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永乐之盛 > 306.傻眼了

永乐之盛 306.傻眼了

作者:会说话的眼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15:56:14 来源:笔趣阁

“他们人呢?”

“在大堂。”

大清早,应天城便是湿热不堪,久居京城不易,这是大明朝百姓人尽皆知的事情,知了猴在树上撅着屁股,卖力的叫着。

而今日,是七月初,官员又到了领薪俸的日子,原本是好事,但是来国公府的都是死了老娘般。

洪武时期,官员俸禄主要是米、钞两部分组成,且主要是给米。

永乐时期,开始全面推行米折钞的制度,朱棣规定: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钞;三四品米钞各半;五六品米六钞四;七八品米八钞二。

明代发给官员的俸禄却有第二种方式,即米折物。

主要是折成胡椒、苏木、绢布、棉布等。

这种米折物官方的叫法为“折色”。

折色始于永乐朝,朱棣为了营建北京城,规定京官的俸禄三成给米。

剩下七成则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

胡椒、苏木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和染色物料,这在大明主要作为奢侈品在宫廷使用。

将这种奢侈品当作俸禄发放,且官方规定的折色价值低于市场价值,其实实际上就是降低了官员的俸禄。

这几个月,朱棣为了推行自己老爹留下的宝钞制,米全部换成宝钞来发。

再加上是夏季,物也没了,只有用不完的“宝钞”。

大明的钞库分好多个,给官员俸禄的主要在城东。

官员都是领了宝钞过来找成渊的。

如往常,成渊刚走到大堂。

几个官员就围了上来,其中还有陈瑛他们。

成渊道:“各位大人,怎么?领了俸禄想请本公喝酒,不必,你们赶紧回府去吧。”

他故意刺激着,官员们果然脸色都不好了。

“镇国公……这,不是扫兴,是……唉不知如何说。”

“不知如何说?那就不要说了。”成渊心里明白,你们这群东西,支持宝钞时多威风啊,这会儿想起老子了。

“镇国公,您不知,自从陛下加大印制宝钞,这……所有的俸禄都变成宝钞来发了,这先帝定的米俸现在都没有了啊。

我们来就是想请您去陛下那里说说这事,家里妻儿老小要养,这宝钞就是花光也……”

“是啊。”陈瑛也厚着脸皮:“当年的一贯宝钞换一千铜钱,如今的一贯宝钞连一千钱都换不到。”

陈瑛来这里,并不完全是为了让成渊帮忙,他表面是来这样,实则是为了故意给成渊找麻烦。

所以陈瑛在国仓前煽动官员来成渊这里。不管结果如何,都会给成渊带来麻烦。

等陈瑛说完,官员又开始喧嚷起来。

成渊自然知道他们的心思,这群读书人,让自己出头,到时候好处他们得了,惹怒朱棣的却是自己。

反正自己名下还有朱柏他们经营的铺子戏院,已经自成一套流程,镇国书院那千亩地的实验粮,也是够自己十年不饿死的。

他怕个球。

凭什么要替他们这群恶心东西出头啊。

“各位大人,这件事乃是陛下亲自定的,各位该忠君才是。”成渊一副自己忠君的模样,大义凛然。

来希望成渊出头的官员愣了。

这话怎么听着那么熟悉呢。

其实,之前虽然说发宝钞,实际发米时,宝钞都是真金白银,现在呢,连米都不发了,物也不发了。

都成宝钞了。

见成渊不帮忙,官员可不会走。

他们眼睛骨碌碌转,这个替死鬼必须是成渊,出头鸟必须是。

“镇国公,您不能如此啊?”

“我为何不能,我这是以陛下的旨意在做事,难道你们不想忠君了。那可以去陛下那里说。”

众人:“……”

去陛下那里……那绝对是被陛下一脚踹飞,还要大骂入他们娘,武将出身的马上皇帝,不是几句之乎者也,就可以束缚住的。

可是,宝钞在民间直接缩水,甚至能买到的东西特别少,尤其是这几个月开始,宝钞更是缩水。

他们府上家大业大,靠着几百铜钱怎么过日子。

“镇国公,日子久了,不行啊。”

陈瑛虽然是朱高燧和朱高煦身边的红人,也有底下人给好处,但是他也不敢贪大数,怕朱棣发现,那就不是闹着玩儿。

“这可怎么办啊。”众人道。

关我屁事,你们活该,几个月前都多嚣张啊……成渊道:“我实在为难,我只能借各位点儿米粮和银子。”

官员们脸色惨然,借也可以,要不要利息啊:“那请国公救救急,下个月定还。”

“好说,我也不欺负大家,毕竟都是同朝为官,就按照民间的利算吧。”成渊笑道。

“好说,好说……”几个官员听到前面还笑,到后面笑不出来了,这按民间的利,那可是高利啊,这个镇国公也太不是人了。

他们寒窗苦读十年,为的就是昔日龌龊不足夸,一日看尽长安花,谁知鲤鱼跃农门后,还过得不如农门,这跃了个什么。

自从做官后,许多人就把家中老小都接到了应天,可是现在一家子人都要张嘴吃饭,这几个月吃光了余粮,能搜刮的也搜了,能敲诈的也诈了。

外头赊账不少,贪污倒是不敢再去贪了。

见他们沉默,成渊道:“这件事你们还是去找吏部和户部吧,我成渊要做个忠君之人!”

这义正言辞的话,差点儿把自己都给说信了。

官员咬牙,他们宁愿借,也不愿意去陛下那里说宝钞不好,这不是丢官丢命吗。

再者,他们借了国公府的钱,不还的话,他还能来要?

镇国公府几千亩地,玉米红薯还有那些高产水稻种的那么多,分给他们一些怎么了!

再说,到时候借了钱粮,就是不给他还,他能怎样,大不了这条命给他。

朝廷官员的命,谁敢收?

陈瑛对众人使了眼色,随后走过去说道:“那就请国公借银子与钱粮给大家。”

成渊皱了皱眉,道:“刘管事你去问问殿下,今年府里还有多少余粮,众同僚都要呢,咱们今年不是天旱,不知还有没有。”

刘管事很快去了,将原话说给了安成公主。

朱智贞听了话,便知道成渊说的是什么意思,换了衣服,亲自去了大堂。

说府里今年人口增了许多,书院的学子也增了,粮食不够到秋天,怕是借不了。

说着还有莫有样的的拿起算盘在那里算,对官员又是无奈解释又是诚恳的看负账。

这下,轮到众人傻眼了,他们看向陈瑛,出头鸟是找不到了。

陈瑛还想继续蛊惑成渊这只“替罪羊”。

谁知,石开满头大汗回来,手里提了一沓宝钞。

是了,这是成渊这个月的俸禄。

成渊已经把自己米和物都要求国仓主事换成了宝钞。

就这么光明正大的,从国仓口招摇过市提回来,都没人抢……

要是金银,估计路上早就有人动手抢了。

陈瑛和其他几个人硬生生的把话吞了回去。

随后石开又说今日有官员在国仓门口争执。

与此同时,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飞一般进了宫。

今日徐皇后咳嗽好了很多,几个御医都得了赏,朱棣心情很好,边喂药边笑道:“朕就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皇后今日就好多了,这几个御医,要好好的赏赏。

朕靖难一战,失去了很多心爱的大将,如今国泰民安,皇后该与朕一同看这山河月明,日照大明才是。”

姚广孝也笑道:“是啊,原本陛下想让镇国公为皇后您配药,但是陛下想着镇国公忙于成氏之学,所以先让御医瞧瞧。

没想到,娘娘身子好了许多,贫僧要多回去为娘娘念念经。”

正说着话,门外便有太监匆匆的进来,说是锦衣卫指挥使求见。

朱棣放下碗,笑着对姚广孝道:“随朕去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