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十六章 如何

北宋仕途 第二百十六章 如何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沈欢的对于海军的谋划,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不复杂。

复杂吧,他对于军务不熟,只是参照后世的一些信息做依据,写成计划而已;说简单吧,他又得考虑这个海军该如何谋划,选址在哪做为海军的大本营。

这个计划很庞大,他自己一个人肯定无法实施。再说了,海军也是军队,有刀有抢,掌在他一个地方大员手中,别说朝臣放不放心,就是他自己都不放心。宋代不比其他朝代,他们的开国皇帝得位就不正,最怕底下官员也搞那套黄袍加身,因此对外臣最多忌讳。特别是武将,可以领些兵,也可以打仗,大是不能脱离控制。一个仗,远在千里之外,就由皇帝和朝臣谋划好怎么打,这步该怎么做,武将就是去实施。一点自由都没有,发挥不出临时的指挥作用,这也是宋代往往吃败仗的原因。

宋以前的武将敢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不出差错,至多也就是给皇帝骂几下或者罚点俸禄。可是在宋代,就不行了。不听君令,打胜了也是罪。君令有错,你也得按着去执行,送死也要这样,不然也是大罪!试问这样的军事制度,武将有什么作用?而在冷兵器时代,一个好的将军,也许比十万大军还要厉害!

虽然对这些军事制度不满,不过沈欢也只敢把这些不满留在心里自己交流交流,是不敢宣诸于众的。不然,估计他也就没那留着脑袋吃饭的运气了。他一个人,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扭转这些局势。大宋承平了百年,一切都根深蒂固,否则的话范仲淹当年也许就变法成功了,哪里还轮得到王安石现在来风光!

不敢碰触这些军事禁区,只能饶着过去。也就是说,这个海军,沈欢从就不指望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不敢去掌握。

因此,他的计划,必须一早就禀报皇帝赵顼。写明情况,具体怎么做,就由官家派人来主持。出了什么问题,没有他的坏处;而有了功劳,这个建策之功,也跑不了。撇开责任,简直是攫取功名的不二法门嘛,也是官场立身的本领。沈欢现在可是越来越老油条了,油画了许多。

当然,他怕皇帝赵顼对海军不大明了。因此他要考虑到诸多方面,去写就策略,而且是要可行的策略。那么就有几个方面要考虑:

第一要有海船。海军海军,没有海船,只有一些小船,也不过是水军罢了;他这个海军,与扬州等地的那些水军不一样,这些水军只能在大河里横行,或者在海岸靠着走还可以,一旦离海岸十里之远,估计就无能为力了。

现在不指望海军远征西方之类的东西,也不要求环球航行,可也不能太差,怎么说也要有来回南洋的能力。否则这个海军,有名无实,徒惹笑话而已。以大宋的海岸线,以及他航行的能力,仔细一算,这个海军,至少要有八万以上。以一条海船能载三百多人为计,还有后勤什么的,至少要有三百条大海船。

这样的话,单是海船的造价就要几百万贯了。现在大宋朝廷最怕谈到钱了,也就是说,如果沈欢这个海军计划要朝廷从国库拿钱出来实行的话,就免谈了。就算皇帝同意,朝臣也不会同意。说不得这一提议就能让斗争得很厉害的司马光与王安石联合起来一致反对!

如此,沈欢就要考虑如何省钱。他给皇帝赵顼写的策略里就提到了联合商贾发展海贸的策略。商贾航海,需要保护,那么他们就要空出一些船给护航人员。这样的话,可以训练一些海军,放到赵顼商贾的大海船上,给他们提供保护。一连可以以人力赚取这些还船,二来可以让海军人员投入实战,提供锻炼。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来了,那就是海军人员。选什么人作为海军,选多少人去。这个问题,沈欢在海军总策划里写明了,计划分十年实施。一开始可以先选几千人作为海军,投入训练与使用,之后每年递加,一共十年,直到发展了十万海军为止。

在他的计划里,可以从各地有大河大港的水军里挑选身体强壮的青年作为海军人员,集中到海州——也就是他这个地方,能名正言顺地让国家海军保护自己,何乐而不为?

在海州,可以建一些水泥大港口,弄几艘大海船出海训练。之后就配合第一计划了,与商贾联合出海——这一点,他自己都算好了,实在不行到时海盐生产出来,就让这些人做免费劳力了。再从获利里扩大海军规模,也就是说,凭着生造出来的海盐,发展海军,至少在军饷上不要国家负担。

这是计划里最显眼的地方。沈欢深信不用朝廷花一文就能训练出那般强大的海上军队,赵顼没有不乐意的道理。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海军的作用了。这是对赵顼以及参与进来的朝臣的诱惑。如果海军没有明显的作用,或者说对大宋没有明显的利处,那么绝对说服不了赵顼或者朝臣的同意。

这一点,沈欢了解赵顼的心思,对症下药——首先就是战略上的优势。大宋自建国以来,没有哪一个皇帝不以收复燕云一统神州为己任。他们做梦都想着能挥师北伐,立下一统中原的丰功伟绩。现在大宋的版图,比汉唐时期,小了一半左右,作为皇帝,没有不憋屈的。就是窝囊如真宗皇帝,估计也是存了北伐的心思,可惜自己不争气,只能窝在南边而已。

赵顼志气很大,不然也不会一力支持变法了,虽然在皇帝之列里,只是中上之资,不过只要不昏庸,只要用人得当,还是可以成事。志气大,更多是表现在武功的妄想上。此君登基之后,数次在曹太后面前穿上军装,大有气概。可惜让曹太后以国事日艰为劝,稍稍打消了他的雄心壮志。

不过,心是不死的。他一心变法,不就是为了能有更多的钱财支持他的军事行动吗?看看他一生,在国内忧患的时候还要数次征伐西夏,就知道他的胆儿有大、心儿有多肥了!

沈欢看准了赵顼这一点,把海军的第一个功用就是定在了协助北伐辽国的策略上:首先,一旦北伐,朝廷从河北等地组织兵力正面攻击燕云;而有了几百艘大海船,一次可以运送十万左右的兵力,在淮南山东等地,又可以从海上把兵力运往渤海,从幽州的侧翼攻击过去。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到时说不得能一战下燕云!

如果这个策略不行,再继续海船北上,从高丽西北登陆,攻击辽东等地,杀辽军的后路,令其震动,组织兵力抵抗,到时估计燕云之地防守就弱了。如果——说的是如果,是给赵顼更大的诱惑的,有能力,干脆组织更多的兵力,从后边攻击辽人,一路杀到他们的京城去!搞不好可以一战灭其国!

当然,这是沈欢的说辞而已,连他自己都不信能海上登陆这般多的兵力。别的不说,单是这个运输就有问题,要灭辽国,没有几十万人是做不到的。是举国之战,正面河北兵力不能少,那么多人,哪里能从海上运得过来。就算能运,这些人,毕竟不是训练有素的海军,到时晕船什么的,也够戗。估计上岸不是晕就是吐,整个人四肢无力,别说打仗了,来个小孩都能捅死他们。而北边一些游牧民族,小孩也是能弓箭骑射的!就算没人来攻击你,你在那里休整时间久了,耽误了战机,让人有了准备,也是事倍功半!

自己信不信是一回事。沈欢还是极尽为文之道,把这一策略写得锦绣一团。他只要赵顼动了这个心思就成。有了心思,赵顼就会一力发展海军;海军一发展,大航海时代到来,得了利处的人们,就是想要收回这触手,也来不及了。

其实他的海军计划,更多是针对高丽倭国,还有东南亚等地。只要发展好这些地方,国里昌盛,锻炼兵马,整个几十万大军,要灭西夏,是小事;就是辽国,灭不了,要回燕云等地,还是足够的。

另一个功用就是沈欢的本意了:攻略东亚与东南亚。他在策略里写自己在海州听多了不少海客的见闻,得出南洋等地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这些地方很多地方还是部落,只要海军都强一点,就能攻下。具体还说了这些地方有铜矿之类的东西,“铜矿之丰,犹胜大宋”,这是沈欢在论文里对麻逸的描述。

他深信已经给无铜铸钱的朝廷会为这一理由心动不已。如果还不成,不怕,沈欢把后世的大洋州给写了上去,说有海客到过这一地方。幅员在阔,可比大宋一半的版图!最主要的是这里还没有多少人居住,除了土著,还是“无主之地”。这些地区,适合耕种,沈欢建议既然是无主之物,“不如取之”。又说到现在大宋土地兼并严重,人口又多,很多社会问题都是由此引发。如果占了这个地方,到时国内矛盾真不可开交,可以向此地移民,纳为版图!

到时,以南洋之地与大洋州,他这个皇帝凭空拓地比大宋还要大,“功绩可比轩辕,万世之公,就在眼下”。着实把这里做成这些的人说是“千古一帝”!这猛药下了,赵顼应该再也坐不住了吧。

接着提醒要完成这些,一个强大的海军必不可少!惟有大规模的海军,才能促就一切。末了沈欢经过深思,把地球生生拆了一半——他那幅给周季看过的海图,把一半太平洋与美洲的图景划掉了,整成一副除去美洲与太平洋、大西洋的天下图景出来,一并附送给赵顼观阅。

这幅图,他不再敢张言世界是圆的了,只说是从来大宋的异国海客和本国海客那里得到的海图汇总。他沈欢也“第一次震惊”,感叹天下之大。外地如此之大,强国亦不少,那么,为了保护大宋安全,一支强大的海军,又是不可或缺的了!

这份策划,写得很长,从海军建立的原由到如何建立,还有功用,怎么使用,一一注明。其中很多是参考了后世的海军法则,另外就是结合这个时代现有的情况,尽力写得详细,也尽量把计划推敲得可行。

整整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他才定稿,又花了几天时间,修改完毕。就轮到为这一计划奔走实施了。

计划是要呈送给皇帝看的,不过现在身在海州,不能亲临京城。而这一计划又太过骇人,更须保密,不能交给不信任的人转手。比如说,不能以公文的规则送上去,不然会有暴露在世人眼前的忧患。此事需要紧密,在海军没成之前,最好连本朝的大多官员也不要知道这一计划。那么,朝堂是不能过的了。

想来想去,惟有通过司马光呈上去了。他是本朝宰相,对于帝国事务,也有参与的权力。另外,他不在赵顼身边,而赵顼是个急性子之人,看到如此计划,免不得要找人倾诉或者询问。这样的话,司马光是个不错的人选。司马光为人稳重,看了这计划,弄不好还能想一些点子来完善。最后,这也是变相地帮助司马光,让他在官家面前获得更深的信任与更好的机会。

到了十月底,周季快要从杭州回来的时候,沈欢让自己的管家亲自上京,把自己写的东西交给司马光。这个老管家很忠诚,当年还是司马光从府里选过来帮忙的,交给他,是自己之外最放心的了。

沈欢知道,计划一出去,也许是石沉大海,也许世界将会因此而大变。他期待地看着西边,而天边,在西风中,有了股冷意;还有一丝晴朗。

快马加鞭,从海州到京城,也不过十天的工夫。沈府的管家虽然上了年纪,不过还不老朽,主子交代要快,他不敢怠慢,拼了老命往开封干去。

在十一月刚开始两天,这个傍晚,他就进了开封,找上了司马光的府邸。府里的人也多大认识他,没有怠慢,一下就让他找到了司马光。

司马光奇怪他怎么从海州回来了,转念就清楚一定是沈欢那边有了什么急事,否则还轮不到这个管家出马。待管家递给他一个包好的箱子之后,他就更奇怪了。当听到里面是沈欢写的一些东西,迫不及待地要拆开来看看。

可管家却阻止了他:“相公,沈少爷说了,里面的东西和重要,注意保密,最好是相公一个人看。”

“何事如此重要?”司马光惊了一下,看着管家不少皱纹的脸,想要从中知道一点大概。

管家沉定地说:“何事就不是小人可以知道的了。沈少爷也没说,只要小人尽快把此物交给相爷,还说路上若出事,一定要先毁了此物!”

司马光沉吟一下,道:“好的,本相知道了。你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那小人就告退了。”

待管家出去,司马光对盒子里的东西更好奇了。是什么事情,让沈欢如此慎重,前所未有的慎重!想了想,回到书房,把自己关在房里。这时候已经傍晚,日已快要落尽。书房昏暗起来,需点起灯才能看清事物了。

仔细地打开盒子,拿出沈欢辛苦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成果——海军的计划书以及一幅海图!

这份文字,让司马光震惊了。前所未有的震惊,他一生稳重,风度甚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乱,可是这份文字,却让他失了色。无论真实与否,至少,在字里行间,他看到了沈欢对大海的激情,还有对大宋前途的忧虑与思考!

沈欢让他把此文呈予官家,又官家决议。他现在知道沈欢为何吩咐管家要小心了。这份东西,如果落在敌国,也就是辽人或者西夏人手里,那将是一个灾难!

天色已经完全暗淡了下来,外面天空竟然挂了几颗明星,在这寒冷的冬季,越家明亮了。开封已经完全进入冬天,前些日子还飘了一些雪花。天气冷着,不过司马光身体的血都在沸腾了。特别是看到沈欢说到南洋的富有,以及大洋州的情况。情况如何,还有海图为证,更有形象。

以司马光对沈欢的了解,他不会造假,这副海图所画,司马光信了大半。当然,如果沈欢再把另外半幅拿出来,估计司马光就要吹胡子瞪眼了。沈欢如此着急这一计划,看来对大宋真的非常有利。

而对大宋天下有利的,他司马光都会支持!司马光现在做了一年宰相,眼界开阔了许多,多年身居高位,考虑问题,已经不是历史上那个谏官那般简单了。而且经过了与王安石的战斗,他也能从敌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何况还有沈欢几年的潜移默化,多方敲打,他思考问题,已经越来越现实了。

对于这份计划,他不敢草率。想了想,决定即刻进宫面见圣上,向他呈上计划书。整理了一番衣服,让人准备出门。到了厅堂的时候,碰上儿子司马康,是来叫他用晚膳的。

司马光现在哪里还顾得上吃饭,吩咐说回来再吃。任司马康劝解,也不肯稍留,在灰暗的天色下,冒着凛冽的西风,打马向宫中赶去。

本来皇宫自有规矩,外臣入夜了一律都不准进去。不过司马光现在是宰相,就算不能自由进入,让守门之人进去通报一声还是可以的。宫卫到福宁殿向官家通报,一时不能回来。

司马光站在宫门外面,低头沉思。他也在思考是否该施行沈欢的海军计划。他对沈欢佩服的地方就是总是能借力做事。像这海军计划,如果要花费很多钱财,别说呈给官家了,估计他司马光看了就要烧掉。然而这也是沈欢的高明之处,在他的计划里,朝廷只是花些人力,组建海军事务而已——这也是该又朝廷控制的地方,海军,怎么说也是军队,不能脱离了控制。

虽然与商贾结合部分有点让司马光犹豫,不过这些年过来,当年做开封知府,他也没少让沈欢忽悠去干过借商贾之力行事的勾当,比如说商贾的一些爵位,还是他去操作的呢!不过司马光现在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读死书的文人,处于宰相之位,做事就点现实。现在开封的善良商贾多了不少,而开封的孤儿寡来就少了很多,风化也提高了不少。这是好事,司马光肯定这一点。

想及如此,不由又想起那远在海州的高徒,据说他现在把海州搞得有声有色,听来往京城海州的人说,那里的交通,都比得上京城了。

欣慰之余,司马光不由微微笑了。在寒冷的西风中,是一抹温暖与光明。

“算了,一切由官家决定吧。”司马光又想及海军计划,决定如实禀报官家,如何取舍,由官家做决策,毕竟涉及军务,他不好参与太多。

没有多久,宫门终于开了,出来一位寺人,司马光认得他在官家身边服侍。

“司马相公,官家让您福宁殿觐见。”寺人尖着嗓子说道,之后前头带路去了。

司马光跟紧几步,尾随其后入了宫门,走在半路,不由问了起来:“这位公公,官家休息了吗?”

“还没有,官家刚用完膳,正准备读书呢。”公公答道。

司马光又感叹了,这位官家,真是英明之主。好学至此,真是难道。走了半刻钟,福宁殿到了。

福宁殿的大厅很明亮。烛火通明,檀香萦绕。皇帝赵顼为了体现对司马光的尊重,特意从卧室来到大殿接见他。

明亮的灯火,让两人都能打量得很去出。说到这里,司马光就要感慨了,当年财政拮据得令人羞涩,他只能上走节流,要皇室减少费用。这个大殿的蜡烛,也在裁减之列,搞得好不寒酸。如今王安石变法年余,虽然有着不少非议,但是财政,确实好转一点。特别是今年司马光通过邮政驿站裁了一些厢军,还有沈欢的免役法,通过免役钱,也有了些收入,还减轻了厢军的负担,总算让朝廷的财政有了好转,至少不再亏空那么多了。

有了好转,总不好意思再委屈人家官家了。这些时日,司马光不再像往常那般大喊着要节流了。他现在算是认清了,节流皇室用度,只是治标不治本,根本没多大作用。只是小节流罢了,要节流,就像沈欢说的,要大节流,大开源!惟有如此,才能令大宋天下安稳富裕。

参拜之后,赵顼让人搬来椅子,让司马光坐着说话。司马光谢过之后,没有矫情,坐了下去。

“司马相公深夜亦要进宫见朕,所为之事,理当不小吧?”赵顼沉稳地问道,这已经算是不错的表现了,他也不笨,能让宰相深夜进宫,所为之事,大到足以令人吃惊了;不过他现在总算有了点帝王风范,喜怒不形于色。

司马光从怀里掏出沈欢的计划书,递给赵顼,道:“陛下,这是海州沈知州写给臣的一份论文,虽不是奏章,然其所谋之事甚大,臣不敢草率,特来让陛下过目,以做裁决。”

“哦,竟是他之事?”赵顼倏地又笑了,“司马相公,子贤与你与朕都不是外人,你不必如此客套。”说完让服侍的寺人去把文章拿上去,当看到司马光不大愿意让寺人接手,心儿一动,接过寺人递上来的文章之后,下令所有的寺人退出大殿去,没有吩咐,不许入内。

司马光赞许地点头认可官家的这番眼色。

未看之前,赵顼呵呵笑道:“子贤之作,无论是诗词策论,总是让人惊喜不已。这番他又作了什么,令司马相公如此慎重?”

司马光肃色道:“陛下看过就知。不过有一点臣要提醒陛下,此文所写,如果陛下不认可,请立即烧毁,不要再说一点半点;一旦认可,更需要保密!”

赵顼惊了一下,默然点头。心里对这些文章的内容更好奇了,也有几分兴趣,什么写了什么,让司马光如此脸色?

沉默下来,摊开纸张,看了下去。沈欢此文直接就以《海军策》为名,内容就是他所要谋划的海军计划。从江南的海贸景况,说到海军的必要。再从战略,说到海外。这番东西,对赵顼的冲击,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得上。

在他二十来年的生涯里,这策文,是他最震惊与震撼的遭遇了。特别是看到那幅详细的海图,那辽阔的大地,那无尽的海洋,都让赵顼的心神受到了莫大的冲击。

他是越看越激动,难以遏止了。如果说海军部分能让他稍稍认可,看到北伐策略,也只是激动得涨红了脸色。可当看到南洋与西方的情况,他已经激动得浑身都颤抖了。那文章的手抖得特别厉害。

阅完之后,依然久久不能说话。最后还是司马光的叫唤才把他惊醒过来!

“啪”地一声,赵顼一巴掌打在御案上,整个人弹了起来,来回走着,脚步越来越快,晃得司马光眼都花了,末了终于稍稍平复了心情,抬起头来,狂热地盯着司马光,道:“司马相公,你和朕说……这,这海图画的都是真的吗?”

司马光能理解官家的激动与兴奋,因为刚才他自己就是这样难耐地激动,若不是多吃了几年饭,为人稳重,估计他也要掀桌子大喝一声了。

面对官家的疑问,司马光巧妙地答道:“陛下,海图真否,说实在的,臣也不甚了解。虽然史书有过不少海外见闻记载,也录了不少海外国家。可是,臣一直以为只是天竺等地方的小国而已,哪想到这世界,大到如此地步!而路途,也远到如此地步!陛下也了解子贤为人。陛下认为若没有一点真凭实据,他敢这样写?看来他在海州,真是遇到了别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对,子贤!”赵顼激动了,“司马相公,这就把子贤召回来,朕要好好向他问问这海图的情况。你以为如何?”

司马光惊了,现在出去才半年,这般就召回来,还是这般风光,岂不让人嫉妒?现今朝堂,还不是他回来的时候。

沉吟了片刻,司马光说道:“陛下,若此事是真,子贤更不能回来了。他要留在海州,做些前期之事。他建立朝廷在海州设立海军事务,可见有了想法。此策是他建议,让他在那里,也能从旁协助。一旦回来,再回去,引人注目,就非好事了。”

赵顼稍稍冷静下来,又问道:“可是,司马相公,这事是真的吗?”

司马光又道:“臣也不大肯定。这海军,建与不建,还是由陛下裁决为好。就是子贤,也做不了主,更不能去主持。他只是外人,海军是军务,他不能沾手。”

赵顼不得不认可司马光的注意,赞道:“司马相公公私分明,令人钦赞。”

司马光连说不敢,末了试探地道:“陛下以为海军之策如何?”

那还用说!赵顼心里已经是十万个愿意去建立海军了,不为别的,沈欢所写那“千古一帝”的评语,就让他难以拒绝。何况海军有利于收复燕云,对于这个年轻的皇帝来说,没有比这更大的诱惑了,成就开国太祖都没有完成的大业,这份荣耀,就可令他成为大宋最伟大的君主了。如果……再凭着海军,像沈欢所写,开疆拓地,那就没有比这更完美的帝王大业了。

如果海外真像沈欢画的那样,纳为版图,经济之实,前无古人;疆土之大,胜过汉唐,这份诱惑,已经让赵顼再也不能自制了。在帝王之中,他最崇拜的就是汉武唐宗,因为他们武功之盛,上下千年,无可比拟。现在,有一个超过他们的机会摆在面前,他会怎么做?以他对沈欢的了解,他更相信海图所画,正是这样,现在谁敢阻挠他发展海军,他可以灭之满门!

“陛下如何裁决?”司马光见赵顼良久没有说话,又问了一次。

**************

嘎嘎,此书终于过百万字数了。是书生的一大突破,呵呵,希望能在大家更多的支持下保持更多更快的更新。喔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