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九十三章 草拟诏书

北宋仕途 第二百九十三章 草拟诏书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谁?”赵顼愕然。

司马光也大是不解,皱紧眉头看着韩绛。

韩绛与王安石相视一笑,正色说道:“臣的五弟韩持国。他与沈子贤亦是相熟,不知陛下可有兴趣听一听他对沈子贤的评价?”

“持国先生?”赵顼有点茫然了。韩维是他的藩邸旧人,做颖王时韩维是他的记室,升了太子他则是太子庶人。对于这个一路教导自己的老师,赵顼依然保持着尊重,虽然对方也反对变法,不过依然让他在京城做翰林学士,并没有与其他反对之臣一样被贬出京去。

他茫然的是韩维之前不是与王安石交恶反而与司马光走得更近了吗,现在看韩绛的意思,韩维更倾向于他们?

看着王安石神色如常,司马光的心里也忐忑不安起来,这个时候韩绛抬出韩维,要做什么?

赵顼不好沉默太久,强笑一下,道:“持国先生作为翰林学士,自也可以参与国政大事。不过朕有点好奇持国先生远在京城,韩参政是怎么知道他的意思。”

韩绛微笑说道:“持国是臣的五弟,虽然这些年他不大赞同臣的做法,不过还不至于断绝了联系。前两天臣收到他的信,其中有些对海州方面的看法。”

赵顼点点头,道:“既然也涉及海州,韩参政但说无妨。”

韩绛顿了顿,组织语言说道:“前镇子海州方面的海贸不是出了事么?持国信中论及此事,哦,言辞也许有点激烈。他说海州方面的官员,眼中只有金钱,为了所谓的政绩罔顾百姓死活,非仁士所为;还说一旦让他们身处高位,岂不是把整个朝廷都变成势力商贾了吗?”

赵顼与司马光的脸色都变得坏极了。

司马光是没想到韩绛会抬出韩维来说事,因为韩维这些年大多时候还是支持他的,没想到对方的思想顽固到这个地步,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坏事。

赵顼则有点复杂,一个是他准备为海州的大航海碑揭幕,连铭文都精心炮制了一篇出去,也就是默认了海州这一件事的积极性,现在有人当面说出反对的话来,相当是打了他的脸,哪会有好脸色?

第二就是有人说这样的话,也就是说这件事的消极影响总是存在,对于海州方面搞出这样的事,也开始有点不悦了。怎么说他都是刚刚封完泰山,现在却出现一件百姓无辜枉死的事来,怎么都不大吉利!

他们当然不会怀疑韩绛为了诋毁别人凭空捏造出这些话来。

果然,韩绛为了取信,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准备递给赵顼,道:“陛下,这是持国的来信,请陛下过目。”

赵顼强笑说道:“那就不必了,韩参政的为人朕还是信任不疑。不知持国先生还说了什么?”

韩绛收回信,道:“他提到一些当年的往事。”

“往事?”赵顼大是不解。

韩绛说道:“那还是陛下未登基前的事了。说是有一日他与沈子贤在太子府邸相遇,有过一番争论。话题是‘天下之财’与‘与民争利’,不知陛下还记得否?”

赵顼有点恍惚,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七八年前,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少年,沈欢也同一个年纪。那一天,沈欢与韩维侃侃而谈,说得韩维哑口无言。

“哦……”赵顼长吟一声,“是有这么一回事。”

韩绛笑了:“陛下,持国说了,与国谋利,更多是打着与民争利的幌子,就算真创造了价值,可用人命来换,岂不是很残忍?就像这次海贸事故,一死就是几百人,以后发展得更大,不小心要死的人不是更多?”

赵顼默然,心里有点动摇了,目光转向司马光,看他有什么话要说。

司马光很急,他根本不知道韩绛提的往事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只是看如今情况,对沈欢很不利就对了。他也相信韩维不是真的要反对他,只不过韩维这个人一向很有原则,说的一些话刚好就让对方给利用到而已。

叹了一口气,司马光幽幽说道:“陛下,明日是民间的鬼节,也是东海大航海纪念碑的揭幕日子,不出陛下是否还如原先商议的一样出席这个仪式?”

经过十多天日夜不停歇的建造,大航海碑终于在东海边上伫立起来,周围的建设很简陋,就是一块空地而已,算不上完全建成。不过碑已经竖起,铭文与图案也刻了上去,祭祀的地坛也具备了样式,趁在陛下还在东海,倒也可以将就着揭幕了。至于往后的建设,慢慢完善就是了。

这事沈欢早就与众人商议过了,赵顼也定下明日亲自主持揭幕的仪式。待得完成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再摆驾回海州城,接下来就是准备回京的事宜。

司马光提起此事,就是想要官家给出一个明朗的答复,按原定计划揭幕,那就是对沈欢还没有全盘否定;改变计划不去了,那就是真认同了韩绛兄弟的游说。

“这……”赵顼大是沉吟,脸上尽是为难之色,最后才慢慢平静下来,坚定了主意,“大航海碑揭幕是一码事,沈知州的升迁又是另一码事。不能混为一谈,毕竟功是功,过是过。海州是怎么一副模样,大家都看在眼里,它的建设成就你们都无话可说吧?明日揭幕计划,如常举行,朕也准时过去!”

司马光这才宽慰一笑,暗暗松了一口气。

赵顼又道:“至于司马相公提议沈知州升为三司使,正如韩参政所说,必然有着很多反对之人。为免引起朝堂汹涌,不如再选一个职位吧。”

韩绛趁机说道:“是啊,司马相公,沈知州年纪还轻,何必这般急着让他上位?就算馆阁之职,也是光宗耀祖的事嘛!”

又是馆阁!

司马光冷冷看了韩绛一眼,对方是打定主意要把沈欢摁住几年,他也只有反抗到底了。

转过头去,司马光一脸忧色地看着赵顼,叹气说道:“陛下,十个海州呀,馆阁之位怎么来施展?”

赵顼一愣,想起与沈欢的约定,是啊,十个海州的收入,没有一定的地位与权力怎么来开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诱惑,赵顼忍不住又犹豫了。

王安石与韩绛相视一眼,不明所以,这次换他们不知道对方打什么哑谜了。不过赵顼犹豫的神色让他们知道他又给司马光说动了。

王安石出面说道:“陛下,臣认为沈知州功绩是有的,不过司马相公提议升为三司使,二十四五的计相三司使,太过惊世骇俗。如果要升,不如再选一个符合陛下心意的职位,如何?”

韩绛一愣,是啊,三司使只是司马光的提议,他们还不了解官家的意思呢。

“对。”韩绛附和说道,“不知陛下可有满意的职位?”

“朕嘛……”赵顼迟疑片刻,来回看着三位重臣。

三人都是急切地看着他。

赵顼咳了一下,沉吟说道:“其实朕的意思是知制诰最合适不过!”

知制诰?

三人先是一愣,既而反应不一。

现在的知制诰是吕惠卿,沈欢升上去,要把吕惠卿往哪搁?

吕惠卿是王安石一派的干将,调离这个亲近天子的职位,上去的又不是自己一方的人,无论去哪都是一大损失!

王安石脸都绿了。他甚至感到无边的愤怒。

赵顼就是生怕引起王安石的不快这才犹豫不已,见状赶紧说道:“至于现任知制诰,朕打算升他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如何?要不三司使也行,王大人觉得可否?”

王安石铁青着脸,没有说话。

“陛下,臣没有意见。”司马光赶紧附和。

他老脸都笑开了花,恨不得大声赞叹这主意简直是顶刮刮地妙!

吕惠卿这些年来可没少给苦头司马光吃,能把他调离知制诰这个最亲近天子的职位,换上自己的人,还有比这更美妙的吗?

翰林学士兼侍讲,很荣耀,也重要。特别是成为翰林学士,是上进参政与宰相的必经之路,但是现在参政与宰相的位子都满了,如果没有大的变化,吕惠卿去了还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才能媳妇熬成婆呢!

再说由知制诰迁为三司使,虽然级别一样,不过在外人眼中也是升迁了,可以说对吕惠卿有了交代。不过王安石一方掌握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再由一个知制诰去做三司使,不单显得浪费,反而是削弱了对天子的影响力。

无论怎么说,都是对自己一方有利的事,虽然不是自己最满意的三司使,不过知制诰实在也是好处多多,司马光怎么能不同意呢?

司马光开心了,王安石与韩绛则是脸色阴沉得要滴出水来。

陛下这是要让沈欢虎口夺食呀!

一旦真让沈欢做了知制诰,而吕惠卿成了什么翰林学士或者三司使,这简直比让沈欢生生得了三司使还要令他们一方受到的伤害更大!

王安石觉得不能再容忍了,强硬说道:“知制诰?陛下,恐怕沈知州胜任不了!”

赵顼不由一噎,王安石这是明着反对了,他也不能不考虑一下影响。

司马光反驳说道:“胜任不了?王参政这话诚然可笑,知制诰无非就是草诏圣旨及供陛下咨询罢了,沈子贤是治平二年科考的探花,才名天下莫不知之,四六之文写不出来?这理由也太过牵强了吧?”

“哼!”王安石依性子扭过头去,不再搭话。

赵顼叹了口气,道:“那不知王参政觉得该如何安排?”

司马光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官家这泄气的话摆明他又一次向王安石妥协了。

司马光盯着王安石说道:“王参政,想不付出一点代价就想有大收获,天下还没有这样美满之事!馆阁?嘿嘿……”

他这是向王安石明着暗示,别想拿馆阁之职来敷衍,老夫也是有性格之人,想占便宜,也得看看老夫同不同意!

王安石咀嚼其中的意味,暗叹一声,回头对赵顼说道:“陛下,开封知府也是三品官职,沈知州去做也算升迁了。如何?”

赵顼与司马光都是一愣,就连韩绛都是不解的样子。

“开封知府?”赵顼大为茫然,“那章惇怎么安排?”

现任开封知府章惇也是王安石变法一派的干将,如果给沈欢顶了知府的职位,他怎么处置?

王安石不再犹豫,道:“迁三司使吧。”

韩绛闻言倒是大急,本来他与王安石商议是让三司副使曾布顶上去做三司使,这样能让他们更好掌控朝堂,如今换来章惇,丢了开封知府,这可是生生割了一块大肉!

王安石暗地给韩绛一个莫要节外生枝的眼神,他也很无奈,司马光铁了心要使沈欢在京城发挥出作用,为了不妨碍变法的实施,他想来想去,也只有主动舍弃开封知府这个位子了。反正朝廷大权在握,就算开封执行政令不大通畅,还有天下各州嘛。

“开封知府……”司马光一下子想通了王安石的用意,也大为钦佩对方的魄力。他也在考虑这个得失,开封知府是三品官职,沈欢从一个地方知州迁过去,也算荣升。不过知府毕竟是知府,还是管理地方事务的职位,不大插手得了朝堂大势。而且沈欢在海州可以大手描画,一旦到了开封,掣肘太多,反而不如海州的海阔天空!

得不偿失,得不偿失!

司马光摇了摇头,道:“陛下,臣无法得知开封知府如何与十个海州扯得关系。”

他是打定主意拿官家与沈欢的约定来说事了。

赵顼大是无奈,本来心动的他,又不知该怎么抉择了。

司马光又道:“陛下,三司使一职确实事关重大,不如留待回京再商议,问问其他大臣,或者问问太皇太后的意见,如何?”

“这个嘛……”赵顼感觉有台阶下了,“对对,慢慢商议,慢慢商议,那就回京再说吧。”

司马光这才有点笑意,看了王安石一眼,哼,就算老夫的人得不到,也不能让你们的人得到。大家先耗着,另想法子。

“两位参政,你们的意思呢?”赵顼笑眯眯地问道。

王安石与韩绛皆是无奈,点头同意。

赵顼松了一口气才道:“三司使虽然一时安排不了,不过海州如此功绩,不可不赏,而且朕也需要这等才干之人辅助,因此朕准备另选人才做这个海州知州,至于沈子贤,则随朕返回京城!”

“陛下英明!”司马光呵呵笑道,只要沈欢能够回京,他也就完成一半的目标了。

王安石与韩绛也知道官家是铁了心要重用沈欢,也不好连这个都反对,只能捏着鼻子答应。

“那这个海州知州的人选……”赵顼又抛出一个问题。

司马光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这个问题臣与沈知州谈论过了。他向臣推荐海州通判范一农此人,说他老成持重,而且对海州事务也熟悉得很,应该能按照海州既定的方针发展下去。”

“范一农?”赵顼对这个人有着印象,“倒也是个人才。司马相公作为宰相,任用百官也是你的责任。你觉得他怎么样?”

王安石撇了撇嘴,大是不忿,官家这戏演得也太假了,明明是打算用这个范一农了,还装模作样咨询宰相。如果司马光不同意,他会在这个场合提起范一农?拜托,就算演双簧也要有点专业精神好不好?

果然,司马光笑道:“这方面沈知州更有发言权,他对海州的人与事更熟悉,他既然推荐,自然有其道理。臣也不想海州这个天下第一州自他走后就没落下去,能有个合适的人带领,自不会反对。”

“朕知道相公的意思了。”赵顼笑着点头,转头又问王安石与韩绛,“两位参政的意思呢?”

韩绛摇摇头,他有点泄气,虽然海州是一块肥肉,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接手之人只要不犯大错误,都可以捞到足够的政绩。问题是海州模式与他们相差颇多,用一句俗话说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

如果贸然安排自己的人来接手,与这个模式不对付,一两年之后海州发展停滞,那时乐子可就大咯!丢脸不说,这个举荐的责任也要连带负起,毕竟海州如今是钱袋子,以官家的性子,谁破坏了他的钱袋,他可以要那人的小命!

既然如此,他找不着理由反对,只有默认。

韩绛都看得明白,王安石没有理由不清楚,不过为了恶心司马光,他还是一本正经地说道:“范通判之前一直在京中馆阁做事,出来也只是做过通判,连县令都没做过,不知道他是否会坏了海州的大好局面!”

司马光脸色一凝,暗恨王安石死鸭子嘴硬,都这个程度了还给老夫使坏!

笑了笑,司马光驳道:“陛下连沈子贤都能破格任用,还怕任用范一农?须知治平二年他可是状元,而沈子贤也就第三而已!”

这话坚定了赵顼的信心,正色说道:“好,就是他了!”

司马光这才欢喜笑了。

赵顼又道:“沈子贤就要跟朕进京,也不能无名无份,免得别人非议。司马相公,劳烦你动动手,帮朕草拟一道诏书给沈子贤。”

司马光精神一震,斜了一眼王安石,大声答道:“陛下但请吩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