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二十一章 故事

北宋仕途 第二百二十一章 故事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就是这种眼神!

清澈,无辜,哀怨与愤恨!

沈欢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眼神了,依然如第一次那样,心儿还是痛得厉害。他清晰地记得,在后世,有一次上街,买完东西要回来,走在大街上,突然从旁边窜出来一个十岁大小的小女孩,就是用这种眼神紧紧地盯着他,衣着褴褛,捧着一个碗儿,递到他面前。什么意思,很清楚,她是乞儿,请求给点资助。

沈欢从来都不是伟大之人,然而,他拜在了这种无助又哀求的眼神之下,女孩那清澈无辜的眸子,让他不敢平视,赶紧从兜里拿出一些零钱,给了她几块。当时他也就剩一些零钱了,是准备用来坐公车回去的。这一给不要紧,刚给完,突然又从旁边冲出几个这样的孩子,有男有女,都是一样的可怜。沈欢没有办法了,只能一一给一些。之后,表示没了才离开。最后发现连坐公车的钱都没有了,只能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路才回到住处。

后来和朋友一说,朋友笑他给骗了,说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都是骗人的。沈欢无所谓地笑了笑,他能怎么说?就算是骗,也是一种心酸。那种无辜的眼神,就是要装,也无法那般清澈。稍后又听说有些犯罪集团,就是这样拐来一些孩子,专门从事这样的乞讨。为了让他们无话说话,甚至生生弄哑了他们;还有的特别残忍,生生打断一些孩子的手脚,放到大街上,让人同情,乞讨拿钱!

这一下,更令沈欢的心都揪了起来,再也无法忘记那些孩子围成一团,哀求与无辜的清澈眸子,时时在他脑海里闪现,让他不住担心这些孩子最后的结局到底怎么样了。可惜事后再也没有遇见过了。

现在,在另一个时空,他又重遇到了这种眼神。他的心又颤抖了起来,女孩们无助的眼神,让他觉得自己太过残忍,太不是人。

她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也很清楚,无非是听了欧阳发的话,她们自认是女孩,如果要选择性地收学生,十有**不会选到她们了!她们是弱势群体,在这个时代,无亲无故,受人歧视,如今碰着一个机会,想必也清楚自己的处境!

不敢对视这些眸子,沈欢艰难地移了下脚步,艰难地转头,艰难地开口:“大家……静一静!咳,别说沈某不给大家机会。就算沈某收不了那么多,但是,在座的,都有一个机会成为沈某的学生,只要你们愿意。沈某不管你们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一个公平的机会!”

这话一出,沈欢偷撇一眼那些小女孩,只见她们眼里射出希望的光芒,全都紧张地望着他。

“你们都很优秀,不然也不能坐在这里。”沈欢又接着说道,“不过俗话说,师择徒,徒亦择师。现在沈某给你们一个机会来选择,是否要成为沈某的学生。”

“沈大人,我们都愿意!”有些孩子叫嚷了起来。

欧阳发也是一愣,不知道沈欢卖什么关子。

“是吗?”沈欢不置可否一笑,“也许,你们等下不会愿意的了,等沈某把话说完。你们的欧阳叔叔说有大人物要收你们做学生,是什么大人物呢?知州大吗?在你们眼里,也许大了。那么,虽然你们还小,不过有些人,心性应该不幼稚了,认为靠着大人物,也许能让你们以后也成为大人物。是吗?”

孩子们都静得很,没有说话。

欧阳发不满意了,认为沈欢把人性说得太险恶,这些只是孩子,说这些,不是让他们难受吗?想要阻止,却见沈欢手一摆,示意他少安毋躁,不由忍了下去。

沈欢扫视一翻孩子,斩钉截铁地道:“沈某告诉你们,我不会交你们做官,不会交你们做诗词,也不会教你们学习什么圣人之道治国之道,如果你们要在沈某这里学会对科考有利的东西,那么,让你们失望了!”

孩子们都愕然,他们自小受苦,见惯了文人士子与大官们的优越,不少人也在他们耳边了唠叨要改变现状,就要努力学习,将来考了进士,做上大官,那么他们就能成为别人也景仰的人了。现在要收他们做学生的人,说不教这些,那么,他们学什么呢?

欧阳发也愣了一下,不知沈欢到底要说什么。

沈欢笑了一下,又道:“沈某说的都是真的,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后悔,别要做了沈某的学生,发现不教诗书才后悔有怨言。听清楚了,沈某是说真的,别以为这是对你们的考验。沈某时间紧得很,没空与你们胡闹!”

孩子们还是沉默。

沈欢更笑了,道:“也许你们又要想,沈某收你们做学生,要做什么,教什么呢?好吧,沈某事先也与你们说一下,我不教诗书,不教你们怎么做官。但是我可以教你们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不会对你们科考有什么用处。但是,对于你们将来,总算是一技之长。是什么呢?算术,这个是一样;技艺,也是一样,就是那些动手制造东西的技术,比如说现在外面闹得很兄的水泥,它也是工匠制造出来的。就是这种技术!甚至,沈欢还没有教你们观察这个世界,比如说天空与大地,总之都是一些偏门的东西,而不会是考试的东西!就是这些了,你们呢,都愿意学吗?”

“我愿意!”

“我也愿意!”

孩子们又吵闹起来,不过这依次,声音没有那般大了,也不整齐了。

沈欢哈哈笑道:“沈某说了这般多,也许你们有些要失望了!沈某说过,会给你们选择的权力。现在,愿意做沈某学生的就出去,不愿意的就留在这里。你们都很优秀,沈某不会勉强,也不会记恨你们,毕竟人各有志,我也不能把一些东西强加于你们。留下来的,在这里,依然可以得到最好的教育,我等会请海州最好的夫子来教你们,教的是诗书,能帮助科考的那种。现在,该你们选择了!”

沈欢说完,走出门去,来到院子,站在一边,抬头看看天空,有了不少晴朗。

欧阳发跟了出来,到他身边,气急败坏地道:“子贤,你与这些孩子说这么多沉重的东西做什么?你要他们选择,不是为难他们吗?”

沈欢叹了一口气,转过头来,笑了一笑,道:“伯和兄,不是小弟要为难他们,而是要对他们负责。小弟不想看到他们以后后悔的目光。”

“后悔?”欧阳发惊了一下,“这么说,你说的都是真的,不教诗书,而是要教一些其他的东西?”

“是的。”

欧阳发急了,道:“子贤,你这不是误人子弟么?什么技艺,这种东西,登不上大雅之堂。这些孩子,都是优秀的人,你教这些,不是要害了他们么!”

“所以,小弟给他们选择的权力嘛!”沈欢很光棍地笑道,“不要看不起技工。士农工商,是的,士人很荣耀,有着无上的地位。但是,伯和兄,你想想,我大宋天下,百姓数以千万计,然而,能做上官的,有多少?不过区区几万而已!如果读书人,都一心为了做官,没有其他技艺,考了数十年,都考不上,岂不是要活活饿死?”

“可是……”欧阳发也知道沈欢说的是道理,不过多年教育观念在作祟,还是难以苟同。

沈欢又道:“伯和兄,不要看不起技工呀!你想想,没有这些优秀的匠工,我们会有印刷机器?会有那么多书籍,会有杂志,会有报纸?没有匠工来研制,会有水泥?会有我们住的地方?再看看我们身边匠工,印刷的,制水泥的,他们现在每年拿的薪水,都比得上朝廷三品大员了,有的甚至比做官还有多钱。你说,沈某收学生,会委屈他们吗?”

欧阳发愕然,其他不知道,可印刷匠工,就在他手下做事,就了解得通透了。像研制出印刷机的曾氏,现在应该有几千贯的家财了吧。当年知道后,他还惊讶得不得了,认为对方比他父亲在朝廷拿的钱还多,活得还要滋润!

叹了一口气,欧阳发无奈地道:“好吧,反正是你收学生,怎么教就怎么教吧。”

沈欢笑了,不无深意地道:“伯和兄放心,小弟自要教一些不平常的东西。也许,日后他们会有大成就也说不定呢!”

欧阳发又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这时候,陆续有孩子从屋子探头探脑要出来了。

首先出来的就是前排的那五个女孩,让沈欢难以忘记的小女孩,都出来了。都是十岁左右,小跑到院子后,都怯生生地站在欧阳发身后,叫了几声欧阳叔叔,就是不敢多看沈欢。不过那偷看的模样,煞是可爱。

沈欢笑了,不由满意地点头,心里的石头,总算是放下了,像是解脱了一般。这些女孩真够聪明,她们会出来,也不出沈欢的意料,一来她们不能做官,科考对她们来说,没有意义。还不如跟着学些有用的东西,顶着一个沈知州学生的名头,日后就是嫁人,也风光得紧。

接着又陆续出来几个男孩,都是年纪比较小的,十岁左右。沈欢叹了一口气,那些十二岁左右的男孩,想必已经有了自己的计较。

最后,再也没有孩子出来了。院子里也静得可怕,仔细一算,除了五个女孩,刚好还有十五个男孩。这下好了,还真巧,就十五个人。

十五门徒,不错不错。沈欢满意地点了点头,让他们站成两排。孩子们好像还怕生,除了对欧阳发比较亲热,对沈欢,就畏居多了。

欧阳发也大是感慨,果然如沈欢说的,老师择徒,学生也择师。现在好了,是他们自愿选择,以后怎么样,大家也无话可说。如果按照他的本意,三十个孩子都塞给沈欢,如果以后大家有什么矛盾,就麻烦了。还是这个自愿好啊,皆大欢喜。

他心里隐隐有为屋子里那十五个孩子悲哀了,这翻选择,以后他们的成就就难说了。而出来的这十五个,有沈欢这个老师,以后就算做不了官,以沈欢的手段,还会委屈他们吗?不得不说,有时候,太聪明也不是好事。或者说,出来的孩子,才是最聪明的!

沈欢也大是满意。没想到自己一翻忽悠,就能减少一半的学生数量。十五个虽然也多了点,不过总比三十个密密麻麻要好多了,手把手教育也不是太难。

沈欢忍不住得意地对面前的这些孩子说道:“你们做了一个骄傲的选择!放心吧,只要你们够勤快,以后都会好起来的!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不用功,或者总是犯错,就别怪我不客气。如果恼了,甚至可以把你们都赶走!”

孩子们不敢说话。

欧阳发觉得沈欢说得严重了,但又怕真有这个结果,这个时代,给逐出门强,是件很令人没有面子之事,闹大了还会一生都要受人白眼,赶紧告诫道:“孩子们,听到你们老师的话了吗,记住了吗?”

“记住了!”孩子们这才嚷道,很整齐。

沈欢悲哀了,好像,在孩子们心目中,他这个老师,还比不上欧阳发有信誉,地位还不及这个“叔叔”。

看着这十五个门徒的小脑袋,沈欢颇为憧憬了。这十五个家伙,就是他的希望呀。是他思想的传承,他要把脑子里的先进的东西,有选择地教给他们,让他们把自己的思想传承下去。之后再让他们开枝散叶,一代传一代,自己百年后,这个门派,也该兴旺了吧。

既然都是自己的门生了,自不能委屈了他们。与欧阳发找来马车,把他们一窝给端回了知州府邸。在后院专门划出一个小院落,怎么他们的学习之所与落脚之地。都安排在厢房了,让他们安心。

好在知州府邸够大,本来就稍嫌冷清,有了这十五个孩子,总算有了几分生气。拉人,安顿,训话,一系列活动下来,到了傍晚的时候,总算都安定了。

知州府邸也热闹了一番。家人都知道他收了十五个学生,跑来帮忙,其实是来看看这些孩子。别人也就罢了,这下最高兴的就是小莲儿了,一下子来了十几个与她岁数差不多同龄人,这下热闹了,她也有得玩了,再也不用一个人在后院里捉动物或者拣树叶了。特别是拿五个小女孩,更让小莲儿开心,凭着从哥哥处学来的交际手段,一下子就虏获了她们的芳心,一个下午下来,都可以互相说悄悄话了。

有了学生,自然就要谋划教程了。

沈欢之前与欧阳发说的话,当然不假,他不可能像这个时代平常的教育一样教什么诗书儒义。当然,一些做人的道理,也不能不清楚。儒家道德,也不是不无可取之处。何况这些孩子都还小,认了些常用字,可学识还不深。至少,这个启蒙,还得继续。

当然,这种琐碎的小事,他不会亲自上阵了,不然累都得累死自己。自己怕累,当然得找替死鬼。这个最佳对象,非我们风流倜傥才华横逸的欧阳发欧阳伯和了。此君学识渊源,用来启蒙,那是大材小用了。

不过沈欢就是要折磨他!想想自己的画像无故在报上刊登,引来狼狈,这个仇,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而已。现在时候来了,启蒙是很烦人的,让欧阳发来做,估计能烦死他。哈哈,自己只要哭诉人力不够,会委屈了孩子,耽误他们的成长,欧阳发还不乖乖过来帮忙!

启蒙有了马仔顶替,其他估计就要自己费心了。既然不会教经义,那么后世的学识,经过挑选,只剩理工类的知识了。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数理化,看来要订教材了。数学还好安排,当年就交给过周季一本《数学总则》,后来那些数字,都给运用到朝廷三司的帐目上了。

周季当年钻研,对数学也算颇为精通了,就算不是一个数学家,可凭着一些后世的知识,依然是这个时代有数的高手之一。不错不错,又找到一个替死鬼——让周季也发挥一下才华,来做育人这等有意义之事,他教数学,再好不过了。

其实就是理化了。这个比较难,不过不怕,沈欢虽然是文科生,不过高中的知识,足够忽悠这个时代的古人了。何况他收这些学生,不就是打算把他们培养成这方面的人才,让他们钻研,从而成才,成为世界级的大师吗?

所以,教材不精深不要紧,教点基础类的知识,再多提一些后世的观点在上面,让他们去钻研,去探索,这才是王道。一代不如一代,是要不得的;一代胜过一代,才是历史发展的目的!物理好说,搞些力学热学就能让这些孩子开眼界了。

唯一麻烦的就是化学,这点颇深,又没有工具,何况沈欢当年就是这门常常不几个才选择文科的,现在要教人,更麻烦;想来想去,只能转到生物上来,先拿点小动物来研究,搞搞解剖什么的,让他们知道器官之类的知识,还有血液,最后再把什么进化论给鼓捣出来,估计就够石破天惊了。

至于化学,实在不行就交火药知识,当然,在知州府邸是不能搞的,免得炸死自己。先给他们一点甜头,让他们有股观念就成了,等他们大了,再把这等人才送到哪个孤岛去发明什么黑火药白火药红火药,最好能让诺贝尔这家伙在后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研究了!

不得不说,沈欢的目标是宏大的,远景也是憧憬得无人可敌!这些学生,让他看到了无比的希望。然而,这也只是希望而已,到底如何,还得看以后。至于现在嘛,还是把孩子丢给欧阳发多教几个字先,他自己就躲在一边鼓捣教程。快过年了,有什么先过个年再说。

不过这时候,看到欧阳发与孩子打成一片,大得孩子的欢心,他就吃醋了。他也没想到欧阳发这个启蒙老师,能把课上得这般有趣。像什么三字经论语之类的东西,他信手拈来,舌灿莲话,愣是把孩子们忽悠得大是景仰佩服。别说孩子了,就是沈欢,也想不到欧阳发还有这一手。

本来是让人家厌烦以报昔日之仇,现在看对方怎么都是一派愉悦的没有,难道说,自己的计划流产了?

沈欢又恨得牙痒痒了。

不过这次他来不及使出什么手段,有些事,又牵绊了他。十二月十五一过,海州聚集的富豪越来越多了,大多来自其他州县,都是为了他们的印刷技术而来的。

十八日这边,周季不负众望,从东海回来了。这个月,他颇是奔波,先是到东海,再到扬州,之后回东海,再到海州。如此奔波,当然劳累,人都瘦了一圈,脸上的肉都像给人家减了一样,憋了下去。让沈欢看得好不心酸,大是歉意。周季却不以为意,只说当是减肥,没有什么。

一回来,他就像沈欢交代了这个月所做之事。扬州的厢兵都调到了东海,钱也发了一半给他们,从今之后,这些人,不再是军籍,而是平民了。一到东海,他就安顿这些人。因为之前已经让海州的那千工程兵在做准备了,一个月下来,在沿海建够了让他们居住的地方。

这两三千人,在郭逵派遣从西北带来的亲兵亲将的帮助下,查清了沿海几里的地方,让当地一些人家搬迁,付以钱财。当然,不愿意搬走的,以后就是盐户了,不再那么自由。说到这里,周季大是赞扬郭逵那些兵将,说没有他们的帮助,还真难让这些人听话。这个沈欢容易了解,他把海盐之事说与郭逵知道,不就是看重了他治军治人的手段吗?有了他们雷厉风行的军事作风,事情往往要容易得多。

安顿完毕,就是划建盐场与建设海港了。这些都以谋划好,地也圈好,只要动手建起来。有了海州本来工程兵的带领,扬州那新来的两千厢军,也很快投入了进来。在周季回来的时候,工程已经开始。不过他想起海州城还有拍卖要进行,无论如何要赶回来,把手头上之事交给信得过之人,赶紧奔回海州城。

周季不在的日子,沈欢已经把拍卖印刷技术做了计划,写成文字。上面怎么做,怎么规定,都有了策划。照沈欢的意思,现在来的商贾堪堪覆盖大宋一般的州路而已。为了保证人家了利益,除了每路的大州,基本上每路只会卖个一两个商贾。

按照规定,这些商贾,卖得技术之后,就都是他们的了,以后都不需再付钱。不过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如果他们把技术又卖个别人,他们有权力分得一半的收入。这些都要白字黑字写明,免得以后有了纷争难以判断。这是沈欢为了保证印刷技术不至于泛滥做出的规定,有了这个规定,应该可以稍稍控制市场上的出版混乱。想必不会有商贾傻到免费或者低价转让技术吧。

另外,还有一个规定,那就是这个技术,不能卖个外国之人,至少,没有朝廷的同意,是不能卖。规定上还告诫他们,一定要谨慎高丽倭国还有交趾的盗窃,要警惕不要让他们骗了技术。更不要给人家高利就收买了,为此沈欢不惜恐吓他们,如果发现,将会给官府以叛乱罪名流放或者杀头。另外,儒家等经典书籍可以卖给外国,但是有关冶炼等技工技术类的书籍,不能卖,发展一旦海关或者边关查到,亦是同罪!

沈欢如此谨慎大原因,不说也知道了,就是要警惕这些养不熟的狼崽盗了技术过去,反过来欺压大宋百姓!就算一时难成气候,不代表未来不行。最好,要在大宋发展前进了好几步,才能给他们一点甜头。

这些规定,都是明文写着,又官府的名义出面。商贾虽然重利,可想来也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做。再说可以让周季在会上就与他们说明原因,这个时代之人,自豪感还是颇强,外国蛮夷在他们眼里,应该还没有什么吸引力。

拍卖会是在二十日这天举行。除了周季出面支持外,沈欢还请新来的通判范一农去协助。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范一农见识一下这等商贾手段,把他改造成与姜谦一样助手。范一农对海州通判的工作越来越上手,还特意到各县走了一趟,了解情况。现在回到海州城,不无等待过年之意。

范一农毕竟年轻,对于新事物,还是颇为好奇。何况在京城就听闻《海州日报》的大名,加上与欧阳发年纪差不多,大家见面多了,也就熟了。与当年姜谦差不多,沈欢也是通过欧阳发这里以报纸为手段,对通判进行思想改造。

据欧阳发说,现在范一农看了不少报纸,也开始向报纸投稿了,与当年姜谦差不多,思想也颇是变通。这让沈欢很满意,听了范一农的在京城的事迹,可以想象他更像苏轼那样的寒暑论者。要变法,对王安石很有冀望,最后却又打算不满。给贬谪出来,心性应该更成熟了。

大有可为!这是沈欢对范一农的评价。

而范一农,这一次也大开眼界了,他总算见识到什么叫暴利了。拍卖会上,只见周季鼓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把来海州的商贾,都忽悠得一愣一愣。最后拍卖开始,不少商贾都像吃了春药,大为亢奋,大肆报价。

印刷技术也就在这一次次的报价中像有了火箭助推器,嗖嗖地往上升去。从千贯,到几千贯,再到万贯!

虽然每州每路的价格不同,但最后依然拍出了二十多份,所得收益竟然有十五万贯之多。实在是让范一农这个年轻人吃惊不已,对周季的手段,更是佩服不已。

至于周季,拿着这些报价,也早已满脸通红了。最后想起一事,赶紧当场宣布,这些拍来之钱,他将拿出两万贯来在海州做慈善事业,修路修桥建私塾。又拿出三万贯,用来奖励他手下制造出印刷机器的匠人。当初的匠人只有五六位,也就是说,带头师傅,也许凭此就能拿到万贯之财,其他打下手的,也将会有几千贯!

这才是一夜暴富呀,而且还是一些工人而已。虽然说按士农工商的排行,商贾比工匠还要不如,可是他们有钱,不少工匠,也只能给他们打些小工罢了。现在看到这些工匠一下子有了这般多财产,凭什么?就凭发明了印刷机器而已,这份吃惊,当然是大大的了。

这也是沈欢的意思,这些商贾来自不同行业,来自各地,今日见闻,回去之后,没道理不宣传。只要宣传,就能让别人知道发明的好处。他就是要靠这份诱惑,吸引更多的工匠大搞发明,大搞创造。一个民族,如果全民都在创新,它的兴盛,也就不在话下了。

不提别人的惊讶与议论。这翻拍卖,最高兴的当然是周季,他是商贾,有钱入帐,就是喜事。得了利,当然是分赃,赶紧与沈欢你一份我一份把钱分了。

沈欢有钱在手,更大方了,看着年关要近,把钱交予王璇,让她吩咐下人去购置一些小孩新衣,发给自己的十五个学生。既然是他的学生了,新年没有新衣服,怎么说得过去!

几套衣服发下去,孩子们笑了,对于这个老师,也更认同了。对此欧阳发很无奈,他辛苦教了那么多天,还不如沈欢几套衣服发下来,看来有臭钱的人,就是容易办事。腹诽归腹诽,看到孩子开心的笑脸,欧阳发也欣慰地笑了。

看到孩子与自己亲近多了,沈欢心里一动,有了好计。为此他不顾年底的繁忙,决定亲自给他们上几天课,免得自己老师的名头名不副实。周季还没有空,那么就先教教数学吧。于是我们可以从知州府邸的后院里听到一帮孩子在读着加减乘除的口诀,朗朗读书声,吸引了后院不少人。

作为沈欢的妹妹,这些东西,小莲儿七八岁的时候就懂了。不过现在有一帮人在一起,更新鲜,也搬了个凳子,坐在边上,津津有味地听着。有时困了,她就让着沈欢将故事给她听。当年她是给沈欢的故事惯坏了,一些小故事,当然不能满足,她要听没听过的。

沈欢很无奈,本来不想讲,可看到下边一双双渴望地眼睛,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些孩子,还只是十岁左右,好动贪玩是他们的天性。难怪欧阳发教他们认字的时候结合不少故事,逗得他们大为感兴趣,功课也学好了。

一个古人尚且懂得如此教学手段,他后世怎么也是标榜素质教育的老师,没道理输给别人。特别是看到欧阳发在自己学生面前受到的欢迎,更让沈欢不爽。于是,他决定讲一个非比寻常的故事!

海州就是后世的连云港,这里也算风景名区,有云台山脉,因为地处东海,气候温宜,有些山,山上植物四季如一。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花果山!

花果山?这名字熟悉吧,不错,就是它,在后世,有只非常出名的猴子,而那只猴子的老巢就叫花果山!猴子何名?孙悟空是也!

于是,一字调皮的猴子与人上西天取经的最经典的范本,就提前在海州知州的后院诞生了。听众就是十几个懵懂的孩子!

这一刻,沈欢作为老师的长处发挥出来了,那就是说不死——话在他口中,白得可以说成黑的,死的可以说到生!

“你们听仔细了,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它会引起轰动的。,我等是文人,故事开始前,当然得做首诗来概括!”沈欢搬来一张矮凳子,大手一挥,狠狠地盯着前放,“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古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缯而万物否矣。”

沈欢也不管这些孩子听不听得懂,照着记忆就是一翻宣读猴子故事的开头。接着几个“再去五千四百岁”,彻底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后。那只能翻云覆雨的猴子,“砰”的一声,从石头里蹦出来了!

近在海州孩子们熟悉的花果山,也迎来了它了最伟大的主人——美猴王是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