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两百○一章 绸缪

北宋仕途 第两百○一章 绸缪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什么。你要自选任地?”赵顼闻言又惊又怒。“沈子贤。你眼里还有朕么?能让你到一个不错的地方做知州就不错了。你还想自己选择?朕要你去哪就去哪。不然就去琼州岛!”

沈欢大感郁闷。感情对方也找准了他不愿去海南那些地方。处处威胁;不爽归不爽。却还真不敢惹怒赵顼。只能小心地道:“陛下。如果臣是要去那个地方做自己心目中的变法实验呢?”

“变……变法?”赵顼一时没反应过了。

“是的。是臣心目中的变法举措。与王参政不一样的变法举措!”

赵顼皱紧了眉头。问:“就像司马相公现在做的裁军?一州之地。厢军不多。是没有多少成效的!”

“非也!”沈欢大是摇头。“裁军归根到底只是节流。臣要做的也是开源。与王参政不一样的开源。”

“也是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这句话还是你首先与朕说的。你有把握?”

沈欢笑道:“陛下想来也是知道臣的生财之能的。”

赵顼哭笑不得:“还说什么生财。若不是你以前手脚不干净。人家御史这次怎么会弹劾你!”

沈欢又道:“无论如何。陛下应该清楚臣的生财手段与王参政的不同。他是拿钱去投资。想法子多收回来。这样见效快。不过容易出问题。而臣的生财。完全是靠创造了一些新奇的东西。从而获利。印刷机如是。清茶如是。烈酒亦如是。”

这点赵顼完全同意。未登基之前。他太子府邸的钱。有不少是从他们合作赚钱获利而来。有点犹豫了。问道:“难道你们又搞出什么新奇地东西了?朕记起来了。你还让人办了一个什么研究所。专门研究发明新事物!”赵顼越说越兴奋。对于新奇的东西。谁都好奇;何况新奇的东西。在沈欢手中。往往又能变成暴利的生财手段。

沈欢点头道:“是有些小东西。不过现在还不适合发展;中原之地更不适合。因此臣想去一个比较适合地东西。行行新地变法举措。也好为陛下解忧。臣知道陛下一心变法图强。一直以来也不敢反对。只能沉下心来思虑对策。”

这话完全是瞎话了。就算思虑对策。那也十足是为了帮助司马光遏制王安石。那还真是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不过有些人。就是爱听这种话。赵顼明显高兴了。站了起来。走到沈欢跟前。激动地拍他的肩膀道:“朕就知道子贤还是以前那个智计十足的俊才。你地忠心。朕都看在眼里。你放心。这次让你出去。确实是存了磨练的心思。等时间久了。朝中纷争少了。朕再让你回来。有你出力的地方!”

这话沈欢也不敢信。时间久了是什么意思?等朝中纷争少了。又该是什么时候。有王安石的地方。能少得了纷争么?人走茶凉地道理。在官场尤其突出。等他出去。远离京城。若没弄出真正的政绩。谁会记起还有这么一号人呢?何况赵顼身边又有王安石那帮手下。如果有人经常在赵顼面前说他坏话。别说回来呢。能不再加贬就不错了。想想苏轼。能在吕惠卿搬弄下。让赵顼说出“苏轼不是好人”。就可见吕惠卿那张嘴是多么的毒!

不过人家领导都发话看重你了。总不能没有一点激动地表示。沈欢强烈装出热泪盈眶地模样。呜咽地说道:“陛下宏恩。臣定当效劳回报。这次出去。一定要大干一场。发挥长处。做出政绩。也好报陛下知遇之恩。绝不令人小看了!”

“好好。甚好!”赵顼也笑了。

“那么……陛下。这个选择的地方……”沈欢小心翼翼地提示。

赵顼大手一挥:“好吧。你说。你想去什么地方!”

沈欢请赵顼拿出大宋地图。看了看。手指一个地方。道:“这里!”

“什么?扬州?不行不行!”赵顼怒了。看到沈欢手指地地方正是淮南路的一个东边。那里“扬州”两字如斗一般大。

沈欢吃惊地看着赵顼。笑道:“陛下就算给臣去扬州。臣也不敢去呢!怎么说也是大宋有数地大州之一。去那里。搞砸了无法交代。再说那些地方经济已经相当发达。去了也难以见效。”

宋以前就有“扬一益二”的说法。扬州与成都。经济发达之程度。一直冠绝于当世。到了宋代。扬州几经波折。依然是有数的大城市。这些地方。官场关系交缠复杂。地方势力大到令人头疼的地步。他一个年轻官员去那地方。不说搞出政绩了。能不能服众都是两说!何况扬州也还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之地。不去也罢。

赵顼松了一口气:“不是扬州就好!子贤。你也知道。现在百官都在看着朕如何罚你一个大闹朝堂之罪。如果让你去扬州。别人会说朕偏袒于你。那么这次外放也就毫无意义了。不是扬州。你要去哪?”

沈欢又指了指淮南路靠海的一个地方。赵顼愣了。这是一张很简单的地图。沈欢所指之地。竟然没有资格标上地名。只好另换一幅详细的地图。谢天谢地。这次终于知道那个地方的大名了:海州。

“海州?”赵顼很是疑惑。转身从书架的一格里抽出一本淮南路的详细汇报。“子贤。你确定你要去这个地方?海州只有几个县。人口不过二十万。每年赋税。也只有十几万贯。虽然地势平坦。不过靠着大海。条件说不上好。只能算是中下的州府。你真确定是这个地方?”

“就是这里!”沈欢自信一笑。“臣已经调查过了。这里很合适做臣的实验改革。”

赵顼道:“去这里。确实有点流放的意味了。你能说说你打算具体怎么做么?”

沈欢笑了一笑。这个时代。除了江南地几个州县。其他毗邻大海的。都让不少官员畏之如虎。因为临海。风雨之险太大。一个不小心。造成灾祸。那就是失责了。不过沈欢不同于常人。在他那个时代。有海的地方就有了资本----发展的资本。这个资本。沈欢要充分发挥领先这个时代近千年地优势。做出令世人震惊地功绩。

是的。是令世人震惊!前日日朝堂受人围攻。沈欢对这个时代大感失望。既而就发誓自己一定要大搞特搞。做出令人侧目又心服得无话可说的功绩!为此他已经谋划了好几天。如今选择地方。不过才是个开始而已。

沈欢没有正面回答赵顼地问题。道:“具体怎么做。臣还说不上来。只是有个大概的想法而已。不过臣可以与陛下来个约定。”

“什么约定?”

“请问陛下。现在海州上交朝廷的一年赋税是多少?”

赵顼又翻了翻手中的本子。道:“不多不少。粮布之类地一道加起来。刚好十五万贯钱。”

沈欢又问:“相对大宋其他州来说。规模如何?”

“一般。中下而已。”

“如果达到三十万贯呢?”

赵顼惊了一下:“那算是大城了。洛阳也不过如此。”

现在朝廷一年的收入不过八千万贯。全大宋有两百多个州。平均下去。每州也没有三十万贯。当然。收入不能这样平均。有些贫乏的州弄不好只有几万贯。而有些州则高达百万。像江南几路有海外贸易地州府。赋税则高。不过那也是少数。毕竟财政很多还来自其他盐铁茶酒之类地东西。总之。赋税有三十万贯。已经足够让朝廷重视了。

沈欢笑了。道:“如果臣能让海州一年上交三十万贯的赋税。陛下如何?”

“在民不加赋地情况下?”赵顼愣了之后问道。

“是的。民不加赋。”

赵顼沉吟片刻才问道:“子贤又意欲如何?”

沈欢嘿然笑道:“那么无论海州一年创造多少赋税。除去上交了三十万贯。余下地都由臣来做主如何?当然。臣不会把余下的钱财都收入自己的私囊。而是要用来继续投资发展!”

赵顼想了想道:“如果都是公用。朕可以与你来这个约定。不过子贤。你真的以为自己能一下子让海州的赋税番了一倍?这不是几千贯。也不是几万贯。而是十五万贯!以海州四县之地。你认识做得到么?看你与周季的合作。几年下来。也不过这个数吧?到地方为官。一任只有三年而已。”

“那这个约定就以五年为数吧。”

赵顼惊了。道:“子贤打算出去五年么?朕不是说了吗。等风声一过。就让你回来。”

沈欢笑道:“也不一定是臣在那里待五年。而是为了保证海州能够持续发展。定下五年。也好令继任者有条件继续执行下去。”

沈欢这话打了个伏笔。其实他也不清楚。这一去能多久回来。如果倒霉。弄不好一去不返----当然。作为主角。他不会让这种事发生。不过时间长点总没有坏处。无论在哪个地方。给他五年。他也能有力量保存自己了。

“好!”赵顼考虑了一阵才咬牙说道。“朕就与你来这个约定。朕倒要好好看看你沈子贤是否真有这般翻云覆雨的本领!说实在的。如果你能一年上交三十万贯的赋税。朝中之人。对你的回来。肯定无话可说!”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赵顼站过来与沈欢击掌保证。

“不行!”沈欢想了想。还是没有安全感。“还请陛下现在立下字据。日后也好让臣能够从容应对别人的抨击。”

赵顼恼了:“难道朕金口一开。还不算数?”

沈欢小心翼翼地瞥了一眼赵顼。道:“还是白纸黑字能够令臣心安。”

赵顼冷哼一声。无奈只好回到御桌。抬起笔来。唰唰写了一些字。盖上自己的标签。让沈欢过去拿。接着生闷气地坐在椅子上。

沈欢不理会郁闷的赵顼。拿起字据。看了看。意思果然够明白。写明了与沈欢的约定。末了加上几个大字----如朕亲临。这四个大字让沈欢心头火热。赵顼果然还是照顾自己地。只要有了这张纸。今后面对经济上的责难。都无须害怕了。日后赵顼要算帐。也有这道旨意作挡箭牌。

小心地收好这道圣旨。沈欢伤感地说道:“陛下。如果没有其他吩咐。臣先告退了。臣打算先与三司交割事务。再做好起程的准备。”

赵顼轻轻地应了一声。

沈欢见状。低下头转身走出去。走了一半。给赵顼叫住。才回转身来。

赵顼眼珠有些红。吸了几口气。才道:“子贤……保重!”

“陛下也保重!”沈欢给对方有句真情流露的话感动得要哭。鼻头酸酸地。犹豫了半晌。咬咬牙又说了一句。“臣知道陛下意欲改革朝政。以达中兴之势。不过有改革就会有矛盾。陛下也明白。现在王参政与朝臣有了难以调和地矛盾。也许今后陛下为了变法。会罢黜一些朝臣。不过有两个人。请陛下无论如何都要保住。”

“如何处置。朕自有道理。不过朕很好奇谁能像你说得那边重要。想必其中之一是司马相公吧。另外一个呢?”

“另一个是范纯仁。”

“为什么是他?”赵顼明显出乎意料。

沈欢叹道:“因为只有这两个人。才能够让王参政一方不得不顾虑。司马相公就不说了。他是唯一能够在资历声望上胜过王参政之人;至于范纯仁。他有一个声明赫赫的父亲!”

赵顼明白了。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说在老臣中间有着莫大地声望。就是后辈。只要是读书人。都无限神往。范纯仁不论能否胜过其父。但只要别人知道他是范仲淹的儿子。无形中就会把他位置摆过了许多。如果谁要打击他。就得考虑别人的看法。不是谁都能坦然面对“奸臣”称号的。

“为什么要和朕说这些?”

“因为……”沈欢顿了顿。“只要他们才能监督得了王参政一方。谁都可以走。但是他们不能。不然……陛下只要记住。没有监督地权力。是最危险的权力!”

沈欢走了。留下赵顼一个人在念叨“没有监督的权力。是最危险地权力”。末了眼中精光一闪。像是明悟了什么。

确定了具体去什么地方。沈欢从宫里出来。第一就是把这告诉了司马光。司马光知道无论说什么都改变不了这个结果。宽慰几句。末了又嘱咐沈欢要在新地地方敬业爱国。不要丢了他这个老师的脸皮。

从司马光那里回到家后。天已经黑了。天空明朗。几颗明亮地星星升了起来。家里点上了灯。前院亮得很。母亲、妹妹与妻子都聚在饭桌旁。等待着他的归来。

“饭做好了。怎么不吃?”沈欢奇怪地问道。饭桌上除了菜。还摆满了碗筷。也有他地一副。

“大哥。就等你回来吃了。”小莲儿现在已经不小了。**岁的她。稍稍有了小大人的模样;随着年纪的增长。更懂事了。知道大哥最近出了事。给官家叫进宫去。一家人从他出去后一直担心到现在。

沈欢坐下了。歉意地看了看沈氏。道:“娘。没事了。吃饭吧。”

沈氏没有多说。唤大家吃饭。饭毕。沈欢把入宫之事详细说了出来。

沈氏松了一口气。道:“还好。只是外放。还是知州。欢儿。以后你该小心了。不要再给人家把柄。”

“孩儿让娘担心了。”沈欢大感歉意。又看了看王璇。也是满含歉意地点头。

小莲儿疑惑地问:“大哥。外放是说以后我们都得搬出京城了么?”

“我正要说这事。”沈欢正了正身子。“娘。海州太远。条件又不好。孩儿的意思是您与璇儿在家带着小莲。等个几年。孩儿就可以回来了。免得要你们奔波。”

“不行!”沈氏还没发话。王璇就不依了。“妾身要跟着夫君过去。海州就在江宁那边。妾身都从那边过来了。也不在乎再回去一趟。”

沈欢大是感动。王璇之前与他一度冷战。自自己受了弹劾之后。与王安石的关系更恶劣。夫妻的关系反而好多了。

沈氏也道:“都去吧。娘也跟着去。要好几年时间呢。娘不放心你一个人在那边。娘的身体健壮得很。些须奔波。不算什么!”

小莲儿叫道:“娘和大哥去哪。小莲儿也去哪!”

大家不由莞尔一笑。家室的温馨。开始蔓延。

末了沈氏叹道:“现在家里什么都好了。娘别无他求。只想尽快抱个孙子而已。欢儿。媳妇。你们得尽快让娘实现这个愿望呀!”

“娘!”王璇羞得大是脸红。叫了一声;回眼看沈欢。尽是担忧。成亲都快两年了。依然无出。作为女人。想不多想也难。

沈欢却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王璇……

熙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官家正式下旨。除去沈欢三司盐铁副使的职务。迁为淮南路海州知州。另外龙图阁学士的头衔保留着。此旨一出。朝堂暂时平静了。有心人与无心人。又自顾做自己的事。

沈欢想尽快赶到海州去。端午一过。即刻起程。不过。与他同行的人。可就不简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