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杀入长安开始 > 第142章贾诩

三国从杀入长安开始 第142章贾诩

作者:一片雪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4:05 来源:笔趣阁

张济听了贾诩的一番话后,沉默了良久,终于点了点头,“文和先生,你说的对,我现在就派人去联系大汉新军。”

听到张济的回答,贾诩点了点头,却没说话,因为,这个结果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按照他的设想,大家现在立刻离开这里,前往许都投奔曹孟德。

深夜,大汉新军已经安营扎寨,杨义正要休息的时候,一名士兵匆匆走了进来。

“启禀将军,我们抓到一名细作。”

“噢!”杨义一愣,“是哪里的细作。”

“将军,此人说是张济真的使者,是奉命来传令的,想要见将军一面。”

听到这句话,杨义点了点头,“好,去把他带过来,另外把徐先生也叫过来。”

没多久,徐庶匆匆赶来,“将军,有事发生吗?”

杨义点了点头,“张济派来使者传话。”

“张济?”徐庶一愣,正要说话,士兵已经带着张济派来的使者进来了。

使者是一名30多岁的文士,仪表堂堂,虽然来到军营,但却没有半点惊慌的模样,嘴角依然挂着淡淡的笑容。

“贾诩见过将军。”

听到来人自我介绍,杨义顿时吃了一惊。

贾诩一直在西北,所以名气并不算很大,徐庶也只是略有耳闻。

可是,杨义却深深的知道,贾诩有多大本事。

当初王允杀了董卓以后,李傕和郭汜等人下的就想逃跑,可是,贾诩却以一己之力劝住了众人。

听了贾诩的劝解,李傕和郭汜这才振作起来,一路上收敛残兵,等到长安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十几万人。

可以说,如果没有贾诩,也就没有以后的李郭之乱。

只不过,贾诩为人虽然智谋过人,但却极为低调,从来不主动出谋。

今天,为什么会代表张济来这里呢?

杨义心中虽然不解,但也知道绝对不可怠慢贾诩,急忙上前拉住他的胳膊,笑着说道。

“原来是文和先生,一路辛苦了,快坐下休息,有话我们慢慢再说。”

看到杨义如此客气,贾诩也有些疑惑,试探着问道,“将军,你我见过?”

杨义摇了摇头,“文和先生,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你的大名早已经如雷贯耳,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贾诩为人低调,面对杨义的夸赞,急忙拱了拱手,“将军太客气了,略有虚名,怎当得起将军如此夸赞,实在惭愧!”

杨义摆了摆手,微笑的味道,“文和先生,不知今天此类未,有何事见教?”

看到杨义如此谦虚,贾诩心中萌生了起了一丝好感。

在西北,贾诩遇到了一些人都是李傕和郭汜之流。

有问题了,就来找你,用完了立刻一脚踢开。

更可气的是,出的每一个计谋,都要符合他们的心意才成。

贾诩早已经看透了李傕和郭汜等人绝对不会成事,所以才想要去投奔曹操。

只不过,一方面路途遥远,而另一方面,贾诩和曹孟德并不相识,如果没有什么功劳,就算去投奔,也只是一名无名小卒而已。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贾诩才想要劝解张济一起去投奔曹操。

张济有兵马,只要带着这些兵马去投奔,肯定会获得更多的好处。

但可惜的是,无论,贾诩如何劝解,张济却真的不想离开西北。

这一次,张济原本想要派别人来送信,贾诩却主动请命,就是想看大汉新军到底是什么人?

如果可能的话,贾诩就会放弃张济,转而带着大汉新军去投奔曹操。

“将军,此次来到弘农,所为何事?”

虽然贾诩明知道大汉新军为什么会来这里,但还是故意询问,想要听一听杨义的回答。

听到贾栩的询问,杨义也不隐瞒,坦然说道,“此次来到弘农,实在情非得已,主要是李傕和郭汜追的紧,所以想要来到弘农避难。”

听到杨义的回答,贾诩一愣,随即拱手笑着说道。

“将军快人快语,在下佩服。”

说到这里,贾诩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杨义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在下此次前来,也正是为了此事。”

闻听此言,徐庶顿时大喜,笑着问道,“文和先生,难道平阳侯想要和我军联合吗?”

贾诩转头看着徐庶,微笑着问道,“这位先生,不知尊姓大名?”

徐庶抱了抱拳,“在下徐庶,字元直,请多指教!”

徐庶此时并没有任何问题,在贾诩的眼中,真的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而已。

“幸会,原来是徐先生!”

徐庶笑着问道,“文和先生,不知你可有计策破了李傕和郭汜二贼?”

贾诩微微一笑,“徐先生,不知你有何高见?”

徐庶摇了摇头,“先生此来,肯定是早有定计,又何必让我现丑呢?”

贾诩听到徐庶谈吐不凡,有意考教,“徐先生,如果让你来安排,该如何行事,才能消灭李傕和郭汜呢?”

徐庶微一沉吟,缓缓说道,“如果我猜的没错,就算我军和平阳侯的兵马联合在一起,在实力上恐怕也不如李傕和郭汜。

这样一来,我们就只能用计。

平阳侯在弘农多年,想必对这里的地形也很熟悉。

可是,就算熟悉地形,李傕和郭汜等人只要不去,计策也无法实施。

而我军现在正在被李傕和郭汜二人的兵马追击,这真是个好机会。

只要平阳侯寻一个埋伏的地点,李傕和郭汜为了追我军,就一定会为随我们到达埋伏地点。

到时候只要我两军齐出,一定可以趁此机会消灭李傕和郭汜。

文和先生,不知在下说的对否?”

听到徐庶的这一番分析,贾诩平淡的目光中,也泛起了一丝惊诧之色。

他万万没想到,徐庶竟然能如此轻易的就猜出自己的计策。

虽然这个计策很简单,可是,徐庶只凭借心中的推算,便已经猜出此计,绝对不是一般人。

想到这里,贾诩对着徐庶拱了拱手,笑着说道,“徐先生,真是智谋过人,某定下的雕虫小技,被你轻易的就看破了。”

说到这里,贾诩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徐庶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真是幸运,徐先生不是李傕和郭汜的人,要不然,此计岂不是会被他们看破?”

徐庶是何等人也,只是听了这一番话,便明白贾诩已经看重自己,绝不会因为自己年纪小而轻视。

“文和先生过奖了,只是在下的一番胡乱猜测而已,误打误撞,当不得真。”

听到两大谋士在那里谦虚,杨义忍不住笑着说道,“二位先生不要客气了,既然大家都是为了李傕和郭汜二人所来,不如坐下来好好商议一下,该如何减少我们的损失,又能将他们消灭。”

徐庶笑着摆了摆手,“将军,有文和先生的计策,我军只管照做就是,一定能够消灭李傕和郭汜。”

贾诩也不在客气,缓缓说道,“距离此处50里外,有一座断崖岭。

断崖岭中有一条小路,一面靠山,一面靠河,地形极为险要。

只要你们沿着我说的路线走,李傕和郭汜绝对逃不出断崖岭。”

听到贾诩的这番话后,杨义笑着点了点头,“好,就依文和先生所言,我们将敌人引到断崖岭。”

贾诩点了点头,忽然开口说道,“将军,我记得大汉新军好像在天子身边,如今天子已经离开西北,大汉新军为什么还会留在这里呢?”

这个问题,是贾诩一直想知道的问题,问完以后,目光便有意无意的打量杨义,想听他如何回答。

杨义皱了皱眉头,缓缓问道,“文和先生,你真的想知道吗?”

贾诩一愣,随即摆了摆手,“在下唐突了,实在不该问,请恕罪!”

杨义摇了摇头,心中也在犹豫,到底该不该说出自己的计划。

按照历史记载,贾诩最终是投考了曹操,这一次,是否还会是这样呢?

如果自己将计划告诉贾诩,固然有可能会得到他的帮助,可是,如果他按着历史的轨迹投靠到曹操那里,岂不是糟糕至极!

自己留在长安,就是为了不被别人打扰,如果被贾诩告诉曹操,那自己保密的计划也就失败了。

可是如果不说,杨义又不想错过贾诩。

贾诩虽然为人低调,可是如果自己对他隐瞒,他也绝对不会来帮自己。

如果真是这样,这个机会岂不是就成了萍水相逢,永远没有机会了。

就在杨义犹豫不决的时候,徐庶忽然开口问道,“文和先生,平阳侯留在弘农,又是为什么呢?”

说到这里,徐庶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贾诩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洛阳一战,平阳侯私自离开,害的李傕和郭汜大败。

如果我没猜错,李傕和郭汜肯定痛恨平阳侯,他们之间早晚会有一战。

而平阳侯的实力又不如李傕和郭汜二人,如果想要保全,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离开西北,怎么还会留在这里呢?”

贾诩听到徐庶的这番话后,皱了皱眉头,缓缓说道,“平阳侯只所以留在这里,是因为已经无处可去,是无奈之举!”

说到这里,贾诩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徐庶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司隶相邻的几个地方,已经被曹操所占,而当年董卓挟持天子,又得罪了不少人。

平阳侯担心离开西北,会被这些人报复,所以才迟迟不肯离开。”

贾诩转头看着杨义,缓缓问道,“将军,西北经过多年的战乱,已经残破不堪,除了李傕和郭汜等人无处可去之外,再也没有人愿意来到这里了。

而将军你是从远处而来,又为何愿意留在这荒乱之地呢。”

徐庶笑着说道,“文和先生,我家将军所想和平阳侯一样,离开西北,也是无处可去。”

闻听此言,贾诩微微一笑,缓缓说道,“曹孟德兵强马壮,又护佑天子,占据了兖州和豫州,如果能投奔到他那里,应该也有不错的前程。

将军,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杨义虽然早知道贾诩会投奔曹操,可是没想到现在竟然还想拉着自己。

想起历史的记载,贾诩是等到张济被害以后,和张绣一起投奔了刘表,并没有直接投奔曹操,几经辗转之后,才算是达成的心愿。

现在想起来,杨义忽然明白了,并不是贾栩不想直接投靠曹操,而是因为张济不答应,所以这件事情才迟迟没有做成。

贾诩看到杨义没有说话,便继续说道,“将军,难道你有更好的去处?”

杨义摇了摇头,微笑的说道,“文和先生,曹操兵强马壮,实力强大,但理念不同,去投靠曹操,实在非我所愿。”

听闻此言,贾诩皱了皱眉头,“将军,难道你想投靠袁绍?”

说到这里,贾诩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杨义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将军,袁绍现在实力虽然强大,但为人刚愎自用,不听人言,某敢断言,成事者还是曹孟德。”

杨义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文和先生,实不相瞒,袁绍我也不想投奔,因为,我就想留在西北。”

贾诩吃了一惊,“如果是以前,游天子在长安,还可以有一些座位。

可是现在,这里十室九空,到处是难民,留在这里有什么用?”

听到这番话,杨义忽然叹了一口气,“文和先生,就是因为这里到处是难民,所以我才要留下。”

贾诩更加吃惊,“你想解救那些难民?”

说到这里,贾诩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杨义回答自己的话,便叹了一口气,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将军,我知道你心念仁慈,可是,想要解救那些难民,你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吗?

更何况,该怎么解救,西北已经无粮可用,就算想恢复生机,也绝不是一两年能够做成。

依西北现在的状况,就算是十年,恐怕也难以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听到这番话,杨义点了点头,“你说的对,如果没有粮食,我们可以种地,可是人口大量的缺失,确实无论如何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弥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