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一百九十六章 继任

北宋仕途 第一百九十六章 继任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忙!这是沈欢现在唯一的生活节奏。用他的话说,就是“忙得像狗一样只能吐舌头喘气了”。

由不得他不忙。以他现在的官职,现在是龙图阁学识,馆阁高职,应酬颇多,而且大多是一些无法拒绝的聚会,因此只能时不时去亮一下相,算作附和。最为难的是在三司做盐铁副使,王安石制置三司条例司没成立之前,变法事宜,一切都是三司之人去做,沈欢这个位置,上不上,下不下,不能像高层一样稳坐钓鱼台,也不能像底层一般无所事事,只能一切都是自己上马,亲历亲为。

这种情况在王安石成立三司条例司之后,有所改观,对方对他的不信任,完全把他排除在外,有什么事也不交代他去坐了。他也不以为意,乐得清闲,以为有好日子过了。没想到司马光现在成为裁军的总负责人,一上马,第一件事就是把沈欢拉入他的行列——司马光认为此事是沈欢提前,自有作为,不想让他浪费在外。

沈欢没有办法,只能以三司副使的名义去协助司马光,去的时候,奉命带了三司拨过去的五十万贯钱。裁军是件大事情,特别是前期工作最多,需要一一制定方略,从哪里先实施,到哪个阶段又是另一个工程,都需要提前确定。沈欢只能参照后世的做法,把那些调配之发说予司马光知道后,两人商议,才形成条文。在这点上司马光颇为依仗他,沈欢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司马光一方的地位,有向王安石那边的吕惠卿的形象发展,参与制定条令,说好听是能力出众,说不好听是狗头军师!

因为邮政是个很陌生的东西,除了沈欢,连司马光也不大了解,更不用说底下办事那些官员了。为此沈欢只得处处现身说法,直到舌干口燥才让让人满意而去。种种事情压于一人,说不忙是假的。而且这个忙大有呕心沥血的趋势,这个狗头军师,也越来越有向累死的诸葛哥哥的方向发展!

忙活了大半个月,到了三月底,具体方案终于确定了。那就是一边由枢密院出面,向厢军讲解这个邮政驿站的好处,统计编排好自愿进去的厢兵。这个工程也需费点时日,因为厢军各地都有,这个邮政驿站,也不能让距离太远的厢兵进去,不然人家肯定不愿意。这样就要枢密院派人到各地去统计安排了。这种事情倒不用司马光与沈欢太过操心。

唯一可虑的就是建设驿站的事情。在哪建设,由谁建设,都是一大问题。那里建设的问题,这就需要地方官员的配合了,以司马光参政的名义,加上韩琦的支持,底下人倒也不敢太过放肆,配合也会尽力。至于由谁建设的问题,首先肯定不能征用民力,不然大义上这个驿站就难入百姓之心了。

在这个问题上,沈欢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司马光的班子底下,在讨论此事的时候,竟然有个一官员提出了组建建设兵团的概念!他的建议是既然要厢兵到邮政驿站,那不如让那些准备过去的厢兵成为先期的建设兵团,到各地去建设驿站,不够的话还可以从其他厢军中抽出来,给予钱财作为工费。这样的目的是既有了抽人建设的名义,又能让这些人更了解邮政驿站的好处——有了工钱好处,应该对这个新生的驿站有着更深的感情与更大的期望吧?另外通过其他厢兵,也宣传了这一制度,为以后他们自愿加入这个行列打下了基础!

这个建议,沈欢二话不说,就支持通过了!而且对这个提建议的官员奖赏了一番,又委以重任,让他负责建设之事——他也终于可以稍稍摆脱繁忙的事务了!按他们估计,邮政驿站大概还有四到六个月就能付与使用了。而司马光对此也颇为期待,也许年底,他们的邮政系统就能初见成效了。

不过就是他们既期待又忙碌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朝堂震动的事——先有御史几本奏章上去,弹劾宰相韩琦跋扈无理,让官家治他的罪。韩琦作为宰相,给御史们弹劾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本来无甚,不过这次事态的发展,却有了不一样的结果,更令人们有了不少猜测。

御史们一开始的弹劾,官家并不理会——这个不理会也是罪呀,他不理会御史也就罢了,可他竟然连韩琦也不理会。按照惯例,韩琦给弹劾,已经托病在家了,而按照惯例,官家也会好言相劝,让他回来,宰相再作个姿态不肯回来,之后官家再派大员到他家去相劝,让他回来支持朝政,一般而言,宰相也就顺水推舟回来了。然而这一次,却出意外了!

官家赵顼竟然放任政事堂的瘫痪,并不下旨让韩琦回来,也不让大臣过去相劝。这样一来,就让不少有心人猜测纷纭了。很明显,官家对韩琦也失去了耐心,弄不好就要罢相了。于是乎,更多人行动起来,特别是御史台,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如果这个时候的春药能替代兴奋剂的话,纷纷行动起来,加入了弹劾大列。

最郁闷的就数御史中丞王陶了,他真的很郁闷,一开始弹劾韩琦的那些御史,竟然一点也不通知他这个中丞,自行弹劾了。按照惯例,这是很反常的,王陶当然会不高兴。然而事情的发生到了他难以控制的地步,也出乎他的意料,为了统合御史台,就算他再不愿意,他也只能跟着弹劾韩琦了。而且弹劾得更加激烈,他以韩琦不到政事堂押班作为攻击之口,让官家治韩琦的渎职罪名!

一连五天,官家都没有表示可,而韩琦也不能强硬地回到朝堂。这时候,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韩琦真的老了,真的不会再呆在朝堂了!

韩琦早知道会有这一天,把司马光叫去吩咐了一番之后,他也光棍,不待官家下旨,自己就上了一封请辞的奏章,要致仕回家!

这道请辞奏章,像是在朝堂这潭水里扔了一大石头,引起的震动更大了。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一时间,朝堂像菜市场一般热闹。韩琦怎么说也是相三朝、立两帝的大人物,几十年经营,此番请辞,差点让宋朝的政坛都颤了一次。

赵顼想必也不会想到这个结果,接了奏章之后,赶忙下旨说去相可以,但是不允许请辞,说韩相公老成稳重,他年轻学浅,还需这样的重臣辅佐。于是降旨让他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那里是河北,是韩琦的老家,有让人家风光归故里的意思。

韩琦也干脆,不再矫情,从容地接下旨意。

四月初五这天,赵顼听从曹老太后的旨意,最后一次召韩琦入宫,问对一番。

韩琦的面色很平淡,依然从容,也依然稳重,不过卸了一身重责的他,竟然隐隐有了喜悦之色。

在福宁殿,天色很亮,一切清晰可见,一见到韩琦那满头白发,赵顼不由悲从中来,想起对方一手把他父皇拉上帝位的情谊,不由又羞又愧,语音呜咽地道:“今日降制,侍中要去,朕不由感伤,大是遗憾!”

韩琦笑道:“宦至相位,荣耀归里,正是老臣一生心愿。今日得至,陛下应该为老臣高兴才对!”

“朕……愧对老相公!”

韩琦听到对方改口侍中为老相公,情知对方确实动了感情,不由也稍稍激动了,为相三朝,还有面前这个皇帝也是自己一力立下的,其中辛酸与复杂,又有谁能能了解呢?

“陛下,老臣走后,惟愿陛下励精图治,中兴大宋!”

赵顼抹了抹眼泪,问道:“可有良策?”

“亲贤臣,远小人而已矣!”韩琦沉声答道。

“谁是贤臣,谁是小人?”赵顼又问。

“忠于陛下、为公天下者是贤臣;贼乱天下、为私利己者是小人!但愿陛下能够察之!”

赵顼点点头,沉吟一番,还是问道:“相公去后,谁可为相!”

“若陛下只愿守成,富弼、文彦博等可为之;欲中兴有道者,司马君实可为之!”韩琦说完嘘了一口气,早料到官家回向他问继任者,现在终于把司马光推销出去,至于成与不成,就不是他所能主导的了。

赵顼疑道:“安石何如?”

韩琦早料到对方会有此问,从容应对,不答反问:“陛下,我朝百年,至您已有六帝,何君之朝最为稳重长久?”

赵顼先是一愣,最后不解地道:“若说朝政稳重长久,当数仁宗。老相公此问何意,与朕的问题有关吗?”

韩琦又问道:“陛下,说句冒犯的话,仁宗资质,与太祖太宗相比如何?”

赵顼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这话问得确实有点冒犯了,不过韩琦资格够老,是仁宗朝的遗臣,而他自己又不是仁宗一系,因此倒没有发飙。情知韩琦问得有因,最后配合说道:“以雄才大略而论,稍有不如吧。”

韩琦笑了:“陛下倒也宽宏。老臣有幸得在仁宗陛下之朝而立,说到对他老人家的了解,也颇有自信。正如陛下所说,仁宗陛下也许不是雄才之人,然而他却是最会为帝之人!”

“最会为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