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永乐之盛 > 300.莫须有

永乐之盛 300.莫须有

作者:会说话的眼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15:56:14 来源:笔趣阁

宫外。

应天城的城道上,野狗舌头伸在嘴外,朱能着急的挠挠头,朱黄豆大的汗水从脸颊滑落。

原本一切都刚好,谁知,那匠人的家人只收了银锭和铜钱,对于宝钞却硬是不要。

五十两的银锭子,约摸成年男子拳头那么的大,呈银白夹杂绣黄之色,五百两就装一个半大箱子。

后世博物馆有陈列清朝的五十两银锭,和明朝的差不多,主要也是在明朝的基础上制造的。

成渊自然不可能全部用白银,所以他备了二百两的宝钞。

可事情就出在这里。

朱棣遵循洪武制度,依旧学习自己老爹使用宝钞,他要做大孝子,推行老爹的意志和决定。

洪武年间,朱元璋印制宝钞,解决了白银和铜的紧缺,却也留下了弊端,后来百姓有些不愿意用,朝廷还下令让他们使用过宝钞。

洪武过渡建文后,百姓拿着没有保障的宝钞心里不是滋味,谁想用如废纸一般的宝钞啊,傻子才用。

民间百姓依旧私自用铜钱流通。

不为别的,就只因为铜钱不会破损,不会缺面额,而且铜钱,官府也要,百姓心中有保障。

而宝钞,它后面没有保值的东西,随时会变成废纸。

况且宝钞面额很大,百姓之间买小东西都是几文钱,大额宝钞很难找开。

尤其洪武年间的一贯宝钞买的东西,如今需要十几贯,百姓更加抗拒。

朱能为难的看了眼楼上的成渊。

成渊打了个响指。

“石开,正好我要回府,你随我回去支二百两白银,你再送来与成国公。”

石开看了眼,心知肚明,贱贱的道:“老大,你又想回去睡觉?”

成渊轻踹了下他道:“谁让你说出来的。”

…………

成渊径直进了卧房,

看到没人,心里乐呵的很,终于没人叨叨,他能睡个安稳觉。

谁知他刚将靴子甩出老远,趟成大字,床边就出现了一抹身影。

“?殿下你不是进宫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怎么,驸马不希望本宫回来。”

成渊立刻坐起来,表示自己特别想念她在府里,说自己想着天气炎热,她晚上回来正好。

朱智贞好看而媚的眼眸对着他翻了个白眼后,提起衣裙坐下。

“我们几个去看母后,恰巧遇到三哥从民间请来的大夫诊治,父皇便说母后身体虚弱要歇着,让我们回来。

对了,正清他……被大哥和大嫂她们留在宫里了,跟着瞻基一起。”

“嗯,那就让他去吧。”

徐皇后近来咳嗽又加重了……成渊便坐起来按住她的肩膀道:“母后会没事的,殿下不要担心。”

听见成渊如此安慰,她点点头,自己依赖的夫君,此刻是可以给她安心的。

“二百两白银,我拿了用,可那家人竟然要不要宝钞。”

“拿了便拿了,不用与我说。”朱智贞想起今日宫里那几个说风凉话的,又不想给成渊填堵。

再者,那两个人也是自己亲哥哥和姐夫,她总不能去挑唆,也只能将自己夫君蒙在鼓里,不让他听那些讽刺的话也是好事。

她心里愧疚,便伸出胳膊攀上成渊的脖子。

成渊正经道:“有事?还是我做了什么不自知的不妥事?说出来,我改。”

朱智贞手指刮着他鼻子道:“驸马很好,不用改,本宫希望你,每日欢欢乐乐,便是极好。”

…………

夕阳如血,赵王府里丫环进进出出。

桌上放着御酒,贡果,鸡鸭鱼肉皆都有很多,朱高燧看了眼恭敬站在那里的徐升说道:“怎么,御史当的不满意?”

徐升恭敬道:“回赵王殿下,不是,臣是来谢殿下推举之恩的。”

朱高燧看了眼徐升,心道这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年轻后生,还懂得知恩图报,原本想要拒绝,但又想到日后给自己留几个棋子也不错。

大哥当得太子,二哥想做太子,那自己如何当不得。

他也要培养自己的人马,就算最后夺嫡失败了,大不了嫁祸给二哥那个冤大头,自己只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只是跟着二哥喝口汤。

朱高燧小眼睛笑了笑:“你如何谢本王?”

徐升眉头微皱,看了看身后的纪纲,对朱高燧道:

“臣听闻,镇国公成渊,竟然学燕昭王买马骨,可他一介国公,这种事该是陛下有资格做得,他如何做得。他居心叵测,还敢收匠人能工,实在是藐视陛下之威,请赵王殿下明鉴。”

纪刚适时的补了一句:“宝钞乃是陛下遵先帝之规,可是……”

朱高燧道:“别吞吞吐吐,直接说。”

“成渊他竟然同意百姓不要宝钞,拿了白银与那匠人家……另外,那个被我们处理的匠人……是不是被成渊发现什么了。”

朱高燧手中的筷子放下来,道:“我们?本王可不知道什么匠人,是你们的事,另外,二哥从北方回来了,怕甚。”

…………

搬了椅子坐在国公府后园晒太阳,稀碎的夕阳洒下来,成渊打着哈欠,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躺着,院内十分安静。

不远处的家丁动作轻缓,修剪花草,不敢弄出半点儿声响。

作为一个拥有二十一世纪青年灵魂的有钱有女人的国公,人生差不多已经到达了巅峰。

不看老板脸色,不用应付奇葩亲戚,不必为房贷车贷发愁,没事时当然是能躺着就不坐着。

第二日,奉天殿。

锦衣卫甩响鞭子,朱棣大步踏进奉天殿后开始于百官议事,下朝后又匆忙去乾清宫看了徐皇后,这才跑到御书房去批阅如山高的奏疏。

朱棣刚坐下,门口的宦官便跑进来说徐升和候显求见。

徐升,不用说,定是弹劾谁的。

候显,永乐元年派他去了趟乌思藏。

朱棣双手叉腰对郑和道:“娘老子的,那徐升俺是怕他了,整日都要来叨叨,年轻就是好。”

旁边的随行史官道:“陛下慎言。”

“屁,朕当了皇帝还不能说粗话,当年朕在军营,天天如此,怎么没人敢跟朕说慎言的。”

朱棣想了想,又指着史官,意思是刚才自己骂人的话,不许记下来。

史官耿直的认为,皇帝一言一行都要如实记录,“陛下,可是臣已经记下来了。”

“勾掉!混账,吃朕的的俸禄,还不给朕办事,吃里爬外。”

朱棣黑着脸,眼睛瞪着。

史官摇头,表示不勾除。

朱棣火了,最近自己皇后病情慢慢的加重了,他心里烦躁,各地事物处理不完,还要陪御史叨叨。

现在好了,史官也跟自己作对。

朱棣大步过去,将史官踹到殿中的那根红漆柱子上,左右开弓扇了两个耳刮子,拿起笔直接勾了自己抱怨徐升的那句。

史官顿时鼻青脸肿,忽然双眼一瞪就晕了过去。

郑和立刻过来让人把史官拖下去,低声道:“陛下不可,徐御史他们在外面侯着。”

朱棣知道御史不好惹,道:“把他带下去,看看死了没。”

郑和刚把史官带到后面,从小门带出去的时候,史官眼睛骨碌一睁,摸出怀里的笔和纸,抹了把鼻血道:“幸亏不是先帝,否则我早就死了不下十次。”

郑和笑道:“陛下的脾气你知道,有时候陛下也是人,说脏话不是正常?您今后不要如此耿直。”

史官擦了擦鼻血,道:“郑公公,您还是请回吧,本官要学司马公,著成青史照……”

郑和叹了口气道:“您难道要学司马公和我们这些残缺之身一般?”

史官想到自己那如花美眷,便觉得自己该回家,道:“陛下骂人,常事,这件事便过了。”

郑和回到御书房时,徐升和候显也刚进来。

“卿今日有何事奏。”朱棣看着候显道。

“陛下,乌思藏有当地僧官,恳请陛下您让朝廷为之运送盐茶。”司礼监的少监候显说道。

西藏,元朝为宣政院,明朝为乌思藏。

唐时有茶马古道,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三省境内,是唐朝为顺应百姓需求,在西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内容。

茶马古道以川藏道,滇藏道,甘青道为三条大道主线,以许多小路线跨越云南,四川,贵州,青藏,外可延伸往南亚,西亚,中亚,和中南亚各国。

茶马古道主要干线分布于南北,有滇藏道和川藏道,茶马古道有助于民族团结,维护各地区百姓日常所需。

“陛下,臣要奏,镇国公他目无王法,不上早朝,还越位学燕昭王千斤买马骨,为自己笼络人才,不怀好心。

还有那宝钞,朝廷官钞,原本官员人人可推行。

陛下严禁银钱,但镇国公他竟然用白银代替宝钞给百姓,这是破例。是心怀不轨。

难怪宝钞不被百姓心甘情愿用,都是这种人倒得鬼。“

朱棣皱眉,道:“成渊招工匠一事朕知道,但他白银代替宝钞一事,如何心怀不轨了,你且细细说来听听。”

听到有人对宝钞不利,朱棣当下严肃起来,我老爹和我制定的东西,谁敢乱动?

“臣以为,成渊故意用白银,而不提倡宝钞,是他对陛下心有不满!”徐升义正言辞。

朱棣倒是对徐升挺看重,又开始联想起来,不让你上朝你还真不上朝,我女儿的婚期你也不当回事,uu看书

如今都快到了,还没有半点准备,难道是表达对俺朱棣不满?

朱棣虽然有疑惑,但也不冲动,看了眼徐升道:“你先回去吧。”

朱棣毕竟是通过不寻常手段才做了大明的皇帝,所以都以信奉朱元璋的制度为规矩,证明自己最适合做皇帝。

宝钞这几年,百姓流通使用十分的差劲,朱棣让内阁和六部也是探讨过一些法子,但都不顶用。

没想到,成渊不鼓励宝钞,还拿白银给百姓。

朱棣阖目,道:“宣杨荣,杨士奇和胡广来见朕……还有成渊!”

徐升:“陛下,臣还没奏毕。”

朱棣:“你有完没完,听朕的还是听你的!”

徐升:“………”

徐升只好低着头,尴尬又无奈的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