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帝宠

北宋仕途 第一百九十四章 帝宠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听到司马光的急切,沈欢突然有点尴尬,道:“老师,此策唯一缺点就要花的时间要长了一些。学生说过,此事关系重大,不能一蹴而就。再说天下各路情况都不一样,需要也不一样,相对来说,江南诸路需要大一点,西北西南小一点。那么就要分阶段实施,先从需要大的各路开始建设,等有了成效,才能另外开发诸路。怎么说开驿站,总得有个场所什么的,先期朝廷还是要花费一点投资的,不然也不会说这是开源了。”

司马光不以为意,道:“子贤,你知道老夫并不是王介甫那般心急之人。几十万的厢军,妄想段时间之内裁掉,如果你是这种说法,老夫还不肯信你了呢!”

沈欢还是忧道:“学生算过了,第一、二年从江南几省开始办起,之后才要用两三年蔓延至其他地区,要大规模见效,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老师,你不觉得太慢了吗?”

司马光沉吟着说道:“五年三十万作用的厢军,一年下来能省几百万贯钱。若单是这样,当然不及王介甫所行之法,然而这个算法却不能这样简单呀。子贤,你是在考究老夫吧,你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个数还要多加一次呢!厢军本来就是要多花这几百万贯的,现在不用从财政里出了,一进一出,等于两倍了呀!”

沈欢愁道:“算法是这样没错。学生也知道必须要花这么多时间,然而我们可以等,那官家呢?老师,您也知道,官家是一个心急之人呀!如果把时间说得太长,他一犹豫,不肯花力气去做,那就不妙了!”

司马光也是一阵沉默,良久之后说道:“那老夫只能坚持此策了。有利无害,想必官家还是要给老夫一个薄面的,就是王介甫也不敢反对!子贤,此策是否已成,要趁韩相公现在支持老夫他又还在的时候献上此策,免得夜长梦多!”

沈欢笑了:“若没有定计,哪敢来烦扰老师!”说完从怀里掏出一本小本子,递给司马光,“老师,学生能想到的,基本上都写在这上面了,哪里有不妥之处,还需老师更正。”

“倒也不薄呀!”司马光笑着接了过来,摊开看了几页,点了点头,“不错不错,写得很详细,基本上要涉及的地方都考虑到了!”

沈欢嘿然得意,这个邮政驿站,正是他移植了后世的邮政系统而来。在后世,邮政系统对于国计民生,一度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在宋代,很多条件都不成熟,不可能真像后世的邮政一般面面俱到。他只要这个邮政的框架而已,这个框架只要定型,一点点铺到下面去,也算是个人力密集型的工程,这个工程,正可以解决宋朝日益严重的厢军问题!

如果真能通过“开源”把这几十万厢军通通裁掉,甩掉一个财政大包袱,节省的财政,一年下来,足够宋朝用于其他用度了,哪里用像王安石一般,千方百计去想从哪里能抠出钱来!

邮政驿站,大概能裁掉一半的厢军,以后只要再想出一些办法把另外一半的厢军裁掉,那么相对于宋代来说便是千古功臣了!王安石所行之法,并没有涉及到根本。这才是大宋财政拮据的主因呀!若说财政之丰,有哪个朝代能比得过宋朝呢?沈欢现在想想,倒有点睥睨王安石的气概了!

司马光拿到本子,又习惯行地投入了,吩咐沈欢先回去,看看还有什么好的计策能解决厢军这个麻烦——从这一刻起,他司马光一系,也不是没有政治主张了,至少不再像之前那样总以大义去谴责王安石!他也清楚,没有一点实干之才,年轻的官家是不会重用的了,现在,为裁掉厢军而思虑,就是他司马光的主张,甚至会持续多年,以此作为对抗王安石的资本!

沈欢在他眼中,也越来越重要,超越了一般老师对学生的期望。

司马光不肯停歇,只花了两日的时间,就渐渐把邮政驿站的系统给完善了,写成奏章,一把送了上去,让官家看一看。

三月将到,人间的春气,越来越盛了。就是处于北方的开封,也暖了许多。这一日,官家有把政事堂的几位召集过来举行一次会议,其中还有三司使韩绛与枢密使文彦博。会议的主题,就是以司马光所上的奏章为议。裁厢军,成为讨论的重点。

“诸位,此事你们以为如何?”赵顼大是兴奋地问道。昨日他拿到了司马光的一本《裁军议》的奏章,初不以为意,无聊之下,看了下去,却发现其中的利处,越看越兴奋,最终难以遏止,翌日一早,散了早朝,就把众人召来商议了。

司马光在奏章里详细列举了这几年三司的数据,证明了厢军这个大包袱是拖累大宋财政的难题。细细说明了邮政驿站的施行之后,最后又大是赞叹它的好处。用司马光的话来说就是“一旦裁军功成,财政之余,可以补足其他;陛下之愿,亦有余财行之,千古之功,正在眼下!”

“千古之功”大大地打入了赵顼的心坎,他的愿望是什么,不就是成为可以比肩汉武唐宗的千古明君么!这两人都是以武功享誉后世,论文治之盛,已经比不过本朝的仁宗皇帝,要超越,更是难事。那么就只能从武功方面入手,然而接手大宋天下之后,不说拿钱去做什么强盛武功之事了,就是连日常花费,也感到窘迫。大大挫败了他的锐气,心里怎能不愤怒呢?

仔细一想,朝廷财政拮据的局面,不正如司马光所说的吗,都是给厢军这个无用的包袱给拖累了!如果能把他们裁掉,省下来几千万贯钱……哟,赵顼吸了口凉气,真是不敢想象了!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他才迫不及待地要众臣商议这个《裁军议》。为此他让人连夜抄录了好几份,待几位大臣一过来,就一一发到他们手中,让他们仔细看看。一刻钟之后,几人都看完了,他就开始发话了。

司马光作为奏章的发起人,知道今天来此的作用更多是提供咨询,因此并不回答,老神在在地低眉垂头。

赵顼的问话才落,宰相韩琦一反常态地沉默,率先出列说道:“陛下,司马光参政此议,足以彪炳千古。若真能成功,实在是有宋以来之功绩。臣没有什么话要说的了!”

赵顼激动了,难得啊,真是难得!宰相韩琦,在朝中总是稳重的姿态,就是议事,也总是最后一个发表意见。大多意见都是颇为中庸的,有反对,也有赞同,各打五十大板,少有今日这般一站出来就支持的态度。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他对司马光此诣的支持!

“这么说韩相公是赞同的了?”赵顼语音都有点噎住了。做了两年皇帝,好不容易出了个王安石,所行之法,充实了国库,稍稍让他看到了希望;如今又出一个司马光,所倡之议,更是要见成效——这点上司马光听从沈欢的建议,在给官家的奏章中,只提好处,对于要花的时间稍稍隐秘不提,由此凸显出效果!

韩琦沉声说道:“司马参政之议,大体分为两个步骤,先由河北几路与江南诸路施行,从当地厢兵遴选自愿之人进入邮政驿站;等有了成效之后,再推行到天下各路,实在是老成谋国之略,从开始到结束,一一作了说明,臣已经没有什么要说的了!陛下,此议百利无害,比某些人要做的法令要出色得多了!”

韩琦现在已经打了要挺司马光的主意,当然不会在这会儿为难对方,大大赞扬了一番;其实他对司马光这个举动也是甚为震惊,前几日对方还在抱怨无计可施,现在才几天的功夫,就鼓捣出一个令人吃惊的主张来,实在是太过惊人了……刚才看奏章的时候,他脑子里时不时浮现出沈欢的景象,从中可以看出此人前后的身影。也许,这个年轻人,越来越值得期待了!

当然,末了一句,纯粹是为了打击王安石所致。这几日他在朝堂与王安石的纠缠,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大有不死不休的气势。在深得官家信任的王安石面前,他本来大有无力之感,如今司马光裁军议一出,令他气势大振,颇有久旱逢甘露之意。

“甚好甚好!”赵顼只能以此来掩饰心头的尴尬,韩琦对王安石的敲打,令他心头也无奈。他就奇怪了,为什么都是为了帝国行法,王安石就遭来一片反对,司马光主张一出,连韩琦这个老家伙都放下姿态去支持了呢?

想了想,赵顼问道:“韩三司、文老,此事涉及三司与军务,你等是何意思?”

文彦博淡淡地笑道:“正如君实所说,厢军只是一个包袱,若能甩掉,臣乐意之至。要如何去做,臣枢密一院,自会配合,陛下大可放心!”

文彦博也赞同了,让韩绛心头一跳,他也看清了形势,今日之会,司马光三人,展开了对王安石的打压——而且打压得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因为他们也拿出了可行的主张!

“陛下,臣仔细看了奏章,其中之法,臣自也是赞同的。不过……”韩绛现在已经与王安石是同一条船上的蚱蜢,深深地落下了对方的烙印,王安石一失势,他也不好过,因此只能竭尽全力去非难司马光的策略了,“陛下,此法要在全国大开驿站,虽然奏章也说不费军马,不过也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否则难以办到。如今财政拮据,恐怕……”

他的意思也明显,就是在钱一事上为难司马光,没有钱,你办不了事;要钱,有为难财政,为难财政,就是为难皇帝。皇帝为难,同不同意此法,就不是他的事了,而是皇帝心头的大事。

这种令人失望的回答,韩琦就先受不了了,正色喝道:“韩三司,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裁军之策,功利自见。先期只要花上一些投资,就能令厢军自产,从今以后不再为难财政,实在是一劳永逸之策,你竟然要为难?你说财政拮据,那青苗钱与市易钱,也是要财政投资的,你之前为什么不反对?如今裁军之议,不过是要花些钱建个场所罢了,就为难你了?”

韩琦现在句句不离敲打王安石的新法,加上自有道理,令韩绛好不为难,不敢反驳。

“好了!”赵顼不耐烦地喝了一声,“朕现在只想就裁军之议商讨其可行性,其他不论。韩三司,你只要说此计可不可行!”

韩绛无奈了,只能道:“若陛下肯从财政拨出一笔花费,是可行的!”

赵顼点点头,突然道:“大概需要多少钱?”

司马光抢先说道:“陛下,前两年只需五十万贯钱,到时臣可以为陛下裁掉十万厢兵!”

“五十万贯?”赵顼惊讶地愣了一下。

司马光以为官家说多了,只能说道:“陛下,州县也就罢了,已经有现成的驿站,可以共用,然而现在要具体到村镇,那些地方需要新建,确实是要花点钱财的!”

“这个朕晓得!朕认为五十万贯太少了!司马参政,朕给你一百万贯,你两年内帮朕裁掉二十万厢军,如何?”赵顼大大咧咧地说道。

“啊?”司马光愣住了,哭笑不得,“陛下,此事倒是急不得,需一步步来,快了怕会生事!像那些厢军,一开始看不到利处,不可能会自愿到驿站去,因此一开始还得花时间去遴选那些自愿之兵,让他们过去,等他们看到利处了,以后才好开展工作!一切都需要时间,过犹不及呀,陛下!”

韩琦附和着说道:“陛下,司马参政言之有理,过犹不及,这是圣人教训,一旦忘了,总会吃亏,法是好法,可一旦生事,则不妥了!”

赵顼闻言点了点头,没有就此发表意见。

“好吧,五十万贯不是大数目!”赵顼做了主张,“韩三司,你意下如何?”

韩绛除了同意,还能说什么。他也没想到司马光的主张会分开阶段来实施,一开始还以为对方会把所有的钱都报上去,那可是几百万贯的数目了,比王安石的新法花费还要多,估计官家不会同意,这才打了为难对方的主意。现在才五十万贯的数目,哪里还好意思为难!

赵顼斟酌了一番才道:“好,此事就交个司马参政去施行,毕竟是他想出来的,自有定计!另外,王参政,你的新法也要抓紧时间去施行,朕对你的支持,一如既往!”

王安石半天没说话,现在终于听到最想听到的话,不由笑了,道:“陛下吩咐,臣不敢或忘!”

此言一出,除了韩绛,其他几位大臣皆是脸色一暗,费了半天,原来官家对王安石的宠信还是没有丝毫改变!司马光更是抱定了主意,一定要好好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免得让官家与别人小看了!

想了想,司马光突然又道:“陛下,其实裁军之策也并不完全是臣想出来的,其中沈子贤的功劳也不小,大体还是他的主意。陛下也了解他的才华,想必不会认为臣在说谎。”

其余之人皆是愕然,之后不由佩服起司马光的情操,有功不独贪,品德之高,非比常人。

赵顼先是一愣,最后才笑道:“这个朕也晓得了,他日功成,自会论功行赏!好吧,都下去吧,王参政留下,朕有事吩咐!”

众人只能依旨行事。

韩琦与司马光心情复杂地出去了,看来王安石在官家的心中,还是无人可以替代。

出了宫门,韩琦不由埋怨:“君实,你刚才实在不应该把沈子贤说出来。如此一来,你在裁军议中的作用,在官家心中,又打了一个折扣,对你将来无益呀!唉,时间不等人,看官家对王介甫的态度,老夫与之作对,想来留在朝中的时日不长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相位能不能让你坐上去!除了你,老夫不放心别人!”

司马光默然,接着说道:“但是下臣也不是贪功之人,既然是子贤的大功,自不会隐瞒!”

韩琦突然脸色一凛:“君实,老夫再给你一个忠告。沈子贤之才,确实令人欣羡。然而有羡慕也有妒忌,他现在头衔已经高至龙图阁学士了,区区弱冠,举朝无双,你还往他头上套功劳,不是为他好,而是可能害了他!有人妒忌,就有人中伤,一旦有个行差踏错,弄不好就是无法回头。这点你切记!”

司马光悚然一惊,沉默半晌,叹道:“韩相公之告,下臣明白了。子贤是下臣的学生,自会对他多有维护,也会时时告戒他不要做太过出格之事!”

韩琦笑着点头,司马君实的最大长处,就是随时都冷静理智,这也是他欣赏对方的最大原因。作为一个上位者,不一定需要过人的才华,但一定需要过人的冷静与手腕,这才是官场的生存之道。

两人一道行去,走了大半,不约而同地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宫殿。那边是王安石与官家还在论事的福宁殿!接着叹了口气,又一同去了。

其实赵顼把王安石留下来,也没有紧要之事,只是刚才他看到王安石一直不做声,生怕对方生了什么心思——毕竟刚才韩琦等人大有认为有了司马光的策略就不需要王安石之法的趋势,为了安慰王安石,让他安心做事,留下来好言以待,也小必须的。

对于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人的主张,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他还是倾向于王安石之法的,司马光之策虽好,可惜成效难见,不如王安石新法使财政一年年增加来得轻易与快速!两相比较,心中自有雄心壮志需要钱财去实现的赵顼,倾向于王安石,也就不希奇了。

王安石得到了官家支持的保证,放下了大半的心儿,不过依然有着一小部分忧愁。司马君实的强势出击,大出他的意料,对方的威胁,也越来越有明确的感觉。现在对方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主张,假以时日,鹿死谁手就难说咯!

沉吟了半会,觉得需要应对此事,出了宫,没到政事堂,也没回家,径自去找吕惠卿了。吕惠卿就在家待着,听到王安石来访,不敢怠慢,赶紧出迎。迎至大厅,还未说话,王安石想了想,又让对方领至书房谈话。

吕惠卿见王安石一脸凝重,还有话要到书房这个比较隐秘的地方来说,脸色也严肃起来,待王安石坐定之后,小心地问道:“介甫先生,发生了什么事,让先生这般神色?”

王安石也不废话,叹了一声,把刚才福宁殿之事详细说了一遍,末了说道:“司马君实此举,大有与老夫分庭抗礼之势,令老夫好生为难!”

吕惠卿听完,大惊失色:“竟有此事?可惜可惜,先生当然就应该力行反对,不能让司马君实如此顺利呀!”说着要来司马光上的奏章,仔细看了一遍,脸上的神色时而凝重时而宽舒,看罢放下奏章,看向王安石,也叹了起来,“司马君实此策,实在是打在了朝廷的软肋之上,我等当时怎么就想不出此策来呢?失算了失算了!介甫先生,裁军一旦成功,功效自不必言,到时朝臣有了依托,皆是附和司马君实,朝堂就没有我等立足之地了!”

“吉甫不必惊慌,我等还有官家支持,必不会如此狼狈!”

吕惠卿讶道:“介甫先生,难道你还没有看出来吗?司马君实此策待成功之日,朝廷财政必能好转,到时官家对我等的需要程度,就没有那般迫切了。如果朝臣皆是反对,他顺应百官,又有什么希奇呢?”

王安石默然。

吕惠卿突然说道:“介甫先生,刚才您说此策不完全是司马君实想出来的?而是您的女婿沈子贤?”

**************

晚上0点之前还有一章,不会少于六千字,加起来今日会超过一万两千字。大家耐心等待一下,嘎嘎,码好就上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