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一百五十章 安石

北宋仕途 第一百五十章 安石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子贤,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司马光皱紧着眉头,一脸的疑惑,“介甫之才,胜我等许多,又精通经济之道,正是经世致用之人。你怎么会说他不合适呢?”

沈欢道:“老师,您欲推荐王介甫主持变革之事。那您认为为了使变革措施畅通无阻,要使下面一心变革,他至少需要掌握哪种程度的权力呢?要知道,官太小的人不行,因为没有威慑力!”

“这个……”司马光沉吟片刻,“如果他真的愿意为天下百姓出力,只要是对百姓有利之事,老夫甘愿辞掉参知政事使其代之!”

沈欢苦笑了,道:“老师高风亮节,学生向来都是佩服得紧。可是,在上有宰相的情况下,一个参知政事,做得来什么呢?特别是那个宰相不一定会站在改革这一边的时候!老师难道忘了,当年范希文亦是参知政事,所行变革之事,依然短命而夭么?”

“子贤,你的意思是除了官家支持外,这个主持者还需坐到宰执之位么?”

沈欢默然,当是承认。改革向来都是利益变更的事情,最容易得罪人,也最有风险。为了一力推行,只有让改革者掌握最大的权力与声望强行推行,除此难以成功。之前的商鞅就证明了这个事实,而历史的神宗皇帝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因此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让王安石重返中枢,后来为了变法措施顺利推行,更是一下子把原来的宰相给放下去,使王安石上位。

司马光眼神闪烁了一下,最后沉声道:“如今官家已经铁了心变革,正是我大宋除弊端更旧俗之时,大有为之局面,想来也令老夫激动,若是现今的宰执之人因为私心不肯力行,或者退让,老夫宁愿得罪别人也要弹劾对方!人尽其才,也是老夫的心愿!”

“啊?”沈欢吃了一惊,司马光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他已经打定注意要推荐王安石上台了,若韩琦再不肯改变,他宁愿得罪对方也要为王安石出力!这值得么?沈欢心里暗暗地问,他也清楚,司马光与王安石交好,甚至可以说是最要好的朋友,历史上前期司马光也是一力支持王安石上台的,可是后来的结局谁又想得到呢?这也是令沈欢为难的地方,他不可能直接向司马光说出他们以后会怎么样怎么样。有时候,知道得太多,也是一种烦恼。

“老师说到点子上了!”沈欢转移话题说道,“一个宰执,当然应该顺应时势为天下百姓谋福利!那么,老师,学生倒有一个疑问了:到底宰执之人应该要有什么样的能力才算合格或者优秀呢?”

“什么样的能力?”司马光也愕然,“子贤,你这问题倒是把老夫难住了。若说宰执之人,入得官场,能上升到这样的人选,朝政方面的能力倒是不大有质疑的地方了。因此老夫觉得贤德更是宰执之人该有的品质,甚至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学生完全同意老师所说!是的,贤德很重要!”沈欢笑了笑,最后轻轻地问了起来,“老师,您觉得介甫先生具有这样的品质了么?”

司马光顿时勃然变色:“子贤,你这话太过无礼放肆了!王介甫道德才学,世所钦仰,就是老夫,一直也都以为榜样,你怎能这样怀疑一个高德之人!”

沈欢赶紧道:“老师,学生从来不怀疑介甫先生是个正人君子!只是学生觉得介甫先生的性子有时候太过固执了。这种态度若用来做学问,那是一等一的优秀;可若要身为宰执,好像就太过了,需知身为宰执,位在中枢,统管百官,最需要的便是统筹工作,发挥出百官的最大能力来,而这样就需要宰执具有或强硬或柔和的手腕,是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一点,试问老师,以您对介甫先生的了解,他能做得到吗?相反,若是一个宰执太过意气用事,闹得百官不和,朝廷汹涌,倒非天下之福了!”

司马光道:“子贤言辞太过了,介甫性子是有点拗,不过老夫深信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能把持得住。更何况现今朝中诸臣,与他都有着交情,甚至是知交好友,又岂会闹成什么不可收拾的地步!”

“老师……”沈欢还想继续让司马光打消推荐王安石的意思。

“子贤!”司马光不悦了,“所谓闲谈莫论人非,王介甫怎么说都是长辈,你一个后辈,总揭人短处,反而会令人以为你心胸狭窄。更何况他就是你的岳父了,亲家之间,更该和睦敬爱,岂能有诋毁之言!”

“老师,学生可不曾诋毁……”

“子贤,王介甫是什么人,老夫与他知交二十年,还不比你清楚吗?”司马光还是不让沈欢接续说下去,“至于举荐与否,此事老夫自有分寸,你就不必多言了!”

“唉!”沈欢无奈地看着一脸正色的司马光,暗叹一声,也许,不论他如何努力,宿命这东西,怎么也改变不了!

司马光又道:“子贤,先帝驾崩就快要百日了,你与王家闺女的婚事,也该有个定论了。再拖下去,老夫也难以向王介甫交代,下月中旬,你们就把这个事情定下吧。你看如何?”

“一切听凭老师吩咐!”沈欢无奈地说道,心里有一种很荒谬的感觉,他在劝着司马光不要举荐王安石,而他偏偏就要成为王安石的女婿,以女婿抵制岳父,还有比这更不可思议的事吗?另外就是司马光现在要一力举荐王安石,偏偏对方上台后与之成为仇雠一般,最后造成最大的历史遗憾!太荒谬了!

沈欢这边大发牢骚的当儿,官家赵顼那里也没有闲着,他面前只站着三司使韩绛一人,身在大殿里,韩绛并不敢多言。

倒是赵顼捧着一大叠文稿,长长地念了一大段:“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接着又赞叹道:“说得好啊!真的妙极了,此万言书所言,大合朕之心意。数年之前就觉得著者大有才华,如今读来,更是佩服著者的才情!韩计相,你说这‘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真有人能做得到吗?”

韩绛作为王安石的好友,当然清楚官家看的正是王安石数年前所上的《万言书》,书中恳求变革的念头,殷殷在耳,现今官家正有此意,当然会满意得很。

韩绛恭了恭身子,回答道:“陛下,微臣为三司使,管管财政做做帐目尚可,若要说生财,则力有未逮!至于这个生财之法,臣敢说,此著者确实是有的!”

“哦?”赵顼大感兴趣了,端坐起身子来,“韩计相,这也是朕找你来的原因了:你也知道,最近朕都为了这个变革一事烦心,现在大家都在吵谁是最适合主持变革的人选。今日持国先生看朕烦闷,特意又找出这本《万言书》,要朕看看!而且持国先生也极言此书著者有着当世无双的才华,能为朕排忧解难!持国先生为你之弟,据说此书著者也是你的朋友,因此朕想问问你这个王安石之事!”

“不知陛下想要知道什么?”韩绛微笑问道。官家口中的“持国先生”,就是他的弟弟韩维,他们都是王安石的好友,对王安石的才情,向来佩服。而他也明白弟弟主动的原因——他们都觉得,是时候让王安石重返朝廷了!不管是为了私人利益也好,还是为了天下之福也好,他们认为,以王安石内里的锦绣文章,早早退隐,就真是太可惜了!连老成稳重的弟弟都动了心思为王安石说话,他此刻也已经做好了为对方延誉的打算。

赵顼看了看手中的万言书,神情一下子神往了,幽幽地道:“韩计相,当日朕还在藩邸时就曾拜读王安石此书,恨不能与之一晤!后来他辞官退隐,朕也是可惜,不过持国先生与朕聊起的时候经常提到这个王安石,说很多观点都是从他那听来的。总之,对这个王安石,朕已经是如雷贯耳了。朕想知道,韩计相,你说这个王安石是朕需要的人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