耻的搬运工而已。

“敢问是何方高人?”荀或追问,他到现在还不知道老仙的存在。

虽然在郭嘉府上见过南华老仙,却也只是把对方当成一个精通房中术的普通道士罢了。

“天机不可泄露。”郭嘉却卖起了关子,老仙的存在只有他和刘备知道即可,知道的人越多,露馅的可能就越大。

其实刘备心中已经起疑,一个方外修行之人,怎么可能精通这么多庙堂之事?

不过郭嘉不说,他也就没有多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他也有!

郭嘉继续道:“不过锦衣卫如今已经浮出水面,未来,一场间谍战恐怕在所难免。”

间谍战?

众人俱是一头雾水,显然没有听过这个新颖的词。

郭嘉见状又解释道:“锦衣卫密探蛰伏于敌后,专事刺探情报,破坏敌方计划,刺杀敌方重要人物……吾将其称之为【间谍】。”

“曹操等人并非无谋之人,依我看,他们知道了锦衣卫的厉害后,必然会争相效彷。”

“到那时,丞相治下恐怕也会谍影重重。”

众人恍然点头。

贾诩笑道:“论这间谍的运用,谁能比得上你郭奉孝。”

郭嘉谦虚道:“估摸着也就能在领先几年,等他们明白间谍的真正奥秘,我们的优势会荡然无存。”

刘备闻言哈哈大笑,这话还真是不算谦虚。

“几年足矣,几年后,我军想必已经可以挥师拿下巴蜀。”

而且在他看来,郭嘉总能提出奇思妙想,说不定今后还会搞出什么新鲜玩意,届时他们还会继续领先。

刘备语气停顿片刻,又道:“联合马腾韩遂的计策定是李儒所出,如果锦衣卫能截杀那使者,董卓定会对李儒更加不满,届时奉孝之前所说的离间计也是时候施展了。”

“丞相如欲迁都长安,我军就必须在长安城外击败董卓,否则若是让其回到长安,恐怕会做出丧心病狂之举。”荀或提出建议。

史上不乏败亡后大肆屠戮,放火烧宫之举,如果得到的是一片废墟,迁都就失去了意义。

刘备却被这话惊了,几乎以为荀或也重生了,因为前世的董卓正是放火烧宫,区别在于长安与洛阳。

他毫不怀疑,这一世董卓还会继续放火烧城,一个人的暴躁本性是很难改变的。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不过转念一想,这种事并非不可预测,以荀或的才智,猜到这一点并不难。

“如此一来,这一仗恐怕不好打了。”张飞因为太久没机会发言,忍不住凑了一句,却是恰到好处。

以他们如今的优势,击败董卓并不难,稳扎稳打,步步蚕食即可。不过如果想要在特定地点大获全胜,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在下以为,马腾韩遂可用。”

贾诩突然开口,让众人都有些难以置信,这位苟道中人居然会主动献计,难度几乎堪比太阳西出东落。

这不,张飞就提出来了。

“嗨呀,文和先生居然会主动说话,明日太阳只怕是要打西边出来咯。”

此番言论引得众人忍俊不禁,虽然有些不尊重人,却是一针见血。

赵云一直秉承着虚心学习,多看多听少说话的态度,此刻也忍不住凑了个热闹,板着脸说道:“翼德怎能这么说,文和先生只是喜欢闭目养神罢了。”

贾诩面不改色,认真道:“二位将军此言差矣,在下亦是心忧长安百姓之存亡。”

张飞也没再打趣他,只是露出“我不信”的表情。

“翼德不可无礼,文和请讲。”刘备看似在呵斥张飞,可脸上分明是憋着笑。

他只是不想表现出来,免得打击了贾诩的积极性。

“马腾韩遂名义上是结义兄弟,实则各怀鬼胎,结盟只是利益所致,经不起挑拨。”

“据在下所知,两人曾经几次大打出手,马腾长子马超曾经险些死在韩遂部将阎行枪下。”

“如果丞相给韩遂写一封信,马腾定然起疑。即使马腾不起疑,马超也会与韩遂离心离德。到那时,韩遂或许会投向主公。”

这就是贾诩的离间计,听起来似乎比离间董卓韩遂更加容易。

因为董卓和李儒本是主臣,只是因为李儒最近的计策屡次失败,才会产生隔阂。

而马腾韩遂却不同,两人曾经几番交战,他们的联盟绝对称不上牢固。

张飞疑惑道:“为何是给韩遂写信,而非马腾?”

“因为韩遂是智者,很可能会识破这计策。”刘备替贾诩回答了这个问题。

贾诩由衷道:“丞相英明。”

归根究底,马家父子起家靠的是武力,韩遂则是靠智力,挑拨一个武夫怎么都比一个智者容易。

刘备依稀记得,前世马超和韩遂的联军就是被贾诩瓦解的。没想到重来一次,结局还是没有改变。

唯一的区别是,丞相换成了他刘备。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一世杀害马腾之人会是他刘备?

刘备思绪万千,好似看到了马超一身孝服,对着他破口大骂:刘贼,奸贼,恶贼,逆贼的景象。

嘶~

孟起,对不住了,今生立场不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