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四十六章 板子

北宋仕途 第二百四十六章 板子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亲临海州?”

“亲临海州!”

“官家?!”苏轼与欧阳发闻言只觉脑袋一片空白,轰轰轰直响,什么思维都没有了;好半晌才反应过来,明白沈欢的意思,吞口水都异常艰难了;嘴巴张大的可以塞下好几个鸡蛋,完全没有一点儒雅的风度。

“对,就是让官家亲自来海州看一看沈某的政绩!”沈欢依然站着身子,睥睨横生,望着清澈的湖面,像是临江而叹,气势十足。

“这……这个……”别说欧阳发了,就是旷达风流如苏轼,也跟不上沈欢的思维了,依然难以镇静;猜测了无数可能,却没有一点丁和沈欢最后的计划扯上关系。这打算简直是太不可思议,太吓人了!

“子瞻兄,你觉得如何?”沈欢问了一句。

苏轼硬吞了几下口水,方能回话:“想法是不错,依苏某猜想,只要官家真看到海州的变化……不用看全海州,就是来看看这个举世无双的海州大学,就难以遏止激动要升你的官了。这是任何人都无法相媲美的政绩,何况这几年你给朝廷上交的赋税都是数以百万计,通通算上来,毫无疑问可以跟着官家回京去了!但是……”

苏轼激动的脸神色一凝,既而叹气不已:“要官家亲临海州,太难了!顾忌太多,估计难以成行!”

欧阳发也接口道:“是啊,子贤,太难了。要官家来海州,不是我等一相情愿就可以了。还得考虑实际情况!官家贵为天子,镇守京城,天下安定;一旦出行,天下瞩目,这是何等大事,岂是说说就成的?再说即使官家愿意来看一看,后宫怎么说,百官怎么说?毕竟官家不是一般人呀,天子出巡,非同小可,一旦出个什么事,谁负得起这个责任?子贤,你……不一定就非要官家来海州呀!这样对你来说,风险太大了!”

沈欢苦笑不已:“非常时期,则使非常手段!伯和兄,你以为小弟不怕官家来此出了什么事?可是现今我等实在是等不起了,司马相公现在一人在朝中苦苦支撑着这个局面,我得尽快回去帮他出点力气!其实小弟三年任期已到,也怕新党之人从中作梗,一旦把我调得更远,岂不是更冤?当然,以前官家也说过一旦小弟在这里出了政绩,就令小弟回京?可政绩不政绩,都是纸面上的东西,没有直观概念,官家又怎么知道该不该调动呢?就算调动了,调回去做什么职位呢?刚才我等已经分析过了,回京之后,如果没有实权,对天下之事也是莫可奈何!”

沉沉地叹了三声,沈欢一握拳头,坚定地道:“一要尽快回京,二要获取实权,不出非常手段,岂能成功!因此思虑再三,小弟只想出请驾出京的法子了!子瞻兄也说了,只要看过这个大学的人,莫不出声赞叹。小弟也有信心让官家一见之下,再辅以言论,动其旧情,让小弟随驾回京,届时获得实权高位也就大有可能了。不是吗?”

“话是这样说……”苏轼皱紧了眉头,“滋事体大,子贤,你可经过深思熟虑了?”

沈欢叹道:“逼不得已罢了,逼不得已啊!”

苏轼又问:“可有把握?”

沈欢沉吟片刻,伸出三根手指,道:“三成。”

苏轼直是摇头:“三成太小。子贤,你可知道一旦请驾又不成行,天下轰动,百官议论,官家一旦不动心,弄不好还要迁怒于你。届时弄巧成拙,实在是得不偿失呀!”

沈欢诚恳地道:“如果两位兄长能按小弟安排去做,又添一成的希望!”

“四成?”苏轼还是摇头,“还是太少!”

沈欢想了想,有点忸怩为难,最后硬着头皮说道:“其实京中还有一人可以请出帮忙,如果得其帮助,又有一成的把握!”

“五成……”苏轼有点沉吟了,站起来走了几步,时而低头,时而举头,末了长嘘一口气,“五五之数,倒也可以做了!”

“真的?”沈欢大是惊喜。

欧阳发看看两人,良久才道:“子贤、子瞻,你等可是想妥当了?我不爱官职,除了恩荫一个虚职外,其他倒没有什么作用。一旦官家迁怒,我大不了窝在此处教书,没有任何损失。但是你们就不同了,身在官场,一旦不见喜于天子,届时只怕……”

沈欢没有说话,看向苏轼。

苏轼哈哈大笑:“如今情况,还有什么可怕的!大不了再往南边挪个窝罢了!”

“子瞻兄……”沈欢大是感动,又有点惭愧,觉得拉人家下水实在有点不该。苏轼说得倒是轻松,如今时代,越往南就越荒凉偏僻,官场之人一听到要去南边就直皱眉头,盖因有时候一去就到死也返回不了啦!实在是“谈南色变”呀!

苏轼又是笑道:“男儿在世,若不干出一两件轰轰烈烈的事来,岂不是辜负了老天赐予的才情?天子登基已有数年,不好女色,不兴巡幸,本来是天下臣民之福!不过有时候就太闷了,如果能请其来海州,届时天下瞩目,百姓畅聊。我等身为事中主角,也是于有荣焉!说不得会让史书记上一笔,那就死而无撼!子贤,这事苏某就陪你干了!”

“子瞻兄高义,沈某在此多谢了!”

欧阳发也笑道:“你们都没问题,那我就更不是问题了。也就舍命陪君子吧!”

苏轼摆手道:“伯和,不要太悲观,也不要说得太悲壮了!其实如果请得天子驾临海州,除了能让子贤升官有望外,还是有其他作用的!恐怕子贤已经计算好了吧?”

沈欢微微一笑,没有明说。

欧阳发看得奇怪,两人又在打禅机,怒了:“子瞻,你本来是个心里藏不住事的人,这两年跟着子贤,倒学会不少诡计,开始买起关子来了?子贤,你可把人家一个大好青年给带坏了呀!再不说出来,我就要发飙了!”

沈欢伸手示意苏轼说说看一看可对。

苏轼摸了一把胡子,看了一眼欧阳发,道:“伯和兄,你看现在朝中局面如何了?”

欧阳发苦笑说道:“子瞻,我虽然不关心朝政,却也不是盲聋之人,焉能不知朝中现在已经乱得像一锅粥?王介甫与司马相公两方早已势同水火,难以相溶了。双方斗得有如死敌,惨烈得紧。不过说实在的,司马相公为人虽然品德上无可非议,奈何执政手段有点单调,给王介甫一方逼得节节败退;相反王介甫等人手段高超,朝中势力,十有六七是他们的人。加上官家对王介甫等人的信任,所以说如果哪天突然让王介甫代替司马相公来执政,我也是丝毫不以为奇!”

苏轼一拍手掌,大赞说道:“中啊,就是这个理!说起来还真是可惜,王介甫与司马相公本来是一对挚友,现今却弄成这个局面,真是……”

说完有点尴尬,说不下去了,歉意地看着沈欢。毕竟他口中的两人,一个是沈欢的岳父,一个是当年的老师,无论说哪一个的不是,都要扯上沈欢的感情,实在是令人难以自容。

沈欢也是苦笑,大度地道:“子瞻不用顾忌我的感受,你说的都是事实,沈某也只会就事论事。太祖曾经就与赵普相公谈论过,这个天下,道理最大!管它亲与疏,只有道理才是对的!”

“子贤果然明事理!”苏轼赞叹不已,“那苏某就继续说下去了!王参政与司马相公的矛盾,其实无非都是因为执政理念的不同罢了。一个要开源,一个要节流!其实两者不是不能相容的。这些年司马参政奉行子贤所制的免役法,虽目的是节流,不过纵观邮政驿站或者地方建筑工程队伍,也都是以开源来为厢军谋生计的!”

对于这一点,沈欢与欧阳发都点头承认。

苏轼又继续说道:“至于王参政,所行政策,也都是有针对性的,不是无的放矢,比如青苗法经过改良之后,也堪堪符合地方实情了,这些年试行效果也不错,为朝廷解决了一些财政难题!现在双方闹成这个局面,不无是下面人推波助澜的结果!特别是王介甫的用人策略,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党同伐异,这是一个大度的执政该有的行为?他所用之人,无论良肖,只要赞同他变法就重用,大大败坏了朝廷本来中和的气氛。而且王介甫有时候性子太急,变法太广,想要一蹴而就,闹出更多的问题!司马相公是老实人,当然看不过去,与之作对,不过嘛,司马相公又时候也太不会变通了!双方闹起来,由理念到意气之争,再到权力之争!如此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实在是可惜可叹!”

沈欢神色古怪地看着苏轼,有点无语了。不愧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寒暑论的代表,管你新党旧党,议论起来,先各打五十大板,谁也不帮,只论道理。

可惜那个时候,朝廷的气氛已经畸形了,水火相争,容不下中性的东西。在他们眼中,苏轼就是骑墙派的作为,无论谁人上台执政,都要给他好看!实在是令人觉得悲哀!

欧阳发毕竟不是朝政爱好者,听了半天,有点懵了,不耐烦地道:“子瞻,你说了这般多,与请驾海州有什么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