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二十七章 校长

北宋仕途 第二百二十七章 校长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沈欢大是心动了,一想到自己顶着中国古代第一所大学校长的名头,他就忍不住这个诱惑了。想到以后千千万万学子见了自己,都要叫一声校长,是多么的动听啊!他想起了后世的某个蒋校长,只因是那个军校的校长,教出来的学生,都是他的门徒,有反对他的,但其中精英,更多有拥护他的!这就是名头的优势,有时候,往往能成为左右大事的方向。

不过沈欢做事向来深思熟虑,像这个做校长,如欧阳发所言,他最熟悉,按道理,做了山长,可以有利于构件心目中的大学。而他也得到了大名,今后,如果这所大学出了优秀的弟子,就都是他的门人。可是,凡事有利也有弊。做山长的利处很明显,如果是在后世,实在没有道理不做。

可把环境放在了这个时代,以他的年纪身份,就不是好事了。弊也在这个门人弟子上,大学规模很大,办得好了,每年几百上千的学子从这里出去。那么,十年之后,也许就是多少万人了。而他那时候也不过三十岁而已,名声在外的臣子,又有如此众多的门人弟子,如果这些弟子还有不少入了朝廷,那么……灾难就来了!

俗话说功高震主。没有哪个帝王希望底下有一个势力如此之大的臣子出现,就算是文臣也不行。虽然说文人造反,十年不成,可总是个忌讳,毕竟有王莽这个倒霉蛋的前例。王老大,在没有篡位之前,与圣人差不多,可篡位之后,到了现在,名声要多臭有多臭。

在帝王看来,类似于王莽之人的出现,都要提防。别看他现在很受官家看重,对他也好。那是在他没有威胁,或者说,威胁还不足震动朝野的情况之下。如果当上了这个大学山长,而对方又知道大学的规模,那么,除非他能安下心以后都在大学里混日子,不能踏足官场了,否则别想得到皇帝的青睐!

为了自己安全计,沈欢只能无奈地放弃这个美好的诱惑,俗话说入乡随俗,谁叫他在这个时代里沉浮呢?有些事,在权势面前,不能不讲究个谨慎。

苦笑一番,沈欢对欧阳发说道:“伯和兄,你看小弟是个有时间去管理大学之人吗?就算有时间,以小弟的年纪,又有谁服?这个大学,除了招收学生,还要聘用一些大儒学者,一般人,能镇得住他们?”

欧阳发愕然,接着明悟过来,也苦笑了:“那子贤打算由谁来做?子贤你也不能袖手旁观呀!”

沈欢答道:“小弟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不单不能袖手旁观,还要大力去协助。不要忘了,我们建这个大学,更多是为了推广新学识。现在人才尚且不多,只能由小弟出马了。比如这个生物化学,没有小弟去开发,谁能教得会?至于物理嘛,哈哈,小弟观伯和兄甚有心得,就由你去启蒙吧!”

“不行不行!”欧阳发连忙摆手,“有些问题,为兄自己都不明白,哪能教人,不是误人子弟吗?”

沈欢劝道:“伯和兄,话不能这样说,这物理一学,说实在的,小弟也只是略有涉及而已,很多东西,都是猜想,尚难以证明。伯和兄甚有天赋,至少大多道理,都明了,去教人,已经足够。再说了,大学大学,非一般之学,师与生,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一起学习嘛,在教与学之间,大家共同进步!伯和兄,要推广新知识,也是你的提议,岂能光说不练?”

欧阳发苦笑道:“那看来为兄得更加努力去钻研了,免得学生一问三不知。”

沈欢哈哈大笑,能说服欧阳发,也让自己轻松一番,总不能都是他出场去教吧。这样的话,要等到教会能担当大任之人出现,是什么猴年马月了,岂不是要累死自己?

“还有数学……哈哈,云飞兄就是个高手,也没理由让他闲着。呵呵,想来也有趣,想想云飞兄在讲席上大吐唾沫的模样,就好笑了。”沈欢陷入了幻想之中。

欧阳发惊道:“怎么,要让周云飞去教这些士子?这……”

看着欧阳发的神情,沈欢明白过来,一拍脑袋,对方一定是以为周季只是商贾身份,实在当不得教书育人。

苦笑一番,沈欢深情地叹道:“伯和兄,你也说了,办这个大学,就是为了让那些科考无望的人学得一二生活至理,以后好以此改善日常生活。因此,小弟以为,这个大学,不能以常理推之,更不能把那种迂腐的思想带进来。你忘了,若是按照儒家经义,大家只要一心读着圣贤之书,去获取功名,做上高官,就足够了。这岂不是违背了我等初衷?周云飞是商贾不错,但是,他能在二十多年纪就有此财富,手段不可谓不过人。办这个大学,就是为了那些仕途无望的人提供一门技艺,这个经商,不也是特长吗?再说了,周云飞产业众多,这些学生,就算成不了富豪,也可以凭一二技艺入得他的各种作坊,不至于潦倒一生!”

欧阳发自嘲一笑,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老思路,惭愧惭愧。

沈欢又道:“伯和兄,这个大学,办学宗旨,不是读死书,当然,儒家道义也要学,就是出些商人,也是儒商。有学识,有律令知识的商人,才能提高整体素质。儒商以家国为念,在国难之前,不会与一般的商人贪图私利,不会为了私利而不顾国家的利益!这才是我的目的呀!”

欧阳发大是震撼,道:“好个儒商!”

沈欢又笑道:“不是商贾者,也可凭着新学识,或成为一代技工,有一技之长,也就不怕没饭吃了;或成为平民,可这平民与平常不多,他有新学识,凭此可以懂事理,不会人云亦云,不会为神秘所惑。是为孔圣人所言‘不语乱力怪神’!”

欧阳发还有什么话能说,只能赞叹了。

沈欢沉吟一下,道:“为了达此目的,这个大学的办学方法,只能有八个字:古今中外,兼容并包!古今之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外之学,不要排斥,不要鄙夷,而是兼而容之,并而包之,成为我大宋的新文化之学。是为孔子所言择善而从不善而改之理!”

“古今中外,兼容并包……”欧阳发连连失叹,“子贤,你之所言,总能发人深省。好吧,为兄让你说服了,这个大学,就按你说的去办吧。不论他是平民或者乞儿或者贵人,入得我大学之门,皆是学生,没有地位的差别,否则就勿入斯门!也不论他是商贾或者技工,只要能出众无双,也都上得讲席,为大家讲习,听与不听,就看那些学生的造化了。”

沈欢笑了,说实在的,如果这个大学真能按他的思路办下去,也许,这里才是这个时代新思想的中心。要想改革,教育为先。这里才是他思想精髓的所在呀,也许,他能从这里看到时代的希望。

沉吟了良久,沈欢说道:“我等要兼容并包,但是,伯和兄,你也知道,外头迂腐之人不少,特别是一些大儒,也许更会激烈反对。现在有杂志,有报纸,如果他们一致反对,形成舆论,可能会误导众生。因此,这个山长人选,必须德高望众,要镇得这天下文人。因此……嘿嘿,以小弟看,没有人比令尊更合适了。”

“家父?”欧阳发大是吃惊,“不行不行,子贤,家父已经致仕,算是退隐了。哪能出来主持事务,再说了,京城与海州,路途遥远,家父年事已高,怎能奔波。”

沈欢笑道:“伯和兄过虑了。永叔先生虽已致仕,可现在不一样在杂志从事编辑工作吗,哪里算退隐了。何况教学育人,是多么有意义之事,永叔先生一生以提携后进为己任,想必对这个大学,很有兴趣的。至于说路途遥远,伯和兄,当年永叔先生还打算回江西老家呢,那里不是比这里更远?说先生年事已高,更没道理了,先生现在不过六十,打了多年太极,这些年,精神与身体都好得很,伯和兄就不要骗小弟了。何况虽是山长,只要出头镇住一众反对者就可以了,具体事务,交由他人去做即可。何况伯和兄现在又把事业都放在海州,永叔先生到来,你也可以就近照顾,以成孝道。海州气候适宜,比京城还要适合养老,先生来此,更是颐养天年。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欧阳发苦笑连连:“子贤,给你这样一说,好像理都让你占尽了。可是,就算为兄同意,家父也不一定愿意呢。也许他不认可我等的办学主张呢?”

沈欢大喜,欧阳发的意思就是他同意了。只要他同意,就好办了。他要请欧阳修过来,看中的就是人家的名头,历史上,欧阳修没几年可活了。不过据说现在身体很好,因为没有历史上那等郁闷,过得颇是滋润,想必可以再多活几年。他又退出政坛了,请他来主持,就算那些学子认他为老师,又有何怕?当年他请欧阳修留在京城,现在请他过来,对方应该要还个情了吧。何况有他儿子在这里,更凭添几分可能。

再说了,欧阳修从来就不是迂腐之人,他一直都主张变法,不过又不同意王安石乱搞而已,与苏轼一样,是个寒暑论者。也就是说,只要欧阳发尽力解释这个大学的功用,以苍生为念,欧阳修应该会动身过来的……

************

要出去了,刚码好三千字而已,明天尽量补回。九千字月勤没希望了,尽量像上个月一样保持六千字的,嘎嘎。大纲又要调整一下了,大概还有两个月就能完结此书。请大家继续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