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杀入长安开始 > 第165章改粥为粮

三国从杀入长安开始 第165章改粥为粮

作者:一片雪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4:05 来源:笔趣阁

李七苦笑的摇了摇头,“没办法,如果他们不给,谁也没办法!”

听到这里,谢里一愣,有些奇怪的问道,“七哥,既然他们有可能不给,那为什么要把粮食还给他们,自己留着吃不好吗?”

李七忽然冷笑一声,“谢里,所有人都没粮食,就你自己有饭吃,你真的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吗?”

谢里皱了皱眉头,“可这样至少不用饿肚子了,有什么不好?”

李七拍了拍谢里的肩膀,“你想想看,如果我有粮食吃,你们有,就在你饿得快不行的时候,你看到我还有粮食吃,可是就不给你吃,你会怎么做呢?”

谢里摇了摇头,“怎么可能呢,七哥不是那样的人。”

李七苦笑着摆了摆手,突然指着道上的一个行人,“谢里,假如是他,他有粮食,而你没有,就在你饿得快不行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谢里顺着李七的手指看过去,看着那个素不相识的人,心中想着李七所说的话。

当我饿得快不行的时候,可是他却有饭吃。

最重要的是,双方的身份差不多!

想起了这些问题之后,谢里眉头渐渐皱了起来,眼神中也出现了惊骇之色。

李七看着谢里的表情,点了点头,“没错,你想对,这不是你一个人在想,而是所有的人都在想。

所以说,大家真的都没粮食的时候,只有你自己有,真的不一定是好事,说不定你比没有粮食的人没得更快。”

谢里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可是只是因为这个理由就把粮食送上去,是不是不够啊。”

李七点了点头,“确实不够,但是你别忘了,你把粮食送过去以后,你就可以去领粥喝了。

这样一来,就算你把粮食送回去了,你也不会挨饿,而且到了明年,你还能得到两倍的粮食,也许一点粮食也得不到,但是却也有一线的希望,真的能得到两倍的粮食呢。

所以让我说,你只管放心,只要有粮食的人看到这一则告示,恐怕会把粮食都送过来。”

说到这里,李七看了看左右,突然将声音压到最低,“而且如果真让他们知道你手里有粮,可是你就不送我去,说不定,你真的会引来灾祸。”

看着在城里巡逻的大汉新军,谢里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城里各个角落,人们都在议论,单议论主要的事情,其实就是用不用把粮食送回去,到底值不值得。

但所议论的内容,也都和李七差不多。

大家想的竟然差不多,结果自然也相同。

当天,就有很多已经领过粮食的人,主动把粮食送了回来。

士兵们也将这些人的名字登记下来,并且详细的记录送回来多少粮食,准备明年返还。

经过了一天之后,大部分的人都把粮食送回来了,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的人,偷偷的把粮食藏起来,准备留下来自己享用。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他们和别人一样去领粥,但可惜的是,他们由于领过粮食,所以,他们领不到粥。

到了此时,他们这才发现,原来把粮食留下来,也并不一定是好事。

如果把粮食送回来,到明年可能会得到一辈的粮食,而且还会得到免费的粥。

可是如果把粮食留下来,就领不到免费的粥,只能回家吃自己领到了粮食。

最重要的是,领粥的人,只要官府发放,他就可以无期限的去领。

而领到的这些粮食,鸡蛋吃完了,官府会不会让他们领粥。

如果不让领了,那他们这些人岂不是要挨饿了!

一些人之所以不把粮食送回去,就是因为他们太聪明了,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只要一想,立刻就想清楚了。

明白以后,这些人立刻回家把藏好的粮食拿出来,再次送到官府去。

但可惜的是,由于过了时间,官服已经不回收粮食了。

这些人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大惊失色,经过一阵苦苦哀求之后,才好不容易答应。

只要他们将粮食送回来,就可以得到免费领粥的名额。

这些人也不傻,知道自己的那点粮食维持不到收藏的时候,虽然明显着有些吃亏,但是不换了这个名额,恐怕就更吃亏了。

无奈之下,只能将粮食送回来,换取一个免费领周的名额。

这样一来,皆大欢喜,城内的秩序渐渐地安定下来。

由于官府放粥的时间定时,每天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非常准时的将粥发放到个人的手里。

如此一来,虽然大家每天都几乎吃不饱,可是,却对官府有一种莫名的信任感。

杨义听到各方传来的消息,知道事情已经安定下来,顿时大喜。

为了便于管理这座城池,杨义又命人在这些人之中,选出来一些比较正直的人。

能力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正直。

因为按着杨义的计划,发放粥的事情,大汉新军渐渐的就会退出去,让当地的人自己来处理。

所以他只能选择一些比较正直,不会去做坏事的人,来分配这些不多的粮食。

也许有的人能力比他们强,可是,这毫无意义,一个人一天领半斤粮食,就算你能力再高,也只是半斤而已。

最重要的是,能力高了,心眼儿就多了,说不定这半斤粮食,恐怕也不足称了。

这一天,徐庶来找杨义,先是恭喜的计划成功,然后才笑着说道,“杨将军,这样一来,只要大家省着一些用,粮食应该坚持到收货的时候。”

杨义点了点头,“既然这编已经稳定了,我准备刘一些人在这里,其余的人先回去。”

徐庶知道杨义的想法,仔细想了想,忽然开口道,“杨将军,这里发放粥的事情,我有一些想法。”

“噢!”杨义一愣,随即笑着问道,“什么想法,说出来我听听!”

徐庶缓缓说道,“将军使用了这个放粥的办法,确实能减少很多浪费,会省很多粮食。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想要把米做成粥,就要用专门的人来熬制,还需要很多的柴火,耽误很多的时间。

我在想,如果大家按着每天多少粮食,直接将生的粮食发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回家熬制,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听到徐庶的这番话,杨义目光一亮,笑着拍了拍手,“不错,你的这个想法很好,如果我们不熬制那些粥,确实会节省很多的人手。

而百姓们领到粮食以后,完全可以自己回去熬制。

我看这个办法行,到时候我们只需要派一些人专门发放粮食,整个问题就全都解决了。”

听到杨义赞同自己的想法,徐庶顿时大喜,笑着说道,“如果想省事,那更简单,比如每人每天半斤粮食,我们可以一次发放十天,或者二十天,也可以30天,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太多的人守来为他们发放粮食了。”

听到这番话,杨义眉头皱了起来,仔细想了想,却摇了摇头。

“你的这个办法确实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和时间,可是,我们之所以发放粥,就是为了让每个人每天至少要吃一些食物,来维持温饱。”

徐庶摇了摇头,“就算我们发放多一些粮食,应该也没问题。”

说到这里,徐庶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杨义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他们领到粮食以后,完全可以自己回去分分,然后坚持到规定的时间,再来领粮食。

如果百姓们节省,说不定我们给他们发下去十天粮食,他们会省出来一天,当做存粮呢?

这样一来,也可以极大的缓解粮食的危机,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听闻此言,杨义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如果采用一次多放粮的办法,确实可能出现你说的那种情况,而且对我们也确实很有利,说不定会省很多粮食。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领到的粮食被别人抢去了,那你岂不是没有粮食可吃了。

如果每次领的粮食是十天的份额,一旦粮食丢失,这几天就意味着你没有饭吃。

我们之所以放粥,就是想让大家都活下去,而不是某些人活下去。

每天放一次粮,确实很耽误时间,也会多花费很多的人力,可是,在发放粮食的时候,也相当于我们点一次名,看看有谁没有来。

在这一次粮荒之中,我们不能保证他们吃饱,但是至少要让他们有东西吃才行。

所以每天发放粮食虽然麻烦,但我希望还是坚持下去,等到收获了,生活自然也就好了。”

徐庶听到杨义的这番话,猛然呆住了,过了好一会儿,忽然苦笑着摇了摇头,“是我多心了,倒霉想起将军的这个深意。”

随着杨义的一声令下,城内放粥的办法改成放粮,按照每人每天最低的限额,发放粮食回家自己煮粥。

第二天来领粥的人,没有看到热气腾腾的大锅,顿时吃了一惊,随即害怕起来,和身边的人开始议论。

但这股恐慌,很快便有人出面解释,并且说出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发放粮食。

等到这些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有人吆喝着排队,开始领粮食了。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不是不给粥了,只是改了方法而已。

当然了,相对于放粥和放粮,百姓们更喜欢放粮。

因为把粮食带回家去,完全可以在粥里掺杂一些野菜,或者一些别的能吃的东西。

总之,只要用一点米,借着那一点米箱,他们就能熬制一大锅的吃的。

一碗粥吃不饱,但是一大锅的野菜粥,却能让他们吃的肚子饱饱的。

虽然这种野菜不顶消化,用不了多大一会儿,就立刻会饿起来。

但毕竟曾经吃饱过,也算是享受过了。

所以百姓更愿意把粮食带回家,自己来分配这些米的做法。

街上虽然少了热气腾腾的大锅,但是却多了几分期盼。

百姓们看着自己领到的米,心中盘算着该如何享用。

杨义改变方法以后,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带人在街里转了转,看了看实际的情况,发现对放粮的办法很接受的时候,这才放心。

……

放粮的事情虽然进行的很顺利,但是并不是万事都顺利。

大汉新军由于要防守城池,所以大多数都在四周防御。

存放粮食的地点,杨义安排了一半儿的大汉新军,还有一些城内的士兵,共同保护粮食。

按着杨义想法,这样应该万无一失了。

杨义一心为了百姓,他认为在如此关头,所有的人都应该这样做。

可是,直到有一天,他才知道,原来自己错了。

……

事情基本上已经安定下来,杨义不准备在这里继续驻扎下去了。

据探子回报,李傕等人带着残兵败将已经回到了长安。

为了不让李傕尽快的恢复实力,杨义准备带兵去长安,将李傕等人彻底消灭。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一个新的消息。

“启禀将军,马腾,韩遂带兵杀往长安。”

听到这个消息,杨义顿时吃了一惊,急忙找众人前来议事。

杨义将得来的消息说了一遍之后,却没想到,第一个说话的人竟然是贾诩。

“杨将军,李傕等人虽然被打败了,可是,现在又多了马腾和韩遂。

马腾和韩遂二人镇守西凉多年,兵强马壮,猛将无数,他们现在来到长安,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恐怕不是他们的对手啊。”

听闻此言,杨义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既然如此,文和先生,依你所见,该如何做才最稳妥呢?”

贾诩微微一笑,“想要保存实力,当然是退出司隶。

如果不怕损失惨重,甚至被敌人消灭,我们可以和马腾等人较量一番,说不定,我们运气好,还真有胜利的可能呢?”

杨义点了点头,“文和先生的意思,是想要让我们退出司隶,来保存实力!”

贾诩坦然点了点头,“这是最好的选择,或者说,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说到这里,贾诩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别人说话,便继续说道。

“大汉新军这战力虽然起很强,但毕竟人少,一旦马腾等人带几万大军前来,无论我们怎么做,大汉新军如何神勇,也绝对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