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三十二章 成功

北宋仕途 第三十二章 成功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沈欢大感冤枉,心想还不是怕你这家伙过于耿直,生怕说错话得罪了你挨你臭骂,内里腹诽,嘴上却道:“老师你只想到太后与官家而已,却忽略了执政的想法。”

如今大宋朝的宰相是韩琦。这家伙虽然在后世比不上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等人出名,不过此时却是名望最重的大宋臣子,虽然沈欢也觉得他有时做事出了不少昏招,不过《宋史》里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他三岁时父母双亡,由兄抚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他是一个强臣,仁宗朝中进士第二,到仁宗后期就做到了宰相的位子,一直到神宗时期才离开朝廷,是谓“相三朝,立二帝”,当然,现在神宗还没有上位,不过一个“立”字,就可以知道他在宋英宗心目中的地位了,就是现在垂帘的曹太后,基本上也是对他言听计从。就连后世文名传天下现在位为参知政事的欧阳修也称他“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司马光闻言心中一动,明了韩琦在官家与太后两边的地位,加上他的权势,果然能在亲政之议中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子贤,据你之意,韩相公该是哪边的?”司马光淡淡问道,心里却把沈欢的地位更提了一层,不单是一个才华横逸之人而已,更是一个极具政治眼光之人。

其实是他高看沈欢了,此人两辈子都还没从过政,哪有什么才能,不过是熟知一点点历史发展趋势罢了,当然,后世全民参与政治,在媒体的宣传攻势下,耳濡目染,没养过猪也见过猪跑,耍起手段来也有模有样。

至于司马光的问题,沈欢想了想,韩琦此人最善看形势,也颇有手段,宋英宗与后来的宋神宗不都是他一把拉上台去的么,更有左右逢源的本领,英宗初即位时因病打人,那些宦官不断向太后说英宗坏话,致使两宫嫌隙萌生,关系颇为紧张。为了调解两宫矛盾,韩琦拉上欧阳修费了不少精力。

不得不说,这个韩琦数十年宦海沉浮,早已练就一身高超的政治才能,眼光更是贼得紧,总能站在得势的一边,当年范仲淹执政,他跟着吆喝呐喊,两人一起倒台后他不久又从新得到重用;后来宋仁立嗣,他又一眼相中宋英宗,到皇帝与太后争权时,他力挺皇帝,从太后手中抓回实权;之后宋英宗病重,他又一把把宋神宗给推上台来!

这种手腕之人,沈欢不能不说一个“服”字,听得司马光询问,不敢怠慢,极有信心地道:“老师,你想想,当今官家还是韩相公一力支持登基的呢,若官家病愈,以韩相老辣的眼光,难道看不出该站在哪一边?不要忘了,官家可不像仁宗登基时那般年幼!”

沈欢的意思很明显了,司马光明白过来,本朝仁宗官家登基时才十二岁,当时刘太后可以名正言顺地听政,把持朝政十多年,其他大臣也因为官家年幼,心安理得地在太后手下做事,如今官家可不同,他都快三十岁了,不过是因为病重才让太后暂时主持朝政而已,一旦病愈,朝廷臣民肯定不肯再让太后一个女流继续执政下去,大宋朝对这种**与宗室的限制那是不遗余力的,纵死也不肯重演汉朝与唐朝的覆辙!

司马光点点头,道:“不错,想来韩相公也是支持官家的,既然如此,老夫更不需害怕什么了!”

沈欢汗颜,没说你司马光怕过谁,这老头太正直了,难道看不出这是一个升官的机会么,若鼎力支持皇帝,让他看出你呐喊的努力,不难在他心中留下好印象嘛!他有点泄气,司马光为人正直过了头,有好处的事总不肯受,看来还需自己多多敲打才成。

沈欢正了正颜色,道:“老师,韩相公都是快六旬的人了,就是再有能力,也撑不了几年。门生早就说过,当今天下,能救济百姓的也就你与王介甫而已,王介甫已经离开朝廷,那么就剩你一个人了,还请你在官家面前多多争取,早日接上韩相公留下来的班子,为天下百姓出力!”

司马光一愣,怒道:“子贤,你说的什么混话,老夫为官,岂是为了争权夺利!”

沈欢肃身道:“若这权利对天下百姓有利,还请老师争他一争!”

“你……”司马光大摇其头,之后叹气起来,“子贤,韩相公年轻时志愿便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但我辈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若一心只求升官发财,倒也有违圣人教诲……”

“正是!”沈欢附和说道,“为国为民,臣之大者!老师心胸,门生愧不及也!”

司马光心神一动,捋须不已:“为国为民,臣之大者!说得好,若为臣之人都抱此心思,何愁天下不太平!子贤,此言当自勉!”

沈欢心头嘿嘿直笑,不就是改版了某个大侠的话么,无甚希奇,恭身拜道:“门生当以老师为榜样,为国为民!”

“为国为民!”司马光呵呵笑道,“原来你还是劝老夫要掌大权才为国为民!”

“门生也没有办法,当今天下,也只有宰相或者参知政事才能行法变革。老师也清楚,我大宋承平百年,多有弊习,若不加以改正引导,他日必成祸患!还请老师以百姓为念,做一些不忍心之事!”

“也罢也罢!王介甫一去,本以为再不复听闻变革之言,没想到你这个学生倒是口口声声相劝老夫,与王介甫无异!只要不失为人原则,你说吧,老夫该如何行事?”

沈欢大喜,说了半天,浪费口水无数,还不是怕司马光总是不肯做领功之事或者推辞高官之位,若是这样的话,就失去了自己站到他身边的本意,时间紧迫呀,只有三四年的时间王安石就要回京,若之前不能取得与他相抗衡的实力,估计他们师徒就要到洛阳专心写《资治通鉴》了!

“老师倒也不须做其他,只要以谏议大夫身份上书朝廷,请太后撤帘还政即可!对了,老师,官家可是真的痊愈了?”沈欢记得历史上宋英宗好像是四月或者五月才亲政的,因此这个上书时间得把握恰当,不能早了,不然没有功效;也不能迟,不然首议功劳就飞了!历史上让曹太后撤帘的首要功臣是韩琦与欧阳修,特别是韩琦,在太后还是口头说撤帘却还没有定下主意时,他竟然直接在朝堂上喝令侍从,说太后撤帘,让人把垂帘给撤掉,硬生生把朝政还给了宋英宗。这可是胆大包天之举,不过却也赢得了宋英宗的信任,终其一朝,纵使韩琦被弹劾多次,依然在宰相位置上雷打不动。沈欢也不要司马光像韩琦一样,这种事司马光也做不出来,现在以他的地位,也没资格做,只要第一时间上还政奏章即可,抢先做这个倡议之人!

司马光思虑一下道:“当日见官家,已不复当日病症,只是身体还有些虚弱而已,不过经过这些日子修养,估计更是好转了吧!”

“那请老师半个月之后上奏章吧!”沈欢不知道自己的到来会不会改变一些事情,像王安石,本来在去年十月左右就该回江宁了,却拖到今年才动身,想来一些细节总会与历史有所出入了。考虑一番后,决定把上奏章之事放在二月,就是还按照历史一样发展,也不至早了许久。

司马光叹道:“如此行事,也不知是对是错。”

沈欢正色道:“老师,官家才是大宋真命天子,你忠心为主,不正是合乎其宜之事么!”

司马光点点头,没有说话。

沈欢见司马光同意,心里暗喜,也不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想起一事来,觉得该提醒对方,不由说道:“老师,其实亲政只是小事而已,官家亲政之后如何行事,才是关键。”

“哦?”司马光开始惊奇了,看沈欢的架势,这个徒弟有一步步为他谋划的趋势。

“老师觉得官家事亲为人怎样?”

“至孝。”司马光不假思索地道。

“这才是问题关键,老师,官家还有亲身父亲的!”

“你是说……”司马光聪明之至,沈欢才说开头,他便想到了结果,“官家会行追封濮安懿王之举?”

沈欢点点头,肯定会追封的,因为这是英宗一朝闹得最厉害的事了,仁宗无子,把濮王之子英宗要过来继养,这皇帝是个孝顺之人,自己做皇帝了,想给自己的生身父亲一个名份。于是,长达十八个月大宋最离谱的党争开始了!这个苗头还是极具政治远见的司马光在英宗一亲政就看出来的。此时沈欢无耻地把人家的远见给拿了过来,而且原来主人就站在他面前!

“倒也有可能!”司马光点点头继续说道,“不过真要名份,追封一个就是了!”

“就怕引起争论!”沈欢隐晦地提起,“若是形成党争就麻烦了!”

司马光摇头道:“子贤过忧了,可以想见,若官家亲政,追封之举应该会有的,不过若说党争,太过矣。君子群而不党,如今朝庭,君子居多,当不至于是!”

“老师……”

“子贤,此事不必过忧!今日有闲,与老夫再讨论一下修史之事吧,老夫觉得上次你提到的那个宗旨很有可为……”

沈欢很无奈地被一说起治史来就滔滔不绝的司马光拉到一边,讨论起治史理论来。他真的很想和司马光再提一下这个追封之事,他认为司马光过于乐观,太相信别人的操守了。至于党争,沈欢觉得若是要来,止也止不住,可关键他得确保司马光的地位呀,历史上这次濮王之议以宋英宗、韩琦等人为首的一派赢了,失败一方很多被贬到地方去,而司马光就是站在他们对面的。沈欢急得要死,当时司马光还是宰相反对派的第一提议者,其他反对者就是以他的理论为根据的,虽然事后没有贬谪司马光,但胜利后的皇帝对他如何不爽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司马光死脑筋,一时多说也没用,只能期待到时再帮他补救了!沈欢现在已经开始有做救火队员的准备了。

日子转瞬即过。大宋治平元年二月初二,是一个值得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世界第一台铅活字印刷机成功问世!

“成功了,沈兄弟,我们成功了!”这是周季上门找沈欢时的第一句话,之后拉着他就猛地飞奔印刷作坊。

“成功了,沈公子,真的成功了!”曹老大一脸激动地指着印刷机说道,脸通红像要滴血一般,身体不能自制地颤抖着。

“真的成功了!”沈欢喃喃地说道,抚摩着眼前的印刷机,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把这该死的机器给鼓捣出来了。是个大家伙,长七尺多,宽六尺,高也有四尺左右,一个金属机械,有铁的骨架,也有铅的合板。

这是一场革命,文明的变革,沈欢没有理由不清楚这台印刷机对古代的意义,特别是盛行文治的大宋,它的问世,将使这个文化居古代中国之冠的时代更加沸腾!有了它,沈欢就有了变革这个时代的最有力武器!

“苍天在上,最激动人心的时代就要来临了!”沈欢摩挲着这台有着冰冷之感的金属机械,激动不已,热泪快要止不住地流出来。

没有电力,也没有蒸汽机,全靠手工操作,不过这个应该比十五世纪古登堡发明的那个印刷机要先进得多,毕竟很多方面都经过沈欢这个后世人改造过了。少了雕版的那个刻板阶段,全用活字,速度简直是几百上千倍,省却无数材料,成本便也呈几何数下降。

“曹老大,现在就动手,沈某要看看一天下来从排版到装订成册能印刷多少本。”沈欢打算一试印刷机的功效。

“好叻!”曹老大也跃跃欲试。

《论语》是试验的首选。若用雕版,一部《论语》,从慢慢刻板,到一张张印刷,没有半年时间下来绝对难以完成,价格也不菲,质量差的也需几百文钱,若质量精装,上一贯钱也不是希奇,非平常人可以买得起。

曹老大带出来的工匠也有几个识字的,虽然说要他们作文章很困难,不过若是按字排对,还能顺利完成,曹老大带头,只花了一个时辰即排好几版,吩咐工匠继续排下面的版本,他又吆喝一声,开始启动机器,准备好纸张墨油,开始了令人激动人心的印刷。

“砰砰砰!”金属板块碰撞的声音是大了点,不过那“唰唰唰”纸张出来的声音像天籁一般,敲在众人的心头,令人又激动又紧张……

“很好很好,哈哈!”沈欢得意地大笑,他一整天都呆在印刷作坊,观看了全过程,拿着油香浓郁的新版《论语》,激动得更是难以抑制,虽然纸张清洁度比不上后世印刷,甚至比一些精良的雕版还有所不如,不过这不是问题,随着技术的改进,应该能有所提升。关键是速度,一天下来,竟然能印刷完成两百本《论语》!而且还算上排版时间,加上第一次使用机器,未能熟练的缘故,随着时间的推进,速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奇迹,奇迹!”曹老大一个大老粗热泪盈眶,又哭又笑,之后在沈欢身前跪了下去,“沈公子,受小老儿一拜!”

沈欢吓了一跳,拉他起来:“曹老大,你这是做什么!”

曹老大紧紧地抓住他的肩膀,哆嗦着嘴唇:“沈公子,这是为天下之人跪的,你一定要受!以前印刷一部《论语》前后需半年才成,可你这机器一出,一个月下来就能印上万册!这只是一台机器而已呀,一台……而且成本不过三十文,三十文呀……从此,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能买得起书了。沈公子,天下之人,后世诸人,都将铭记你的功德!”

沈欢沉默了,紧紧地扶着曹老大,也说不出话来。

半晌之后,周季才嚷道:“沈兄弟,机器鼓捣出来了,看来很不错,你说的事是不是该进行,为兄迫不及待地要做富翁了!”

沈欢沉吟一下,道:“不能急,还要等一个人出现才行。”

“谁?”

“你我都认识的,淮阳郡王赵仲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