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一百五十二章 诏书

北宋仕途 第一百五十二章 诏书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大宋治平三年五月中的时候,官家赵顼终于坚定了改革的决心,通过种种手段,也遴选出主持变革的人选。王安石,由于司马光等人的推荐,令赵顼生起了起用他的信心。而起用诏书,也在这个时候给他派了出去。

为了显示他对王安石的自尊,诏书没有经过驿站,而是直接由他派寺人从京城出发,快马加鞭赶往江宁王家宣读诏书。这道诏书,显示了赵顼迫不及待地心思,并没有通过政事堂商议,直接就发了下去。

王安石接到到诏书的时候,已经是五月底了。这时候的江宁,已经有了初夏的痕迹,烈日经常高悬,炽考着大地。夏虫轰鸣,叫嚣不已,也徒令王安石多增了几分闹。他感到很为难,自接到诏书后这两日,坐立不安,寝食不妥,总也难以做出个决定来。

这日傍晚,日头已经西落,王安石再一次召集了王家说得上话的人过来商议。其实人也不多,王安礼与王旁还在京城未回。排除了女性,那么除了王安石,也就王安国与王雱两人而已。

三人围坐在后院的一张石桌旁,桌上放着一卷黄绫,正是那起用诏书!

王安石一身青衫,领子都有点发白了,依然是不修边幅的模样,指着桌上的黄绫,他操着沉重的嗓子说道:“平甫、元泽,这是官家起用某的诏书,你们说,某该接下来么?两日了,某为此烦闷了整整两天,是时候做出决定了!宣读诏书之人还等着答复呢!”

那日接诏书的时候王安国与王雱都在场,诏书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再也明白不过了。闻言相视了一眼,最后由王安国小心地道:“大哥心里是否已经有了决断了呢?”

王安石苦笑道:“为兄还是举棋不定,第一次如此为难呢!”

“大哥为难什么呢?前两次大哥也都拒绝过起用诏书了!”王安国疑惑地问,英宗朝的时候,官家也下过起用王安石的诏书,不过都给他以丁忧为由拒绝了。

王安石道:“以前以丁忧为由,可以名正言顺地拒绝,如今三十个月已过,丁忧已经不能成为理由了!再说……唉!”

“再说父亲也想一展壮志!”王雱在家随便惯了,看父亲停顿不好说下去,立刻接上话来,“父亲大人既然也想一展心中所学,何不干脆接下诏书呢?”

王安石还是苦笑:“为父之所以辞官,不无心灰意懒之感慨,当年关节确实没有让为父一展所学的魄力。如今……为父还是敢确定!”

王雱果断地道:“父亲,若您真的问孩儿意见,孩儿觉得您该是大施才学的时候了!以您今时今地的声威与地位,比之当年范希文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朝中亦上能人相助,一旦居庙堂之高,一定能成就当年商鞅变法之盛况。到时,父亲也会名留青史,成为大宋中兴功臣!”

“中兴……”很显然,王雱的话击中了王安石心中的软肋,他虽然以儒成名,在天下士人眼中,是一代大儒。但是,他心中却也知道,自己所学,倾向于法家,心里也经常以宋代商鞅自比。而成就商鞅变法令秦国一跃成为战国诸雄之首,也是他毕生的愿望。王雱作为他的儿子,所学亦是差不多,因此一开口,就令王安石心动不已。

“可是……”王安石犹豫着说道,“为父前两次都拒绝起用,这次若是贸然接下,成功尚罢,如果失败,名声可就臭极了!”多次拒绝高官的诱惑,也是他能在士林获得赫赫声望的原因之一,毕竟文人可都注重风骨的。

“父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王雱坚定地劝道。在江宁快要三年,他已经二十出头,获取功名的心思也越来越盛,再也不肯安然蛰伏在这个远离京城的地方。这次官家再次拉下脸面起用自己的父亲,就是他向上攀登的机会!在机会面前,若是白白浪费,那可就真的对不住自己了。王雱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正人君子,只要有机会一展所学,成就功名,他什么都顾不得了!

“平甫,你的意思呢?”王安石还是下不了决心,转头问起王安国。

王安国没有一时回答,反而摊开石桌上的诏书,自顾自地说道:“大哥,小弟知道你最大的担心就是生怕官家不是明主,不能让你一展所学。是吧?”

“正是!”王安石干脆地点头,“古人不单主选臣,就是臣也要择主。而今普天之下都是王臣,但若主上不明,臣下也可以选择做陶渊明隐退一方!为兄最担心的就是平甫所说的情况,若一番折腾又没有结果,也不过是浪费一番心血罢了,还不如什么都不做呢!”

王安国笑了,摆了摆手中的诏书,道:“大哥,这次官家所下的诏书,可是直接任命你为江宁知府,这与之前只以馆阁之职相招大不相同。你说,这是否意味着别样的什么呢?”江宁知府,不错,诏书里就是招王安石为江宁知府的意思。与赵顼本来打算以翰林学士相招有了很大的差别,其中改变,当然是沈欢这个人从中作梗了:历史证明王安石对江宁知府这个诏书是感兴趣的,沈欢提前让它出现,免得王安石对其他不注意再次拒绝,那样的话弄不好他的声望又会莫名其妙地升上一大截!

“平甫,你的意思是……”王安石还有点疑惑。

王安国看了一眼王雱,不知何意地摇摇头,淡然说道:“大哥,至于你是否接下诏书听命起用,小弟不敢断然建议。只是小弟也知道,你这两年多隐居江宁,过的是教书育人的活,但是你的心思,并不能真的从朝中退下收起来。观你这两年频繁与朝中诸位大臣好友书信往来就可知了!另外,小弟也知道大哥对于治国之道,心中自有一番锦绣文章,若是一昧蒙尘,则是大过可惜!因此,小弟认为大哥若有机会,还是试一试为好!”

“平甫,你也赞同为兄接下诏书?”王安石不大肯定地问道。

“对,父亲,叔父就是这个意思!”王雱迫不及待地说道。

王安国笑了,他对功名的心思,并没有王雱这个侄子那般重,因此在此事上显得并不急噪,缓缓地道:“大哥,接不接下,就看你是怎么想的了。小弟猜想,大哥这几年一心培育人才,也不是白白浪费时间之举吧。若时机一到,那些学生,也该是大哥的臂助?呵呵,大哥,官家让你做江宁知府,看来也是看中你的治国能力,并不是那虚无的文人名声而已!这一点,还不是暗示了他的决心吗?”

“对!”王雱又接口说道,“父亲,看来官家是想看看您的治国方略了,诏您为江宁知府,不无试探之意,若父亲在此能有成效,须臾即可进京了!而以父亲您的能力,区区江宁一府,管理起来,还不是小菜一碟吗?”

王安石倒是笑了,道:“你这孩子,也太过目中无人了!天下之大,能人无数,又岂是为父一人有大才而已?再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之教,你又岂会不知?这个天下,是那般容易治的吗?”

王雱一脸笃信地道:“孩儿相信父亲一定有能力把这个天下治理得妥妥当当!当然,前提是父亲要个自己一个机会!”

王安石既是点头,又是摇头,接着笑了笑,转头对王安国说道:“平甫,你的意思,为兄已经明白了!是呀,当今帝国,弊端横多,再不思进取,则危矣。这些年,为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苦于无处施救,如今机会真的来了,为兄还能等吗?三年啊,人生又能再有几个三年!”

王安国嘘了一口气,叹道:“看来大哥真的是做出决断了!至于前途,大哥可以宽心,您看这次相随诏书来的,不也有朝中几位大臣的书信吗,像韩家兄弟,还有司马君实,都劝你以天下为重,出山为国效力,说明他们都是支持你的。还有二哥之前来信也说新任官家年轻有为,奋发图强,变革决心都闹得京城人人皆知了。也许,大哥期望的明君贤臣的济会就要来临了!”

“君臣相得!”王安石整个人都激动起来,“啪”地一声,拍得整个石桌轰然作响,手掌也给震得通红,却完全无视那些须的麻痛,心里只有一副想象中的美好图景。

王家会话结束了,翌日王安石准备妥当,给了宣读寺人回京的答复,上面只有一句话,几个字:

“陛下,臣奉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