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波澜

北宋仕途 第一百七十三章 波澜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沈欢与王璇是在大年初二那天到王府省亲的。因为新年刚过,大家都闲来无事,王府一家子都聚在了家里团聚。两人的到来,平添了几分喜气。

在王安石的一声令下,吩咐下人大肆操办酒宴。王安石戴着个翰林学士的头衔,还有权代参知政事的职位,每个月单是俸禄都有几百贯,还有新年官家的赏赐,虽然有着偌大个王府要经营,不过他不好游乐,极其节俭,家底也颇为殷实了。从这次颇为丰富的酒宴就可以看出王府一家日子过得大是充实。

当然,单以钱财而论,沈欢才是闷声发大财的典型。与周季的合作,让两人都赚得盆足钵满。活字印刷机还处于垄断地位,没有人能撼动它的市场,就是这么一个机器,就让他与周季还有赵顼的荷包充实得很了,更不用说烈酒与清茶带来的利润。

不过沈欢也知道钱财不能露白的道理,虽然不少人也能隐约知道他与周季的合作关系,不过因为操作得当,别人也说不出什么异议的话来。再说他表面也不奢侈,住的地方还是那个小院子。

宴上王安石尽是春风得意,频频劝酒,几个男人喝得倒也有了几分醉意。王安石的两个兄弟和两个儿子都在席上,另外还有一个郑侠。很明显,郑侠对沈欢是抱着很大的好感的,连说话都用了敬语,酒劝得也凶。至于王安石的夫人王氏,则拉着王璇低声说着些什么,时不时还含笑看着沈欢。

这是一次午宴,大有宾主尽欢的气氛。吃饱喝足之后才散了酒席,因为都喝得有点高了,王安石吩咐大家散去休息一番。本来沈欢打算拜别的,却让王安石留了下来,说是午后有些大事与他相商。

待沈欢休息了个把时辰之后,酒意已过,彻底清醒之后,就由王安石遣人过来请去书房,商量他们的大事了。

去之前,给沈欢整理衣装的王璇不无忧色,叮嘱了一句:“夫君,与父亲相谈,凡遇争执,最后不要与之相争!”

也不知是不是女人特有的感觉,她总觉得自己的夫君与父亲兄弟有合不来的危险。看着王璇一脸的忧色,那靓丽的面容因为紧蹙的眉头染上了一层令人心疼的气色。轻拍她的小手,示意她放心,这才出去。

不愧是官家特意赐给王家的住宅,宏大得令人羡慕。与王安石相见的地方是一间阔大的书房,饶是如此,坐得人多了,也显得相对狭小。除去沈欢,已经有六个人坐在里面了。正是刚才酒桌上的几个男人。

看到这里,沈欢心里一突,王安石全家兄弟儿子还有学生都上阵了,看来这次所议之事非同小可呀!

“子贤,你来了,过来坐!”王安石一脸笑意地招呼沈欢。

因为人多,分开两排来坐。除王安石端坐在书房的主位外,其他六人隔着书桌分列在他的下首。王安礼、王安国在左上首,与他们并排的是王雱;另一边是郑侠与王旁,中间留了个空位,看来是给沈欢预留的。

沈欢走过去的时候,因为身份与年纪的原因,只有王旁站起来迎接,直到沈欢坐下后才安然落座。沈欢打量了一下诸人的神色,都比较肃穆,对于王安石要议之事,更是好奇了。

“都到齐了!”王安石嘘了一口气,“今天召集大家,是想与大家商讨一些大事!大家也知道,如今老夫位为参知政事,身为朝廷中枢,朝廷大事,自然有份参与,这次与大家要讨论的便是朝廷大事。另外,官家召老夫回京的意思,大家都不是外人,想必也清楚。老夫就不矫情了,实话和大家说了吧,前些日子官家召见老夫,问老夫变法事宜准备得如何了!”

“变法!”沈欢微微变了些脸色,脑袋有点疼了,该来的还是来了。

王安石又继续说道:“说到变法,这是老夫多年的心愿,如今得遇明主,自是鞠躬尽瘁,非死不能止息!至于变法举措,这些年来老夫也深思不已,倒也有一二条例,今日招大家过来,是想让大家阅一阅老夫这些日子写的几条变法条例,另外若有什么缺失,大家尽可说出来,也好让老夫完善这些条例!”

王安石话才说完,王雱就迫不及待地说道:“父亲大人学究天人,又贯通古今,经世济道更是天下无双,您想出的法子,自是别人难以企及的。如有官家支持,自可放开手脚施行便是,何必顾及别人的想法呢?再说孩儿认为这些变法条例也没什么不妥了!”

王安石笑道:“孔圣人也说‘三人必有我师焉’,老夫非圣人,更非完人,又岂不会有失忽的时候!元泽,你说这些话,也不怕别人笑话!”

“笑话?”王雱紧盯着对面的三人,厉声说道,“王某看谁敢笑话!”

沈欢沉默不语,神色淡然,他也知道,王雱的眼神看得更多的便是他了,在座之中,身为长辈的王氏三兄弟,王雱自是不敢这样说话的;至于郑侠与王旁,也算得上王安石的亲传,对于王安石的举措,当不会有什么异议;只有他沈欢难以定论了,论亲疏,他是王安石的女婿,本也是亲密关系,奈何沈欢不单是一个后辈而已,他在朝廷与士林中都有着不小的名声,对于王安石的政治行为是如何做想,大家就不清楚了。

沈欢淡淡地看了一眼诸人,笑道:“若是对大宋有利、能够富强大宋的举措,沈某自是没有丝毫的反对的理由,相反还会拼死维护!”

“哈哈!”王安石笑了起来,“子贤的人品与志向,老夫自然是深信不疑的。他日还要仰仗你的才华以助老夫成事呢!说到底,大家都不是凡人,也是一心想为大宋天下黎民百姓出一份力,中兴我大宋天下,重现汉唐雄风,当在今日!为此老夫不惜生命,不惜成为那些迂腐顽固之人的敌人!”

王安石的魅力能够感染许多人,他的话也很有鼓惑性,至少在这一刻,沈欢都给他说得心潮澎湃。

热心公道的郑侠当场表态:“老师壮志,门生向来都是佩服的,也甘愿附为助翼,为天下尽一份绵薄之力!”

王安石微笑点头嘉许。

这一副情景倒是令沈欢心儿难以平静下来,郑侠,一介小人物,却凭着几幅图画,成为最终拉王安石下马的关键人物!然而,在这些没有发生之前,这一刻,他们是多么地和睦,多么地相得呀!造化弄人,一至于斯么!

郑侠不是小人,这一点,熟知历史的沈欢很清楚,他与那些怀着异样心思追随王安石的奸臣不一样,若他只是一个附上谄媚之人,历史上他只要抱紧王安石的大腿就可以快速高升了,毕竟在学生之中,王安石对他是抱着无比的期望的。然而他没有,凭着一点热心,任凭王安石一派如何打压,最终还是毅然走上了反对王安石的道路,以至终生坎坷。

正是因为了解郑侠,此刻的沈欢,才对王安石即将要拿出来的变法措施感到更无奈了,他暂时是改变不了什么了,只能静待时机,看看能不能把历史的轨迹稍稍拉动一下吧。

王安石把他写就的变法举措发了下来,从王安礼先看起,接着是王安国,到了王雱的时候,他只接过手,没看一眼,就站起来递给了对面的郑侠。这情形立刻让沈欢明白过来:看来这些条例,得了王安石真传的他,也出了不少力呀!

沈欢拿到那几张纸的时候,并没有一眼看下去,而是稍稍吸了一口气,平复些须心绪才展开一看。饶是如此,在看到这些条例的时候,他还是感到呼吸急促了不少,心儿也像吊在半空,上下不得。

条例不多,只是区区三跳,比之历史上王安石那些浩繁的条例,不过是小巫而已。但是沈欢也知道,现在这些条文,不过是前兆,以后还有得让大家吃惊的呢!

这一次,王安石只是抛出了三条变法举措:均输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

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变法呀!这一刻,沈欢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也知道是王安石变法把北宋的政坛闹得鸡飞狗跳,不愿意看到,可是他也清楚,北宋朝廷的天下,已经到了不可不变的地步。不变法,难逃自身灭亡的地步!

在最后的王旁把变法条例阅读完毕之后,王安石开始说话了:“怎么样,诸位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还是王雱最急:“父亲,若说得补充,孩儿觉得只有三条例法,太过少了一点,还未能把天下弊端都纠正过来,应该尽快把其他条文也整出来才是!”

王安礼不同意地道:“元泽,路要一步步地走,饭要一口口地吃。这变法举措,事关天下,谨慎一点还是好的!一步步地来,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这才是上策,若是一股脑儿整出来,也没有如许多的人力来施行呀!”

沈欢微微点头,王安礼在历史上还是一个比较稳重之人,虽然有时显得过于保守,不过总比那些好心办错事之人要好上几分。对于他,沈欢是比较有好感的,至少他就不同意王安石父子的“征诛”之术,政治上排除异己,是他极力抵抗的。

王安石闻言也点头说道:“和甫说得不错!变法变法,除了变法举措,还需变法人才!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如今朝廷之臣,老夫都不是很熟悉,也不知哪些是真心变法的,不敢轻信他们呀!这样的话,法例多还不如少呢!”

王雱泄气地道:“父亲,也不知官家是如何作想的,明明要您做参知政事,偏偏还要在前面加‘权代’两字,这不是让别人有什么想法么!没有实权,做起事来也没有威信呀!若是由父亲掌朝,到时说变法,还不是容易之事么!”

沈欢暗地里发笑,这个王雱,天才是天才,但毕竟年轻,不懂官场的深浅,一昧地认为只要权力大,就没人敢抵抗,也以为权力大就可以一切顺利!反过来一看,这点上他要排除异己,也不是没有原因了。不过这些观点聪明得可爱罢了!

王安石正色道:“元泽,官家如何做法,自有道理,岂由你来异议!加权代两字,应该是为了考察老夫有没有处理朝政的能力吧。如今新年已过,待得上朝,也许官家就要有大动作了!”

王雱兴奋地道:“父亲,这是官家召见您时承诺的吗?”

王安石无奈地道:“算是吧。不瞒大家,正因为是官家召见,老夫这才放心整理出这些变法举措的。官家也像老夫保证,他一定会鼎力支持变法,另外,如果不出意外,这个主持变法之人,应该由老夫来担当!”

众人闻言不由都神色一动。

“既然如此,父亲您还犹豫什么,这三条变法举措,现在就该上奏官家,新年一过,即行新政!”王雱更是兴奋了,“届时父亲再制出更多有利天下的条例,富强大宋,中兴大宋,他日不难成青史名臣!”

王安石笑道:“至于青史留不留名,老夫倒没有多想,只愿天下能由老夫处稍稍得利便心满意足了。好了,其他就不多说了,大家就这三条变法举措谈谈得失吧!”顿了顿又道,“如今帝国最大的难题,便是财力日艰,甚至可以说已经影响到我大宋能否顺利运转的头等大事。因此老夫变法,首重治财之道。现在制出的三法,就是本着先解决财政想法而制定的!大家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众人一阵沉默,都不说话,互相看了一眼。沈欢现在还记起王璇之前交代的话,生怕与王家之人起争执,暂时打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最后还是在家随便惯了的王雱率先发话:“父亲,这些条文,孩儿都仔细斟酌过了,没有什么不妥!均输法就不必说了,本来就是为了省劳费、去重敛、减少百姓负担,节流也是一条治财之道嘛!至于农田水利法,更不用说了,天下以农为本,而农以耕为本,治理水利,更有利用从事农桑,而农桑大好,赋税也就更多,帝国财政收入也就更大了!还有这青苗法,贷钱予民,补助耕种,还可以收息赢利,更是赋有前瞻的良法!”

王安石呵呵笑道:“让你们评论得失,你倒好,尽是美言,缺点一丁点不说!”

王雱也笑道:“父亲大才,些须缺点,岂是孩儿等人可以看得出来的!”

王安石不再理会他,转头说道:“和甫,你们有什么看法?”

王安礼迟疑片刻才道:“其他两法还好,小弟觉得最不妥的便是青苗法,贷钱取息,总感觉有点不对劲,但是哪里有问题,一时又说不出来!”

王安石点点头,有点失望,又问他另一个弟弟。

王安国也道:“大哥,经二哥一说,小弟也觉得有点不妥,不过具体是什么,说不上来!”

王安石有点失望了,这三条法例之中,他最得意也是最自豪的便是这青苗法了,然而他最近亲的两个弟弟却一致否认了此法,虽然没有明说,但“不妥”两字,已经是他们给大哥面子才如此委婉的,不无让他暂时放下此法的意思。

王安石没有辩驳,他的大儿子王雱却急了:“二位叔父!青苗法是父亲殚精竭虑思索出来的,虽然不无借鉴前人的经验,可此法大胆可行,非一般可比,若行得好,得益无穷,先是贫乏之民得钱从事耕作,免得他们无事生产成为流民;再是有利生产,于国可得赋税;接着是贷款得息,更能充实国库。一举三得,哪有什么不妥之处!”

王安礼说道:“元泽,国家大事,不是想当然耳!你说的这些益处,为叔不是瞎眼之人,没有道理看不出来。但是,青苗之法,以国行借贷之事,与民间商贷何异!如此行事,岂不招人怨恨,到时朝臣弹劾大哥,又该如何自处?”

王雱辩道:“难不成就因为可能出现的阻挠就不行此良法了?”

王安礼无言以对。

“你们莫争了!”王安石发话了,“青苗法之利,不可谓不大,此法王某断不会放弃的!丁当禀明官家,由陛下决断!”

“岳父大人,官家年轻气盛,有时不免冲动。小婿觉得变法举措,除了向官家禀明利处外,还需点明可能出现的弊端,由他决断,方才是上策!”沈欢再也忍不住出声了,王璇的叮嘱,全成了脑后之言。

“哦?”王安石疑惑地看了他一眼,“难不成子贤看出这些举措的害处来了?”

“害处?”一旁的王雱厉色地瞪了沈欢一眼,“沈子贤,如今我们都在商讨变法的可行之处,你倒是要说害处,是何居心!难不成你要阻挠新法,或者是你根本不赞成变法!”

沈欢笑道:“大舅哥倒是冤枉小弟了,小弟在《唯物论》里明确说了,当今天下,已经到了不可不变的地步。如是推之,小弟自是很赞同变法的。然而小弟也清楚,人非圣贤,凡事难以两全,这是事实,若隐而不见,就非做大事的风格了!”

王雱冷哼一声:“你倒会狡辩!”

沈欢淡然说道:“狡不狡辩,有些话,小弟还是要说的。岳父大人,观这三法,正如岳父大人所说,都是为了解决帝国财政问题而设。小婿在三司行事,当然清楚大宋的财政是怎么一副情况。岳父大人所制之法,也全是为了大宋天下着想,对于这一点,小婿从不怀疑!可是……”

沈欢停顿了一下,众人也知道他接下来要说的才是关键,就连王安石也端正了身子仔细聆听:“岳父大人,法是良法,可到了下面,能不能惠民,那就难说了。小婿曾经说过,天下犹如房屋,房屋坏了,修葺即可;若要重建,良匠与良材不可或缺。岳父大人是上等的良匠,可能保证下面的都是良材吗?岳父大人,您能保证良法到了底下万千官员手上时,他们能本着为民着想去实施吗?”

“你胡说什么!”王雱辩驳着说道,“沈子贤,你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朝廷要变法,底下之人难道敢不听从!”

王安石脸色还平静,不理会儿子的叫嚣,示意沈欢继续说下去。

沈欢犹自说道:“均输法先不说。就说这农田水利法,本来是为了帮助百姓从事农耕要各县官员督促兴修水利,可是岳父大人,若这些官员把大力兴修水利当作政绩,一昧强征农夫,不顾农时,亦不顾地形,枉自行事,不单不能利民,有时反而会害民呀!大宋天下,路二十数,州数百,县更是数以千计,遍及百姓数千万,岳父大人就不怕其中有些宵小如此行事,祸及百姓,坏了变法的名声么!”

一通说辞下来,王安石还好,其他人倒有点脸色发白了,特别是王安礼,更是急道:“大哥,子贤所说亦有道理,此事不可不防呀!”

王安石没有发表意见,笑着问道:“子贤,说完这个农田水利法,你是不是还要说青苗法。”

“当然!”沈欢豁出去了,“青苗之法,亦是由官府贷钱给民,还是那个政绩的理由,若这些官员为了把朝廷派发的任务完成,不顾百姓需不需要,强令百姓贷出去,而农事最重气候,若有一个天灾,百姓没有收成,还不了钱,官府又为了把利息收上来,逼迫百姓卖地卖儿,弄得民不聊生,严重的恐怕还会酿成兵事呀!”

沈欢说的这些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情况,也是王安石变法成败的关键,当时施行时,出现问题,不少人都劝谏,然而王安石因为性格强悍,又因为箭已在弦上,若撤消变法举措,恐怕伤了变法的威望,只能硬撑下去,结果导致党争,祸乱了整个天下!

他本来打算这次只看王安石怎么做而已,然而事到临头,不忍心看到天下动荡,最后还是忍不住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说了出来,打算让王安石引以为鉴。

“胡说!沈子贤,你不要在这里大放阕词!”听完沈欢之话的王雱怒得拍案而起,脸色绯红,本来苍白的脸有些狰狞,很是恐怖,“你如此诋毁父亲的新法,是何居心,你还敢说不是想阻挠新法?你口口声声说要变法,其实却内藏祸心,反复小人,安有颜面在这里高声放词!父亲大人,你不要给他蒙骗了!新法之上,利民强天下,一定要施行下去!”

王安石脸色也有点不好了,内心里他也生怕会出现沈欢所说的情况,可这些变法举措毕竟是他的心血,给人家说得一文不值,心里怎么也不会好受。

沈欢听王雱骂他小人,也怒了,喝道:“大舅兄,小弟不过就事论事而已,何来什么居心!实事求事,一向是小弟的宗旨,明知弊端而不改正,这与其他阻挠变法者又有何异!再说了,小弟也没说不行这三个新法,只是觉得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需要提前制定一些防范措施而已!以沈某平庸之才,亦能看出这些害处,朝中贤达之人又岂会漠视,是时他们抗议纷纷,岳父大人又该如何自处?”

“元泽,你坐下!”王安礼出来呵斥自己的侄子,“今日大哥召集我等,就是为了讨论新法的得失,人家子贤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再说就是为叔也觉得为了防止子贤所言的状况出现,应该尽早定策防范!大哥,你意下如何?”

王安石点点头,道:“有道理!子贤,你所说的情况,老夫有时也想及一二,不过没有你所说的全面。为了防范这些官员只求政绩,可以由朝廷严令他们不得出现这些情况,否则一律严惩!另外,还可以设置一些视察行走各路,监督底下情况,一旦发现,不可轻饶!”

就这些?沈欢有点失望,道:“岳父大人,大宋州县无数,各地情况不一,些须视察,能成什么事?瞒上欺下之事,自古皆是不少呀!”

王安石有点不悦了:“子贤,你所的情况,老夫也想办法阻止了,你还想怎么样?难不成就因为一些可能出现的害处,就停止这些有利大宋天下的法子?”

沈欢说道:“小婿也没有说停止,只是觉得天下大事,纷乱复杂,应该从长计议,比较谨慎总没有错!”

“从长计议?”王雱冷笑一声,“沈子贤,你脑袋是否坏了?大宋弊端,就是因为时间长久才至此地步的,再等下去,岂不是更严重?你要父亲大人等到什么时候?你不要总是变着法子阻碍新法!”

沈欢怒不可遏,拂袖而起:“沈某好心,你总是刁难,是什么意思。岳父大人,小婿言尽于此,至于怎么做,就凭岳父大人的心意了!小婿家里还有些事,就此拜别了!”

他是真的失望了,彻底地死心。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何况王安石的性格又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执拗,他毫不怀疑他今日说的话能让王安石记挂心上的并不多。既然如此,还不如回去好好斟酌他自己以后的路子呢。

*******************

晚上应该还有一章。书生努力码出来,嘎嘎,奋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