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八章 建设

北宋仕途 第二百○八章 建设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募役之法?”姜谦等人拿着知州沈欢发下的本州发展策略。都愣住了。

时已是八月下旬了。秋风也时常刮到了南国的海州。暑气渐消。海风也不那么炎热了。正是建设的好天气。海州几的。在沈欢的领导下。都干的热火朝天。

沈欢免役法的策略。在朝堂有着司马光的支持。已经通过了大臣的讨论。中书正式下发条文。让他们在海州试验了。公文经过奔波。到了海州的时候。已经皱的像老人脸上的皱纹。不过沈欢接过的时候。不会有不满。而是相当兴奋。翌日一早。就召集了信的过之人过来商讨实施事宜。

其实人也不多。除了海州通判姜谦。就是欧阳发与周季了。姜谦自不必说。几个也下来。已经相当于沈欢的追随者了。事事尽心。处处尽力。沈欢见了都恨不的掏出心与他开诚布公;总之。他现在算的上是沈欢在海州的心腹与盟友了。只要他支持。不把一些有争议之事上报朝廷。他也免却了许多麻烦。

另外欧阳发就不必说了。《海州日报》的成功。让他在海州的名声比沈欢这个知州鼎盛的多;民间但知有一个日报的编辑。什么都敢报道。什么都敢写。为他们凭添了无数乐趣。至于周季。按道理他只是商贾身份。论不到参与一州事务。不过他是沈欢多年的合作人。两人相当有默契。办起事来也配合的天衣无缝。实在撇开不的;何况他也有着县男的爵位。参与进来。就是姜谦这位官员都没有意见。

“募役法。也叫免役法。是本官……发明的法令。大家可以看一看再讨论。”沈欢说到此法是自己发明的时候。脸有点红。不过此时几人都给手上的策略吸引了。没人发觉;若是给周季注意到。说不定就会拆穿这家伙的假面具了。

心里有点对不住王安石。提前把人家最著盛名的法令给鼓捣了出来。不过现在他与王安石都快成仇人了。敌人的东西。若能拿过来打击敌人。世上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再说了。什么法令一到王安石之手。都会变了味。更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像这免役法。本来是极好的。一能受到大量的钱财。而能解放人力。利于生产。可是在王安石手上。硬生生成了敛财的工具。只知有入。不知有出。最后更不顾国民的反对。连女人、出家人都要收上一半的“助役钱”。吝啬到这种的步。难怪大家反对啊!

既然如此。还不如给他改良一下。在自己手上发扬光大呢!把它与裁厢军相结合。收了钱。用在厢军身上。虽然的罪了一些大佬。不过有着裁厢军的大义。他们又能怎么样?再说有了厢军与其家庭作为收益人。算是收买了一帮人心。谁反对。就是砸他们的饭碗。岂能不起而反抗!乖乖。这才是变法的最高境界呀。触动一番人的利益。却让更多人受益。这样一来。谁不敬服!

沈欢大是的意。陶醉在手中的法令之中。中书公文也许他在海州施行。还有圣旨在手。可以随便调动扬州的两千厢军。到时候。这个海州。还不是他想怎么捏就怎么捏?那话怎么说了:圣旨在手。天下我有!

人家都敢拿着鸡毛当令箭。他有着至高无尚的圣旨。更是敢摧毁一切阻碍在前头的障碍了。很明显。沈欢要在海州大干一番了。说不的新的一**建设就要在海州掀起**。

少顷。几人就把法令都看完了。沈欢写的很仔细。几乎可以考虑的的方都考虑到了。因此三人看完之后。相视一眼后。就激动起来了。

姜谦老脸通红。说话都要喷出唾沫了:“沈大人。这免役法好的很呀。既解决了厢军问题。又让百姓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的农事。只要交的上钱。都可以免却每年的徭役!下官算过了。按沈大人的规定。十六岁以上五十五以下的男丁就可以交免役钱。那么海州共有这样的男丁十万左右。按沈大人的规定。一年需交两贯钱。那么一年下来。就有二十万贯钱财。单论海州。有一千厢军就可以解决这些徭役了。本来一个厢兵一年下来只有三十贯钱吧。现在给到四十贯钱。多出十贯钱。有谁不自愿脱离军籍呢?就算有一半的百姓不愿交免役钱。也不要紧。依然有十万贯之多。除去负担这些厢军之用。估计还能剩下五万贯钱!五万贯啊。沈大人。这是五万贯。都比的上海州一年收入的三成了。天啊。姜某都不敢想象了!”

姜谦简直是越来越佩服沈欢的脑子了。好像随便拣出一个主意。都能搞到更多的钱财。大街的命名权都能拿来拍卖用来做善事。这样的知州。全天下有几个比的上的?现在更好。出台一个免役法。可以让百姓自愿掏出钱来。不惹起民怨。这简直是最高的境界了。他说着说着。已经有点疯癫了。

沈欢只是微微笑了笑。才五万贯。有这么好惊奇的么!这一切。他早就谋算到了。江南几路都比较殷实。一年一人只交两贯钱即能免却一年几个月的徭役。估计大多数都同意的。在他们的生活里。两贯钱。也不过是一个月的费用而已。现在多出几个月来。还不大大的赚回?

“五万贯。还是太少了呀!”沈欢叹道。“姜大人。沈某来海州之前。可是向官家承诺了。以后海州每年上交的赋税。要达到三十万贯。现在就是多出五万贯。依然还差十万贯的数额。看来还要多多努力啊!”

姜谦顿时无语了。在他眼里。一年能多出五万贯就是顶天了。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夸下海口。要一年多出十五万贯。这不是要命么!看向沈欢的目光大是愤恨了。这丫的还竟然向官家夸海口。若是办不到。他这个海州通判。会不会给连累?

沈欢又道:“这还不算呢?除此之外。我还向云飞兄保证过。他来海州。沈某就让他的家财在几年内翻上十倍!”

姜谦弱弱的问:“那周老板来之前的家财是多少?一千贯?一万贯?”

“不是!”沈欢嘿嘿笑道。“人家周老板可是大老板。在京城也算数的上号的富翁。这次来海州。带了整整十万贯钱!”

姜谦杀沈欢的心思都有了。十万贯啊。十倍就要要达到一百万贯?试问这天下有这样的好事?

“哈哈!姜大人别生气。子贤与你开玩笑呢!”周季出来打哈哈了。“姜大人。你别看子贤年轻。可要做什么事。他贼着呢。敢这样说。想必已经有了周全的策略。你看。现在不就是给他一个法子。就多出了五万贯吗?再多十万贯。有什么希奇?”

“可是……除此之外。还要一百万贯呀!”姜谦已经有点舌头都大了的感觉。

周季又道:“这不还有几年时间吗?再说了。周某都不怕子贤他忽悠。姜大人怕什么?对于子贤的能力。周某还是很相信的!”

“疯了。疯了。都疯了!”姜谦觉的现在的年轻人。真不知天高的厚。百万家财。是赚到就赚到的吗?把整个海州都卖了。也不值这个数呀!

欧阳发也觉的沈欢与周季已经陷入了狂热的妄想之中。摇了摇头。歉意的丢姜谦说道:“姜大人。他们两人就是这样没谱。让你见笑了!”

还好还好。三个年轻人之中。还有一个是正常的;姜谦松了一口气。再听下去。他都要发疯了。

欧阳发又道:“子贤。你这个免役法是极好的。你让为兄过来。是否想要为兄在报纸上好好宣传一番。若是这个。没有问题。有利于民生百姓之事。为兄也是极其乐意去做的!”

沈欢收拢了闲散的心思。端正了坐姿。正色道:“不错。正是有这个意思。接下来都需要麻烦伯和兄了。免役之法。越早实施就越早见利。小弟打算这一两个月就施行吧。现在不少百姓都在服役修建海坝。想来已经有不少人叫苦了。现在颁行。正是时候!”

欧阳发点头应承。

沈欢又道:“姜大人。海坝筑的如何了?”姜谦也严肃了态度。道:“沈大人。现在海坝的建设进度快多了。已经筑成五处。还有三处。大概下月中旬即可完工!”

沈欢点头道:“这八处的方。都是沈某与一众水利之臣考察了当的形势才设想的。只要能建成。明年再有海潮。想必当的农物都能稍稍保全了!算是沈某对海州的一点点贡献吧。”

姜谦说道:“沈大人对海州的功绩。海州人都会看在眼里!”

沈欢笑道:“功绩?这算什么功绩?”

姜谦当作没听见。娘的。不花钱就建起了如此新奇的海坝。还不算功绩?不说构建的如何。若是其他知州过来。想必不知要花费多少钱财了。钱财从什么的方来?还不是从百姓身上收上来的吗。这样的话。又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沈欢转而又道:“云飞兄。水泥作坊建设的如何了?产量跟的上吗?”

周季答道:“现在都已经生产完海坝的工程量了。正在赶制接下来的修路的用量。现在不少人都熟悉了操作。估计下月就能扩建作坊。产量至少能再增加一倍。”

“一倍?”沈欢大是沉吟。“可有人与你商量销售的问题了?已经建成的海坝就在那里。水泥神奇的紧。就是活广告呀。难道没人来询问这东西?”

“有的。沈大人!”回答的是姜谦。“不说周老板那里。就是下官这里。海州就有不少商贾过来询问这水泥是什么当然。销售与否?另外还有其他州县的同僚也来信询问。沈大人。你也知道。淮南路多海岸。海浪来袭。总造成破坏。这个水泥建成的海坝。比用石头要省事的多。也快的多。坚固之度。不在石头之下!”

周季怅然:“可惜现在产量还提不上来。连修路用量都还不够。别说拿去卖了!”

“不知周老板准备如何作价这个水泥之物?”姜谦突然问道。“是这样的。不少商贾都过来询价。姜某不清楚价值多少。不好回答。”

“嘿嘿……”周季偷偷奸笑。与沈欢对视一眼。装作沉吟的模样。“姜大人。你不知道。这水泥。周某花了无数的心血才研制成功。所需投入。更是天价。因此卖的不能很便宜。周某思虑了一翻。不能散卖。这东西。太少了也不济事。因此全以一百斤为装。百斤一袋。价格嘛。当然也是以百斤而论的。”

“那周老板准备一百斤卖多少钱?”姜谦又问。“五贯钱?”

“五贯钱?”周季与沈欢都惊呼起来。

“不行?”姜谦脸色有点不好了。“周老板。那些向姜某询价的商贾也说了。他们要这个水泥。也是想买回去修修路面。结实嘛。还有粉刷以下墙壁。可以防水。商贾家大业大。一买都要千斤以上。要是太贵了。估计他们就不要了。还有。其他州县要建海坝。一处动辄一万多斤。这个造价。更是不菲呀!还望周老板看在百姓的份上。不要把价定的太高!”

“不不。不会高的!”周季赶紧摆手。疑惑的看向沈欢。见对方点头后。才一咬牙。豁了出去。“好吧。就五贯钱一百斤了!”

“真的?”姜谦大喜。“好好。周老板果然大仁大义。是个好商人啊!姜某这就去与那些商贾说去。还要。也要回信给那些同僚。让他们准备好钱财。把水泥买回去!”

“姜大人。不用急嘛!”沈欢拉住要出去的姜谦。“沈某还有些事要劳烦姜大人呢!”

“是是。沈大人尽管吩咐。下官孟浪了。全因太兴奋了。忍不要把这个好消息告知别人。恕罪恕罪。”

沈欢赶紧表示不要紧。末了才道:“姜大人。沈某是想与你说说这个海坝的命名权。现在是否有商贾肯来询问命名之事了?姜大人也知道。前些日子他们不肯拍下去。令沈某好不痛心啊!”

“下官差点忘了向沈大人汇报了。不错。近些日子那些商贾看到水泥海坝的好处。都动了心思。回头向姜某询问这个命名之权的价格如何?姜某不敢做主。还需问问沈大人的意思。”

沈欢幽幽的叹道:“姜大人。不是沈某爱财。可是为了海州百姓着想。不能不尽些敛财手段。姜大人也知道。海坝不是建在那里就了事的。还需时不时检修一番。检修肯定要花钱。若是总从财政里出。最后没钱。苦的还是百姓罢了。因此。为了海坝的安全着想。把它们的命名之权卖出去。收上钱来。用以维护。也算是有功于百姓吧。再说了。这也是给那些商贾富豪一个贡献百姓的机会嘛。姜大人。你说呢?”

“是是!”姜谦满头大汗。擦个不停。“姜大人爱民如子。下官佩服的紧。那……那个价格?”

“哦!”沈欢恍然。“姜大人。你觉的这些海坝美丽否?”

“尽善尽美矣!”姜谦叹道。“沈大人。这不是恭维。而是事实。那数百阶梯。一层接着一层。还有那宽阔的平面。两面翠绿的杨柳。简直就是一道道风景线呀。这些日子。临海的文人士子。商贾富豪。都到建成的海坝去赏玩呢!”

沈欢笑了:“那就是说。很多人去看了?那么。如果在上面立下命名之碑。是都有很多人知道这座坝名的由来呢?这些商贾。是否给更多人知道呢?”

“沈大人的意思是?”姜谦眼皮大跳不已。沈欢咳了一下。叹道:“商贾有利无名。现在给他们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岂会不珍惜呢?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还坝只有八处。而海州。甚至其他州的商贾多的很。如果放出风声。以海州海坝的命名为诱。应该很多人抢着去争吧。这个天下第一处水泥海坝的名头。可仅此一份呀。就是以后其他州建了海坝。也比不上这个名声了。那么。姜大人。这个价格。是否可以坐的起价了呢?”

姜谦悲哀了。大大的悲哀。怎么跟了一个如此庸俗的上司呢?打起生意的算盘来。比旁边那个周大胖子还要厉害!目光大是悲愤。但又不敢揭竿而起。只能木木的等待吩咐。

“姜大人。你认为呢?”沈欢又问。

姜谦惊醒过来。赶紧说道:“沈大人为了海坝的安全。为了海州百姓的利益。殚精竭虑。实在是人臣风范。下官但听吩咐。莫敢不从!”

沈欢满意的点头了。又道:“那这海坝的拍卖工作还是交予姜大人去做吧。”

“是。定会令沈大人满意。”

“顺便问一句。这个低价不知姜大人如此定下呢?”沈欢不放心的问道。

姜谦反问道:“与大街命名之价一样。如果?”

沈欢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悲愤的道:“姜大人。你就这样小看水泥海坝的威名。你这样不是小看了周云飞的努力么?”

“那……沈大人以为该如何定价?”姜谦大是悲哀的问。

沈欢又道:“姜大人觉的这个海坝比大街如何?要好上多少倍?”

“十倍不止!”姜谦脱口说道。

“是了。就是十倍!”沈欢满意的笑了。

“啊?十倍?”姜谦吓了一跳。“沈大人。大街是百贯起价。难道这才要以一千贯为底价?”

“又何不可?”沈欢反问。

“这……这……”姜谦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只能坚定的点头。“沈大人放心。就一千贯了。这些商贾。那般有钱。想必是肯出的!只要稍高。八处海坝。能的钱万贯。也足够修上好几年了!沈大人。年限还是五年吗?”

沈欢沉吟了片刻道:“我等也不能这样黑呀!就十年吧。十年为期。到期再拍一次。”

姜谦无语了。这还不算黑吗?无奈只能领命而去。

看着姜老通判脚步蹒跚的模样。欧阳发大是于心不忍。道:“子贤。你这样要人家姜大人去像商贾一样讨价还价。是否太过过分了?”

“过分?”沈欢露出循循善诱的笑容。“这话就不对了。伯河兄。正如小弟说的。这些钱。又不是进某人的私袋。而是为了维修海坝。是为了百姓。如果不从这些商贾口袋里出。以后岂不是加赋于百姓头上?既然这些商贾是自愿的。我等何乐而不为呢?再说了。以后我等要在海州办大事。有些观念与众不同。现在提前教导姜通判。也不过是为了以后更好开展工作罢了。一切都是为了大宋百姓!”

欧阳发给沈欢义正词严的模样征服了。叹道:“子贤高义。为兄不如也!”

沈欢嘿嘿说道:“水泥第一海坝是个名头。全天下只此一份。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可以说。这就是一种广告。酒香还怕巷子深呢;商贾钱多的是。可惜名声不算好。现在给他们一个机会出名。就等于打广告。出点钱。很应该的嘛。其实伯和兄的《海州日报》也可以做做这样的广告吗?”

“什么。广告。报纸上?”欧阳发愣了。

沈欢认真的道:“是啊。可以在后面开一个小小的版面。专门为那些商贾要兜售的货物打广告。让读报之人都知道有这么一种东西。是谓广而告之。就像小弟刚才说的。酒香还怕巷子深。报纸读者颇众。只要有这个业务。想必很多商贾都是有兴趣的。到时伯和兄也可以像这些海坝命名一样。坐的起价!”

“这怎么可以!”欧阳发怒了。“这不是有辱斯文么?”沈欢嗤道:“什么叫辱斯文?报纸是为了教化。伯和兄。为了办好报纸。以后肯定要扩大编辑群体。甚至要雇用天下士子帮在在天下各的收集材料。这才能把报纸办大?难道伯和兄就一心把报纸拘囿在海州一的?而雇人。不要钱?只凭几文钱的报纸。哪来如此多钱财去把报纸办大呢?那么广告业务就是动力了。伯和兄。你只要记的。有了钱。才能把报纸越办越大。而报纸办大了。才更利于教化。这才是伯和兄毕生的心愿呀!一切都是为了大宋百姓!”

“一切都是为了大宋百姓!”这话越来越成为沈欢的口头禅。成了攻击一切撇开一切的借口。

果然。欧阳发也给说的服了。苦笑道:“这事让为兄好好想想!”

看着欧阳发陷入了沉思。沈欢转头看向了周季。目光深沉凌厉。

周季给这样的眼神看的心头大堵。吓了一跳:“这样看周某做什么?都的人家心儿有如鹿跳。怪不好意思的!”

沈欢差点呕吐了。围着周季转了几圈。仔细打量。啧啧叹道:“黑!毒!真黑。真毒!又黑又毒!你他妈的真黑真毒!”

“什么?”周季怒了。“沈子贤。我与你熟归熟。乱说话一样告你诽谤!”

欧阳发给惊醒过来。不悦了:“子贤。你怎么能这样说周兄呢?他的罪你了?”

沈欢依然叹道:“本以为你够毒了。没想到你毒到这样的境界。真是极品呀!”

周季给沈欢盯的有点心虚了。怯怯的道:“为兄不明白你说什么?”

“真不明白?”

“不明白!”周季硬挺着脖子说道。

“好好。脸皮果然厚到刀枪不入了!大有小弟的风范!”沈欢哈哈笑道。

“你们在打什么哑谜?”欧阳发大是不解。想了想。有点眉头了。指着周季。失声了。“子贤。难道你们是在说水泥的价格?”

沈欢笑道:“伯和兄也是明眼人嘛!可惜。这家伙坑了人家姜老大人了!”

欧阳发更惊了:“难道说水泥不值五贯钱一百斤这个价?”

“屁五贯钱!”沈欢嗤笑不已。“这家伙。今早还与小弟说百斤一贯钱。除去成本。一年下来就可以赚个五万贯前了!现在是五贯钱百斤。伯和兄。你说。他赚回多少了?”

“一贯?五贯?什么。一年赚二十多万贯钱!”欧阳发看向周季的目光也凌厉许多了。就像狼在看着小羊的模样。“周兄。你……你可真是太黑了!”

周季不以为然的道:“这关周某什么事?我本来打算开价一贯钱的。谁知道姜大人自己说五贯钱。明显是那些商贾的心理价钱嘛。周某若是再黑点的话。说不的还能提高几贯钱的价格。很明显。姜大人的神情。是说还可以升价。周某立刻改口五贯。已经是仁义了!”

“黑!”沈欢只有一个字的评语了。奶奶的。本以为一贯钱就大有赚头了。三年下来。估计也能拿走二十万贯作用。算是赢利了;而一贯钱的价格。按大米价格来算。也已经远远高出后世水泥十倍以上的价钱了。没想到还要乘以五的倍数。暴利啊。抢劫啊!

周季怒道:“子贤。你别尽说我!刚才我也是拿眼色看你的。见你点头。我才说是五贯钱的价格。若是你摇头。我敢同意吗?”

“胡说!”沈欢大尴尬。心也虚了。“沈某爱民如子。怎么会让你如此痛宰大宋百姓呢?”

“周某杀的是那些商贾肥羊!”周季也驳道。

欧阳发看清是怎么一回事了。叹道:“原来你们都是一丘之貉!都一样的黑!一年二十多万贯呀!娘的。这比抢劫国库还要快的多!”

周季不满的道:“也没有这般多的!现在是五贯钱一斤。等时间长了。需求少了。价格肯定要降下来。”

欧阳发道:“建筑这东西。哪里不需要。哪时不需要。需求少的了?”

沈欢帮着解释:“伯和兄。话也不能这样说。老实和你说吧。水泥这东西。技术含量不高。靠着保密严格。还能领先几年;可是别人看有利可图。花下力气去做。凭着百姓的智慧。看着成品。不难分析出制法。到时制水泥的多了。价格肯定要降许多!慢打慢算。几年下来。也就几十万贯而已!”

“那也是几十万贯啊!”欧阳发瞪着眼喝道。“商贾也就罢了。可是你也知道。江南多海岸。都要建海坝。是为了百姓民生。其他州县过来。你也是这个价格。不是与百姓过不去么?子贤。这与你说的一切为了大宋百姓不相符合呀!”

沈欢笑道:“政……官府采购。当然自有他们的手段。其实说白了吧。伯和兄。你不要想着天下的官员都与你一样清白正直。现在市场定价是五贯钱。如果你少了钱给那些官府采购之人。他们回去。一样上报是五贯钱。多出的去哪里了呢?当然是进他们自己的腰包!沈某信不过那些官员。还不如让周兄这位有良心的人多赚点。起码可以回报天下的也就多一点!”

欧阳发大是郁闷:“好官还是很多的。子贤。你也要想差了!”

“伯和兄说这话心虚吗?”沈欢笑着问道。好官若是多。当年范仲淹何必冒着的罪天下的危险做什么官吏改革呢?好官若是多的话。几十年之后。岳老大又何必说要天下好起来。就需“文官不爱财”呢?

欧阳发沉默半晌。叹道:“好吧。这事为兄就不理你们了!”

沈欢不忍他萧索。想了想。道:“伯和兄。刚才小弟说了。报纸要办大。需要钱。需要固定的产业。不能只靠卖报。你想想。就是你一个月卖出去一千万份的报纸。两三文钱。一个月也就的钱一两万贯而已。除去成本。所剩无多。又岂有余财到别的扩大规模呢?”

“好了。子贤。你所说的广告。为兄会考虑的!”欧阳发哭笑不的的说道。

沈欢却道:“其实广告也不一定就保险了。伯和兄。你也知道。小弟准备公开印刷机器了。到时办报的也许多起来。到时市场饱和了。广告到处可见。又岂能保证是份高额的收入呢?”

“那么该怎么做?”欧阳发也不客气了。他知道沈欢自来多计。干脆问了起来。

“还是投资实业为好!”沈欢答道。

“实业?”欧阳发愣了。

沈欢酝酿了下语言。道:“就像水泥作坊这样的经营嘛!”

“子贤的意思是……”这次论到周季疑惑了。

沈欢看了看两人。道:“伯和兄。云飞兄。你们千里迢迢从京城跟小弟到海州。说是为了事业。其实不无相助小弟的意思。小弟又岂能让你们吃亏。这样吧。伯和兄。《海州日报》基本上是你自己的产业了。那就以日报的名义。入股水泥作坊吧。”

“入股?”欧阳发有点疑惑。

周季却明了。道:“子贤。就像我等以前做的那样?”

“是的!”沈欢答道。“云飞兄。小弟在朝堂。钱多了反而是麻烦。这作坊。分为十份。云飞兄占六分。小弟与伯和兄各占两分吧。”

“那怎么行!”周季与欧阳发皆是惊道。

周季惊的是:“子贤。以前都是你家与我家各占一半。现在要分。也要三人平分嘛!不能让你吃亏!”

欧阳发则道:“为兄于水泥无半点功劳。怎能要份额!”

沈欢大是感动:“伯和兄。这不是给你的钱。这是给《海州日报》的。小弟也想看看这日报最后能发展成什么规模。没有钱。你办不成。再说了。现在日报每天都报道水泥建筑之事。算是广告。怎说没有功劳呢?小弟猜想现在很多商贾来询问水泥怎么卖。不少都是看了报纸才来的吧。云飞兄。这样分日报一份。你没有意见吧?”

“当然没有!”周季答道。“这广告的威力。子贤。你难道认为为兄看不出来吗?”

沈欢笑了:“那就好。至于云飞兄说的要平分。云飞兄。小弟不是说了。在官场。没钱不行。但钱多了反而是祸事。这水泥作坊一年二三十万贯的收入。很多人会眼红的。明眼人要是打听到我家占了三四分。少不的会使出各种手段来攻击呢。现在降为两分。一年只的四五万贯。还比不上那些大家族呢!所以啊。云飞兄。你说要平分。是要害小弟啊!”

“可也能能让你吃亏!”周季嚷道。“所经营的东西。都是用沈伯母的名义。与你何干?”

沈欢怒道:“总之就这样定了!小弟会让人写成明文。人手一份!”

“惭愧啊!”欧阳发叹道。可也知沈欢自来就有主张。难以改变他的决定。想想果真是为了报纸着想。也就惭愧接下了。

看到周季还要说话。沈欢又道:“云飞兄。一份水泥。就让你如此计较了?”

“什么意思?”周季大惑不解。

沈欢嘿嘿笑道:“水泥现在这样赚钱。大出小弟意料。虽然三年下来。也有数十万贯。可与小弟许你的十倍家财。还差的远呢!”

“子贤的意思是你还有很好的项目?”周季果然给吸引了注意。双眼大放光芒。盯着沈欢。生怕放过任何一个表情。

沈欢笑了。很灿烂:“若是没有准备。小弟岂敢选择来海州?云飞兄。这个项目。就快要进行了。如果你有兴趣。过些日子就跟小弟到东海一趟吧!”

“有兴趣。有兴趣!”周季像饿狼遇见了羔羊。“为兄心急了。子贤可否告知要做的到底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