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永乐之盛 > 144.局中局(中)

永乐之盛 144.局中局(中)

作者:会说话的眼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4:38 来源:笔趣阁

文武百官按顺序进殿,景清过金水桥的时候,看了眼两边侍卫,他忍辱负重投降燕贼,就是为了找机会刺驾,掩藏着。

最开始有人监督他,但他安耐住性子,拖到了大朝会,为了大计,和梅殷等人商议,将薄刃藏在奏疏里,近朱棣的身——刺驾!

他明白天下已经是永乐皇帝的,就算杀了永乐,文武百官也会拥戴太子朱高炽。

但是死他们几个,杀死这个篡位谋逆的燕贼,值了。

景清今天看了眼家眷,他的计划并没有告诉家人,大儿的孩子刚满月,都想着在永乐元年起个好名字。

为了建文陛下,死自己一家人又何妨。景清认为他做的是大义,离奉天殿越近,他越激动。

看了眼若无其事的梅殷,景清这心更加踏实。

永乐元年,大朝会举行,更多的还是关于百姓的事情。

朱棣听了户部的禀报,关心地对众人说道:“这两年,朕知道各地战事害得百姓饿肚子,今年工部要好好的给各府县兴修水利,需要的尽快上份奏疏。”

“江南是天下粮仓,不可忽视,今年春耕要抓紧。不要让百姓饿着,诸位还要多操操心。”

“工部让船厂抓紧,东瀛倭寇侵略朕的沿海子民,不可松懈,船造好便出兵。”

朱棣四更起床,大朝会开始说的最多是百姓永乐元年开春的事情,都是动脑子的活儿,散朝时都快晌午。

朱棣看了眼大家:“都回去吧,时间也不早了。”

他因为成渊的事,心里也是很不痛快,但早朝得上,今年是一年的开始。

景清静静地听着,寻找机会。

早朝刚开始,站殿武士也是最谨慎清醒时,不适合动手。

这会儿,大家都累,到了散朝时也都会松懈下来,这是梅殷告诉他的。

平心而论,景清觉得,永乐皇帝要比建文帝更加的务实,并不关注什么周礼和缥缈的大义。

可是朱棣做的再好又怎样,他还是乱臣贼子,景清闭了闭眼,下定决心。

朱棣正要离去,景清摸了摸奏疏里的薄刃,突然道:陛下,臣有本奏。”

“让人放朕御书房,你也累了,回去吧。”朱棣很疲倦,自己这心心念念要一起创盛世的人就这么没了。

皇后伤心,女儿病倒,两个儿子也因此伤心,自己十二弟早早的就进宫来询问。

成渊这小子倒是牵扯了大家的心。

“陛下,是关于百姓的建议。”景清道。

朱棣想了想,这个景清之前还被防范过许久,但他每次提的建议确是非常好的。

看见景清脸色不好,朱棣心里毛毛躁躁的,只盼他们都尽心为永乐朝,便又坐回龙椅,道:“景卿,有话请讲。”

景清一步一步走上去,“臣这一本只能告诉陛下一人。”

“密奏?”朱棣和朝下官员都打起了精神。

密奏不能在朝堂说,只能去御书房说。

朱棣当成是重要事,点头。

百官听说镇国公遇难的消息,礼部尚书杨贤之大朝会时,眼泪就不停的往下掉。

他看到最前面那里空空的,心里就很难受,那里一直站着他师傅。

就在景清跟着朱棣离去时,杨贤之却无意间看到景清奏疏里有一道银光闪过。

他记得成渊告诉过他,景清这个人很危险,那银光是刀。当下便喊道:“陛下。”

朱棣转过身停下:“杨卿,你有事情吗。”

若是平常杨贤之大呼小叫,朱棣肯定要发火,但今天朱棣只当他是心里难过,不予计较。

“陛下,景清奏疏里有刀!”他急而快的喊了出来。

旁边的内侍一惊,几个侍卫也看向景清。

景清听到计划败露,抽出奏疏里的刀刃,跨步上前,狠狠地向朱棣刺去。

站殿侍卫立刻抽刀,向朱棣这边扑过来。

原本身经百战的朱棣,这一刻似乎被惊住,看着景清碰开内侍向他扑过来的时候,眼中又惊讶,又疑惑,又很愤怒。

看着景清狰狞的面孔,刀刃奈何太短,距离朱棣还有个一两寸时,硬是刺不到。

景清也急,还想扑过去时,几个御前侍卫已经拔刀。

朱棣此刻已经反应过来,大声命令道:“抓住他。”

几个侍卫速度十分快,身后的站殿侍卫一脚踢中景清胸膛,将他踹翻下了御阶,摔的景清岔了气,但依旧紧紧攥着刀刃。

这刀刃是他专门找铁匠打的。薄如蝉翼,削铁如泥。

武将一脚,踹文人轻而易举。下面的侍卫立刻拔刀,架在景清的脖子上。

站在殿中的官员都吓呆了。

景清喘着气,瞪着朱棣道:“燕贼你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你夺侄位,你这个逆贼!”

“闭嘴!”朱棣一声咆哮,闭了闭眼睛,双手握拳,压抑着内心火气,走到景清不远处道:“为何?朕对你还不够好吗。朕对你们宽宏大量,既往不咎,给你升官,给你儿子升官,朕希望你辅佐朕,你竟然如此忘恩负义。”

“生为建文臣,死为建文鬼,可惜没有替陛下杀了你这狗贼。”

“朕既往不咎,是希望将你们一起聚集,打造一个盛世,你为何要冥顽不灵。”

“呸,狗贼,你夺陛下之位,我景清绝不会为你效命,乱臣贼子,你人人得而诛之,只有你死,才能解我景清心头之恨。”

朱棣脸色涨红,额头青筋暴起,气急反笑起来:“难道朕就该等着被他削蕃处死!朕当初,从未做过一件忤逆朝廷的事情,却该死?”

景清骂到:“建文帝他是太子的嫡子,是先帝定的正统,你朱棣算什么!”

朱棣听到正统这两个字,一肚子的道理说不出来半个字。

“来人,把他押下去,再清楚镇国公的事。”

景清阴恻恻道:“做梦!”

他说完,奋力的挣扎起来,脖子狠狠撞向侍卫的刀刃,咽了气。

大朝会,奉天殿刺驾,镇国公魂断鬼摔岭,很快传遍应天府。

纪纲因为办事不力,自己给自己领了板子,都察院的御史纷纷上奏,说自己纠察不力。

回乾清宫的路上,朱棣像是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有点处于发狂的状态之中。

原本朱柏和安成公主想说成渊的事情,这会儿也不敢上前。

朱棣回到乾清宫,将寝宫里的东西都砸了一通。

徐皇后赶来时,朱棣发钗和冠都不见了,头发有些散乱,还拂袖将所有的东西都砸了。

她看着自己丈夫,走过去从后面抱住他的腰道:“陛下,臣妾知道你心里很苦,难受你就喊出来吧。”

朱棣眼神有些怪异,但他并没有过去推开徐皇后,而是转过头道:“这些官员坑俺,害俺,他们撺掇着削蕃。俺辛辛苦苦打下天下,还要听着他们骂,还得哄着他们,给他们升官,给他们加俸禄。

他们杀了俺朱棣的女婿,还要刺杀俺,俺从登基起,无时无刻不想着去做个好皇帝,俺无论怎么做,他们都是拿正统来押着俺。

俺就是想得到认可而已,为何就这么难,以前无论多努力打仗,俺爹从来都不夸俺,想踏踏实实做燕王,建文也不放过俺。

做了皇帝,他们否定俺,要不是因为俺,成渊也不会死。”

徐皇后自然知道他有多苦,含着泪安抚着他,让他平静下来。

朱棣坐在地上。

许久后,在他耳朵边说道:“成渊可能没有死,那个人是假的。”

朱棣盯着徐皇后,红着眼眶不信的问道:“皇后没有骗朕?”

“臣妾怎么会骗陛下,先把头钗带着好不好。”徐皇后温柔的捧着朱棣的头,拿过玉簪给他插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