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永乐之盛 > 164.我在研究镇国公(第1更)

永乐之盛 164.我在研究镇国公(第1更)

作者:会说话的眼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4:38 来源:笔趣阁

解缙见状,忙上前将袁容两手抓住道:“不要冲动。”

袁容看着解缙,明明是镇国公拿着刀子,为何将我束缚住,他十分不解的看着。

解缙等人知道袁容是将才,之前因为多次征战被朱棣喜欢信任,武将肯定容易打人,若镇国公被打,他们的《石头记》就不能及时看到新章。

成渊看着袁容,这两年自己突然冒出来,吸引了朱棣的注意力,袁容一直愤愤不平。

“驸马不卖玉米要卖刀吗。”安成公主走过来,轻笑道:“刀要卖给识货的厨娘,你给大姐夫,他也不识货啊。”

杨士奇和杨荣都是有才学之人,听到这句话,都明白了话外之意。

徐妙锦和朱高炽也懂意思,摇摇头看着袁容。

李让跟着过来,对袁容摊摊手,表示人请来了。

他是去镇国公府说了,但不是袁容说的那种话,只是请国公府的人过来。

成渊看着袁容,没有动。

安成见状,忙打圆场道:“昨天你还与本宫说,生意讲和气生财,本宫帮你把刀收起来,驸马才好做生意呢。”

“这样啊。”

成渊本就因咸宁的事不好面对,又五六天不回府,对安成有愧疚,这会儿也顺坡下驴,将刀递给身边的人。

其实成渊也知道,玉米在这个时代被推广,就足够让百姓喜欢,包括红薯在内,让官员喜欢上。

并且镇国公还是永乐第一公,跑出来卖玉米,肯定要被御史弹劾,怎么能在大街上做买卖。

不过不要紧,玉米是第一次在南直隶出现,这次足以让人暂时忘了此事。

按照成渊的意思,他是不想让朱高炽也来的,毕竟他修身,但依然行动迟缓,储君过来,太招摇。

但朱高炽表示,许多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出来听听百姓对这种新作物的意见。

朱棣也没反对,成渊就带朱高炽出来了,多和北平武将接触接触,总不能只和文官交好。

看着僵持的袁容,朱高炽笑道:“不要伤了和气,先生也是为了河南山东的蝗灾,为了推广玉米。”

解缙道:“永安驸马,这就是你的不对了,镇国公能预言水灾,蝗灾大家也知道,该出一份力。”

围观的百姓个官员纷纷用不屑的眼神看着袁容,觉得这个永安驸马怎么能如此心胸狭隘,公报私仇。

安成将切好的玉米段让丫环给每个官员拿了些:“三位学士可以尝尝,味道很好。”

“永安驸马,国公爷也是真心实意为了推广,你又何必咄咄逼人,你也尝尝。”杨士奇取了一段递给袁容。

袁容看了眼安成公主递过来玉米点点头道:“三妹你通情达理,那我也支持三妹夫一次,买二十根。”

随袁容踏青的两人,半信半疑拿过一块啃起来,尝了口对袁容道:“永安驸马,这玉米很好吃啊,你为何刚才骗我们说是低贱之物?”

“对啊,咱们男子汉大丈夫,怎能随意污蔑。”

李让额头冒了汗,袁容今天算是栽这两个随行的死板人手中,这两个可是爱说大实话的人。

果然,官员都纷纷看着袁容。

成渊没有多说,玉米自然是只有让人品尝才可以的,不然,玉米怎么能卖出去。

人群中有一年轻人道:“永安驸马该与镇国公赔礼才是,为天下百姓之人都是大义。”

经过这个年轻人带动,其他的官员也开始支持成渊,觉得袁容该为自己方才的事情赔礼。

“三妹夫,方才唐突了。”袁容道。

我怎么会跟狗计较呢……和傻逼费口舌。

成渊道:“我成渊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大姐夫知道错了,这就够了。”

成渊也不想跟袁容结死仇,两人一直以来都有嫌隙,这改变不了。

经过那次被梅殷他们的绑架,就是教训。

毕竟跟袁容结仇,对朱棣,安成她们都不好,面上过得去便是。

“哈哈,国公爷真是大气。”杨士奇笑着称赞。

众人纷纷取了玉米,有几个拿起煮熟的玉米段啃着,味道香甜,吃了有种饱腹感。

南直隶的文官纷纷睁大眼睛,觉得果然是好东西,还有种甜甜的面味。

真是好东西……

玉米啊。

北平武将都熟悉玉米,但纷纷掏了宝钞来买。

这一下,不少富绅看到朝廷官员都在买,除了震撼,更多是想买回家试试味道。

成渊熟练的将煮熟的玉米分发,顺便还给红薯推广一拨,现在那些红薯就可以种。

杨荣也买了,他啃着玉米,边啃边点头,忍不住竖起大拇指道:“国公爷还有这种好东西,好吃,好吃。你说的那红薯我也想试试。”

成渊自然是不客气,立刻差人去拉了两筐红薯,告诉他们如果能够种在田里,会收获更多红薯。

解缙拿起来要吃,成渊立刻制止他道:“这个要烤着吃,煮着吃。”

杨士奇指着解缙哈哈大笑。

胡观和陈瑛这些,也买了玉米和红薯回去。

袁容低着头往回走,李让抱着玉米追上来道:“大姐夫,你忘了拿玉米。”

袁容接过玉米,随后离去。

徐增寿带着儿子徐景昌也在旁边吃玉米,他可是镇国公舅舅,吃点儿玉米也没事,笑着随口问道:“玉米是哪里长出来的,总不可能是北平府吧。”

成渊笑道:“就是徐姨卖给我的那些地啊。”

“噢,徐……她,妙锦卖给你的地里长出来的。”徐增寿又狠狠啃了两口大声道:“我徐家地里也长出玉米了,真是不错啊。”

徐增寿很是自豪的给大家宣传,觉得倍有面子。

成渊看了看徐妙锦,这地它现在姓成对吧,定国公这家伙是给自己脸上添光啊。

“暖棚可是将秋冬的天地精华全部汇聚,能长出红薯,能生出玉米,能生出西瓜,长出黄瓜,这些东西不仅强身健体,还是好东西啊。”

成渊笑道。

明朝春冬吃黄瓜和西瓜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云乡话食》《人海记》里记载。

说明朝有皇帝在春节年夜饭时想要吃黄瓜,但黄瓜是夏季瓜果,虽然明代有温室,但还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

为了找冬天的黄瓜,一根竟然卖到五十两银子。

所以玉米才卖一两一根,都有些太亏了。

这个时代,大家对风水,天地,自己反季节蔬菜水果,还是很珍惜,甚至相信的。

“能补肾?”

杨士奇下意识脱口而出,随后又笑道:“哎呀,杨某有个老家的朋友,需要补肾……养生之物,国公你那黄瓜和西瓜如何卖,我去买些。”

我有一个朋友系列……

这些大臣谁家不是三妻四妾,整天还要跟着朱棣九九六,尤其是身体透支很厉害,大家都爱养肾……

春日里卖西瓜,黄瓜,还要卖这玉米红薯,这平时花多少银子可都是买不到的。

何况,这些大臣都有银子,谁家不是千亩万亩地在老家,俸禄低只是表面的低。

“镇国公,明日我们去你那暖棚里买黄瓜和西瓜。”

“我要十根玉米。”

“我要红薯……”

“不要抢……各位大人注意斯文。”

一两银子,谁不买吃亏。

朱高炽坐在书斋里,想着自己要不要买回去几根,免得没有了。

谁都没有注意到,方才最先让袁容赔礼的年轻人,走到成渊跟前看上看下的,如研究国宝。

“禺儿,你做什么。”旁边年长一些的人呵斥。

“爹,别吵,我在研究镇国公。”

那中年人气的咳嗽,镇国公有什么好研究的,哪有大男人研究大男人的。

成渊转过头去,看到刚才替自己发生的年轻人盯着自己一动不动,犹如饿狼盯着肉。

“你是谁!”成渊诧异道。

“回国公,我叫匡愚。”年轻人连忙行礼道:“仰慕国公已久,请国公收我做学生。”

成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