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永乐之盛 > 317.改钞与银行设想

永乐之盛 317.改钞与银行设想

作者:会说话的眼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4:38 来源:笔趣阁

朱棣期待的盯着成渊。

就在成渊组织自己语言时,那站在旁边一声不吭的朱胖胖,此刻心中却是激动不已。

作为自己的太师,朱高炽明白这是永乐新朝的头衔,但他心中最认可的老师还是成渊。

哪怕成渊与自己同辈,是自己的妹夫,袁容和李让看好高煦和高燧,嫌弃自己胖,只有成渊,从来没有。

看到自己信赖的人被自己父皇如此依仗,今后该多虚心向成渊请教才是。

就在这时,成渊似乎也想好了该如何回答,开口道:“陛下,观宋之交子与元之纸钞,皆有可取之处。首先我们该回到宝钞,铜钱,白银的本源问题。”

“何为本源问题?”朱棣听到成渊的话,脸上看起来异常平静,实则他已经心中有了期待。

期待成渊能不能拿出帮自己改进宝钞的东西,还要让宝钞继续流通。

文渊阁大学士有言,成渊只是武将之才,而无文官之能,金幼孜与胡广的评价历历在目。

“宝钞乃国之货币,这货币对于民生而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何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臣已经详细解释,都在奏疏中。陛下到时可以慢慢翻看。”

“改制货币,更需要朝廷的强制手段。初期大明通行宝钞以故元交钞的发行经验。也就是纯粹以朝廷信用为担保印制纸币,然后强制以纸币代替其他金属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陛下,臣说的有错没错?”

对于成渊这个问题,朱棣的态度有些模糊,既不反对,也不正面回答。

就在朱高炽猜测父亲到底作何想法的时候,成渊又开始说自己的想法。

“故元和大明的纸钞都有个错误之处,发行是单向的,也就是说朝廷只发不收。

纸币的币值就以它的票面为准,一百文的钞票就值一百文的铜钱。但是如果百姓要以纸币票面金额换回铜钱,则不被允许。

这听起来就是土匪理论!不考虑百姓的政策,最后都会被百姓阻拦,就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百姓如水,天子如舟,水可载舟,也可覆舟。陛下应该比我懂这个道理。”

在金融体系和国家财政体系并不健全的古代,这么做就有很大的风险。

“如果,宝钞面额,朝廷说多少就是多少,那么在朝廷钱财缺乏,出现困难的时候,就很难控制住无限超发纸币的冲动。

就比如,陛下忍不住印了不少的宝钞出来,而遭百姓官员抵抗。如此长久下去,百姓便不再信任朝廷,自然不在用宝钞。

朝廷信用在民间一落千丈。

宋朝以三司发行纸币,此举非常慎重的,朝廷有足够的准备金,而且纸币发行一段时间后,三司便会将它全部回收,然后再度发行新币。”

“陛下,大明宝钞可以用,但是必须借宋朝之经验,准备储备金。

朝廷必须改掉只发不收,不能只是单向流通,让百姓信任宝钞。

这就和陛下用人一样,怀疑的人不会用,宝钞对于百姓也一样。”

就在这时,朱棣又继续开口道:

“除了这些,你可还有其他的想法和对策?”

或许是朱棣并没有从成渊说的这办法中找到什么,又再问一句。

或许是朱棣还想深挖。

成渊可不管朱棣想什么。

还是认真道:“这些日子,臣倒是还想了其他的法子,但细想后,觉得有些用不到,便没有多说。”

“但说无妨。”

成渊道:“臣看到宝钞开始出现问题时,便在想。关于纸币,大明并不是首例。

最早是宋朝。为何宋朝的纸币得以流传没有出大问题,而元朝的纸币却出现乱象,这其中肯定有哪里不合适。

直到臣研究宝钞才发现,确是大明宝钞和故元纸币有太多相似,而无限制与储备金。

可见,宝钞行之,除了朝廷进行干涉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储备金,以及不能随心所欲去印制……”

听着成渊的话,朱棣摸着胡子点头道:“继续说!”

“臣以为,既然宝钞为太祖皇帝所创制,定有它的优势,如今不动宝钞而改其制。

既能让陛下不违背祖宗之法而又让百姓接纳宝钞,重在改制。储备金,束缚规定印制,面值以及专门的衙门,都可以作为下手之处。”

朱棣眼睛一亮,他并不是完全赞同成渊改制,而是听到成渊说不动宝钞而改制,这样既能让自己的正统继承得到保证,又能解决宝钞麻烦。

关于改制宝钞的理论,还是朱棣首次听到。

不过朱棣并没有打断,而是继续追问道:“若你是朕,是让你来做,你会如何?”

“臣斗胆,两种法子,第一种便是刚才与陛下说的。

第二种就是,重新改宝钞的面值数字,一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面值。

这样一文和五文的印最多,百姓可以用的开,再者宝钞上印图案,让木匠雕出日月,山川,河流,星辰,宫城以及五百文上的奉天殿。

其次,臣会设立叫银行的机构,也就是钱行。

每次纸币便从这些银行流通出去。可以为百姓无偿更换旧钞,损坏钞。

准备储备金,同时金银和铜钱可以作为宝钞的双向兑换。

百姓存钱在银行,而银行则按照民间的最高利润给他们,让百姓得到存钱的甜头。

他们会有一张银行通用折,可以在各府相同钱行取钱,还会给他们许多利润。”

朱棣听到利润给的高后,有些担忧道:“如此会赔本。”

“陛下,最开始我们凭着一张嘴便让百姓把积蓄家产存进来,自然需要先给利,否则没人会存。

这种信任需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才能在大明普及,甚至需要更久,还要面对百姓的质疑,以及有些民间钱庄的抵制。因此会很艰难。”

朱棣道:“若是建设你说的银行,那就必须每个府都要有。”

成渊点头:“对,就跟钱庄的分行一样,只是需要朝廷作为主力,而且每个银行需要精锐看守,转移银钱,否则路上飞贼太多,容易被劫。”

忽然朱棣似乎想到了什么,道:“那若是被飞贼劫了,会如何?”

成渊道:“自然是朝廷按照原积蓄赔偿。”

“这……”

待成渊说完,朱棣心中暗自有些震惊。

他以为这次成渊又会糊弄自己。

没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大设想。

倒真是让他开了眼。

原本他也没想过成渊会真的有解决宝钞的问题,毕竟是个苦孩子出身。

却不曾想,成渊还真的为大明朝廷想了,并且说了一套,听起来可以执行的办法。

朱棣心中不由的窃喜。

就在朱棣自己思索时。

成渊和朱高炽却在等他的态度。

或者说是反应。

不管如何,总要给个评价。

“咳。那个你说的这些,朕其实觉得不错,虽然耗费之大,难以想象。

而且你说的银行听起来有些虚无缥缈,但是朕依然举动它是个不错的办法策略。”

听到这话,成渊也点点头。

朱高炽也不由得对成渊另眼相看。

成渊道:“回陛下,臣之所以最后说这个银行之法,也是考虑到,它所需时间太长,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之大,所以才没有提及。”

朱棣脸上露出微笑:“把你的奏疏呈上来,朕要好好看看。”

“是。”

朱棣又道:“朕看出来了,你对宝钞用心良苦,值得表扬,朕过几日会找户部商量。

就是这个改制,朕只能说最快也要三四年,短期改了看不出成效,你可别到时说朕没用你的第一个法子。”

成渊道:“臣不敢。”

朱棣道:“没有什么敢不敢,你是朕挑中的,错不了……对了,今日听到你一番说辞,忽然对你的成氏之学十分的好奇。

别再磨叽,好好的去筹备。”

成渊躬身:“大报恩寺的正殿安排好工匠,臣就忙碌成氏之学?”

朱棣点头:“依你,对了,你们两个也去坤宁宫看看皇后,她最近没见你们这些孩子。”

两人点头,这才退下。

朱棣道:“郑和,立刻宣户部尚书夏原吉,大学士杨荣,胡广,杨士奇和解缙去御书房,朕要商议宝钞之事。”

听到朱棣的话,值守太监立刻出门传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