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处理

北宋仕途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处理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热闹过后,当所来大臣都知道党项人寇边之事后,福宁殿的气氛顿时凝重下来。

事情很棘手。

广南西路已经丢了一州之地,腹内直接面对交趾人的十万兵众;熙河地区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及发;如今党项人又直杀过来,围住一府的府城。

三面战起,腹背受敌!

天子赵顼甚至感到一阵恐慌。虽然蒙罗角只是一些部落,不过部族众多,怎么说也有三五万人,也就是说,三面之敌加起来差不多有四十万之众!除了交趾人兵力比较差劲外,其他两地都是西戎野人,自小就擅长兵马。

大宋吃亏就在于没有与之相对的骑兵。如今差不多二十万骑兵杀来,大宋朝拿什么去抗?

“党项人一定是听到交趾人在作乱,这才想趁机打劫!”赵顼艰难地猜测,看着沉默的诸位大臣,首先开口,想看看他们准备应付,“诸位,如今大宋兵祸又起,形势危急,这可怎么办为好?”

他毕竟是太平天子,就算再有雄心壮志,对于兵马之事却也只会纸上谈兵而已,一旦真的临阵决断,还真没有这个勇气。

众臣都在思考。前面都是大佬,沈欢只捞了个末座。他也不敢说什么,本来想好怎么对付交趾人了。但是话还没说,如今三地战火将起,他也一时没了主意。

“文枢密,你掌管天下军事,你认为该怎么做?”大家都不开口,赵顼只能点将了。

首先揪出来的是文彦博,此君如今贵为枢密使,与宰相同等尊贵,又掌管着天下兵马,对于军务之事,在座之人都没有他那么专业。

文彦博是在座之中年岁最高之人,今年都六十六岁了,可谓高龄。不过他精神矍铄,虽须发皆白,却也腰板梗直,没有老态龙钟之样。

在朝中他也算老资格了,前两年在枢密使上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请了出朝,回他老家山西做太原知府,从一品到四品,也算贬臣。之后枢密使由另一位老臣富弼出任,富弼更绝,天子向他问计,他要求天子二十年不言兵,更不得天子欢心。

不过枢密使关系到天下安危,不大与政务牵扯,而富弼与文彦博算是硕果仅存的几位通晓军务的文臣,威名在外,有他们在中枢,还可以震慑宵小。虽然赵顼不愿意,却也只能忍着富弼的罗嗦。

去年,富弼腿疾发作,不能处理事务,需要回家休养。赵顼也让他回了老家,最后却发现其他人在枢密使上还真做不好,只能听从司马光的建议,再次把文彦博从山西请了回来。

从仁宗到英宗,再到神宗,文彦博也不知是第几次为相了,参政做过,宰相做过,枢密使也做了好几次。

他主政中枢的经验堪比司马光与王安石加起来还要多,深得朝中大臣尊敬。就连太皇曹太后见了也会起身迎接,因此赵顼虽然又急又怒,却也还不不失礼数,让人把文彦博的坐椅摆在第一位上。

“陛下……”文彦博爽朗地站起来拱手作礼,“只怕不是来打劫那么简单。毕竟我等收到交趾的消息也不过一两天,党项夏人离交趾更远,他们却已在五天前出兵。如果说他们知道交趾人的消息,那就更严重了,这就表明在起兵之前已与交趾人已经有了联系。难道他们商量好时机,一起进犯我大宋天下?”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仔细想想,倒也不无文彦博所说的可能。

文彦博又道:“这样说来怎么会是打劫这么简单?交趾人已侵吞广源州,党项人也围住一府之地。他们要做什么?这是**裸地要割占我大宋江山的地盘呀!”

“这可怎么办?”赵顼更慌了,“难道党项人真跟交趾人联合了?”

“这个确实很难说。”文彦博侃侃而谈,“也许这个可能比较小,他们两地毕竟相隔太远,不好协同作战。就算约定时间,一方出了事,另一方也很难清楚。不过交趾人野心不小,这两年屡有侵犯我大宋之举。至于党项人,也许是我等有什么行为激怒了他们吧?”

“激怒他们?”赵顼一愣,看看众臣。

文彦博嘿然说道:“他们这些年对于吐蕃诸地也多有野心,几次出兵侵占土地。如今我等不是把手伸到熙河之地么?他们怎么会对这事置之不理呢?要他们腹背受敌,他们又不是傻子,怎么会看不出来?”

嘿嘿!

几人闻言脸色都变得复杂不一。

赵顼与王安石、韩绛是很难看,眼神闪烁;司马光却低下头,沉静如常。沈欢深得司马光真传,脸不变色,心里却暗自笑了笑,文彦博上眼药的功夫也极其高深呀,暗地里讽刺王安石出兵攻略熙河之地的计策。

这一战略构想是深得赵顼同意的,所以他明白过来后也极其不舒服。可是不爽又能怎么样呢?文彦博说得极有道理,你想要人家腹背受敌,如今好了,人家先让你尝一尝这种滋味!

王安石勃然变色,紧盯着文彦博,道:“文相这话何其令人不解!党项人想要熙河之地,我等就要给他?不要忘了,熙河之地自古皆是我汉人领土。自秦汉以来一直都是我汉人百姓生活休养之地,只不过是唐末战乱让吐蕃人占去罢了。如今我王师欲要征回,名正言顺,有何不可?反而成了党项人进攻我等的理由?这是什么道理!再说了,一旦熙河平定,几州草原在手,届时要马有马,要粮有粮,何惧党项之有?”

文彦博当然也不是善岔,闻言冷说道:“熙河之地,唐末至今一百多年,皆为吐蕃人生活,其中部族众多,蛮人野性未驯,岂会乖乖听从你的吩咐?马粮?只怕熙河在手,从此将成为刀兵之地,我大宋也要受其牵累,每年都起兵祸了!党项人受制未见,反而我先受损?如此是非之地,要来何用?”

“目光短浅!”王安石恨恨说道。

“你……”文彦博怒指王安石。

“好了!”赵顼怒了,“如今不是谈论谁是谁非的时候,,朕要你们来,不是听你们吵架,是想让你们想出法子应对当前局势!”

众人又为沉默。

沈欢拿眼看了看文彦博,这个须发皆白的老妖精,不愧官场沉浮了四十多年,眼光精准的要命。正如他说的那样,熙河之地在手后,除了拓地千里的伟大功绩可以激励一下士气外,大宋朝廷还真没从那里得到他预期的东西。西夏人依然挡不住,而熙河之地却成了是非之地,常年祸乱,着实也牵扯了大宋朝不少精力。

王韶的战略目标想得极好,可是沈欢却认为他们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人,从皇帝到朝臣,从战将到兵卒,无论怎么看,这一朝代都没有那种可以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雄才人物,自太宗之后,就没有那种可以支撑起大战役的人才了。另外,没有人才也就罢了,大宋自己人还大肆纠葛,内讧攻歼,自己就先分了自己的力。比如王韶,打下熙河之后,几次三番给朝廷召入朝堂,不允许他在外领兵。而他一回朝廷,熙河吐蕃人就大起反旗,之后王韶又回去灭火。几次来回折腾,直至失败。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经济了。打仗都是要钱的,虽然王韶制定策略时说可以利用熙河之地自负粮饷,事实上因为他来回奔波,朝令夕改,并没有达成这一目标。因此也耗费了大宋朝廷不少人力物力。

总体来说,历史上熙河之地拿回来了,却没有发挥出预想的作用。

也就是说,赵顼与王安石等人对此地的冀望过高了。

沈欢知道结果,如今听得文彦博的分析,不由暗呼高明,看向他的目光也崇敬了许多。

众人沉默片刻,最后还是文彦博发话,他叹了一口气:“陛下,如今之计,只能先应付党项人了。臣建议由丹州、鄜州两州尽起兵卒,前往延安府救援。一旦党项人有所松动,再起保安军、绥德军两地兵马合力把党项人赶出我大宋境外。”

丹州、鄜州在延安南边,相距不远;保安军、绥德军一在西,一在东,把陕西围在一起。因为是多战之地,大宋朝在这些地方布置了不少兵力。

赵顼闻言说道:“何不尽起四地之兵力合围党项人。如今他们尽在大宋境内,如果能够歼灭他们,岂不是贪天之功?”

这句话一出,连王安石都苦笑不已。这个年轻的天子,一有军功什么都忘了。难道他不知道党项人二十万大军里有十万骑兵吗?大宋没有这样的精锐,怎么歼灭人家?人家想打就打,想走就走,主动尽在人家手上。

司马光劝道:“陛下,陕西之地臣还算清楚。保安军外是党项人的洪州,绥德军外是党项人的祥佑、左厢两个军司,如果我大宋两军轻易调动,焉知党项人在这些地方没有布置兵力?如果探知两军虚实,直驱直入,届时就不是威胁陕西一路而已,秦凤、山西等地都要遭殃!再说延安府到党项人龙州有一条‘清水河’,他们不缺水源,可以作战很久。我等能把他们逼出大宋境内,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赵顼闻言不由大为失望,无奈接受,刚想问其他两地怎么处理,这时候黄心不顾礼仪地冲了进来。

“陛下……陛下!”黄心手捧着一张信纸,慌乱地叫嚷,“陛下,不好了,河北八百里快报,三天前……辽人从范阳起十万兵众,囤兵我大宋保州之边,耀武叫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