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四十九章 献策

北宋仕途 第四十九章 献策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沈欢听得对方并没有拒绝的意思,不禁大喜,道:“永叔先生请宽心,晚辈这朋友的印刷术非平常雕版可比,十数万字的书每月能印好几万册!”

“什么?”欧阳修震惊不已,“好几万册?”

苏轼问道:“子贤,可是最近开封城里的新华书馆?”

“正是!”沈欢说道,“是我一个朋友开的。”

“那就没有疑问了!”苏轼转而向欧阳修说道,“老师,这家印刷馆看来与子贤说的一样,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印刷法子。他们书店所卖之书价格便宜,质量上乘,以前买一本书的钱如今能买上差不多十本。早些日子学生就替老师买了好几套呢!”

“原来如此!”欧阳修感叹不已,“子贤,如此有利教化的利器,何不让你那朋友把此术献予朝廷,也好让朝廷教化天下万民!”

沈欢一听差点又要摇头,怎么这些官员一听到有好东西就要替朝廷占为己有呢,难怪商人都害怕官员,他们所谓“大义”一出,有时候还真只能乖乖把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献出来,还是无偿的。

“永叔先生,晚辈朋友也考虑过此事,他认为献予朝廷也不过是多印几本书而已,若给有心人掌握了这些技术,秘而不宣,以此抬高书籍价格,于民于己都没有利!如今他自己经营,一律把书籍价格规定为一百文钱,总是方便了不少文人士子。另外他有着莫大的雄心壮志,想要把书籍生意做遍整个大宋角落,等过了几年,价格稳定后,他将会无偿向天下之人公布此术,让文人自己都能印上书籍,令我大宋文化功业更上一层!”

欧阳修听得沈欢一通解释,不由叹道:“子贤,你这位朋友高风亮节,非常人可比呀!”

“他也是个读书人,家传经营,却一心要方便天下读书人!”沈欢看似替周季吹嘘,其实不无自誉,毕竟新华书馆更多的是由他做主,说几年后免费提供活字印刷术,也不是空口白话,他认为几年之后估计也会有人琢磨出印刷术来,那时候的书也就很便宜了,没什么赚头,还不如干脆免费公开技术,还能换个好名声!

欧阳修沉吟一下才道:“既然子贤的朋友看得起老夫,要把老夫文稿辑录成集,当然得共襄此举!过几天由老夫整理好再派人给子贤送过去,如何?”

沈欢大喜道:“多谢永叔先生!另外,晚辈的朋友说了,以后都有规定,凡是所出之书,著者还在的都会提供稿费予他!”

“稿费?”欧阳修变了脸色,“子贤,老夫是这般为利之人么!若提钱财,老夫还真不把文稿给你们了!”

沈欢不慌不忙地道:“永叔先生,晚辈当然不是特意惹你恼怒。可这是书馆的规定呀!”

“就说老夫不收吧,免费奉送给他的!”欧阳修不以为意地说道。

沈欢叹了口气道:“永叔先生俸禄几何?”

欧阳修道:“虽不至于家财万贯,却也足矣!”

“未做官之时呢?”沈欢又问。

欧阳修迟疑一下才道:“勉强可度日!”他幼年失孤,家境贫寒,还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为学时连买纸的钱都没有,只能成为古代在地上练字的名人之一。不过他也不以此为羞,依然大方老实地回答。

“正是此理!”沈欢拍掌说道,“像永叔先生未发达时困窘处境,我大宋天下想必有不少人吧!其中也不乏才学之辈!若今后有机会出书,虽未发达,但能凭此稿费,也能救济家用!永叔先生这趟若不收取稿费,他日士子文人闻之岂不是也要跟随?这样一来可就都要硬着头皮放弃这些能救济家用之财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稿费一项,全是个人努力所得,非偷非抢,取之又有何难哉?还请永叔先生为天下之人着想,勉力收下这第一次稿费,也好给天下之人一个榜样!”

“这个……”欧阳修脑子还有点转不过来,他月奉两三百贯,一年下来算上其他赏赐,有几千贯收入,从不缺钱,倒一时忘了当年困窘的处境了。

沈欢又道:“晚辈有幸听得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永叔先生可有兴趣一闻?”

欧阳修一愣,既而呵呵笑道:“闲来无事,子贤亦觉得有趣,想必不同凡响,听来又何防!”

沈欢道:“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这是《吕氏春秋察微》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大体意思说的是:鲁国的法律规定,鲁国人在别的诸侯国家做奴隶,如果有人能帮助他们赎身,可以回来从国库领取酬金。这条法律让许多鲁人得以重返故乡。孔子的学生子贡从别的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人,但是回来后却辞让,不肯领取政府的酬金。孔子对他说:“子贡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从今以后,鲁人不再会赎人了。领取国库的金钱并不会损害一个人的品行,但是不领取酬金就不再会赎人了。”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个人用一头牛来答谢他,子路接受了。孔子说:“鲁人以后都会勇于搭救落水者了。

欧阳修通达经典,怎可说没明白过来,沉默半晌,既而叹道:“果然是个好故事!老夫算是明白了,子瞻,你可明白过来?”

苏轼听闻老师问话,想了片刻,不由笑道:“子贤不愧是子贤,子瞻算是领教了!”

“道理很现实,却也很简单!”沈欢叹道,“永叔老师今日若不取这些稿费,他日别人也不敢领取,苦的还是那些有才学却贫寒的子弟呀!”

欧阳修苦笑道:“佛家有云: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老夫就做一次这个贪财之人吧!”

沈欢喜道:“多谢永叔先生成全!”

欧阳修哈哈笑道:“子贤,你们可有趣呀,老夫拿你们的钱,你们还觉得占了莫大的便宜似的!”

沈欢道:“我大宋读书人多如牛毛,能科举做上官员的却没有多少,此举也是为了给这些读书人一门为生之道而已。像前朝柳三变,以他的名声,若把他所填之词辑录印刷,想必也能大受欢迎,他也该取得一笔不菲的稿费,总也不至于死后连下葬之财都没有!”

柳永虽然大了欧阳修差不多二十岁,不过他才死了不过十年,基本上可以算是同一时代之人,对于此人的遭遇,当然也颇多感慨,下场算得上是一个凄凉的文人了。这等有名之人,若真能出书,领取稿费,当不至于如此落拓,若今后真能为这些文人改变这一局面,那么他今日领取稿费之事纵是为人所讥,也都认了吧!

沈欢也颇为欣喜,这出版大业终于迈出一大步了,有欧阳修作宣传,想必这个稿费一事已成为定例,也算是自己为这个时代文人做的一点点贡献吧。像那个柳永,如此才情,最后竟然落得连《宋史》无传的结果,真令人不胜唏嘘。这稿费虽然看上去是自己吃了大亏,不过多年之后,这一批受益的作者成为一个整体,那力量也非同小可!

沈欢又道:“永叔先生,这个稿费多少晚辈的朋友是这样规定:以版税而论,版税呢就是以每本书定价十分几为作者所得,最后结果就是看到底卖了多少本。如今每本书基本定价都是一百文,版税为十分一,也就是说,每卖一本书,先生即可得到十文钱,若卖十万本,那么就是一千贯钱!”

“一千贯?”苏轼吃了一惊,不由笑了起来,“子贤,虽然君子不言利,不过如此丰厚收入,连苏某都不禁动心了!”

沈欢眼珠一转,道:“子瞻兄当然也需要为这教化天下之人出一份力!令尊文章独步天下,也为我等景仰,若是子瞻兄能请得其手稿,也一并印刷出版,当然,你与子由兄的文章也可一并拿过来,到时给你们父子一个合集,就称‘三苏’文集,想必也是盛传千古之事!”

苏轼闻言心里一动,钱不钱还是另说,关键是这个名扬千古,就是他这么豁达之人,也难以抵制这个诱惑,不禁说道:“就这样说定了,苏某回去一定劝家父整理书稿!”

沈欢嘿嘿直笑,“唐宋八大家”里的宋代六位这里就入网了四位,只差曾巩与王安石就一网打尽了,真是一桩令人激动之事。虽然说现在苏轼兄弟还年幼,文章之道也差了许多,不过并不妨碍他们的名声。欧阳修的文集可印两册,总共应该能卖那么三四十万册,苏家父子三人再不济也能卖到十万册,除了给他们的稿费,自己一方也还能赚他好几万贯,简直是一本万利之事!等到南方书市渠道打通铺开后,这个利益应该更上一层。当然,王安石与曾巩也不能放过,找个时间把他们也拉下水才成!

做成了一笔大生意,沈欢不禁高兴,看看天色不早,来此的最后企图也该道明了,扭头看见苏轼在一旁不由得有点为难,自己献给欧阳修关于濮议的策略,有点不大光明,多一人知道就多一分风险。倒也不是不相信苏轼的人品,此人品德无双,可那张大嘴巴藏不住事,有什么说什么,这也是后来惹祸的原因。若给他知晓这般阴损的法子是自己献出来的,还不知以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呢!

欧阳修人老眼睛不老,脑子更没有昏庸,一眼看出沈欢的扭捏,微微看了一眼苏轼,明白过来,不由笑道:“子瞻啊,老夫近来眼睛不大好使了,这个书稿又要整理出来给子贤,不如你先到书房帮老夫整理一番,如何?”

“现在吗?”苏轼愣了一下。

欧阳修道:“那就要看子贤急不急了。”

“急,很急,越快越好!”沈欢明白过来,不禁佩服欧阳修的手段,一句话就能把苏轼乖乖支走,“就麻烦子瞻兄了!”

“有事弟子服其劳!”苏轼站了起来,“能给老师整理手稿,那是学生的荣幸。学生这就去整理,尽快交付子贤,也好令天下之人尽快见到老师的文集!”说完行了一礼,快步走了出去。

待苏轼走远,欧阳修半眯着眼睛,呵呵问道:“子贤,有不是有紧要之事要与老夫说一说呀?”

“濮议。”沈欢缓缓吐出两个字。

欧阳修倏地睁开眼来,端坐起身子,苦笑道:“子贤,这次濮议,你老师给是给了老夫不少麻烦呀!”

“预料之中的事!”

“哦?”欧阳修愣了一下,“听君实说你早能料到濮议结果?”

沈欢道:“当日永叔先生与韩相公提出追封事宜,想必也难以料到今日景象吧,满朝大臣几乎都在抵制呀!”

“是啊,确实料不到!”欧阳修尽是苦笑。

沈欢叹道:“事情已经到了难以收场的地步,太后都难以忍受了!如今看来,若再拖下去,不单御史台要外放,想必韩相公与先生都难以保留。”

欧阳修笑得更苦了:“如今奈何?”

“非常时期使非常手段!”沈欢沉声说道,“晚辈虽然是司马老师的学生,理应站在老师一边,不过晚辈却不想再见事情拖沓,耽误了朝政啊,先生想想,此事一拖半年,中外汹汹,连天下臣民都在议论纷纷,再不快点结束,下去就是难以收拾的党争了!为了天下平静,为了朝堂能早日恢复到正道上来,晚辈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特来献策一二。”

“子贤真有奇计?”欧阳修又惊又喜。

**************

这里赎人的故事之前写得很模糊,盖因没查到资料。如今得各位读者大大指点,改正过来,特别该感谢夕渡大大。不得不说,众多读者的文史知识真是太令人钦佩了。牛就一个字!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