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三百零九章 三司使

北宋仕途 第三百零九章 三司使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沈欢有点忐忑。

看向赵顼的目光也有了几许火热,三司使的归属就在天子的一句话之下决定。而他做了这么多动作,一开始不就是冲这个职位去的么?

如今就到了要见分晓的时候,说不紧张那是怪事。

殿中几人除了文彦博有点轻松外,其他几人莫不竖起了耳朵来倾听。

赵顼笑了笑,很满意殿中众人的反应,嘴角扯起一丝弧线,朗声说道:“朕说了,谁能想出应对这次局势的法子或者有法子筹到更多的钱,三司使就归他。诸位都没有反对,如今应该也不会反对吧?”

“臣没有异议。”司马光笑着说道,现在怎么看都是沈欢领先好几步,天子应该没有理由另选他人。

文彦博是纵横朝堂几十年的老狐狸了,对于如今朝廷里的形势,最清楚不过。他与司马光说不上是盟友,但是他也看不馆王安石的做法,还因此给贬过出朝,更没理由支持王安石。他算得上是比较独立的一方。

摇了摇头,文彦博说道:“臣只管理枢密院之事,不过让更有能力之人出任三司使,更好为大宋天下各方面管理财政,臣当然没有意见。”

说到底,他枢密院管的是军务,更需要钱财的支持,对于三司方面一向都是比较客气。

赵顼点点头,看向王安石与韩绛。

王安石与韩绛大感郁闷,都这个时候,问他们还有什么意义?

王安石不服气地道:“一切由陛下裁决。”

韩绛也附和应声。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朕也就放心了。”赵顼呵呵笑道,转头看向沈欢,“子贤,那以后就要麻烦你了。”

沈欢心里一震,心跳有如鹿撞,呼吸也急促了许多。

“陛下……”沈欢总感觉有一点煎熬,天子之意猜得出来,却总差那么一点没点通透,真是让人急死了。

“对,就是你!”赵顼坚定地点头,“沈欢,你是翰林学士,权代三司使。”

权代?

沈欢心里的喜悦一下子冲淡了许多。

任用就任用嘛,竟然来个暂时替代——这不是向高兴的人泼了一把冷水么?

王安石与韩绛一时大喜,权代与正式出任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只要对方发生一点点错误,还有回环的时候。

赵顼又笑着说道:“你是想出法子来了,不过有没有效果,还待验证。朕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有效,你就是正式的三司使了。如何?”

沈欢当然不大满意,正想说话,司马光站出来说道:“陛下英明,臣也觉得正该如此。适合则用,不适合再让沈学士做回翰林学士!”

沈欢愣住了,怎么司马光也不帮他了?

赵顼点头笑道:“那就按这样办吧。”

此言一出,众人都知多说无益了。

文彦博看了看司马光与沈欢,暗叹一声姜还是老的辣。明着司马光是不帮沈欢,暗地里却是帮了很大的忙。或者说为沈欢拿到了一块免死金牌也不为过。毕竟计策是计策,有没有效果谁也不敢百分之百保证。

一旦没有效果,出谋划策之人该怎么样处置?这可是真真地拖累了大宋的国力,严重一点处死也不为过。司马光聪明,一下子为自己的学生赢得了一个缓冲,不成功就丢掉三司使与面子而已,如果哄得官家开心,甚至连翰林学士都能保得住。和现在比起来,也坏不了多少嘛。

暗赞一声司马光老练,文彦博却是没有说出来,低下头,琢磨今后朝堂的形势:沈欢这个二十四岁多的青年一跃成为三品计相,今后朝堂也有他说话的声音,与司马光互为犄角,谣相呼应,这也是一股绝大的力量。

他这个几起几落的枢密使,该怎么应对呢?

这一刻,几人心思翻转,复杂无比。

赵顼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交代说道:“诸位臣工,如今情势紧急,大家分头做事去吧。”

“是,陛下。”

几人也知道还有很多事情要立刻去处理,不敢怠慢,行礼下殿。

到了殿门口,沈欢让赵顼叫住:“子贤,你留一下,朕有话要和你说。”

沈欢顿住了,与司马光相视一眼,点点头后才回头移步。

殿里一下子只剩君臣两人了。

赵顼没有回到高高在上的座位,还立在地图之前,招呼沈欢过去,拍着地图说道:“子贤,能不能拿下交趾与吐蕃诸地,就看你的运作能力了。可否有信心?”

沈欢笑道:“陛下,臣信心百倍。”

“那朕就放心了。”赵顼是真的松了一口气,却不敢完全放心,这次计策虽然看似成功率很大,不过也大为冒险,如果处理不好或者出了什么意外,大宋就直接面对四次刀锋,那可就大为被动了。

笑了笑,赵顼看着沈欢问道:“让你权代三司使三个月,你没意见吧?”

沈欢苦笑一声:“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臣哪敢有什么意见?”

赵顼叹道:“看来你还是不高兴了。不过没有办法呀,朕也很无奈。你毕竟年轻,权代二字,可以作为缓冲,如果这次两战功成,你是首功,再正式做三司使,别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沈欢只能点点头,这个道理他也知道,不过心里……

赵顼看了看沈欢良久又长叹一声:“子贤,你还是太年轻了,就连太皇太后……唉,你还要多多努力!”

沈欢心里一动,太皇曹太后也反对他?

他了解赵顼的为人,如果遇上国家大事,时不时还会征询一下曹老太后的意见,这个三司使……曹老太后为什么要反对他出任呢?

因为年轻?

沈欢心里暗惊,貌似皇家中人没有一个好惹的!心里打定主意,往后做事说话须更小心才是。

赵顼突然问道:“子贤,你当前的任务是筹钱,你打算什么时候进行,怎么开展?”

沈欢答道:“还得过一两天方可进行。”

赵顼皱了一下眉头,道:“朕给你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数日,你还要等?”

沈欢笑道:“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嘛。”

“砍柴?”赵顼念叨琢磨,“看来子贤胸有成竹。朕不管了,朕不问过程,只要结果!”

沈欢无语,这就是这个皇帝的为君之道?

只要结果,不看过程!

所以不管王安石捅了多大的篓子,因为他能帮朝廷搞到许多钱财,结果是好的,就不看王安石变法的过程是否合适不合适,都要重用他?

暗叹一声,沈欢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他通透历史,知道遇上这样的天子是很多臣子的幸运,但也是一些臣子的不幸,甚至是时代的不幸!

眨巴眨巴眼睛,沈欢说道:“陛下,如果没有什么事,臣先下去了。陛下也休息休息吧,有什么事交给底下臣子去办就成。”

赵顼点点头,想了想还真没什么事情了,挥挥手示意沈欢可以告退了。

沈欢再次走到殿门时,又让赵顼叫住了,回过头,一脸疑惑地看着天子。

此时的赵顼脸显犹豫,有点扭捏。

“陛下,还有何吩咐?”沈欢出声询问。

“子贤……”赵顼眼神大为闪烁,“你如果有空的话,可以去……去无忧观看一看,朕允许你进这个宫……好了,没事了,下去吧。”

赵顼脸色涨红,终于不耐烦大手一挥。

“无忧观……”沈欢闻言想得通透,心里一震,脸现为难,官家示意他离去,他像逃似地出了大殿。

下了殿外阶梯,这才缓了缓脚步,回头看向福宁殿西北角。

那远处有另外一个深宫,无忧观……不就是蜀国公主修行之处么?当年的宝安公主……

唉!沈欢长叹一声,这个时候,还提这些做什么呢?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真是令人揪心,他有无限的未来,蜀国公主呢?从此长伴青灯,就这样过一辈子了?

一路惆怅,他也没有回家,径直到了司马光府邸。

在前院碰上司马康一脸笑意地走了过来。

“子贤,恭喜恭喜。不对,现在该叫你沈三司沈相了。”司马康才留不久的唇上胡须微翘,一脸的揶揄之意。

沈欢苦笑不已:“公休兄也要取笑小弟么?”

司马康一脸正色,道:“这可不是取笑。三司使,试问大宋百年以来,又有几个人做过?何况以子贤的年纪,他日成为平章事还不是顺理成章之事?”

沈欢淡淡一笑,成为宰相?这个阶段他还真没有有这样的心思,也没有这样的野心。

不过司马康的话也点亮了他心中的灰暗,心里总有那么一丝得意与快乐。想想也对,二十多岁的三司使,以大宋如今的朝政形势,还真是难得,甚至是一个奇迹!

回过神来,看司马康行色匆匆,不由问道:“公休兄这是要去哪?”

司马康答道:“刚才家父回来提到你的升迁,这不,为兄觉得这可是一个大新闻,正想赶回报社让人准备准备,明日一早报道出去,让世人都知道子贤的英名。”

“公休兄就不要再取笑小弟了。”沈欢有点羞赧。

司马康说道:“这你就错了,为兄就是要做这一件事。好了,为兄还得赶过去,你是来找家父的吧,他老人家与范中丞都在厅里,你自己进去吧。”

沈欢拉住欲走的司马康,道:“公休兄今晚有空否?”

“怎么?”

“如果有空,今晚小弟请你喝酒。不,你一定要抽出时间来!”

司马康恍然大悟,连忙点头,羞愧地道:“对对对,子贤你刚从海州回来,为兄等人正该为你接风洗尘。好,今晚为兄邀上几个好友,为你摆宴。你等为兄接你就是。”

沈欢又道:“小弟届时有事要请公休兄帮忙……”

“说,只要为兄能做到,绝不推辞。”司马康慷慨地说道。

“那小弟先谢过公休兄了。”沈欢大喜,“不过事情还要从长计议,今晚再仔细与公休兄说一说。不过嘛,明日报纸还请为小弟留一小块空白。”

司马康眼睛一亮,喜道:“怎么,子贤有文章要发表么?这可是难得的好事呀,有你沈大才子的名头,绝对可以刺激刺激开封之人,哈哈!”

沈欢有点难以招架司马康的赞扬了,几年未见,以前那个一副书呆子沉静的家伙竟然变得如此开朗了?

这还是那个司马光第二的司马公休么!

“公休兄,小弟还有事要与司马相公商量,先不奉陪了,你先去忙吧。有事今晚再说。”沈欢说完落荒而逃,只听见司马康一路长笑而去。

前堂大厅司马光与范纯仁相对而坐,两人谈笑正欢。

看到沈欢进来,皆是站了起来,算是给沈欢的礼遇。

沈欢惶恐行礼。

待得落座时,范纯仁请沈欢做在他前面,沈欢当然不肯,坚持请范纯仁先坐。

范纯仁也是不肯,笑道:“子贤,你如今是正三品的三司使,范某再坐在你前面,别人倒是要笑范某倚老卖老不识好歹了。还望子贤莫要陷范某于不义。”

御史中丞是从三品,倒是比三司使低上那么一点。如果按朝堂的站位,还真要站在三司使之后很多。

范纯仁一向持礼甚严,这话倒也不是虚伪客套。

沈欢闻言大是惶恐,赶紧说道:“范先生,这里不是朝堂,在这里你是长辈,焉有晚辈上座的道理。还请先生莫要让人骂小子不识礼数。”

范纯仁还是不肯,力持沈欢上座。

沈欢为难地看向司马光。

司马光也是一筹莫展,一时不知该怎么处置。

想了想,沈欢从旁边拉来一张椅子,与范纯仁作为并排,坐下后笑道:“这样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司马光与范纯仁相视大笑。

“好了好了,尧夫,你也坐下吧,莫要为难一个晚辈。”司马光终于发话。

范纯仁这才坐下,刚才他是谦辞,不过如今对沈欢的进退有矩大感满意。这个年轻人虽然上了位,却还知道尊老爱幼,不错不错。

三人坐定,司马光问道:“子贤,老夫把今日你的谋算说予尧夫知道了。他会鼎力支持你接下来的动作。”

沈欢赶紧向范纯仁表示谢意。他这些筹钱的法子,有让朝廷放下面子与人交易的意思,最怕那些老夫子以儒家大义来反对。

范纯仁是御史中丞,是朝廷清流的头子,有他表示支持,就算还有人反对,自己一方也算在舆论方面占得很大优势,可以减小行事的阻力。可以说,范纯仁的支持很及时也很有作用。

范纯仁笑着说道:“大家都是为国尽忠为民尽力罢了,何来谢言?子贤,依你的计策,虽然有点冒险,却也大有可为。不过最关键还是筹到钱,只要有钱在手,大家都宽心得多,就算战事进展不顺利,有钱也不慌,足够熬过这些日子。筹钱一事,你打算怎么做?”

沈欢沉吟说道:“两场战事,至少要筹六百万贯钱,当然,越多越好。海州、苏州方面晚辈一点也不担心,那边的商贾精明得紧,又因为海贸盛行,对于海外之物也多为熟悉。交趾的情况他们更是清楚,一是明白那边的国力绝对不堪我大宋一击;二是了解那边的物产有多么丰富。所以只要把政策与他们说清楚,筹到三五百万贯,绝对不难。晚辈准备修书一封,让子瞻兄主持这一件事,相信有半个月他就能够筹足钱财了。”

司马光闻言点头:“苏子瞻倒是一个绝佳人选,他在海州也做了海关总使几年,在东海几地的商贾之中也甚有威望,不难成事。”

范纯仁点点头,看向沈欢,问道:“若按子贤话里意思,开封这边对吐蕃很不熟悉,恐怕筹起钱来有点麻烦吧?”

沈欢点头承认。

司马光大为紧张,盯着沈欢,道:“子贤,吐蕃与党项人才更为麻烦,这边千万能出错。”

沈欢笑道:“老师放心,学生已经有全盘考虑了。”

司马光这才松了口气,道:“既然你有信心,老夫也就放心了。你放手去做吧。”

沈欢点头示意司马光放心。

司马光突然又道:“子贤,你如今只是权代三司使,这几个月做事说话一定要战战兢兢,不要让人抓住把柄。”

范纯仁也苦笑说道:“子贤,相公说得极是,朝堂之人有多么凶险,四年前你就见识过了,一定要吸取教训呀!”

“晚辈晓得,一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沈欢脸色也严肃起来,说起来,当年的他与如今的范纯仁可都是同病相怜,大家都有过给人抓住把柄汹涌弹劾的经历。

司马光突然笑道:“不过权代也有权代的好处,就算这次战略失败,去了三司使之位,也让人觉得严重了,赚足了同情心,想必处罚也可以轻许多。如果战略胜利,那更好,出任三司使名正言顺,谁也不会说三道四!”

沈欢心中一动,这就是刚才司马光在天子面前支持“权代”的本意?

说白了,这是在保护他沈欢!

沈欢顿时感动,眼珠也红了起来,看着满头白发的司马光,鼻子酸个不停。这位老人,对他的照顾可谓处处周到。

“看来这也是好事嘛!”范纯仁先是一愣,既而明白,不由大笑,“相公、子贤,你说王介甫等人明白过来,会是怎么反应呢?想必脸色好看不了吧?哈哈!”

王安石一路回到府邸的时候,也终于明白了之前司马光朝堂帮沈欢埋下伏笔的用意,更意识到自己一方处境大为不妙,不由连拍大腿悔恨不已。

他的脸色顿时阴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