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六十一章 继承人选

北宋仕途 第二百六十一章 继承人选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王雱的脸色顿时阴沉得要滴出水来,又愧又恼,神色极其复杂,欲言又止,最后低垂头颅,一言不发。

他当然明白父亲口中的“花样”是怎么一回事,无非是他与邓绾撺掇一些御史上书反对管家封禅,以此达到反对司马光等人意愿的目的。

如今事情已经有了定论,若再使手段,则不单无益,还会害己。

与他同样神色的是邓绾,或者说更加不堪。

其他人的脸色也极其多样古怪,王安礼与韩绛都是莫名其妙的样子;章惇与曾布若有所思;吕惠卿则是面色如常,安之若素,目不斜视。

所谓知子莫若父,自己儿子是什么样的角色,心性如何,王安石再清楚不过了,为此不知道叹气摇头多少回了,奈何儿子还是老样子,没有丝毫改变。

心思复杂地看了一眼低下头的儿子,王安石缓了缓脸色,声音依然深沉:“此次封禅之行,事关天子,非同小可,我等一定要谨慎小心。你们不要再有什么心思,也不要再生出什么事端来。一切都等到封禅之后再行定夺。接下来我等讨论一下,看看该谁跟去泰山,谁又留守京都。”

众人这才稍稍放松身体,微微活动一下端正的身子,心思也活跃起来,

他们心思不一,有的希望能跟着去泰山,有的希望能留守京都。

两者都各有优劣。

首先,封禅是一件天大盛事,必将标榜青史。作为重臣,如果能在其中发挥作用,让史官记录一两笔,也算是留名青史的荣耀了。

其次则是跟随天子出行,更有机会接触官家展现才华,一旦能让官家满意,立刻凤飞枝头,青云直上。在座之中,就算王安石也只是参知政事罢了,还谈不上位极人臣,大有进步的空间。他们没有道理不想更近一步,所以说,随着出京封禅,好处颇多。

至于留守京都,坏处就不必多说了,就是失去了封禅的好处。不过也另有其重要之处,特别是留在京城负责之人,说明他在王安石心目中极有地位,重要非常,可以把偌大的家业交付给他打理。

甚至说,一定意义上,他是王安石等人的第二代接班人。

虽然不大确当,意思也相差无几了。

如此多弯弯道道,难怪众人要心思纷纭了。

其中最淡然的是王安礼,他是这帮改革班子的编外人员,若不是看在王安石是他大哥的份上,说不准他还会投向司马光,一道参与反变法大业去了。

再加上他是起居舍人,没道理不跟着天子出行。也就是说,不出意外,他必定随行出京。

果然,王安石接下来就说:“和甫就不必多说了,身为起居注,记录言行,铁定随行。和甫啊,封禅盛事,举世瞩目,不单臣民,就连官家,也肯定会更为留意言行准则,他也希望能把好的方面记之于青史。天子注意,皆无小事,你日夜随于官家,还须小心谨慎,万莫出什么差错,否则无人能救!”

王安礼明了其中道理,凛然说道:“大哥放心,小弟自当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争取不出一丝一毫的差错。”

王安石点点头,又拿眼看其他人。

王安礼却在此时起身,道:“大哥,小弟府衙还有些记录文章要整理,时间比较紧,若没有小弟相关之事,小弟就先出去了。”

他知道大哥接下来必是交代变法班子事宜,他无意参与其中,想要避开。

王安石自也明白他的意思,颇是无奈,点头同意。

目送王安礼远去,王安石暗自苦笑,连自己的弟弟都不支持自己的大业,他除了无奈之外还能有什么呢?

二弟也是才能卓著之人,若能全力相助自己,无异于如虎添翼,可惜……

摇了摇头,王安石收拾心思,把目光放着吕惠卿等人身上。

面对那凌厉的视线,众人心里一紧,既是期待,又是紧张。

王安石迟疑了一下,把视线定在韩绛身上,道:“子华身为三司使,又是官家身边重臣,也没有道理不在官家身边伺候。”

韩绛暗暗嘘了一口气,吊在喉咙的心口那块大石终于落了回去,他听到了自己希望的答案。

笑了笑,韩绛说道:“那韩某人也只能拖着老迈之身跟在介甫身边出一把力了。”

这话令王雱不屑地翻了翻白眼,心里暗骂对方老狐狸,毕竟作为三司使,提到封禅天子身边的重臣时,没有哪位史官会忽略他不记下来。明明很希望去封禅留名青史,却装作对自己父亲很恭敬顺从的模样,谁知道他听到不如意的答案时会不会老着脸争取!

王雱对韩绛不大满意,是从对方的弟弟韩维反对王安石变法时开始的。韩氏两兄弟之前作为王安石起用的力荐之人,功劳很大,因此王安石父子对他们都很感激与尊重。

最后韩维站到了王安石的对立面,王雱认为韩维背叛了自己的父亲,罪不可赦。后来韩维把制知诰的位子让给苏轼,使得司马光添了一位猛将,对韩维的不满,更是达到了顶点。

对敌人一向不客气的王雱认为韩维虽然退到了翰林院,不过作为朝廷老臣,以他的资历,说些反对变法的话,对变法的打击甚大,因此主张对其实行征诛,要给他罗织罪名,令他下狱,最不济也要罢他的官去他的职。

王安石也许是看在韩维曾经帮了自己的份上,或者考虑到韩绛的情绪,又或者出于其他考虑,反对这种策略,纵使韩维坚定地站在司马光的阵营反对他,也不打击报复。

这让王雱很不满,最后对韩维的不满也转移到韩绛身上去。因为韩绛曾经反对打击韩维,王雱认识对方徇私,不肯对亲弟弟下手。

这番复杂的情绪,造成的后果就是王雱不大看得起韩绛的为人,对方说什么话,他都认为是在倚老卖老,依仗的是资格老罢了。

暂且不管王雱的心思,继韩绛之后,王安石把目光投到吕惠卿身上,这回倒松了绷紧的脸色,有了笑意:“至于吉甫,当然要跟着去泰山,没有你在身边,王某做什么都不宽心。”

这话对吕惠卿是极大的赞誉,事实也是这样,这些年王安石的变法举措,不少都出自于他。

王安石认为他善于思考,又肯务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变法干将,有事无事,都会咨询一下他的意见。

可以这样说,吕惠卿是王安石变法的第一干将!

吕惠卿依然脸色如常,闻言只是点点头,默认王安石的吩咐。

王雱却听出了王安石的另一层意思,直问:“父亲,您也要去泰山么?”

王安石呵呵笑道:“我就是不想去,官家会允许么?”

众人皆是一笑,官家对眼前这位参政几乎是言听计从,这也是他们这些年在朝堂鼓捣出的声势与动静越来越大的原因。

或者说,这也是他们依附王参政的原因之一,不是吗?

王安石又道“再说了,出了京城,一路走走,也看看我等这些年的变法成功在哪里,又还有哪些问题。查缺补漏,亦是益事。”

王雱笑道:“父亲大人多虑了,变法肯定是极其成功的,不信可以问问三司衙门国库如何就知道了。这次能封禅,不也是因为国库愈来愈充足的缘故吗?”

王安石斥道:“能封禅那是天佑江山,就算有功绩,那也是天子贤明换来的。不是哪一人哪一家的功绩。你小孩子不懂就不要乱说,小心给我惹出祸端来!”

王雱虽是不服,却也心里悚然,知道自己的话犯了忌讳,只能勉强点头。

王安石看了他一眼,又宽声说道:“元泽,你年轻气盛,还需磨练。这样吧,这次封禅,你也跟着去见见世面,长长见识。为父希望你能有所补益,莫要辜负了为父的殷切期望。”

听到自己也能跟去泰山,王雱大是兴奋:“父亲所言,孩儿自当谨记在心!”

王安石笑着点头,既而把目光转向邓绾,道:“至于文约,御史这边非常重要,为了不闹出其他大乱子,你就坐镇京师,监管一帮御史。”

邓绾闻言大失所望,他很想跟去泰山,但是他也知道,他没资格与王安石讨价还价,只能强笑点头,道:“王大人放心,邓某自当尽心尽力。”

“好。”王安石满意一笑,吩咐章惇,“子厚,你为开封知府,京畿重地,更不能有失,你也留守京师吧。”

章惇嘴角扯起一丝笑容,道:“大人吩咐,章某自当听从,戮力效命!”

王安石最后吩咐曾布:“子宣,你是三司副使,作为正使的子华要出京,也只能留你在京把守三司衙门了。不能有失!”

曾布强笑道:“是,大人!”

“我等出京后,朝廷的变法事宜还得有人主持。依我看……”王安石这时候沉吟起来,来回在邓绾等人身上扫视。

三人顿时大为紧张,呼吸也屏住了,脸上尽是希冀之色,目光也是无限的火热。就连吕惠卿等人也竖起耳朵,想要看看谁在王安石心目中更为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